话儿
字体: 16 + -

第3章

    在沙漠里,适逢晴朗的中午,常有海市蜃楼出现。然而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应少有海市蜃楼这般幻景出现。然而这一行十数人,都不是生于此地,沙漠是第一次来,海市蜃楼只是耳闻,从未得见。今日见此境况,不少人便以为是遇到了海市蜃楼,如比神奇景象,也是许多人一生当中可遇而不可求的,自是瞪大双眼,细心看个究竟。

    刘利虽为巨贾,却绝非脑满肠肥之辈,自幼饱读诗书,可谓博学多识。加之经营买卖,跑遍全国各地,正是读万卷书兼行万里路,见识更要在一般人之上。

    刘利虽也未曾见过海市蜃楼,但却知眼前一切却是老道人施法幻象。如此看来,这老道法力更是非同寻常,绝非手持桃木剑画符驱鬼,抽签算命的普通道人可比。今日奇遇,自是缘至,刘利当是不肯轻易错过。

    此时,眼前境像已然一变,这显然是刘记粮栈的后堂仓库,里面堆满了粮食,另外还有各种升斗秤等卖粮的计量器具。

    靠门口的地方有一把硬木椅子,上面坐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子,身材匀称,面貌俊雅。

    此人正是年轻时的刘利,在场除了那老道士与小乞丐之外,余下诸人焉有不认识之理!众人愈加想要知道到底发坐了什么事,都迫不急待的往下看。

    这时,门一开,走进一人。此人三十多岁年纪,一身青色裤褂,看打扮便可猜到是大户人家的管家,不消说,此人当是二十年前的张管家了。

    张管家来在刘利面前,躬身道:“老爷,你吩咐的东西已经做好,我已让人运来,放在门口,请老爷过目。”

    刘利听张管家言语,心下甚是高兴,站起身来,与张管家一起来到院子里。只见院子里放着许多的升斗称等物,皆为崭新未曾用过之物。

    张管家抢步上前指着地上的称量器具介绍道:“老爷,这些器具都是按老爷吩咐所制,秤为十四两秤,与公制十六两秤差二两。升为七斤升,与公制升差一斤。斗为九升斗,与公制斗差一升。”

    刘利看着地下的升斗器具,非常

    满意,却不动声色的吩咐张管家:“张管家,你去让于掌柜把店里的旧的升斗秤换成新的,用了这么多年,也该换成新的了。”

    张管家答应着转身去找于掌柜。

    刘利见张管家离去,便信步来到粮栈前店。店里买粮的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忽听柜台前传来伙计的声音,调门甚高,好似与人争吵。

    刘利来至近前,见是小伙计阿福站在柜台里,柜台外面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七十岁左右年纪,满面皱纹,一脸风尘之色,苍老而又憔悴,此时,脸上似乎又有几分愧疚与不安。老妇身穿黑色衣衫,已然破旧不堪,补丁落着补丁。现在已然时至隆冬,人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以逾严寒。然而老妇人的衣衫却非常单薄,着实难以逾寒。

    刘利忙来到柜台前,刚要开口。那伙计每日接解各类人等,自是眼尖嘴厉,势力之急,见是刘利,忙躬身陪笑道:“东家。”刚才还是怒容满面,转眼已是语笑焉然了。

    刘利看了看二人问道:“阿福,为何事争吵?”

    阿福用手指着柜台外的老妇人道:“这位老奶奶要买一升米,钱不够,我说少给她一些,可她不干。一分钱一分货,天经地义。我做的没错吧?东家……”阿福一边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去看刘利的表情动作。这阿福最会察颜观色。

    刘利看了看老妇,见那老妇连连点头。显然阿福所言非虚。老妇人张了张嘴,想要说话,却欲言又止。刘利对阿福道:“你所说不是没有道理……”说着,刘利顿了一顿。

    阿福听到这,面露喜色,心道:自己做的对,东家也这样认为。只要自己取得东家的信认,升迁之日定有可期。

    刘利顿了顿道:“话谁如此,然正值隆冬,你我都身着厚厚的棉服,却还要尽量凑到炉火旁取暖。而这老奶奶衣着单薄破旧,想来日子过得定然清苦,若不是有难言之瘾,断然不会来此与你计较些许米粮。你我稍施仁义,老奶奶多得一些米粮,当可顺利渡过严冬。也算是你做的一件功德吧!你抬头往上看。”刘利说着用手指着大厅上悬着的一块匾额。

    阿福顺着刘利所指向上观看,只见那匾额甚大,上写四个大字:,童叟无欺。也是出自名家之手。阿福本就机灵乖巧,刘利心中所想岂能不知。忙收扰目光,从米袋里舀了一些米添在老妇人的米袋子里,边装边道:“老奶奶,刚才是小的不对,你大人有大量,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别与小人计较。这些多出来的米,记在小人帐上,权当小人向您老陪罪了。”说着,向老妇人深施一礼。

    老妇人万万没想到事情转变如此之快,一时间愣在那里。

    刘利对阿福道:“这就对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商家是为了求利,但也不能为利是图,这是我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今天你能如此做,甚合我意。米自然不能记在你的帐上,你每月所得薪水,还要养家糊口,也不是很宽裕。米由店里出,你再舀些送与老奶奶吧,这样的年头,再值严寒,老百姓也确是不易。”

    阿福心中窃喜,他深知刘利为人,早逾有此,送米之举,是故意为之,做做样子罢了。最后米定会由店里出,而自己名利欢收,却丝毫不用付出,何乐而不为呢?

    阿福又舀了一此米要往袋子里倒,那老妇人抓拢袋口道:“这我已是千恩万谢了,可不能再要了。”

    阿福忙道:“老奶奶,这是我们东家,如果你不收下这些米,东家会怪罪我的。”

    刘利笑笑道:“老奶奶,收下吧,以后买粮尽管来,没钱也一样吃米。我在与不在一个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