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尸骨遍野血淋漓
正明二年五月,大梁东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大决战。刘策手持长枪望着双方大军厮杀,广袤的侯马平原惨烈的厮杀。大梁号称五十万平南大军,东吴号称二十万,相差将近一半。
久无战事的侯马平原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处于东吴大梁两国之间。三十年前这里是东吴最大的粮仓,李氏先祖一战夺下土地肥沃的侯马平原,进一步断送了东吴肥沃的土体。划入徽州境内三十余年,这片土地上再无耕种一粒粮食。
并非大梁看不上肥沃的土地,而是临近东吴做不到屯兵农耕。常年两国相争使得这一片大地荒草丛生,反而成为徽州的马场之一。李廷夜承袭上国柱之后,建立边关重镇才使得这片土地重新成为一片肥沃的草地。
这才近五年的事,李廷夜听到刘策要在侯马与东吴决战,最舍不得就是初具规模的马场。这份可记录地志的功绩,将会毁于一旦。
两军相争只有一次冲锋,没有什么多余的战争,双方比拼的唯有将士的素质。刘策自然信得过精心训练出的数万大军,虽然只还有几个月的训练。跟随刘策多年的旧部,都知道刘策用兵不在多寡少精,最注重的是各路大军的调配综合作战。
刘策长枪伫立,说道:“可以开始了。”
一名信号骑兵从腰间取下一支杏黄旗,策马在大军之中挥舞。与之交锋的先锋大军,连番改变阵法。吴军首领柳子府格外意外,出征前研习过刘策的用兵之法。在东吴皇宫珍藏的典籍中记载,刘策最常用的便是闪电战。
人员少寡想以少胜多,战胜大梁避世多年的平南大元帅刘策,只有出骑兵。独独没有想到刘策会如此等不及,两军未曾交锋第一场战役既是决战。首发骑兵非但没有等到刘策的骑兵对决,而是以步卒相抗。
席长军第一次作为刘策麾下,实在看不出大帅先发步卒对付东吴骑兵有什么精妙之处。杏黄旗出动证明刘策已经想速战速决,以重甲骑兵冲锋。依旧看着战场的刘策神色没有一丝变化,好像战局已定。
数万骑兵蜂拥进入战场,以骑兵对抗骑兵。大军出动梁军精锐骑兵,而非招募新兵,多是驻扎在太平城八大营将士。双方第一次碰撞梁军的钢刀再现当年草原气势,虽然不是当年刘策带领出铁血骑兵,但多数老将训练出的骑兵骑术精湛。
五十余万的大军交锋,天地变色。刘策望着对面连番大战,夜色降临,吴军统帅柳子府鸣金收兵。梁军正直士气大胜,让人倍感意外刘策立即收兵,非但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全军撤退,打扫战场。
刚从战场跑回来的四品郎将气愤不已,浑身鲜血,策马而来问道:“大帅为什么要收兵。”
刘策只说了一句:“穷寇莫追,吴军只是撤退而非战败。整整一天了,将士们也该修整一番。”看着刘策骑马缓慢离开,四品郎将重重将钢刀插入刀鞘。
副将秦志昌缓缓靠近说道:“大帅为什么不告诉。”
“二十万大军训练没有几个月,能上战场不退靠的是后方刀手,练兵不是这样练的。先让见识一下战场的血腥,接下来几天不会有大战,决战还要几天,必须要耗尽吴军的血气。”刘策淡言。
跟在后面的秦志昌沉默不语,刘策说的不错。说是三十万大军这番大战看似胜券在握,靠的不是新招的二十万大军,而是太平八大营,已经徽州常驻军。其中大部分徽州军被刘策安排道鄱阳湖上,接下来还有一场一遍倒的水战。此次水战不再是从前的水战,若非如此刘策怎敢让只懂得水性的徽州军登船作战。
八大兵工厂的建造不是摆设,大量的兵刃足矣补贴四十万大军所需,船坞造价不菲的战舰第一次放在正面战场上,没有交给李山海便是想要给东吴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刘策不愿意看死在战场上将士,并非心慈。慈不掌兵刘策怎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实在不愿意看见为了保家卫国走上战场的新兵,一个个死在这里。
不去看打扫的战场,很清楚两军躺在战场上多是新招募的新兵。这些将士还不曾领悟东吴的大好风光,死在大梁境内。尸骨遍野,鲜血淋漓。
秦志昌反身赶赴战场,看着一个个被搀扶的将士们露出笑容。这是他们的第一场战役,还是大胜的战役,怎会不高兴。只是一同出来的同乡不能去看东吴的大好风光了,哪又怎样,我还活着不是。
背上被破甲的少年咬着牙关被年纪大一些的同帐搀扶,三十多岁的汉子瞧着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问道:“疼不疼。”
忍着疼痛的少年露出一口大白牙道:“不疼,真他娘的痛快。下次一定多砍几个。”说到这里眼中流出泪水,就在刚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死在了东吴大军的刀下。
年长的士兵说道:“上战场总归是要死人的,下次把他们的一份补上,替他们多看一眼东吴就在咱们脚下踩着。”
重重咳嗽还是露出了笑容,对着伍长笑了笑说道:“我一定要看看东吴到底与咱大梁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伍长,我说如果啊。如果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带一抷东吴的泥土放在我坟头。”
不在乎少年的伤势年长的士兵重重拍了一巴掌道:“说啥呢!要看自己看,我还看不够呢!”
少年傻傻的笑着:“那我陪你看。”
停留在战场的秦志昌露出一丝笑容,过了十多年大梁的儿郎依旧血气方刚。对攻伐东吴更有信心能多带着几人去往大梁更南方,哪里才是所有人的归宿,自己也许会在其中。
剿灭东吴已经在眼前,容不得所有人有别的心思。这也是为什么大帅将李廷夜送到鄱阳湖上的原因,战机稍纵即逝,李廷夜毕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给李廷夜一个立功的机会,也算是一份补偿。
纵马奔驰在侯马平原之上,吴军已经退出大梁境内,从一刻开始才是真正的攻守异形。自然知道为何会将第一次决战放在大梁境内,无疑还是照顾这群初入战场的将士,许多将令的执行能力还未达到大帅的预期。
放在当年平定北方突厥刘策出兵何时这般谨慎,每逢大战刘策皆会身先士卒。这次身为数十万大军统帅容不得在一场毫无结果的战役中再提长枪,再说大梁将士的性命也没有那么不值钱。
秦志昌一路冲刺到战场之外,望着吴军后退的方向,心中不免想起年轻时的刘策,意气风发,壮志豪云。这也是为什么秦志昌打心底喜欢刘知幸的原因,实在是父子二人极为相似。刘知幸的狂傲,说话风趣到是与刘策一模一样。
大公子刘知命更像母亲,为人沉稳甚至有点死板。秦志昌谈不上厌恶,也觉得刘知命不适合继承刘策的衣钵。
大帐中刘策孤身等候上报战果,这是出征以来的第一战,必须要打出大梁的气势。战果在意料之中,也有许多失望。梁军毕竟在战力上与吴军还有一些差距,毕竟这群多是新兵,只有经历过沙场洗礼之后才能快速成长。
挎着弯刀急匆匆跑入大帐,李长河乐呵呵拿着战报闯入营帐。说道:“刘伯伯,刘伯伯。”
一时间乐昏了头,第一次上战场就取得如此战果,打的吴军溃不成军。当看到刘策邪异的目光时,李长河先是一愣立即放下内心的喜悦道:“启禀大帅大帅,此战斩首吴军一万两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虏五千三百二十人。”
第一战便取得如此功绩李长河打心底的喜悦,甚至忘记了刚才在战场上的凶险。非但没有得到大帅的肯定,反而见到刘策的愁容。刘策突然问道:“战死几人,重伤几人。”
刚才只顾得记胜果,不曾记梁军的损失。李长河打开名单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字名单心中发寒。上面写着:“新军战死八千五百七十三人,重伤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七人,轻伤三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太平八大营旧部,战死一千二百一十二人,重伤只有二百人,轻伤五十七人。”
看的李长河两眼发呆,只记得大梁一战获胜,独独不曾考虑到损失。看似大梁大胜将吴军再次驱逐大梁境外,实则这一战大梁以一倍之上的兵力只取得如此战果,只能算是惨胜。在刘策看来没有全歼吴军,就是战败。
正当李长河要读战果损失名单,刘策起身将名单合上说道:“不必说了,这一战只是让你们看看战场可不是一份名单,是全体将士用命换来的。想必长河你也能看出,新军与八大营甚至徽州军的差距。这点差距看似不大,实则千差万别。你可看出新军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真思考的李长河久久没有发言,从小被人当做纨绔,甚至自己也那么认为。每当父亲李山海回家,从不出门,在家不曾阅读子集诗经。自认为这辈子算是与文官无缘了,习读的兵书不少,有父亲李山海的传授也能看出一点。
说道:“回大帅,并非新军不够勇猛,怕死不前。新军最大的差距是上战场的一股杀气,也就是所谓的士气不足。”
听闻李长河的一番解释,刘策轻轻点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你老子当年的一点脑子,还没有蠢到家。”
有大帅刘策的赞扬李长河露出一丝喜悦,能得到刘策赞扬的人实在不多,尤其是当面夸奖。据说已经是一军主帅的刘知幸都没有这份荣殊,李长河哪能不高兴。
刘策接着问道:“可懂水战。”
李长河轻轻点头,刘策拍了拍肩膀:“从现在起不在属于平南大军,去徽州水师吧。去哪里比在这里更有作为。”
久无战事的侯马平原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处于东吴大梁两国之间。三十年前这里是东吴最大的粮仓,李氏先祖一战夺下土地肥沃的侯马平原,进一步断送了东吴肥沃的土体。划入徽州境内三十余年,这片土地上再无耕种一粒粮食。
并非大梁看不上肥沃的土地,而是临近东吴做不到屯兵农耕。常年两国相争使得这一片大地荒草丛生,反而成为徽州的马场之一。李廷夜承袭上国柱之后,建立边关重镇才使得这片土地重新成为一片肥沃的草地。
这才近五年的事,李廷夜听到刘策要在侯马与东吴决战,最舍不得就是初具规模的马场。这份可记录地志的功绩,将会毁于一旦。
两军相争只有一次冲锋,没有什么多余的战争,双方比拼的唯有将士的素质。刘策自然信得过精心训练出的数万大军,虽然只还有几个月的训练。跟随刘策多年的旧部,都知道刘策用兵不在多寡少精,最注重的是各路大军的调配综合作战。
刘策长枪伫立,说道:“可以开始了。”
一名信号骑兵从腰间取下一支杏黄旗,策马在大军之中挥舞。与之交锋的先锋大军,连番改变阵法。吴军首领柳子府格外意外,出征前研习过刘策的用兵之法。在东吴皇宫珍藏的典籍中记载,刘策最常用的便是闪电战。
人员少寡想以少胜多,战胜大梁避世多年的平南大元帅刘策,只有出骑兵。独独没有想到刘策会如此等不及,两军未曾交锋第一场战役既是决战。首发骑兵非但没有等到刘策的骑兵对决,而是以步卒相抗。
席长军第一次作为刘策麾下,实在看不出大帅先发步卒对付东吴骑兵有什么精妙之处。杏黄旗出动证明刘策已经想速战速决,以重甲骑兵冲锋。依旧看着战场的刘策神色没有一丝变化,好像战局已定。
数万骑兵蜂拥进入战场,以骑兵对抗骑兵。大军出动梁军精锐骑兵,而非招募新兵,多是驻扎在太平城八大营将士。双方第一次碰撞梁军的钢刀再现当年草原气势,虽然不是当年刘策带领出铁血骑兵,但多数老将训练出的骑兵骑术精湛。
五十余万的大军交锋,天地变色。刘策望着对面连番大战,夜色降临,吴军统帅柳子府鸣金收兵。梁军正直士气大胜,让人倍感意外刘策立即收兵,非但没有趁胜追击反而全军撤退,打扫战场。
刚从战场跑回来的四品郎将气愤不已,浑身鲜血,策马而来问道:“大帅为什么要收兵。”
刘策只说了一句:“穷寇莫追,吴军只是撤退而非战败。整整一天了,将士们也该修整一番。”看着刘策骑马缓慢离开,四品郎将重重将钢刀插入刀鞘。
副将秦志昌缓缓靠近说道:“大帅为什么不告诉。”
“二十万大军训练没有几个月,能上战场不退靠的是后方刀手,练兵不是这样练的。先让见识一下战场的血腥,接下来几天不会有大战,决战还要几天,必须要耗尽吴军的血气。”刘策淡言。
跟在后面的秦志昌沉默不语,刘策说的不错。说是三十万大军这番大战看似胜券在握,靠的不是新招的二十万大军,而是太平八大营,已经徽州常驻军。其中大部分徽州军被刘策安排道鄱阳湖上,接下来还有一场一遍倒的水战。此次水战不再是从前的水战,若非如此刘策怎敢让只懂得水性的徽州军登船作战。
八大兵工厂的建造不是摆设,大量的兵刃足矣补贴四十万大军所需,船坞造价不菲的战舰第一次放在正面战场上,没有交给李山海便是想要给东吴一个出其不意的惊喜。
刘策不愿意看死在战场上将士,并非心慈。慈不掌兵刘策怎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实在不愿意看见为了保家卫国走上战场的新兵,一个个死在这里。
不去看打扫的战场,很清楚两军躺在战场上多是新招募的新兵。这些将士还不曾领悟东吴的大好风光,死在大梁境内。尸骨遍野,鲜血淋漓。
秦志昌反身赶赴战场,看着一个个被搀扶的将士们露出笑容。这是他们的第一场战役,还是大胜的战役,怎会不高兴。只是一同出来的同乡不能去看东吴的大好风光了,哪又怎样,我还活着不是。
背上被破甲的少年咬着牙关被年纪大一些的同帐搀扶,三十多岁的汉子瞧着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问道:“疼不疼。”
忍着疼痛的少年露出一口大白牙道:“不疼,真他娘的痛快。下次一定多砍几个。”说到这里眼中流出泪水,就在刚才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死在了东吴大军的刀下。
年长的士兵说道:“上战场总归是要死人的,下次把他们的一份补上,替他们多看一眼东吴就在咱们脚下踩着。”
重重咳嗽还是露出了笑容,对着伍长笑了笑说道:“我一定要看看东吴到底与咱大梁到底不一样在哪里,伍长,我说如果啊。如果我看不到了,你一定要带一抷东吴的泥土放在我坟头。”
不在乎少年的伤势年长的士兵重重拍了一巴掌道:“说啥呢!要看自己看,我还看不够呢!”
少年傻傻的笑着:“那我陪你看。”
停留在战场的秦志昌露出一丝笑容,过了十多年大梁的儿郎依旧血气方刚。对攻伐东吴更有信心能多带着几人去往大梁更南方,哪里才是所有人的归宿,自己也许会在其中。
剿灭东吴已经在眼前,容不得所有人有别的心思。这也是为什么大帅将李廷夜送到鄱阳湖上的原因,战机稍纵即逝,李廷夜毕竟是一个不稳定因素。给李廷夜一个立功的机会,也算是一份补偿。
纵马奔驰在侯马平原之上,吴军已经退出大梁境内,从一刻开始才是真正的攻守异形。自然知道为何会将第一次决战放在大梁境内,无疑还是照顾这群初入战场的将士,许多将令的执行能力还未达到大帅的预期。
放在当年平定北方突厥刘策出兵何时这般谨慎,每逢大战刘策皆会身先士卒。这次身为数十万大军统帅容不得在一场毫无结果的战役中再提长枪,再说大梁将士的性命也没有那么不值钱。
秦志昌一路冲刺到战场之外,望着吴军后退的方向,心中不免想起年轻时的刘策,意气风发,壮志豪云。这也是为什么秦志昌打心底喜欢刘知幸的原因,实在是父子二人极为相似。刘知幸的狂傲,说话风趣到是与刘策一模一样。
大公子刘知命更像母亲,为人沉稳甚至有点死板。秦志昌谈不上厌恶,也觉得刘知命不适合继承刘策的衣钵。
大帐中刘策孤身等候上报战果,这是出征以来的第一战,必须要打出大梁的气势。战果在意料之中,也有许多失望。梁军毕竟在战力上与吴军还有一些差距,毕竟这群多是新兵,只有经历过沙场洗礼之后才能快速成长。
挎着弯刀急匆匆跑入大帐,李长河乐呵呵拿着战报闯入营帐。说道:“刘伯伯,刘伯伯。”
一时间乐昏了头,第一次上战场就取得如此战果,打的吴军溃不成军。当看到刘策邪异的目光时,李长河先是一愣立即放下内心的喜悦道:“启禀大帅大帅,此战斩首吴军一万两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虏五千三百二十人。”
第一战便取得如此功绩李长河打心底的喜悦,甚至忘记了刚才在战场上的凶险。非但没有得到大帅的肯定,反而见到刘策的愁容。刘策突然问道:“战死几人,重伤几人。”
刚才只顾得记胜果,不曾记梁军的损失。李长河打开名单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文字名单心中发寒。上面写着:“新军战死八千五百七十三人,重伤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七人,轻伤三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人。太平八大营旧部,战死一千二百一十二人,重伤只有二百人,轻伤五十七人。”
看的李长河两眼发呆,只记得大梁一战获胜,独独不曾考虑到损失。看似大梁大胜将吴军再次驱逐大梁境外,实则这一战大梁以一倍之上的兵力只取得如此战果,只能算是惨胜。在刘策看来没有全歼吴军,就是战败。
正当李长河要读战果损失名单,刘策起身将名单合上说道:“不必说了,这一战只是让你们看看战场可不是一份名单,是全体将士用命换来的。想必长河你也能看出,新军与八大营甚至徽州军的差距。这点差距看似不大,实则千差万别。你可看出新军的问题出在哪里。”
认真思考的李长河久久没有发言,从小被人当做纨绔,甚至自己也那么认为。每当父亲李山海回家,从不出门,在家不曾阅读子集诗经。自认为这辈子算是与文官无缘了,习读的兵书不少,有父亲李山海的传授也能看出一点。
说道:“回大帅,并非新军不够勇猛,怕死不前。新军最大的差距是上战场的一股杀气,也就是所谓的士气不足。”
听闻李长河的一番解释,刘策轻轻点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你老子当年的一点脑子,还没有蠢到家。”
有大帅刘策的赞扬李长河露出一丝喜悦,能得到刘策赞扬的人实在不多,尤其是当面夸奖。据说已经是一军主帅的刘知幸都没有这份荣殊,李长河哪能不高兴。
刘策接着问道:“可懂水战。”
李长河轻轻点头,刘策拍了拍肩膀:“从现在起不在属于平南大军,去徽州水师吧。去哪里比在这里更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