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庙堂风 第一百四十五章三问三答一国间
周恒举止温和伸手托起张柏,说道:“我周恒没有官身受不起状元郎一拜。”
久久不曾起身显得更加恭敬,这样的人物时态看的透彻。张柏由衷佩服周家长孙,未曾如官场已经将天下大势尽在手中。文人胸中自有乾坤,口吐既是芳华。
这一刻起张柏才了解周氏两位名声不显的公子,亦是一同扶龙既屠龙唯有信仰不同罢了。周恒虽在太子门下从不曾周瑾反目为仇,周瑾亦是相同。与太子齐王不同你死我活,两人多是学问上相争不分对错没有高低唯有胜负罢了。如此更加佩服自家先生,大梁文脉两支周文一脉多是官场顺遂少有文坛宗师。双裳一脉诗词歌赋为一佳,多是教书匠。大梁官学多是出自双裳一门,庆和二十年中这一文脉出书极多。
周文一脉人人不同,好像同一位先生老师交出的学生各个不同,甚至思想理念都不尽相同。往远处说十几年前作为学生的王安与先生周文同朝为官,宁愿背叛师门也不惜坚持理念。数十年的时间周文门生遍天下,极少出现一门既是一党。再近一些两位周氏儿郎一位扶持太子,一位扶持齐王并非争夺家业,而是每人有每人的思想理念。
张柏曾与周瑾也有过对话,周瑾恪守一国既是一家,家国天下先家后国。一个国家是以无数个小家大家组成一国,对付贵族豪门整顿朝野一分二二分四一层层剥削形成无数小豪门,以一家独大从而控制无数个小家。那次交谈之后张柏由衷佩服周瑾的学问,大梁现在最大的弊端不是国库紧缺,也不是人才缺少反而很多。正如周瑾所说大梁十年间读书人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头,能被朝廷所用却是极少,宁愿投身与豪门中却不愿入朝为官。为此周瑾有一解。
先家后国,唯有将豪门从中瓦解分成无数小家,再以门客辅佐。才子武人得不到赢得之物,自然会改变做法。朝廷大肆封爵位,有才人能用才学博一个爵位。摆脱非嫡子继承爵位的窘境,从一家分成多家。自然爵位不再有世袭制,王安能为天下学子打开官场大门,周瑾为什么不能开创非世袭爵位,以军功;业绩;名望;功绩甚至学问换取一世爵位。
张柏有一问:“爵位泛滥会使得爵位不值钱,高低分明争夺剧烈。”
周瑾答:“爵位与钱财何异,才学武艺就像码头劳力。你的力气大能多扛几袋少走几趟,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不能比别人多赚几个铜钱。能力有限会羡慕吗?会的所以之后才会更加努力,偷懒的人有多大的能力不动自然一文没有,难道就因为你力气大同样的活多给你几文。如今躺在父辈功劳簿上的年轻人太多了,重要官职被这些占着大梁用什么强盛。正如码头上一艘货船,不招收新人只有一脉相传。人人想着的不是多赚几文,而想着这船货物多会儿搬完也可以,反正没有人竞争。哪位船主可以这么认为,一国何尝不是一艘大船。船上有船长副手再到掌舵人,观风人,逆流而上需要劳力划船,一次出航这些人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不能有能者为之。”
很少佩服一个人,张柏从来没有觉得一个读书人能有这么大的理想。周恒与周瑾不同,周恒是先国后家专治独断。
张柏问道:“在下想听一听兄长的心里话。”
周恒盯着张柏认真的眼神,没有说话而是推着张柏入座。说道:“相比张兄弟已经听过阿瑾的治国策。”张柏没有否认直言不讳,曾经与周瑾相会也不想周恒为什么会知道点头示意。
紧接着周恒再有一问:“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谈论,阿瑾的治国之策是否可行。”
张柏直言不讳道:“周二哥的国策未尝不可,只在一国之中引发人人为己再为国。为己的同时亦是在为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一旦完成帝王须得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面对众多爵爷相当于春秋之后分封诸侯国。确实是解决当今大梁最合适的国策,在可控制中可保一家独大百家争鸣的局势。各家之间为大小利益争锋相对,使得皇家拥有重兵可控,短时间可以,一旦一朝帝王才略相差会让春秋乱世再现世间。如此大梁数代帝王想要一统中原的国策将会失去原本的斗志,那时候南楚将会成为一家独大。除非大梁之外无国,再者根深蒂固的家族传承将会成为一家。”
看着周恒认真听张柏接着说道:“除去之前所说周二哥所做最后的目的还是消除豪门隐患的话,如大汉武帝推崇的推恩令将一个个爵位剥夺的确容易许多。但是这样少了初衷,如果是我张柏宁愿大梁拥有数个豪门也不愿拥有十个百个甚至千个爵位。”
周恒看着张柏停下:“接着说,很有趣。大胆的说出来,这里又没有外人。”
想了想接着说道:“大梁以南有南楚东吴两国雄踞,时常期于北方不得不防,北方有草原各部虎视眈眈。如果一国权利过于分散将会缺少凝聚力,人心涣散。只说三国之间以大梁最强南楚次之,东吴最弱却又各有所强。大梁虽强却是豪门林立,南楚虽弱却是占据大义百余年间以正统自居。东吴偏距一缕人心凝聚,一旦战事发生举国皆兵。如此看来大梁想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消除豪门,或者削弱氏族之间的势力,以一国战一国甚至数国。周二哥国策是可以消除豪门氏族势力,却非一朝一夕做成,但是爵爷各有所强一旦凝聚将会空前强大不适合现在的大梁。”
周恒又一问:“若你张柏执掌三军,消除之前的一切。如今大梁国力强盛人心凝聚,皇帝陛下想要一统中原再则还要防备北方你当如何。”
以茶水在案几上书画天下建议图,分别有大梁南楚东吴突厥各部,以及西北广袤之地。张柏看着周恒图画一目了然,却是有些迷茫。从不曾想过这些,学习之中多是治国之策而非攻伐之略。
“在下不敢乱言,对大梁局势只有一知半解不敢妄论国家大事。”
周恒指着水渍图道:“尽管说,可以多想一想。”
一壶热茶再热,张柏始终不曾开口周恒一杯杯为张柏蓄满还是没有答案。温雅公子很有耐心,说道:“张兄弟你想着,我可以先给讲讲陛下登基之后所做的几件大事,以及东吴南楚与大梁。”
张柏点头脑中所想耳中旁听,周恒说道:“众所周知皇帝陛下登基并不光彩,皇室存在杀兄屠弟都做了。所以现在的大梁王爷很少,使得外姓豪门林立有机可趁。陛下登基之后任用林燮攻打南楚,李山海配合李氏镇压东吴,从而奠定了大梁的霸主地位。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与庆和十二年刘策第一次挂帅,一连攻破突厥各部使得北方安定,再有西北异姓王杨易拥兵十万打的西北之地无人干犯。为大梁争取到十年间的太平,才有长风军南方立威,徽州水军切断东吴水军的水上防线。对外如此,对内重用吏部尚书也就是大伯周英祥整顿官吏,官员兢兢业业为民。丞相王安曾有三策你应该都知道,最大的就是恢复科举为朝廷增添新的血液。前任户部尚书赵坤山制定赋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税使得百姓有地耕种,将贵族私有土地归还农民。人人都知道赵坤山贪污税银,很少有人知道为民的同时得罪了但是的豪门以及地主绅豪,可谓是大梁第一冤案。再者我爷爷周文重开官学,剑意陛下在各地开办学塾,让百姓有书可读传播忠君之略,从而大梁不再是楚人口中蛮子。之后有双裳为代表的文坛巨作,让大梁摆脱一国无书的窘迫。再有前任刑部尚书以及大理寺卿重新制定民法以及氏族之间的律法,让人有法可依。有了这些之后该有礼仪,礼部尚书曾经拜访过爷爷,用五年的时间奠定现在的皇室礼仪废除殉葬制度,以及制定文人礼节武将衣着。在我看来皇帝最终的还是工部,最轻的也是工部。张兄弟你不在军中不知,现在的军制其实没有多大的改变却是武器攻防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工部与兵部最大的功劳,实则工部还是轻了,加强的军中器械却少了民用这是最大的弊端。”
一席话张柏对大梁有了新的认识,周恒接着说道:“这是大梁二十年的变化,国外除去被刘策大将军击溃的突厥各部之外,天水王杨易抵制西北保太平。南方东吴经过几场水上战败,改变不与争锋防守至于却是称霸海洋,军舰极多远超南楚。大梁几乎不靠海但是迟早会有那么一日,形成了进可攻退有守。反观南楚数年间兵强马壮,不在拘于正统,尤其是白甲军最强。在装甲上远超长风军,战马也有了提升,这应该是与他国之间的交易。一个想要称霸海洋,一个孤注一掷死磕大梁。至于北方突厥至少在十年间不会有打的动作,西北有天水王杨易也可保一时太平,为今至今大梁最大的敌人还是南楚。”
周恒还未说完张柏突然说道:“不对,不对,大梁最大的敌人不是南楚,是东吴。”
面带笑意说道:“张兄弟何解。”说着走到书架上取出一本薄书,书不到二十页。
张柏说道:“兄长所说南楚势必要与大梁死磕一统中原,而东吴不同有着强大的军舰。大梁虽然强盛也不可能一口气吞下南楚,南楚也不可能吞下大梁这是一个节点。一旦两国之间展开国战东吴势必会趁虚而入。无论是大梁吞并南楚还是南楚吞并大梁,接下来只会面对一个更加强盛的东吴,或许那时候改叫大吴了。在下想来南楚一直没有倾尽国力攻打大梁就是怕东吴,正如大梁畏惧突厥以及西北各部。大梁之所以强盛,在与大将军刘策平定北方,天水王坐镇西北才有喘息之机。若想灭楚必先灭吴。”
周恒笑着说道:“正解,这也是当初刘策大将军剥去兵权退居兵部。《平南疏议》一共三策,第一策便是灭吴。但是大梁疲弱没有支持国战是一,再有便是朝中大多数人认为东吴偏僻小国不足畏惧,大梁最大的敌人还是南楚。你应该看看这本《平南疏议》”将书递给张柏。
接过书正要翻书周恒阻止,接着问道:“君子当如何。”
突然一问张柏有些默然微笑道:“趋于利,平于民。”
周恒面带微笑,好像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说道:“正解,你可以不先选择。看完《平南疏议》还愿意的话可以与太子殿下一谈,你的心胸会更加辽阔。”
久久不曾起身显得更加恭敬,这样的人物时态看的透彻。张柏由衷佩服周家长孙,未曾如官场已经将天下大势尽在手中。文人胸中自有乾坤,口吐既是芳华。
这一刻起张柏才了解周氏两位名声不显的公子,亦是一同扶龙既屠龙唯有信仰不同罢了。周恒虽在太子门下从不曾周瑾反目为仇,周瑾亦是相同。与太子齐王不同你死我活,两人多是学问上相争不分对错没有高低唯有胜负罢了。如此更加佩服自家先生,大梁文脉两支周文一脉多是官场顺遂少有文坛宗师。双裳一脉诗词歌赋为一佳,多是教书匠。大梁官学多是出自双裳一门,庆和二十年中这一文脉出书极多。
周文一脉人人不同,好像同一位先生老师交出的学生各个不同,甚至思想理念都不尽相同。往远处说十几年前作为学生的王安与先生周文同朝为官,宁愿背叛师门也不惜坚持理念。数十年的时间周文门生遍天下,极少出现一门既是一党。再近一些两位周氏儿郎一位扶持太子,一位扶持齐王并非争夺家业,而是每人有每人的思想理念。
张柏曾与周瑾也有过对话,周瑾恪守一国既是一家,家国天下先家后国。一个国家是以无数个小家大家组成一国,对付贵族豪门整顿朝野一分二二分四一层层剥削形成无数小豪门,以一家独大从而控制无数个小家。那次交谈之后张柏由衷佩服周瑾的学问,大梁现在最大的弊端不是国库紧缺,也不是人才缺少反而很多。正如周瑾所说大梁十年间读书人如雨后春笋一个个冒出头,能被朝廷所用却是极少,宁愿投身与豪门中却不愿入朝为官。为此周瑾有一解。
先家后国,唯有将豪门从中瓦解分成无数小家,再以门客辅佐。才子武人得不到赢得之物,自然会改变做法。朝廷大肆封爵位,有才人能用才学博一个爵位。摆脱非嫡子继承爵位的窘境,从一家分成多家。自然爵位不再有世袭制,王安能为天下学子打开官场大门,周瑾为什么不能开创非世袭爵位,以军功;业绩;名望;功绩甚至学问换取一世爵位。
张柏有一问:“爵位泛滥会使得爵位不值钱,高低分明争夺剧烈。”
周瑾答:“爵位与钱财何异,才学武艺就像码头劳力。你的力气大能多扛几袋少走几趟,同样的时间为什么不能比别人多赚几个铜钱。能力有限会羡慕吗?会的所以之后才会更加努力,偷懒的人有多大的能力不动自然一文没有,难道就因为你力气大同样的活多给你几文。如今躺在父辈功劳簿上的年轻人太多了,重要官职被这些占着大梁用什么强盛。正如码头上一艘货船,不招收新人只有一脉相传。人人想着的不是多赚几文,而想着这船货物多会儿搬完也可以,反正没有人竞争。哪位船主可以这么认为,一国何尝不是一艘大船。船上有船长副手再到掌舵人,观风人,逆流而上需要劳力划船,一次出航这些人一个都不能少,为什么不能有能者为之。”
很少佩服一个人,张柏从来没有觉得一个读书人能有这么大的理想。周恒与周瑾不同,周恒是先国后家专治独断。
张柏问道:“在下想听一听兄长的心里话。”
周恒盯着张柏认真的眼神,没有说话而是推着张柏入座。说道:“相比张兄弟已经听过阿瑾的治国策。”张柏没有否认直言不讳,曾经与周瑾相会也不想周恒为什么会知道点头示意。
紧接着周恒再有一问:“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谈论,阿瑾的治国之策是否可行。”
张柏直言不讳道:“周二哥的国策未尝不可,只在一国之中引发人人为己再为国。为己的同时亦是在为国,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一旦完成帝王须得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面对众多爵爷相当于春秋之后分封诸侯国。确实是解决当今大梁最合适的国策,在可控制中可保一家独大百家争鸣的局势。各家之间为大小利益争锋相对,使得皇家拥有重兵可控,短时间可以,一旦一朝帝王才略相差会让春秋乱世再现世间。如此大梁数代帝王想要一统中原的国策将会失去原本的斗志,那时候南楚将会成为一家独大。除非大梁之外无国,再者根深蒂固的家族传承将会成为一家。”
看着周恒认真听张柏接着说道:“除去之前所说周二哥所做最后的目的还是消除豪门隐患的话,如大汉武帝推崇的推恩令将一个个爵位剥夺的确容易许多。但是这样少了初衷,如果是我张柏宁愿大梁拥有数个豪门也不愿拥有十个百个甚至千个爵位。”
周恒看着张柏停下:“接着说,很有趣。大胆的说出来,这里又没有外人。”
想了想接着说道:“大梁以南有南楚东吴两国雄踞,时常期于北方不得不防,北方有草原各部虎视眈眈。如果一国权利过于分散将会缺少凝聚力,人心涣散。只说三国之间以大梁最强南楚次之,东吴最弱却又各有所强。大梁虽强却是豪门林立,南楚虽弱却是占据大义百余年间以正统自居。东吴偏距一缕人心凝聚,一旦战事发生举国皆兵。如此看来大梁想要凝聚人心必须要消除豪门,或者削弱氏族之间的势力,以一国战一国甚至数国。周二哥国策是可以消除豪门氏族势力,却非一朝一夕做成,但是爵爷各有所强一旦凝聚将会空前强大不适合现在的大梁。”
周恒又一问:“若你张柏执掌三军,消除之前的一切。如今大梁国力强盛人心凝聚,皇帝陛下想要一统中原再则还要防备北方你当如何。”
以茶水在案几上书画天下建议图,分别有大梁南楚东吴突厥各部,以及西北广袤之地。张柏看着周恒图画一目了然,却是有些迷茫。从不曾想过这些,学习之中多是治国之策而非攻伐之略。
“在下不敢乱言,对大梁局势只有一知半解不敢妄论国家大事。”
周恒指着水渍图道:“尽管说,可以多想一想。”
一壶热茶再热,张柏始终不曾开口周恒一杯杯为张柏蓄满还是没有答案。温雅公子很有耐心,说道:“张兄弟你想着,我可以先给讲讲陛下登基之后所做的几件大事,以及东吴南楚与大梁。”
张柏点头脑中所想耳中旁听,周恒说道:“众所周知皇帝陛下登基并不光彩,皇室存在杀兄屠弟都做了。所以现在的大梁王爷很少,使得外姓豪门林立有机可趁。陛下登基之后任用林燮攻打南楚,李山海配合李氏镇压东吴,从而奠定了大梁的霸主地位。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与庆和十二年刘策第一次挂帅,一连攻破突厥各部使得北方安定,再有西北异姓王杨易拥兵十万打的西北之地无人干犯。为大梁争取到十年间的太平,才有长风军南方立威,徽州水军切断东吴水军的水上防线。对外如此,对内重用吏部尚书也就是大伯周英祥整顿官吏,官员兢兢业业为民。丞相王安曾有三策你应该都知道,最大的就是恢复科举为朝廷增添新的血液。前任户部尚书赵坤山制定赋税,其中最重要的是农税使得百姓有地耕种,将贵族私有土地归还农民。人人都知道赵坤山贪污税银,很少有人知道为民的同时得罪了但是的豪门以及地主绅豪,可谓是大梁第一冤案。再者我爷爷周文重开官学,剑意陛下在各地开办学塾,让百姓有书可读传播忠君之略,从而大梁不再是楚人口中蛮子。之后有双裳为代表的文坛巨作,让大梁摆脱一国无书的窘迫。再有前任刑部尚书以及大理寺卿重新制定民法以及氏族之间的律法,让人有法可依。有了这些之后该有礼仪,礼部尚书曾经拜访过爷爷,用五年的时间奠定现在的皇室礼仪废除殉葬制度,以及制定文人礼节武将衣着。在我看来皇帝最终的还是工部,最轻的也是工部。张兄弟你不在军中不知,现在的军制其实没有多大的改变却是武器攻防有了极大的提升。这是工部与兵部最大的功劳,实则工部还是轻了,加强的军中器械却少了民用这是最大的弊端。”
一席话张柏对大梁有了新的认识,周恒接着说道:“这是大梁二十年的变化,国外除去被刘策大将军击溃的突厥各部之外,天水王杨易抵制西北保太平。南方东吴经过几场水上战败,改变不与争锋防守至于却是称霸海洋,军舰极多远超南楚。大梁几乎不靠海但是迟早会有那么一日,形成了进可攻退有守。反观南楚数年间兵强马壮,不在拘于正统,尤其是白甲军最强。在装甲上远超长风军,战马也有了提升,这应该是与他国之间的交易。一个想要称霸海洋,一个孤注一掷死磕大梁。至于北方突厥至少在十年间不会有打的动作,西北有天水王杨易也可保一时太平,为今至今大梁最大的敌人还是南楚。”
周恒还未说完张柏突然说道:“不对,不对,大梁最大的敌人不是南楚,是东吴。”
面带笑意说道:“张兄弟何解。”说着走到书架上取出一本薄书,书不到二十页。
张柏说道:“兄长所说南楚势必要与大梁死磕一统中原,而东吴不同有着强大的军舰。大梁虽然强盛也不可能一口气吞下南楚,南楚也不可能吞下大梁这是一个节点。一旦两国之间展开国战东吴势必会趁虚而入。无论是大梁吞并南楚还是南楚吞并大梁,接下来只会面对一个更加强盛的东吴,或许那时候改叫大吴了。在下想来南楚一直没有倾尽国力攻打大梁就是怕东吴,正如大梁畏惧突厥以及西北各部。大梁之所以强盛,在与大将军刘策平定北方,天水王坐镇西北才有喘息之机。若想灭楚必先灭吴。”
周恒笑着说道:“正解,这也是当初刘策大将军剥去兵权退居兵部。《平南疏议》一共三策,第一策便是灭吴。但是大梁疲弱没有支持国战是一,再有便是朝中大多数人认为东吴偏僻小国不足畏惧,大梁最大的敌人还是南楚。你应该看看这本《平南疏议》”将书递给张柏。
接过书正要翻书周恒阻止,接着问道:“君子当如何。”
突然一问张柏有些默然微笑道:“趋于利,平于民。”
周恒面带微笑,好像终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说道:“正解,你可以不先选择。看完《平南疏议》还愿意的话可以与太子殿下一谈,你的心胸会更加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