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苻坚得知桓温要废黜皇帝,说了极为正确的话:“桓温此前败于灞上,而今又败于枋头,十五年内两次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打击。不但不反思过错,向百姓谢罪,竟还废黜君主。六十岁的老叟如此举动,如何自容于天下?”
其实从桓温的举动也可看出,晋室已经衰微到了何种境地,不但被这些人拿捏的死死的,不敢反抗,不敢责备,他们做错了事,还得笑脸相迎,皇室已经成了摆设。
桓温废旧皇,立新皇后,对异己势力大肆打压,威势极盛。但他依然不入朝,依然在外做他的土皇帝,发展自己的势力。
简文帝司马昱即位不到一年,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临终前,招桓温辅政,可是,桓温居然想的是让司马昱禅位给他,或是是让他摄政,但在侍中王坦之据理力争的情况下,遗诏中的“摄政”改为了“辅政”,这让他极为不满,坚决不入朝。
司马昱驾崩后,众臣又心生畏惧,不敢上太子司马曜继位,都认为应请桓温决定。
这帮软蛋!前面既然都有胆子把“摄政”改“辅政”,这会又没胆子拥立太子了!网上说,爱你的理由只有一个,不爱你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万,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到历史中,一个朝代的辉煌时期,有许多种原因促成,但,当一个朝代要完蛋时,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看到这帮,似乎又看到了清末,软弱、混蛋到想钻书里去揍人。
呼——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继续哈。
后在尚书仆射王彪之极力反对下,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司马曜继位后,仍是让桓温入朝辅政,还许了一些好处,但,桓温想要的好处是皇位,你们不给,桓温当然不可能入朝了。
第二年,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
后桓温病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找借口拖延,后终于拖到桓温病逝。
桓温病逝以为就完了吗?想的太好了。
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
后,桓玄受封为大将军,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为与其余号以“楚”命名的政权做区分,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又是一个冉闵啊,不过,冉闵建立冉魏,是借石赵乱局而建立,但桓楚却还在晋室稳定时建立,所以,自建立之初,便不断受到讨伐。
按农历算,是建立桓楚的第二年,按公历算,是建立桓楚的当年,就被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赶出了建康,桓玄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
但,桓楚一直持续了七年,到410年,最后一个皇帝——呃,就算皇帝吧——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才灭亡。
桓氏宗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官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桓温的势力,都是朝廷给惯出来的,也正应了刘颂那句话:国有重臣则乱。
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认为是一贤人,仔细看史料,也可以发现,刘阿斗刘禅甚是畏惧诸葛亮,万事都与他商量,不敢忤逆,诸葛亮也算一重臣了。
只是,诸葛亮有个度,不管怎么样,还都是以蜀国为重,比起一些乱国的重臣来说,真的要好很多很多。
王猛也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不可能一直屈居桓温手下,如果与桓温走,到最后肯定会弄的与桓温不和,依桓温的脾气、权势,王猛要不被杀,要不就是晚景凄凉。
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并不畏嘲讽、不畏他人目光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想做什么什么”、“我想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都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出现过,但,有梦想的人中,据说只有5%的人成功了,其他95%的人并没有坚持下来。
坚持梦想不是说说这么容易,在这期间会遇到别人的嘲讽,会遇到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不支持,会遇到相关知识匮乏而出现的阻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重压之下,大部分人都放弃了,都走了大众路线:成立家庭、生孩子、养活家庭。不是说这条路不对,就算是实现梦想的人也得走这条路,但,实现梦想的人在走这条路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人生也不过短短几十载,现在人们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步入社会也都二十好几,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头雾水的就这么被扔进了社会,再踌躇上几年,离三十也不远了,算算奋斗的日子并不多。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个能糊口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应付着讨厌到死的工作,闲了出去溜达溜达,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却茫然无知,过着随波逐流的日子,就可以了吗?
人生赢家不是说成为大总裁、大明星等等有钱、有权,或有名的人就是人生赢家了,而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学习相关知识,厚积薄发,看许多成功人士的介绍,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像暴发户那样的突兀,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王猛就是这样一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他被苻坚任用后,帮助苻坚出谋划策、铲除凶**猾之徒,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帮助苻坚,更是在平复民族关系上献谋献策,使得苻坚在治理因石氏、冉闵弄的民族关系极为恶化的中原如鱼得水。
但苻坚在王猛去世八年后,做了件追悔莫及的事情——与晋朝的“淝水之战”。
王猛去世前曾给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但在八年后,苻坚在慕容垂、姚苌等人的怂恿下,统百万雄师向晋朝发起攻击。
长江天堑、长江天堑,自古以来多少队伍集结长江两岸对峙,依借长江进行的精彩战斗更是不胜枚举,即使是现代,长江也是从陆地上不易跨越的一道屏障。
对于北方,因不习水战,攻击南方多在秋、冬季,利用长江枯水期来战斗,或者从现在陕南汉江,迂回进入长江,再到南方作战。
除了之前一再说起的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便是骑兵。
骑兵是要在广阔、平坦的地方才能发挥其优势,南方多山地、多湖泽、植被茂盛,并不适合骑兵,于是如何使用骑兵来发挥北方军队的优势,便成了将领们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南方来说,南方军队少马,南方政权若要建立骑兵,就得从北方进马,与北方政权交易或者是俘获战马,再或者是通过辽东海路和西南的川滇、河西来获得马匹,但不管哪种方式,都不可能像北方那样方便,所以,这就造成了与北境的远近决定骑兵数量的局面。
其实从桓温的举动也可看出,晋室已经衰微到了何种境地,不但被这些人拿捏的死死的,不敢反抗,不敢责备,他们做错了事,还得笑脸相迎,皇室已经成了摆设。
桓温废旧皇,立新皇后,对异己势力大肆打压,威势极盛。但他依然不入朝,依然在外做他的土皇帝,发展自己的势力。
简文帝司马昱即位不到一年,因受制于桓温而忧愤非常,以致病重,临终前,招桓温辅政,可是,桓温居然想的是让司马昱禅位给他,或是是让他摄政,但在侍中王坦之据理力争的情况下,遗诏中的“摄政”改为了“辅政”,这让他极为不满,坚决不入朝。
司马昱驾崩后,众臣又心生畏惧,不敢上太子司马曜继位,都认为应请桓温决定。
这帮软蛋!前面既然都有胆子把“摄政”改“辅政”,这会又没胆子拥立太子了!网上说,爱你的理由只有一个,不爱你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万,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到历史中,一个朝代的辉煌时期,有许多种原因促成,但,当一个朝代要完蛋时,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
看到这帮,似乎又看到了清末,软弱、混蛋到想钻书里去揍人。
呼——平心静气、平心静气,继续哈。
后在尚书仆射王彪之极力反对下,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
司马曜继位后,仍是让桓温入朝辅政,还许了一些好处,但,桓温想要的好处是皇位,你们不给,桓温当然不可能入朝了。
第二年,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
后桓温病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找借口拖延,后终于拖到桓温病逝。
桓温病逝以为就完了吗?想的太好了。
桓温死后,将兵权交付弟弟桓冲,南郡公爵位则由幼子桓玄袭封。
后,桓玄受封为大将军,又自称相国、封楚王、加九锡、领十郡。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控制东晋中央**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桓玄正式称帝,国号楚。
为与其余号以“楚”命名的政权做区分,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
又是一个冉闵啊,不过,冉闵建立冉魏,是借石赵乱局而建立,但桓楚却还在晋室稳定时建立,所以,自建立之初,便不断受到讨伐。
按农历算,是建立桓楚的第二年,按公历算,是建立桓楚的当年,就被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起兵赶出了建康,桓玄挟持晋安帝西逃至江陵。同年,桓玄败死,桓玄堂兄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
但,桓楚一直持续了七年,到410年,最后一个皇帝——呃,就算皇帝吧——桓石绥在激战中被杀,桓楚才灭亡。
桓氏宗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官军对抗,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
桓温的势力,都是朝廷给惯出来的,也正应了刘颂那句话:国有重臣则乱。
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很高,认为是一贤人,仔细看史料,也可以发现,刘阿斗刘禅甚是畏惧诸葛亮,万事都与他商量,不敢忤逆,诸葛亮也算一重臣了。
只是,诸葛亮有个度,不管怎么样,还都是以蜀国为重,比起一些乱国的重臣来说,真的要好很多很多。
王猛也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人,不可能一直屈居桓温手下,如果与桓温走,到最后肯定会弄的与桓温不和,依桓温的脾气、权势,王猛要不被杀,要不就是晚景凄凉。
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并不畏嘲讽、不畏他人目光的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每个人都有梦想,“我想做什么什么”、“我想成为什么什么样的人”都在每个人的脑子里出现过,但,有梦想的人中,据说只有5%的人成功了,其他95%的人并没有坚持下来。
坚持梦想不是说说这么容易,在这期间会遇到别人的嘲讽,会遇到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不支持,会遇到相关知识匮乏而出现的阻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重压之下,大部分人都放弃了,都走了大众路线:成立家庭、生孩子、养活家庭。不是说这条路不对,就算是实现梦想的人也得走这条路,但,实现梦想的人在走这条路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
人生也不过短短几十载,现在人们在学校的时间越来越长,步入社会也都二十好几,大部分人都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头雾水的就这么被扔进了社会,再踌躇上几年,离三十也不远了,算算奋斗的日子并不多。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个能糊口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应付着讨厌到死的工作,闲了出去溜达溜达,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却茫然无知,过着随波逐流的日子,就可以了吗?
人生赢家不是说成为大总裁、大明星等等有钱、有权,或有名的人就是人生赢家了,而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学习相关知识,厚积薄发,看许多成功人士的介绍,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成功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是像暴发户那样的突兀,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到彩虹呢。
王猛就是这样一个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他被苻坚任用后,帮助苻坚出谋划策、铲除凶**猾之徒,在政治、军事、经济等诸多方面帮助苻坚,更是在平复民族关系上献谋献策,使得苻坚在治理因石氏、冉闵弄的民族关系极为恶化的中原如鱼得水。
但苻坚在王猛去世八年后,做了件追悔莫及的事情——与晋朝的“淝水之战”。
王猛去世前曾给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但在八年后,苻坚在慕容垂、姚苌等人的怂恿下,统百万雄师向晋朝发起攻击。
长江天堑、长江天堑,自古以来多少队伍集结长江两岸对峙,依借长江进行的精彩战斗更是不胜枚举,即使是现代,长江也是从陆地上不易跨越的一道屏障。
对于北方,因不习水战,攻击南方多在秋、冬季,利用长江枯水期来战斗,或者从现在陕南汉江,迂回进入长江,再到南方作战。
除了之前一再说起的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外,还有一个,便是骑兵。
骑兵是要在广阔、平坦的地方才能发挥其优势,南方多山地、多湖泽、植被茂盛,并不适合骑兵,于是如何使用骑兵来发挥北方军队的优势,便成了将领们要考虑的事情。
对于南方来说,南方军队少马,南方政权若要建立骑兵,就得从北方进马,与北方政权交易或者是俘获战马,再或者是通过辽东海路和西南的川滇、河西来获得马匹,但不管哪种方式,都不可能像北方那样方便,所以,这就造成了与北境的远近决定骑兵数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