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医生
字体: 16 + -

把心操碎

蒋方舟,幼女,年方十几,南方人,少年作家。

这就是我对专栏作家尚爱兰的宝贝女儿、南方媒体中炙手可热的少年作家蒋方舟的全部了解。我曾经看过她的不少文字,也曾大言不惭地对她进行过评价,总之,在我眼里,这个小姑娘是个不可多得的写作者,很有希望在成年以后在文字上成就一番事业。

但这仅仅只是我的意见,并不等同于所有人的眼珠子。据我所知,在蒋方舟出名之后,此起彼伏、不计其数的指责、攻击甚至漫骂都风生水起,大有将其一举歼灭之势。叫我很不明白的是,她这么一个小女孩子,写出了很多不错的文章,只管自身勤奋,没有耽误别人的时候,为什么就会遭到这么多人的“爱护”?

其实,有一些批评者并不出于愤怒和嫉妒,而是苦口婆心的关怀,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痛心疾首,言辞激烈,声音颤抖,并声称“看到如此早熟的苹果,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真正情形的人感到快乐”(大意)。抛开这位仁兄的清醒程度不说,单就快乐而言,我实在没法儿知道他为什么有那么地痛苦。

多操心会变老,这是个医学常识。而且,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那些“令人无法感到快乐”的事件上,心态也有问题。我最搞不懂的是,那些所谓居高临下、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大人们”,在看到蒋方舟们有如此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才能,为什么就高兴不起来?

我的看法是,他们只会扼杀天才,打击天才,毁灭天才。我的意见是,该高兴就高兴,犯不着因为别人的“早熟”而把自己气出什么毛病来。

事实上,在生活中这类人的数量也决不少。医院以前有这么一位女同事,年龄都快当年轻医生的奶奶了,平时也常常扮演长辈的角色,看着什么不入她老人家的法眼就会气得浑身颤抖,二目圆睁,不把对方在自己嘴巴里形容成罪大恶极决不罢休。

事实证明,许多人都对她的这种过度“关心”表示恐惧,所以干些什么事情也都尽量瞒着躲着,不为别的,就图耳朵一个清净。在她们科,二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跟女朋友亲热一下也得偷偷摸摸,象做贼一样地鬼鬼祟祟,不然便会被她指责成流氓分子;到了最后,甚至就连发表论文和获得奖状也得藏着掖着,生怕被她发现……

事已至此,那位慈祥的老人家已经不单单是纯粹的关心,而是过分的嫉妒心使然。我们担心的是,万一哪一天某个同事捧回诺贝尔来,她会不会真的把心操碎。到时候,抢救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