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医生
字体: 16 + -

打死我都不说

斯皮尔伯格曾说,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演员、剧本、导演。这样排名下来,演员显然是第一,如果只有一个好剧本加上一个好导演,而演员则是蹩脚之流的家伙,恐怕就是黑泽明也鼓捣不出什么好玩意儿来。

就我个人认为,《甲方乙方》在这个综合方面就做得很不错——假如没有了那个光会瞪眼睛的胖子,这个电影就更完美了,因为我对那样浮浅的演员不怎么感冒。当然,这只是个人主观上的问题,胖子会不会演戏得导演说了算。但那个剧本似乎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剧本上狠下了些功夫,让所有不满意演员的观众都对满意的台词闭上了嘴,特别是那句经典:“打死我都不说。”

通常来说,打死都不说的人往往都有很深的隐私,或是主观的,或是客观的,总之绝不告诉别人。我曾遇到一个类似的病人,家人发现她服用了若干安眠药,就被送到了医院。很显然,来了医院之后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搞清楚她到底吃了多少——清楚地了解服用的剂量,才能下合适的治疗方案。

但病人显然不会配合:吃安眠药的人大多都不配合,要不然就达不到吃药的效果,结果是用尽一切办法,她都是一句话:“打死我都不说。”但毕竟这是医院,不说有不说的办法:洗胃。

所谓洗胃,就是拿一根长长的细管子,从鼻孔或嘴巴里强行塞进去,然后或辅助性或强制性的往下塞,一直伸到胃部——就是最容易引起呕吐的那个区,送几瓶**进去,让病人再吐出来,如此反复n次,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

去医院做过胃镜的人都明白那种管子插到肚子里的痛苦,而洗胃则是反复进行类似的活动,难受可想而知——这样的一番折腾下来,那个开始打死都不说的姑娘终于开了金口,满头大汗地说:“吃,吃了三片。”一场‘抢救’就此结束。

医院在了几年,这样的人实在见过不少。有的是为了要挟家长,有的是为了躲避责骂,还有的是山盟海誓地要和恋人“殉情”,什么样的都有。通常来讲,他们都是属于“打死都不说”的主,没办法,只好洗胃了。

“打死都不说”是一句很英雄气的对白,在某种场合下说出来时甚至要比那句“如果非要再这份爱上加一个期限……”的无厘头还能打动人,但这毕竟带有强烈的‘二百五意识’——特别是在医院,当医生了解情况的时候,假如不想自己的胃受到**,还是痛快说出来的好。

你好,我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