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第七十六章
东北移民
在结束大宁之行后,朱祁镇御驾向东而去。
不是去别的地方,是去东北。大军先向北沿着驰道而行,随即来到了潢河之上,这里早就有人备好了船只。
潢河是辽人兴起的地方,这一条河是草原之上很重要的河流,汇入辽河之中。所以辽东省已经从下游调集了不少船只,作为朱祁镇座船。但是潢河上游水流并不是太猛,而且很多草原上的河流都有季节性的特点。
而今是春末夏初,并不是草原河流多水的时候。
所以,也只有朱祁镇上船顺流而下,大队骑兵还是沿着河流东进,算是水陆并进。
不过,即便如此上游的船只,也未必能够承担下游的大船,于是乎,还要有一部分士卒,在某些河道要承担起拉纤的重任。
朱祁镇上船只后,立即感受到了不一样。在颠簸这一项上,船只还是比驰道,乃至铁路上好上太多太多了。在潢河上航行一两百里,当潢河水越来越多的时候,周围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朱祁镇已经来到了另外一处河套之地。
就是辽河套。
这是一处水草丰盛,可耕可牧的宝地。
兀良哈三部很长时间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塞上强藩。但是这一块地方,到了大明的手中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因为这里距离大明辽东的核心地区非常近,近到了仅仅隔着一条河而已。这一带也被称为辽西之地。、
辽东省的核心地带是什么地方?
就是辽阳,沈阳而已。
这里很早就是辽东很富裕的地方,并不是到了大明的手中才成为大城的,也是整个东北地区,少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
只需在辽阳向西架上一座桥梁,就能到辽河套地区。
在蒙古人占据这里的时候,这里是辽东的心腹之患,逼得辽东镇不得不沿着辽河以东,以南千里布防,处处设堡,总之狼狈之极。
但是而今落到朝廷手中,却成为辽东省最先开发的地方,已经上奏朝廷,将这一带设辽西府,在辽阳对岸的地方,设立辽西府,成为大明在东北新设的一些府县之中,发展最快的几个府县之一。
就是比起北方的这些府县,特别利于移民。
这些数据,朱祁镇之前仅仅是在奏疏上面才能看到,但是而今却是亲眼看见了。
越往东行,人烟就越密集。
特别是出了漠南都司辖地,到了辽东省辖地之后,大军补给都可以从当地补给。
而漠南都司与辽东省的分界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并没有明显的大山大河作为两者之间的分界线,这也是东北平原的特点之一,对于东北平原来说,对蒙古高原地区并没有什么天险的存在,从草原上到这一带可以说是来去自如。几乎是完全开放的。
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平原一直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原因。
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冷。
从草原地带进入农耕地区,朱祁镇感受到最大的感觉,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实。
这一带往上数上几十年。都是游牧民族的牧区,根本没有什么百姓,也不可能有什么耕地,而今这些农民全部是这么多年以来,朱祁镇孜孜不倦的从关内向东北移民的结果。从村庄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里的村庄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从各地一些特征来命名的,并没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来说,叫某某屯的村庄,都是移民过来的屯驻的,而叫某某村的,却是当地百姓世代聚集发展起来的。这个规律放在中原地区也有几分符合的,毕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进行过好几次大移民。
这些某某屯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当然了,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名字保留下来当初的痕迹,其余都被岁月风吹雨打去了。
只是东北这一带着才几十年,这种痕迹还非常非常多。
朱祁镇召集各地乡老问话,听他们的口音,北方各地的都有。不过多以山东河南为多。
就是因为河北水利措施好,大家都不会背井离乡。而山东与河南却是摊上一条黄河,岂能安稳得了?多有各种灾害,朝廷迁移灾民,自从多从这两个地方来了。
这让朱祁镇听了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对于山东来说,黄河过境近乎是无妄之灾。
如果不是朱祁镇的决策,按照原本的历史上,黄河几百年都会去祸害江苏安徽地界,并不在山东。朱祁镇这个决策在大明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山东百姓却未免有些太残忍了一点。
为国家苦了山东百姓。
但是山东百姓之苦,还是让朱祁镇心中不安。
因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后世的人远远无法想象的。析骨为炊,易子而食,这种残酷是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但是古代很多百姓,很多时候都要面对的事实。
朱祁镇对怀恩说道:“传令户部免辽东,海西,海东三省中原移民三年赋税。从内库出。”
丘浚立即说道:“臣代东三省百姓谢过陛下。”
怀恩的脸色却有几分不大好看,但也不敢不听从,说道:“是。”
在遵化的时候,朱祁镇还没有表现出来善财童子本色,毕竟遵化本身就是排在整个大明前列的富裕地方,朱祁镇即便是有钱,也不愿意砸在遵化这地方。但是之后,不管漠南,还是辽东都是大明贫困地区。
纵然东北土地肥沃。
但是要将肥沃的土地开垦出来,却是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的,在没有现代工具,最多一个村子才能有一台蒸汽机。甚至大多数村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之下,实在是太辛苦了一点。
朱祁镇既然存了将位置传给太子的意思,对少府里面的钱也就不在看重了。
与太皇太后不同。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种种不放心,这才将少府积累这么多钱,给朱祁镇撑腰杆。
但是朱祁镇不一样。
朱祁镇即将传给太子的大明江山,现金流非常丰富。大明在进行着对外战场,与内部建设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结余。这样的情况之下,钱对于未来的太子来说,并不是急需的东西。朱祁镇也就没有有意给他多留多少的意思。
当然了,朱祁镇也没有有意挥霍的意思。
只是似乎是人越老,心肠越软。
很多时候见不得别人受苦。
只是这样怀恩很难受。
怀恩在朱祁镇身便装很多年,虽然看上去权力很小,但是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内廷大总管,内库的总账目在放在怀恩这边的。几乎所有的太监都是贪财的。怀恩也是。不过有了王振的前车之鉴,怀恩不敢多动。
否则他的下场只会比王振的下场,凄惨不知道多少倍。
毕竟王振与朱祁镇还有多年的感情,怀恩与朱祁镇之间的感情却远远不如了。
再加上朱祁镇对怀恩不错,赐宅院,赐金银不少。还有过继的后嗣,也是武学出身。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一辈子混一个高级将领也没有什么问题。
怀恩也就熄了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但是似乎他管着内库的账目,将内库的钱当成了自己的钱,那么不去看,单单每天看内库之中钱增多,对于怀恩来说都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大多数时候,朱祁镇也不会轻易动用内库的前。
只要不出什么大事,内库的钱一直是增加的。
但是朱祁镇出来这才几日,就在漠南与辽东了一百多万两了。这一次朱祁镇出巡的路程还很长很长。
怀恩预感,恐怕三千万两的内库银,不会剩下来多少了。
且不说怀恩口中的苦水。
朱祁镇并没有一直乘船。
因为如果一直乘船的话,就会顺流而下,到辽河口出海,与朱祁镇这一趟的行程相悖。他在吉林府就下了船,大队人马向东北方向而去。
所谓的吉林府,后世吉林生长白山以西部分。至于长白山以东,就是海西省的地盘了。而堂堂大吉林也成为辽东省下辖的一个府了。
吉林这个名字,自然也不是胡乱取的,是因为当地的松花江造船厂,这船厂就是吉林船厂。
这个船厂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太宗永乐年间。后来仁宣之际,大明力量收缩,这个船厂也被废弃了。只是朱祁镇登基之后,以经营东北为国策,这个船厂就被看重了。不过真正重新发展起来,并且远超太宗朝兴旺,却是在大明与瓦刺打过第一个回合,建立起海西地区的统治,石亨在兴凯湖大败瓦刺,将战线推进到了松花江附近的时候。
这个时候,东北水道对于战局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
特别是从水道联系海西的话,省却了很多海道的远路。
于是乎,朱祁镇下令征召各地造船好手,水军战将重建松花江造船厂,也就是吉林造船厂。
而今还活跃在战场之上的黄萧养就是在吉林造船厂的基础上,打造出松花江水师,与瓦刺之战立下不少功劳,才有而今的地位。
东北移民
在结束大宁之行后,朱祁镇御驾向东而去。
不是去别的地方,是去东北。大军先向北沿着驰道而行,随即来到了潢河之上,这里早就有人备好了船只。
潢河是辽人兴起的地方,这一条河是草原之上很重要的河流,汇入辽河之中。所以辽东省已经从下游调集了不少船只,作为朱祁镇座船。但是潢河上游水流并不是太猛,而且很多草原上的河流都有季节性的特点。
而今是春末夏初,并不是草原河流多水的时候。
所以,也只有朱祁镇上船顺流而下,大队骑兵还是沿着河流东进,算是水陆并进。
不过,即便如此上游的船只,也未必能够承担下游的大船,于是乎,还要有一部分士卒,在某些河道要承担起拉纤的重任。
朱祁镇上船只后,立即感受到了不一样。在颠簸这一项上,船只还是比驰道,乃至铁路上好上太多太多了。在潢河上航行一两百里,当潢河水越来越多的时候,周围的景色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朱祁镇已经来到了另外一处河套之地。
就是辽河套。
这是一处水草丰盛,可耕可牧的宝地。
兀良哈三部很长时间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塞上强藩。但是这一块地方,到了大明的手中的时候,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因为这里距离大明辽东的核心地区非常近,近到了仅仅隔着一条河而已。这一带也被称为辽西之地。、
辽东省的核心地带是什么地方?
就是辽阳,沈阳而已。
这里很早就是辽东很富裕的地方,并不是到了大明的手中才成为大城的,也是整个东北地区,少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
只需在辽阳向西架上一座桥梁,就能到辽河套地区。
在蒙古人占据这里的时候,这里是辽东的心腹之患,逼得辽东镇不得不沿着辽河以东,以南千里布防,处处设堡,总之狼狈之极。
但是而今落到朝廷手中,却成为辽东省最先开发的地方,已经上奏朝廷,将这一带设辽西府,在辽阳对岸的地方,设立辽西府,成为大明在东北新设的一些府县之中,发展最快的几个府县之一。
就是比起北方的这些府县,特别利于移民。
这些数据,朱祁镇之前仅仅是在奏疏上面才能看到,但是而今却是亲眼看见了。
越往东行,人烟就越密集。
特别是出了漠南都司辖地,到了辽东省辖地之后,大军补给都可以从当地补给。
而漠南都司与辽东省的分界线,并不是特别的明显。并没有明显的大山大河作为两者之间的分界线,这也是东北平原的特点之一,对于东北平原来说,对蒙古高原地区并没有什么天险的存在,从草原上到这一带可以说是来去自如。几乎是完全开放的。
这也是为什么东北平原一直没有被大规模开发的原因。
当然了,另外一个原因是冷。
从草原地带进入农耕地区,朱祁镇感受到最大的感觉,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实。
这一带往上数上几十年。都是游牧民族的牧区,根本没有什么百姓,也不可能有什么耕地,而今这些农民全部是这么多年以来,朱祁镇孜孜不倦的从关内向东北移民的结果。从村庄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来。
这里的村庄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从各地一些特征来命名的,并没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来说,叫某某屯的村庄,都是移民过来的屯驻的,而叫某某村的,却是当地百姓世代聚集发展起来的。这个规律放在中原地区也有几分符合的,毕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进行过好几次大移民。
这些某某屯都是当时遗留下来的痕迹。
当然了,很多地方只有一个名字保留下来当初的痕迹,其余都被岁月风吹雨打去了。
只是东北这一带着才几十年,这种痕迹还非常非常多。
朱祁镇召集各地乡老问话,听他们的口音,北方各地的都有。不过多以山东河南为多。
就是因为河北水利措施好,大家都不会背井离乡。而山东与河南却是摊上一条黄河,岂能安稳得了?多有各种灾害,朝廷迁移灾民,自从多从这两个地方来了。
这让朱祁镇听了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对于山东来说,黄河过境近乎是无妄之灾。
如果不是朱祁镇的决策,按照原本的历史上,黄河几百年都会去祸害江苏安徽地界,并不在山东。朱祁镇这个决策在大明的角度来看,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对山东百姓却未免有些太残忍了一点。
为国家苦了山东百姓。
但是山东百姓之苦,还是让朱祁镇心中不安。
因为对于苦难的承受能力,后世的人远远无法想象的。析骨为炊,易子而食,这种残酷是远超出后世人的想象,但是古代很多百姓,很多时候都要面对的事实。
朱祁镇对怀恩说道:“传令户部免辽东,海西,海东三省中原移民三年赋税。从内库出。”
丘浚立即说道:“臣代东三省百姓谢过陛下。”
怀恩的脸色却有几分不大好看,但也不敢不听从,说道:“是。”
在遵化的时候,朱祁镇还没有表现出来善财童子本色,毕竟遵化本身就是排在整个大明前列的富裕地方,朱祁镇即便是有钱,也不愿意砸在遵化这地方。但是之后,不管漠南,还是辽东都是大明贫困地区。
纵然东北土地肥沃。
但是要将肥沃的土地开垦出来,却是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的,在没有现代工具,最多一个村子才能有一台蒸汽机。甚至大多数村子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之下,实在是太辛苦了一点。
朱祁镇既然存了将位置传给太子的意思,对少府里面的钱也就不在看重了。
与太皇太后不同。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种种不放心,这才将少府积累这么多钱,给朱祁镇撑腰杆。
但是朱祁镇不一样。
朱祁镇即将传给太子的大明江山,现金流非常丰富。大明在进行着对外战场,与内部建设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结余。这样的情况之下,钱对于未来的太子来说,并不是急需的东西。朱祁镇也就没有有意给他多留多少的意思。
当然了,朱祁镇也没有有意挥霍的意思。
只是似乎是人越老,心肠越软。
很多时候见不得别人受苦。
只是这样怀恩很难受。
怀恩在朱祁镇身便装很多年,虽然看上去权力很小,但是实际上他是真正的内廷大总管,内库的总账目在放在怀恩这边的。几乎所有的太监都是贪财的。怀恩也是。不过有了王振的前车之鉴,怀恩不敢多动。
否则他的下场只会比王振的下场,凄惨不知道多少倍。
毕竟王振与朱祁镇还有多年的感情,怀恩与朱祁镇之间的感情却远远不如了。
再加上朱祁镇对怀恩不错,赐宅院,赐金银不少。还有过继的后嗣,也是武学出身。虽然没有什么能力,但是一辈子混一个高级将领也没有什么问题。
怀恩也就熄了某些不该有的心思。
但是似乎他管着内库的账目,将内库的钱当成了自己的钱,那么不去看,单单每天看内库之中钱增多,对于怀恩来说都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而大多数时候,朱祁镇也不会轻易动用内库的前。
只要不出什么大事,内库的钱一直是增加的。
但是朱祁镇出来这才几日,就在漠南与辽东了一百多万两了。这一次朱祁镇出巡的路程还很长很长。
怀恩预感,恐怕三千万两的内库银,不会剩下来多少了。
且不说怀恩口中的苦水。
朱祁镇并没有一直乘船。
因为如果一直乘船的话,就会顺流而下,到辽河口出海,与朱祁镇这一趟的行程相悖。他在吉林府就下了船,大队人马向东北方向而去。
所谓的吉林府,后世吉林生长白山以西部分。至于长白山以东,就是海西省的地盘了。而堂堂大吉林也成为辽东省下辖的一个府了。
吉林这个名字,自然也不是胡乱取的,是因为当地的松花江造船厂,这船厂就是吉林船厂。
这个船厂最早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太宗永乐年间。后来仁宣之际,大明力量收缩,这个船厂也被废弃了。只是朱祁镇登基之后,以经营东北为国策,这个船厂就被看重了。不过真正重新发展起来,并且远超太宗朝兴旺,却是在大明与瓦刺打过第一个回合,建立起海西地区的统治,石亨在兴凯湖大败瓦刺,将战线推进到了松花江附近的时候。
这个时候,东北水道对于战局的重要性就突出起来。
特别是从水道联系海西的话,省却了很多海道的远路。
于是乎,朱祁镇下令征召各地造船好手,水军战将重建松花江造船厂,也就是吉林造船厂。
而今还活跃在战场之上的黄萧养就是在吉林造船厂的基础上,打造出松花江水师,与瓦刺之战立下不少功劳,才有而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