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十年
字体: 16 + -

第22节:第一节 支付代码(2)

为了给腾讯自己的支付代码起一个“吉利”的名字,当时负责开拓市场的邹小旻已经冥思苦想了几个晚上。“关于昨晚讨论的话题,q元、q币、q宝……你觉得哪一个名字好?”邹小旻这天一大早就闯进许晨晔的办公室,冲到桌前问他。

“嗯……我觉得‘q币’好一些,用户容易理解,而且现在市面上也有‘币’的概念了。”许晨晔轻轻啜了一口刚冲好的奶茶。

就是这样一个2002年3月的阳春早晨,“q币”,这个腾讯历史上第一种虚拟支付代码正式投入使用。这一天在当时看来也许只是平淡的一天,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因为“q币”的诞生不仅宣告了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也拉开了腾讯渠道蓬勃发展的序幕。

紧跟着,2002年5月,为了适应qq日新月异发展的个性化增值服务,腾讯推出了“q币卡”,取代最早的qq会员卡,以拓宽用户对腾讯付费增值服务的支付。伴随着网络游戏行业的突飞猛进、游戏q点的蕴育而生,q币概念已经不能涵盖腾讯的所有业务,于是“q币卡”更名“qq卡”。从此以后,“q币”、“q点”的概念开始慢慢在qq用户中传播开来。

自第一款q币卡的强力推出,“你是会员吗?你有q币 吗?”这样的问语从此在qq用户中口口相传。

支付体系

“小刘,再去柜台帮我买张60元的q币卡吧?”

“忙着打怪呢,快升级了,没空!你用手机或者在网上直接充不就行了嘛?”

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消费习惯,腾讯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打造一个畅通的渠道,确保能最大限度地覆盖到用户,提供丰富的支付类型,“q币支付体系”这个概念被提了出来。

2003年6月,腾讯在线销售系统(esales)正式推出,丰富了腾讯渠道的产品类型,从以前的单一销售发展为实物卡与虚拟卡相结合的形式。2004年,腾讯请来了北京大学的一位著名金融学教授,协助分析内部数据,查阅相关金融学书籍,甚至将广义货币m1、m2、m3理论拿出来与大家探讨,寻找支付体系里可借鉴的控制管理的方面,最终得出相对完善的q币支付体系结论并加以运用。

如果说无线业务方面,腾讯是因为有了手机渠道才真正做付费业务的话,那么在互联网方面,则是增值服务带动了q币渠道。产品有价值以后,客户愿意用稍微麻烦点的渠道进行付费,反过来拉动了q币支付体系的发展。

腾讯q币的支付体系是支撑公司半壁江山最具战略意义的渠道点,它让用户有了账户概念、q币概念、各种各样的充值渠道概念——包括移动充值、声讯充值、实卡充值、虚拟卡充值、网银充值等等,它使得腾讯在微小支付上有很强大的功能,可以支撑目前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和网络游戏业务的众多产品。平衡的体系为用户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收费渠道,简洁便利,创造了真正的用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