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起西川 第三十四章 引火上身
太和五年,九月辛酉,戌正。
京兆府,长安,万年县,启夏门大街。
长安入夜,坊门关闭,巡夜的金吾卫开始在长安的大小街道巡逻。一辆双匹马车缓缓驶过街巷,马蹄在下过细雨的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响声,马脖子上系的铃铛悦耳而又清脆。拉车的马都是枣骝青鬃马。马蹄疾踏,伴着一声长长的嘶鸣,其中一匹马鼻中打了个响蹄,喷出一口白气。
马车前还有几个提着灯笼的随从领路,向守坊卫兵出示了凭证。虽然马车内的人并未撩开布帘,但看车轿的制式,守坊士兵也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地朝车轿叉手行礼。坊门随后开启,放这队人入坊。
车轿内,左司郎中、谏议大夫杨虞卿同一男子相对而坐。
男子年岁三十上下,身着深色绢制常服,头上的青黑硬裹硬脚幞头挺拔而标致,一看便知价格不菲。其面部的胡须剃得干净,只在上唇和下巴留下了些冒出来的青须。由布帘外透过来的灯光,映照得双目炯炯有神,搭配着一对浓眉,足可以称得上是个美男子。
不过若是细看,便能看出其右耳没有耳垂,一时看不出来究竟是生来若此,还是被后天割掉的。
“已至晋昌坊了,柏公还不急着下车?”杨虞卿轻揉着额角,闭目问道。
“不急不急……“男子爽朗地笑道,透着稳重的声音倒和其气质相得益彰,“我只是因为这京城难得九月下场秋雨,稍后也好步行回府,感受下这长安秋夜。”
“现在宵禁,柏公就不怕犯夜,被金吾卫抓了去打一顿?”尽管言语戏谑,忙了一整天的杨虞卿,声音当中也有些没精打采。
“杨公说笑了。”男子撩开车轿窗口的布帘,看着窗外行人稀少的坊间,渐渐收起了笑容。
杨虞卿那话本来也只是开玩笑,毕竟他心里清楚,金吾卫就算对犯夜的处罚再重,也不敢处罚到王府的人身上。
“也是没想到李文饶的那封奏疏,昨日竟费了公等那么久才讨论出个结果。”男子似是故意引出话题道。
“结果早就有了,然而长安官场公也不是不知道,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效率低下,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再加上朝中尚书省仍有不少人亲近李德裕,圣人昨日又亲临论奏,李党相加阻挠,极为可恶。若非奇章相公言才冠绝朝堂……”
杨虞卿说到此,稍稍顿了顿,因为他猛然回想起天子在听完宰相牛思黯的论述之后,做决断之前,明显地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人,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更不是阉党,而似乎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的人。
须臾后杨虞卿又觉得可能只是巧合,便打消疑虑,接上话头道:“……这诏命能如我等所愿,实属不易啊,总之也算是能狠狠地恶心一下李德裕了。”
男子马上放下布帘,来了兴趣,道:“我听闻,李植曾向靖安相公寄去一份弹劾李德裕的供状?不知杨公对此事知否?”
“当然,”杨虞卿不假思索道:“那供状是某同靖安相公一起审的,几乎全改了,耗时整整一日。不过似乎靖安相公最后并没拿出来,也不知是为何……”
男子笑容带着一点狡黠,打趣道:“靖安相公待杨公若骨肉,朋比唱和,世人皆知。杨公身居党魁,怎么,相公难道就没给杨公透透底?”
杨虞卿微微摇头,心中早就对此有过疑窦,李宗闵对待政敌素来狠毒,先前供状本已准备妥当,然而今日他却主动放弃这一打击李德裕的良机。想来绝不会是因为宰相心生怜悯,倒可能是……
“恐怕……是北司的人不同意呀。”
“哦?”男子嘴角含笑,带着一丝讽刺的声音传来,“向来自视清高的李党,竟会同北司有所联系?”
“是啊,这水是越来越浑了,”杨虞卿长叹一声,“倒是可惜了李植,供状的事情想必早已为李德裕所知,他这下恐怕要遭殃了。”
“杨公……难道不知道?”男子表情上颇有些惊讶,语中满含深意地说:“李植……早就是弃子了!”
这话说出来,脸上一直写着疲惫的杨虞卿立时惊起,连忙追问道:“什么……什么时候的事?”
“从一开始便是。”男子口中出气,抻了抻腰身,又转了转脖颈,许是许久都在车轿内保持着一个姿势,竟发出“咔咔”的声响。
“王爷说了,李植此人虽性狡黠佞柔,懂得疏通关系。然而若是彼时郭钊或是杜元颖任节度使时,他还有用,能让西川牢牢掌握在王爷手中。不过杨公您扪心自问,算上昨日朝堂论奏,李德裕是同牛、李二位相公相争多年未曾明显落于下风之人,李植能是他的对手?自李德裕上任西川节度使后,王爷便笃定,西川已是块鸡肋,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虞卿手抚着下颌的胡须,嗫嚅着半晌说不出话来,一时间心中冒出许多问题,然而却想不出到底该先问哪个。
“……师皋没想到,王爷年纪轻轻,竟能……思虑如此之远?”
“年纪再轻,可也都是太宗玄宗子孙,”男子淡淡地冷笑一声,用指节叩着座板,轻声吟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年少!”
男子话音刚落,杨虞卿瞬间觉得浑身冒起一层鸡皮疙瘩。男子提的这两位皇帝如何上位的,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玄宗皇帝唐隆之变、先天之变,可是人尽皆知。
“那……王爷的意思是,就不管李植了?”
男子顿了顿,身子微微向后仰去,像是思忖了片刻,方补充道:“如今西川是一潭死水,王爷急于抽身。前几日通过‘鹛城’给李植派了任务。若是成了,党争自解,王爷心腹大患亦除;若是不成,舍了一个李植,免得引火上身。李德裕身在西川,鞭长莫及,也追查不到长安。此计成与不成,于王爷,于牛李二位相公,于你我,皆有益……”
马车随着车夫的一声“吁”,停了下来。杨虞卿知道车轿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男子见状,便起身朝杨虞卿微施一礼。
末了,在撩开布帘之前,男子颇为神秘地碰了下杨虞卿的肩头,语声低如蚊蚋:“过些时日,杨公也该做准备了……”
“什么准备?”
“鬼兵将至……”男子说得一字一顿。
剑南道,西川,成都府。
崇明坊,戌正二刻。
李植身覆黑衣,匆匆骑马赶到崇明坊的时候,坊门虽然紧闭,然而由于通传早已将李淮深解除封锁的命令传达至此,崇明坊的戍防便较半个时辰前松散了许多,但是出乎李植意料的是,仍有一火十人牙兵在此守备坊门。
不过是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卒子罢了。李植心道,只消稍诈一诈便好。
守备牙兵虽不认识李植,但见来人身披绯袍,也不敢轻易拦阻,便站在坊门两侧,将槊矛倚在肩头,抬起双手,朝李植行了叉手礼,正欲相问。
李植却抢先一步,摆出严肃的神情,怒目相视道:“某是节度支使李植,行军司马的命令你们没有听到吗?此坊已解除封锁,为何仍在此逗留?”
“额……支使息怒,坊内确实已……已解除封锁了,不过这坊门,我等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开启,所以……”为首的火长连忙向前一步,他一生没怎么见过正四品的官,因此说话时的战战兢兢被李植明白地看在眼里。
李植虽然担心这几个戍卒将自己私入崇明坊的事情告于他人,不过又怕耽搁得再久,若是为节度使得知李淮深下了解除封锁这样的愚蠢命令,派人前来搜查,那自己可就要被抓个正着了。更重要的是,令狐缄家宅中的密信,还不知有没有被销毁。
眼下正是争分夺秒之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某是节度支使,现在命你即刻撤防,”李植熟知对何人应摆出怎样的神情,用怎样的语调,对待这一火牙军,只消摆出上官的威严,再诈上一诈,便足以了,“若是坊内百姓得知坊门封锁,引发骚乱,搅扰四邻,出了事,尔等担不担得起这责任?”
火长连忙俯身低头称“不敢”,而后便一声令下,催促般地让手下几个牙兵将坊门开启。其中一名牙兵小声嘟囔了句“又要开……”被火长厉声训斥后便噤声了。
火长见坊门已开,便哈着腰朝李植连连行礼,“那……小卒便退下了!”
李植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望着这火牙兵列队远去后,便两腿迅速一夹马肚子,朝坊中疾驰而去。
猛然间,李植忽地心生疑窦。
等等……
先前牙兵嘟囔的话回响在李植耳畔:“又要开?”之前难道还有人来过吗?
李植一时狐疑,难道“鹛城”已经率先来善后过了?但是也顾不得细想,便急忙朝坊内前曲,令狐缄的家宅方向奔去。
崇明坊与成都府繁华富丽的碧鸡坊和禅宗浓厚的文殊坊不同,平日里展现的更多是成都府的市井氛围。民居民房遍布此坊,商业远不如其他成都府里坊繁盛。坊间屋宅相互紧邻,留出的巷子往往逼仄,仅容一人通过。
然而崇明坊中却住着成都府最多户人家,因此相较其他各坊更为重要,也更难管理。此刻入夜的崇明坊,却由于先前的封锁,陡增了一丝肃杀之感。再加上昨日的雨雪,此刻道路仍有些湿滑,尽管李植心急如焚,也不敢真的策马狂奔。
令狐缄的家宅位于前曲乙巷,行不过半刻,李植便到了。
李植匆匆扫视,见四下无人,李植安心地长出了一口气。事不宜迟,他连忙下马,径直向内走去。
整间宅子并不大,算上茅厕,拢共只有三间屋宅。如此重要的密信,想必令狐缄不会轻易地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四下里漆黑一片,李植从怀中掏出一柄早就备好的火折子,擦开,费了些劲儿才吹着,开始借着火光在屋子里小心翼翼地翻看着。
然而令李植越发心慌的是,无论是床底下、枕头下、案几下,甚至是家具与墙面之间的缝隙,那封密信却像是不翼而飞一般,完全不见踪影。李植只觉额上渗出了层层细汗,视线凝在了正房一旁的火盆上。
莫非真的已经被处理了?
带着碰运气的想法,李植将火折子探向火盆,翻着里面烧焦的柴火。
然而没想到这一翻,李植竟真的摸出来未烧尽的文书一角。
“……若五郎无意同家族决裂,绹兄此请……”
就是这个!
李植大喜过望,又在火盆中翻了翻,确认其余文书都已被烧为灰烬后,便用火折子点燃这角未烧尽的文书,而后迅速地朝宅院外奔去。
若他算的没错,这便是最后的物证……
京兆府,长安,万年县,启夏门大街。
长安入夜,坊门关闭,巡夜的金吾卫开始在长安的大小街道巡逻。一辆双匹马车缓缓驶过街巷,马蹄在下过细雨的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响声,马脖子上系的铃铛悦耳而又清脆。拉车的马都是枣骝青鬃马。马蹄疾踏,伴着一声长长的嘶鸣,其中一匹马鼻中打了个响蹄,喷出一口白气。
马车前还有几个提着灯笼的随从领路,向守坊卫兵出示了凭证。虽然马车内的人并未撩开布帘,但看车轿的制式,守坊士兵也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地朝车轿叉手行礼。坊门随后开启,放这队人入坊。
车轿内,左司郎中、谏议大夫杨虞卿同一男子相对而坐。
男子年岁三十上下,身着深色绢制常服,头上的青黑硬裹硬脚幞头挺拔而标致,一看便知价格不菲。其面部的胡须剃得干净,只在上唇和下巴留下了些冒出来的青须。由布帘外透过来的灯光,映照得双目炯炯有神,搭配着一对浓眉,足可以称得上是个美男子。
不过若是细看,便能看出其右耳没有耳垂,一时看不出来究竟是生来若此,还是被后天割掉的。
“已至晋昌坊了,柏公还不急着下车?”杨虞卿轻揉着额角,闭目问道。
“不急不急……“男子爽朗地笑道,透着稳重的声音倒和其气质相得益彰,“我只是因为这京城难得九月下场秋雨,稍后也好步行回府,感受下这长安秋夜。”
“现在宵禁,柏公就不怕犯夜,被金吾卫抓了去打一顿?”尽管言语戏谑,忙了一整天的杨虞卿,声音当中也有些没精打采。
“杨公说笑了。”男子撩开车轿窗口的布帘,看着窗外行人稀少的坊间,渐渐收起了笑容。
杨虞卿那话本来也只是开玩笑,毕竟他心里清楚,金吾卫就算对犯夜的处罚再重,也不敢处罚到王府的人身上。
“也是没想到李文饶的那封奏疏,昨日竟费了公等那么久才讨论出个结果。”男子似是故意引出话题道。
“结果早就有了,然而长安官场公也不是不知道,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效率低下,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再加上朝中尚书省仍有不少人亲近李德裕,圣人昨日又亲临论奏,李党相加阻挠,极为可恶。若非奇章相公言才冠绝朝堂……”
杨虞卿说到此,稍稍顿了顿,因为他猛然回想起天子在听完宰相牛思黯的论述之后,做决断之前,明显地将目光投向了一个人,不是李党也不是牛党,更不是阉党,而似乎是一个一直默默无闻的人。
须臾后杨虞卿又觉得可能只是巧合,便打消疑虑,接上话头道:“……这诏命能如我等所愿,实属不易啊,总之也算是能狠狠地恶心一下李德裕了。”
男子马上放下布帘,来了兴趣,道:“我听闻,李植曾向靖安相公寄去一份弹劾李德裕的供状?不知杨公对此事知否?”
“当然,”杨虞卿不假思索道:“那供状是某同靖安相公一起审的,几乎全改了,耗时整整一日。不过似乎靖安相公最后并没拿出来,也不知是为何……”
男子笑容带着一点狡黠,打趣道:“靖安相公待杨公若骨肉,朋比唱和,世人皆知。杨公身居党魁,怎么,相公难道就没给杨公透透底?”
杨虞卿微微摇头,心中早就对此有过疑窦,李宗闵对待政敌素来狠毒,先前供状本已准备妥当,然而今日他却主动放弃这一打击李德裕的良机。想来绝不会是因为宰相心生怜悯,倒可能是……
“恐怕……是北司的人不同意呀。”
“哦?”男子嘴角含笑,带着一丝讽刺的声音传来,“向来自视清高的李党,竟会同北司有所联系?”
“是啊,这水是越来越浑了,”杨虞卿长叹一声,“倒是可惜了李植,供状的事情想必早已为李德裕所知,他这下恐怕要遭殃了。”
“杨公……难道不知道?”男子表情上颇有些惊讶,语中满含深意地说:“李植……早就是弃子了!”
这话说出来,脸上一直写着疲惫的杨虞卿立时惊起,连忙追问道:“什么……什么时候的事?”
“从一开始便是。”男子口中出气,抻了抻腰身,又转了转脖颈,许是许久都在车轿内保持着一个姿势,竟发出“咔咔”的声响。
“王爷说了,李植此人虽性狡黠佞柔,懂得疏通关系。然而若是彼时郭钊或是杜元颖任节度使时,他还有用,能让西川牢牢掌握在王爷手中。不过杨公您扪心自问,算上昨日朝堂论奏,李德裕是同牛、李二位相公相争多年未曾明显落于下风之人,李植能是他的对手?自李德裕上任西川节度使后,王爷便笃定,西川已是块鸡肋,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杨虞卿手抚着下颌的胡须,嗫嚅着半晌说不出话来,一时间心中冒出许多问题,然而却想不出到底该先问哪个。
“……师皋没想到,王爷年纪轻轻,竟能……思虑如此之远?”
“年纪再轻,可也都是太宗玄宗子孙,”男子淡淡地冷笑一声,用指节叩着座板,轻声吟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年少!”
男子话音刚落,杨虞卿瞬间觉得浑身冒起一层鸡皮疙瘩。男子提的这两位皇帝如何上位的,太宗皇帝玄武门之变,玄宗皇帝唐隆之变、先天之变,可是人尽皆知。
“那……王爷的意思是,就不管李植了?”
男子顿了顿,身子微微向后仰去,像是思忖了片刻,方补充道:“如今西川是一潭死水,王爷急于抽身。前几日通过‘鹛城’给李植派了任务。若是成了,党争自解,王爷心腹大患亦除;若是不成,舍了一个李植,免得引火上身。李德裕身在西川,鞭长莫及,也追查不到长安。此计成与不成,于王爷,于牛李二位相公,于你我,皆有益……”
马车随着车夫的一声“吁”,停了下来。杨虞卿知道车轿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男子见状,便起身朝杨虞卿微施一礼。
末了,在撩开布帘之前,男子颇为神秘地碰了下杨虞卿的肩头,语声低如蚊蚋:“过些时日,杨公也该做准备了……”
“什么准备?”
“鬼兵将至……”男子说得一字一顿。
剑南道,西川,成都府。
崇明坊,戌正二刻。
李植身覆黑衣,匆匆骑马赶到崇明坊的时候,坊门虽然紧闭,然而由于通传早已将李淮深解除封锁的命令传达至此,崇明坊的戍防便较半个时辰前松散了许多,但是出乎李植意料的是,仍有一火十人牙兵在此守备坊门。
不过是几个没见过世面的卒子罢了。李植心道,只消稍诈一诈便好。
守备牙兵虽不认识李植,但见来人身披绯袍,也不敢轻易拦阻,便站在坊门两侧,将槊矛倚在肩头,抬起双手,朝李植行了叉手礼,正欲相问。
李植却抢先一步,摆出严肃的神情,怒目相视道:“某是节度支使李植,行军司马的命令你们没有听到吗?此坊已解除封锁,为何仍在此逗留?”
“额……支使息怒,坊内确实已……已解除封锁了,不过这坊门,我等也不知道可不可以开启,所以……”为首的火长连忙向前一步,他一生没怎么见过正四品的官,因此说话时的战战兢兢被李植明白地看在眼里。
李植虽然担心这几个戍卒将自己私入崇明坊的事情告于他人,不过又怕耽搁得再久,若是为节度使得知李淮深下了解除封锁这样的愚蠢命令,派人前来搜查,那自己可就要被抓个正着了。更重要的是,令狐缄家宅中的密信,还不知有没有被销毁。
眼下正是争分夺秒之时,顾不得那么多了。
“某是节度支使,现在命你即刻撤防,”李植熟知对何人应摆出怎样的神情,用怎样的语调,对待这一火牙军,只消摆出上官的威严,再诈上一诈,便足以了,“若是坊内百姓得知坊门封锁,引发骚乱,搅扰四邻,出了事,尔等担不担得起这责任?”
火长连忙俯身低头称“不敢”,而后便一声令下,催促般地让手下几个牙兵将坊门开启。其中一名牙兵小声嘟囔了句“又要开……”被火长厉声训斥后便噤声了。
火长见坊门已开,便哈着腰朝李植连连行礼,“那……小卒便退下了!”
李植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望着这火牙兵列队远去后,便两腿迅速一夹马肚子,朝坊中疾驰而去。
猛然间,李植忽地心生疑窦。
等等……
先前牙兵嘟囔的话回响在李植耳畔:“又要开?”之前难道还有人来过吗?
李植一时狐疑,难道“鹛城”已经率先来善后过了?但是也顾不得细想,便急忙朝坊内前曲,令狐缄的家宅方向奔去。
崇明坊与成都府繁华富丽的碧鸡坊和禅宗浓厚的文殊坊不同,平日里展现的更多是成都府的市井氛围。民居民房遍布此坊,商业远不如其他成都府里坊繁盛。坊间屋宅相互紧邻,留出的巷子往往逼仄,仅容一人通过。
然而崇明坊中却住着成都府最多户人家,因此相较其他各坊更为重要,也更难管理。此刻入夜的崇明坊,却由于先前的封锁,陡增了一丝肃杀之感。再加上昨日的雨雪,此刻道路仍有些湿滑,尽管李植心急如焚,也不敢真的策马狂奔。
令狐缄的家宅位于前曲乙巷,行不过半刻,李植便到了。
李植匆匆扫视,见四下无人,李植安心地长出了一口气。事不宜迟,他连忙下马,径直向内走去。
整间宅子并不大,算上茅厕,拢共只有三间屋宅。如此重要的密信,想必令狐缄不会轻易地将其置于显眼的位置。四下里漆黑一片,李植从怀中掏出一柄早就备好的火折子,擦开,费了些劲儿才吹着,开始借着火光在屋子里小心翼翼地翻看着。
然而令李植越发心慌的是,无论是床底下、枕头下、案几下,甚至是家具与墙面之间的缝隙,那封密信却像是不翼而飞一般,完全不见踪影。李植只觉额上渗出了层层细汗,视线凝在了正房一旁的火盆上。
莫非真的已经被处理了?
带着碰运气的想法,李植将火折子探向火盆,翻着里面烧焦的柴火。
然而没想到这一翻,李植竟真的摸出来未烧尽的文书一角。
“……若五郎无意同家族决裂,绹兄此请……”
就是这个!
李植大喜过望,又在火盆中翻了翻,确认其余文书都已被烧为灰烬后,便用火折子点燃这角未烧尽的文书,而后迅速地朝宅院外奔去。
若他算的没错,这便是最后的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