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陆家叔侄论甄家事(一)
第二天用过早饭后,陆俊便召陆璟于书房内详谈。
他看着越发成熟稳重的侄儿,不由得感慨道:“璟儿,你如今也算是长大成人了,前些年还颇为顽劣,没想到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而且乡试得中亚元,真是大涨我陆家的脸面!”
“二叔谬赞,侄儿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也是侥幸!”陆璟谦虚道。
“莫要谦虚,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大哥昨日已详细和我说过,你虽年幼,但已经能够撑起我陆家的门风!”陆俊夸赞道,随即又叹息一声道:“唉!可惜,或许明年的春闱你无法参加了!”
陆璟对此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的摇头道:“侄儿这次能中举人已经是侥幸,如今有幸能拜在林叔父门下,打算好好打磨几年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你能戒骄戒躁,不慕虚名是好的!”陆俊赞许道。
沉吟片刻后他继续说道:“晚几年参加科考,或许更有利于你以后的仕途,不过科考艰难,全力以赴尚难通过,你也要把握好每次的机会!”
如今朝局动荡,二皇同朝,自元雍帝继位之后的两次开科取士基本上都是走过场,取士极少都在百人左右。
而且这两科的进士也没怎么得到重用,一是当时太上皇在幕后执掌朝政,他也没有心思挖掘人才,二是皇上前两年过的小心翼翼,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收拢新科进士。
因此元雍元年的恩科进士和元雍二年的己丑科进士,大多都被外放为官,他猜测明年的壬辰科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侄儿明白!”陆璟这几年也知道了科考艰辛,七场文战,一战比一战更难,之前的院试和乡试若非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也难以一次通过,更何况素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称的会试。
他父亲直到二十九岁才考中进士,而二叔则是二十六岁考中的进士,而且两人的名次都落到二甲,也未选中庶吉士只能外放为官,升迁的速度和资源都比京官差了一大截。
而且陆璟原本以为古代读书顶多就是四书五经,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书可读,可是他亲自经历后才知道,古代的教育模式甚至比现代还要严格。
像他们陆家这样的翰墨诗书之族,对子女的教育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从五岁起就开始启蒙,陆家启蒙的必读书目是《千字文》、《神童诗》、《小学集解》、《说文解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广韵》和《训蒙骈句》这八本书。
若是有余力还会学习《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千家诗》、《声律启蒙》,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都是小儿课外读物。
启蒙的同时从六岁起还要开始习字,先从描红开始,然后临摹《词林二妙》,最后练习晋唐小楷,参加科举还需要熟练馆阁体的书写。
蒙学过后,就是小学,从八岁开始就要熟读并背诵《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孔子家语》、《诗义折中》这七本书,其中四书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主,辅以其他的古注本,一般要求十岁就要过四书这一关。
陆家的教育理念中,蒙学和小学不分男女都需要学习,女子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学习女红、品茗、焚香三门技艺,同时也需要在琴棋书画中选一样来培养气质。
若是还想继续学习其他书籍,也会请女先生继续教导,但是不能耽误女红等三门技艺的学习,目前他妹妹陆芷瑜正处在学习《大学》的阶段。
至于号称女四书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也需要了解学习,但陆家对此并不推崇,还是要求陆家女子和男子一样,要多读书以开阔眼界,这样一来出嫁之后也能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男子在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继续学习《周易折中》、《书经图说》、《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尔雅》、《说文》等书籍。
其中《诗经》以朱熹的《诗经集传》为主,辅以《诗经正义》为参考,《尚书》以蔡沉的《书经集注》为主,辅以《书传大全》和《书经传说汇纂》等为参考,《周易》以程颐的《程氏易传》为主,辅以王弼的《周易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朱熹的《周易本义》等作为参考,《春秋》主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以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的主,辅以《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和《春秋集古传注》为参考。
一般会要求在十六岁前读完这些书籍,若是能过了四书五经关,考县试和府试就没什么问题,一般考过县试才能参加府试,考过府试就是秀才,也可称生员。
不过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还需要继续研读《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挈》、《昭明文选》、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等书籍。
为了增加视野和见识,也可以选读《荀子》、《老子》、《庄子》、《韩子》、《九章》、《周礼》、《仪礼》、《新语》、《盐铁论》、《说苑》等经典著作。
陆家还将家族历代读书人参加科考的文章和读书心得汇编成册,供陆家子弟研读揣摩,也会收录历届乡试和会试中公布的那些优秀文章。
若是能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还需要继续学习《经义大全》、前朝的史书、百家子集等,总之是学无止境,而且四书五经都是要求全文背诵和全文释义。
陆璟虽说已经考中举人,不过他目前也只读到《资治通鉴》,后面的几本书虽有涉猎,但还未细读,不过就算是这样,他和别人相比已经算是读的快的。
而且他也理解了为何古代那么多读书人科考艰难,像他们陆家这样的人家,这些书籍都是百余年积攒下来的,而且还有不少孤本典籍,读的书多自然就懂得多。
像普通读书人能接触到的书籍本就有限,有不少还是靠抄书或借书读书,而且多数人只能读通行版的四书和五经,自然科考艰难。
“你能拜如海兄为师,这点做的很不错!”陆俊继续说道。
“如海兄当年二十一岁就被上皇钦点为探花,可谓是少年英才,而且如海兄文风飘逸,官声也不错,你能跟在他身边学习也是你的机缘,切记要用心学习,不要辜负大哥对你的期待!”
“当年姑母之事陆家也是好意,不曾想让贾氏和我们陆家产生了隔阂,导致我们两家多年前断了往来,如今大哥能够重修和林家的关系,对你来说也颇有益处!”
陆俊心中虽然觉得侄儿拜师林如海不是什么好事,但大哥亲自交代过他,暂时不能让陆璟知道真相,他也只能违心的夸赞林如海。
“侄儿也是深幕老师的才情,这才拜林叔父为师!”陆璟说道,随即想到父亲拖着病体为他谋划此事,心中对父亲充满感激,同时也有深深的愧疚。
“嗯!”陆俊点头道,随即他话锋一转问道:“我听说你前几年颇为醉心商贾之事?”
“前几年侄儿年幼,一时瞎胡闹,倒让二叔见笑了!”陆璟回道。
“去年春上我就已经彻底放手,将一些生意转手出去,剩下的也全都交给下边人去经营,侄儿如今立志科举,希望能够守住陆家的门第传承!”
陆俊看侄儿说的认真,也颇为严肃的教导道:“须知科举方是正途,若是没有权势,再多的家业也难以护持,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多谢二叔提点,侄儿如今方能醒悟!”陆璟心中凛然,这些年的顺风顺水让他失了警惕心,差点忘记这是一个强权社会,若是没有权势,拥有的越多恐怕死的越快,他将二叔的警告牢牢的记在心里。
“商贾之事若能放手还是尽快抽身为好,尤其是你踏上仕途之后,尽量避免此事,否则被御史抓到,参你一个与民争利,你的仕途也就完了!”陆俊看侄儿能认识到这一点很是欣慰,继续指点道。
陆璟神情郑重回道:“是,侄儿记住了!”
随即陆璟疑惑的问道:“二叔,据我所知朝中诸多官员家中大都涉及商贾之事,远的不说,就说这江南甄家,甄应嘉身为钦差江南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商业却遍布江南,为何朝中无人指责此事?”
陆俊听侄儿提起甄家,心中暗叹自己这个侄儿到底还是年轻,尚未接触过官场,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他随即解释道:“虽说甄应嘉是甄家家主,可是这嫡系和旁支自然有所不同,甄家子嗣兴旺,如今在江南有二十多房支族,只金陵一地甄家旁支便有十二房之多,只要甄应嘉这一支嫡系未亲自操持此事,就是皇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侄儿明白了!”陆璟点头道,原来如此,只要自己未亲自经手就不算涉及商贾之事,朝廷这种规定颇有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嫌。
同时他也理解了为何陆家那几房中有些庶子明明已经取得举人功名,却未出仕,想来是负责打理家族生意。
陆俊看侄儿露出了然的神色,继续说道:“再说这甄家背靠太上皇和甄太妃,已故的奉圣夫人又是太上皇的乳母,太上皇对甄家也是恩宠有加,否则也不会六次南巡,四次都住在甄家,如今居于太极宫中的太上皇,身边也只有皇太后和甄太妃陪伴,可见太上皇对甄家的恩宠,至今仍未有丝毫的减少。”
陆璟感慨道:“怪不得二叔说只有权势才能保住财富,若甄家没有这滔天的权势,恐怕也不会有今日这般荣华富贵。”
陆俊听到侄儿的感慨,继续指点道:“你莫要以为甄家代表的就只是甄家,甄家在这江南已经营上百年,这些年合纵连横,勾连诸多势力,和江南诸多世家大族都有很深的渊源,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看着越发成熟稳重的侄儿,不由得感慨道:“璟儿,你如今也算是长大成人了,前些年还颇为顽劣,没想到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而且乡试得中亚元,真是大涨我陆家的脸面!”
“二叔谬赞,侄儿这次能一举过了院试、乡试也是侥幸!”陆璟谦虚道。
“莫要谦虚,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大哥昨日已详细和我说过,你虽年幼,但已经能够撑起我陆家的门风!”陆俊夸赞道,随即又叹息一声道:“唉!可惜,或许明年的春闱你无法参加了!”
陆璟对此并不以为意,只是淡淡的摇头道:“侄儿这次能中举人已经是侥幸,如今有幸能拜在林叔父门下,打算好好打磨几年再去京城参加会试!”
“你能戒骄戒躁,不慕虚名是好的!”陆俊赞许道。
沉吟片刻后他继续说道:“晚几年参加科考,或许更有利于你以后的仕途,不过科考艰难,全力以赴尚难通过,你也要把握好每次的机会!”
如今朝局动荡,二皇同朝,自元雍帝继位之后的两次开科取士基本上都是走过场,取士极少都在百人左右。
而且这两科的进士也没怎么得到重用,一是当时太上皇在幕后执掌朝政,他也没有心思挖掘人才,二是皇上前两年过的小心翼翼,也不敢明目张胆的收拢新科进士。
因此元雍元年的恩科进士和元雍二年的己丑科进士,大多都被外放为官,他猜测明年的壬辰科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侄儿明白!”陆璟这几年也知道了科考艰辛,七场文战,一战比一战更难,之前的院试和乡试若非他拥有天时地利人和,也难以一次通过,更何况素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称的会试。
他父亲直到二十九岁才考中进士,而二叔则是二十六岁考中的进士,而且两人的名次都落到二甲,也未选中庶吉士只能外放为官,升迁的速度和资源都比京官差了一大截。
而且陆璟原本以为古代读书顶多就是四书五经,也没有其他的什么书可读,可是他亲自经历后才知道,古代的教育模式甚至比现代还要严格。
像他们陆家这样的翰墨诗书之族,对子女的教育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从五岁起就开始启蒙,陆家启蒙的必读书目是《千字文》、《神童诗》、《小学集解》、《说文解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广韵》和《训蒙骈句》这八本书。
若是有余力还会学习《增广贤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千家诗》、《声律启蒙》,至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都是小儿课外读物。
启蒙的同时从六岁起还要开始习字,先从描红开始,然后临摹《词林二妙》,最后练习晋唐小楷,参加科举还需要熟练馆阁体的书写。
蒙学过后,就是小学,从八岁开始就要熟读并背诵《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孔子家语》、《诗义折中》这七本书,其中四书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主,辅以其他的古注本,一般要求十岁就要过四书这一关。
陆家的教育理念中,蒙学和小学不分男女都需要学习,女子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学习女红、品茗、焚香三门技艺,同时也需要在琴棋书画中选一样来培养气质。
若是还想继续学习其他书籍,也会请女先生继续教导,但是不能耽误女红等三门技艺的学习,目前他妹妹陆芷瑜正处在学习《大学》的阶段。
至于号称女四书的《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也需要了解学习,但陆家对此并不推崇,还是要求陆家女子和男子一样,要多读书以开阔眼界,这样一来出嫁之后也能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男子在学过四书之后就需要继续学习《周易折中》、《书经图说》、《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尔雅》、《说文》等书籍。
其中《诗经》以朱熹的《诗经集传》为主,辅以《诗经正义》为参考,《尚书》以蔡沉的《书经集注》为主,辅以《书传大全》和《书经传说汇纂》等为参考,《周易》以程颐的《程氏易传》为主,辅以王弼的《周易注》、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朱熹的《周易本义》等作为参考,《春秋》主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以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的主,辅以《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和《春秋集古传注》为参考。
一般会要求在十六岁前读完这些书籍,若是能过了四书五经关,考县试和府试就没什么问题,一般考过县试才能参加府试,考过府试就是秀才,也可称生员。
不过要想考中举人和进士还需要继续研读《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唐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挈》、《昭明文选》、前三史、《资治通鉴》、《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等书籍。
为了增加视野和见识,也可以选读《荀子》、《老子》、《庄子》、《韩子》、《九章》、《周礼》、《仪礼》、《新语》、《盐铁论》、《说苑》等经典著作。
陆家还将家族历代读书人参加科考的文章和读书心得汇编成册,供陆家子弟研读揣摩,也会收录历届乡试和会试中公布的那些优秀文章。
若是能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还需要继续学习《经义大全》、前朝的史书、百家子集等,总之是学无止境,而且四书五经都是要求全文背诵和全文释义。
陆璟虽说已经考中举人,不过他目前也只读到《资治通鉴》,后面的几本书虽有涉猎,但还未细读,不过就算是这样,他和别人相比已经算是读的快的。
而且他也理解了为何古代那么多读书人科考艰难,像他们陆家这样的人家,这些书籍都是百余年积攒下来的,而且还有不少孤本典籍,读的书多自然就懂得多。
像普通读书人能接触到的书籍本就有限,有不少还是靠抄书或借书读书,而且多数人只能读通行版的四书和五经,自然科考艰难。
“你能拜如海兄为师,这点做的很不错!”陆俊继续说道。
“如海兄当年二十一岁就被上皇钦点为探花,可谓是少年英才,而且如海兄文风飘逸,官声也不错,你能跟在他身边学习也是你的机缘,切记要用心学习,不要辜负大哥对你的期待!”
“当年姑母之事陆家也是好意,不曾想让贾氏和我们陆家产生了隔阂,导致我们两家多年前断了往来,如今大哥能够重修和林家的关系,对你来说也颇有益处!”
陆俊心中虽然觉得侄儿拜师林如海不是什么好事,但大哥亲自交代过他,暂时不能让陆璟知道真相,他也只能违心的夸赞林如海。
“侄儿也是深幕老师的才情,这才拜林叔父为师!”陆璟说道,随即想到父亲拖着病体为他谋划此事,心中对父亲充满感激,同时也有深深的愧疚。
“嗯!”陆俊点头道,随即他话锋一转问道:“我听说你前几年颇为醉心商贾之事?”
“前几年侄儿年幼,一时瞎胡闹,倒让二叔见笑了!”陆璟回道。
“去年春上我就已经彻底放手,将一些生意转手出去,剩下的也全都交给下边人去经营,侄儿如今立志科举,希望能够守住陆家的门第传承!”
陆俊看侄儿说的认真,也颇为严肃的教导道:“须知科举方是正途,若是没有权势,再多的家业也难以护持,甚至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多谢二叔提点,侄儿如今方能醒悟!”陆璟心中凛然,这些年的顺风顺水让他失了警惕心,差点忘记这是一个强权社会,若是没有权势,拥有的越多恐怕死的越快,他将二叔的警告牢牢的记在心里。
“商贾之事若能放手还是尽快抽身为好,尤其是你踏上仕途之后,尽量避免此事,否则被御史抓到,参你一个与民争利,你的仕途也就完了!”陆俊看侄儿能认识到这一点很是欣慰,继续指点道。
陆璟神情郑重回道:“是,侄儿记住了!”
随即陆璟疑惑的问道:“二叔,据我所知朝中诸多官员家中大都涉及商贾之事,远的不说,就说这江南甄家,甄应嘉身为钦差江南省体仁院总裁,甄家商业却遍布江南,为何朝中无人指责此事?”
陆俊听侄儿提起甄家,心中暗叹自己这个侄儿到底还是年轻,尚未接触过官场,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
他随即解释道:“虽说甄应嘉是甄家家主,可是这嫡系和旁支自然有所不同,甄家子嗣兴旺,如今在江南有二十多房支族,只金陵一地甄家旁支便有十二房之多,只要甄应嘉这一支嫡系未亲自操持此事,就是皇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侄儿明白了!”陆璟点头道,原来如此,只要自己未亲自经手就不算涉及商贾之事,朝廷这种规定颇有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嫌。
同时他也理解了为何陆家那几房中有些庶子明明已经取得举人功名,却未出仕,想来是负责打理家族生意。
陆俊看侄儿露出了然的神色,继续说道:“再说这甄家背靠太上皇和甄太妃,已故的奉圣夫人又是太上皇的乳母,太上皇对甄家也是恩宠有加,否则也不会六次南巡,四次都住在甄家,如今居于太极宫中的太上皇,身边也只有皇太后和甄太妃陪伴,可见太上皇对甄家的恩宠,至今仍未有丝毫的减少。”
陆璟感慨道:“怪不得二叔说只有权势才能保住财富,若甄家没有这滔天的权势,恐怕也不会有今日这般荣华富贵。”
陆俊听到侄儿的感慨,继续指点道:“你莫要以为甄家代表的就只是甄家,甄家在这江南已经营上百年,这些年合纵连横,勾连诸多势力,和江南诸多世家大族都有很深的渊源,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