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人九世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节 会盟(下)

乾熊连忙起身作揖,他的身份跟这群人相比较还是很低的。一个诸侯国君抱拳说道:“久闻之前的乾熊族长,马场内尽是上好的马匹,今日这里相见,恭喜乾族长已经成为领主。”

    乾熊并不认识这位,刚才姜丞相介绍的他也没有记住,只是躬身抱拳行礼答谢。几番寒暄之后,众人不再说话,看着正坐的武王和旁边的姜尚。

    武王站起来,慢步走到大帐中间,四周环顾之后,向左右各施了一礼后站直身体说道:“此番小王巡视孟津之地,未想能与诸位相遇于此,实在幸甚。”

    乾熊听着一想,巡视?偶遇?自己可是叫来啊。

    “小王同大家一样,世代臣商,小王父亲,先文王还是帝辛所封三公之一,先王在世时,时常教导我要以德政化天下,小王时刻不敢忘记,散大夫等诸公俱是先王留给小王的老师,并时刻提醒小王实施德政。这些年来,我周国也算秉承先文王遗志,以德治国,以德交邦,与诸侯俱是和平共建。”武王说道这里微微一顿,眼睛扫过一圈人的表情。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听他说话,于是继续说道:“然,商国日渐消沉,帝辛竟然以母鸡伺晨,天下大危,终日沉迷后宫,不理朝政,不敬祖先,穷兵黩武,连年征讨。如此上国,如何能与我等为样?为楷模?若诸侯皆如此,天下如何?臣民如何?”

    “商纣!应群而讨之!”徽国君一拍桌子喝道。其他人也有相应的,也有没有说话的。

    武王抬起手示意先不激动,继续说道:“孟津渡口千里平原原是王城内畿之地,然如今民不聊生,盐碱日重,原住民流离失所,此怪天乎?怪人乎?”

    大家没有接话,都看着武王。乾熊也在想着,只听武王继续说道:“十余年动兵,四处征讨,出兵缘由多为强行征讨,抽丁不忌长幼,鳏夫,赘民,甚至强行抓丁,以至无男丁劳作,良田荒废。此人祸者其一也。鹿台,摘星楼等大兴土木,调集民夫徭役,不计民生,以至国力凋零,此人祸者其二也,宠信妇人,不理朝政,偏听偏信,妄杀比干大人,以至朝堂上阿谀日重,忠谏消失,民情不上达,百业具废,此人祸者其三也。天下民众以商为国主,商却至天下于不顾,祖宗尚且不敬,况庶民乎?”

    大家认真听着,有的脸上开始露出愤怒表情。武王继续说道:“秉承先文王遗志,德化苍生,使万民安定,百业俱兴。周国所治之地,今年人口增加,耕种增加。然尚有太多处于水火之中。小王欲吊民伐罪,征讨商纣,今日与诸位偶遇孟津,看诸位心里可愿意?”

    “愿意!”

    “愿意!”

    “伐纣,扫平朝歌!”

    各个诸侯的声音纷纷或真或假的喊出来。武王听着微微一笑,走回到自己的作为。看了一眼散宜生。

    散宜生微微点了一下头,起身站起,走到中间。说道:“周国大夫散宜生见过诸位大人,君王,公侯。”大家回礼。散宜生继续说道:“此番诸位聚集在孟津之地,所意欲何为?可与我王一致?”

    乾熊听着糊涂了,不是周武王召集的会盟么?刚皱起眉头,看到对面的羌力微微冲他摇摇头。乾熊看到放松了表情。然后听到了一片赞同,效忠,伐商灭纣的声音。

    散宜生继续说道:“大家如此同心,不若就此结盟。联军并进,直捣朝歌!”

    “彩!”、“直捣朝歌!”、“烧了摘星楼!”......大家群情激奋的喊道。武王等人面带微笑。只有姜尚稳坐位置,面无表情的看着大家。

    散宜生继续说道:“既然大家同意会盟,该当推举盟主!我王可当盟主,大家可有异议?”自然又是一片赞许。

    “好,既然盟主已立,联军也已经集结,然诸多头绪需要顺理,散宜生代盟主安排,诸位稍后可做异议。其一,各邦国所带兵力多少不一,战车规制不同,粗略估算映在四万五千人上下,车两千乘。既然结盟则亲如一家,令出多门也是行兵大忌,所有军士皆有姜丞相统帅!此项可有异议?”

    大家附议,有几个诸侯犹豫了一下,看大家如此也就答应下来。

    “其二,此处距离朝歌尚有五百里,一路上也难免和商军冲突,军士有姜丞相,老夫暂领监军,请两位羌王负责粮仓,保证供给。庸王负责斥候,彭王负责扫尾,徽王负责军械.......”散宜生一口气将行军中各个事项做了安排,具体详细,人人赞同。乾熊没有被分配任务,心中即庆幸又失落。正在想着,又听见散宜生说道:“乾领主随我伴盟主左右。”

    “诺!”乾熊也赶忙起身应到。看到武王对自己微微一笑。当初散宜生对这个决定也是很惊讶,认为武王过于看重乾熊,只是武王自己觉得,乾熊那次从天而降般的出现,带着两头神骏异常的狼救下已经岌岌可危的自己,在马场又献出黑蛟,引起万马奔腾,似乎觉得乾熊是自己的福将一般,这次就起了让乾熊跟随在自己身旁,也许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事情吧。

    其他诸人听到散宜生最后如此说,看向乾熊的眼光也不相同了。一直到掌灯时分,会议才开完,散宜生之后姜尚又对军队进行了编排和要求,需要几日时间进行改变和训练。定于十日之后开拔!

    乾熊回到自己的帐中,把当天的情形告诉骊珠,骊珠细细听着,听过之后拱手对乾熊说:“今日之事,领主当是如何思虑?”

    乾熊略微沉吟,说道:“既然你问起,我就说给你听。我是粗人,你是读书人,给我看看是为何?”骊珠听闻起身给乾熊倒了一碗水,坐在对面仔细听乾熊说。

    “我等本就是武王要求,到此地汇合。其他诸侯想必也是如此?为何今日大会才说起结盟之事,推选武王当盟主,如若不是武王,还能有其他人能当盟主?这不是多此一举么?还有,联军本就是各个诸侯所带来的,如今全部交给姜丞相统领,想必也是早就决定的,又为何今日才说?伐商,直取朝歌,大家心里如何想的,我不知道,我知道自己怎么想的,商国立国几百年,即使现在国力日衰,但毕竟有那么多年的沉淀积攒,如果这次起事不成会如何?这些诸侯相比又是赶到朝歌效忠赎罪。然武王如何?还有我一个小小领主,为何能被安排陪伴武王左右?”乾熊一口气说出这些疑问。

    骊珠听了之后,微微一笑,对乾熊说道:“领主到底是忠厚之人,不熟悉这些过场。诸侯会盟孟津自然是早就安排好的,然而大家都是商国的属国臣子,如若早就明说在这里集合造反,不就变得出师无名么?不如大家都是不约而同的在这里遇到,大家志同道合的想反对商,临时决议联盟。临时决议联盟自认要推举盟主,自认是谁最大谁当盟主了。”

    乾熊听着似懂非懂,骊珠看着乾熊的表情又继续解释说:“就好像一个家里,老父亲带着很多的孩子,很多孩子要分家,要赶走老爹,可是谁都不明说,谁也不召集,却不约而同的互相约好了时间,一起碰面时候,每人心里都想,既然大家都想,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即使有人不愿意,在这里也变得同意了,这样大家就被绑在一起,老爹怪罪下来也没办法。”

    乾熊点点头表示听懂了。骊珠继续说道:“姜丞相统兵一事和上述一致。至于为什么让领主单独陪着武王左右,我就不知道了。也许因为你救过武王的性命吧。文王精通八卦,又自创了六十四卦象,相比武王也是此种翘楚,说不定算出来需要领主伴左右呢。”

    乾熊听完之后,慢慢明白了,也觉的有些虚伪,既然武王已经准备多年,如今觉得时机成熟了才敢举兵伐商,这样的安排总是让人不舒服。

    三日之后,渡口的岸边,面对涛涛黄河水,联军竖起来一座高高的木台,第五日上,接盟主通知,所有人等清晨时分都汇集在高台周边,高台上彩旗飞舞,中间摆着祭品和香炉,盟军已成,武王要对天盟誓,祭旗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