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一下
字体: 16 + -

第16节:TWENTY(2)

徐娜

5月13日晚,央视记者徐娜在与主持人现场连线报道都江堰聚源中学救援情况时,告诉主持人自己已回成都不在现场,并称都江堰聚源中学救援工作“已经结束”。节目播出后引发网民争议,称其为“地震逃兵”。

全国哀悼日

5月18日,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致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外交部和我国驻外使领馆设立吊唁簿。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鸣笛默哀3分钟。全国各族人民在全国哀悼日表达了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

汶川/四川地震/汶川地震

5月12日14时28分04 0秒左右,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 0级大地震,其周围10万平方公里受到严重影响。截至10月8日,地震共造成69 227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17 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其中映秀镇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汶川成为全国关注救援的重点。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军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积极抗震救灾,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心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赴汶川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一周短评

强震袭川,国内仅少数省市无震感报告。本周20个关键词仅有4个与地震无关。

5月12日,不仅是本周、也是今年乃至近几十年来最令国人悲痛的一天。强度高达8 0级的特大地震,令国人动容、世界震惊。

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的目光都投向了四川、投向了汶川。网友们的搜索轨迹勾画出了民众在短短一周内对震情了解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键词集中在四川地震、汶川、北川县、茂县这样的地理名词上,地震刚发生时,网友们最关心的是“哪儿地震了”这样的基本信息。而各级政府反应及时、信息披露快速透明,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了此次地震的震级、范围和严重程度,全民随即进入了以“捐款、捐物、献血”为主的民间地震救助工作中。

第二阶段的关键词里,主要是地震捐款、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慈善总会、壹基金等公益组织和捐款相关信息,慷慨捐助1亿港元的邵逸夫也出现在了搜索名单中。全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捐钱捐物,一时间“你在哪捐的”竟成了日常对话中常见的语句。大灾显大爱,国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成为了此次地震救援工作中的主旋律。

在物质上对灾区人民伸出援手的同时,精神上的关爱和慰问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第三阶段的关键词,以精神援助为主。不论是绿丝带行动、抗震救灾的歌曲、还是爱的奉献赈灾晚会,都传达了全国人民生死不离的坚定信念。

地震的救援工作中,遇难、失踪的人数不断攀升,让人心痛不已。网友们利用了网络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优势,寻找失踪人员、收养地震孤儿、开展网络公祭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如何能从已发生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警示后人?人们一边从《唐山警示录》中寻找答案,一边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总结着新的经验。

这是一场人力对抗天灾的战斗,是横亘在中华民族面前的巨大考验。全国各地、各种媒体、各类资源,都聚焦于灾区的救援重建工作。而网络,无疑为信息的高效传播和救援工作的全方位展开提供了最为宝贵的平台。

5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的决定,结束了这黑色的、噩梦般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