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字体: 16 + -

第74节:第九章 诗人哲学家(6)

与其说突袭思想,不如说被思想所突袭。尼采厌恶制造思想。思想是制造不出来的。尼采的习惯是在旷野,在寂静的山谷,在海滨,在散步、跳跃、攀登、舞蹈之时,在脚下的路也好像在深思的地方思考。参看《快乐的科学》第366节。福楼拜说,一个人只有坐下来才能思考和写作。尼采愤而驳斥:"久坐是反对神圣精神的罪。只有散步得来的思想才有价值。"《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65页。哲学家深居学院,远离自然,必使哲学流于琐屑枝节,而与永恒大化隔绝不通。自然是诗人的摇篮,也是哲学家的襁褓。

散步之中,思想如风迎面扑来,妙手偶得,这就是灵感了。但灵感其实是得之于长期孕育之痛苦的,存在之奥义只向苦苦求索的眼睛偶尔**。"使人深深震撼颤栗的事物,突然成为可见可闻,有着不可言说的明瞭和正确。自己不追寻而听到;自己不要求而获得: 一种思想如同电光一闪,必然而迅速,--使人没有选择的余地。这是一种销魂,它的可怖的紧张,时而被一阵眼泪的横流宽舒了……"《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57-458页。

被灵感的一闪光照亮的存在,若要见诸文字,却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尼采常常为此悲哀,一旦把捕获的思想用文字固定下来,它就死在文字上,如死鸟悬挂飘摇,令人难解捕获时何以那样快乐。难以表达的痛苦使尼采另辟蹊径,把象征引进了哲学。波德莱尔在诗坛开象征主义一代风气,尼采则是一位象征主义哲学家。整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篇象征主义的哲理诗。其中还专门谈到了象征的含义:

"这里万物抚爱地听你谈话并且逢迎你,因为它们想骑在你背上驰驱。这里你骑在一切象征上驰向一切真理。"

"这里你可以真诚坦率地向万物谈话。真的,当独自一人直接与万物谈话,在它们听来是赞美。"

"这里一切存在的言语和言语之宝库突然为我打开;这里一切存在想变成言语,这里一切生成想从我学习言谈。"《尼采全集》第6卷,第270-271页。

远离尘嚣,在孤寂中与万物交感,存在的秘密敞开了。"万物都好像以最敏捷、最正确、最单纯的表达方式呈现自己。""万物都好像自动前来,甘愿充当譬喻。"《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58页。所以象征不是单纯的比喻,不是一种人为的表现手法。它首先是人与宇宙本体交融的境界,是从这境界中自然而然涌出的言谈。用作象征的某一观念或形象,不单指一事一物,而是使人思及无名无象、不落言诠的无限和永恒。哲学既是对无限和永恒的追问,也就不能不用象征手法。尼采哲学的许多范畴,如"强力意志"、"生命意志"、"酒神"、"日神"、"永恒轮回"、"超人",与其说是逻辑意义上的概念,不如说是诗学意义上的象征。因此,理解起来也就不能光靠分析的头脑,而必须靠直觉的领悟了。

尼采不但提倡哲学的思起于灵感,见诸象征,而且重视哲学著作的风格。"每种高贵的思想和趣味如要将自己传达,必选择其听者,一面选择,一面也就拒斥'他人'。一种风格的种种精微法则即源于此:它们拒人于远,造成距离,禁止'入内'……同时也开启同道者的耳聪。"《快乐的科学》第381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340页。何谓风格?尼采说:"一切风格的含义即是,用符号和符号的节奏传达一种状态,一种热情的内在紧张……最佳风格在于真实地传达内在状态,合宜地使用符号以及符号的节奏和表情--一切修辞无非是表情的技巧。"风格的前提是要有听者,有值得传达与之的人。《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33页。

尼采对于自己的风格是极为自豪的。他称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绝无仅有的新颖的艺术形式,其韵律之优美,风格之宏伟,**之惊涛起伏,均属独创。他说他和海涅是德国语言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甚至自诩,在他之前人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德国语言和一般语言。尼采的典型风格是格言和警句。在他的书里,你找不到长篇大论,更找不到体系巨构。他的著作或是格言和警句的汇编,或是妙语连珠的散文。使他得意的也就是这种格言和警句的风格:"格言、警句--在这方面我在德国人中是第一号大师--是'永恒'的形式;我的野心是要在十句话中说出旁人在一本书中说出的东西,--旁人在一本书中没有说出的东西……"《偶像的黄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65页。格言的凝练表现出力,格言的精致表现出美,写格言的人必须有"最纤美的手指和最刚强的拳头"《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32页。。"在山谷中,最短的路是从峰顶到峰顶:但你必须有长腿才能跨越。格言便如峰顶,它诉与伟大高岸的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全集》第6卷,第56页。在这个意义上,格言又如舞蹈,它跳跃,轻捷,自由,象征着一位自由思想家的精神。"我不知道,一个哲学家的精神除了成为一个好舞蹈家,还希望成为什么。"《快乐的科学》第381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342页。风格如其人,的确再也没有比格言更能表现尼采的精神风貌的形式了。人们也许不同意尼采把哲学诗化的主张,可是,一个人只要有鉴赏力,在读到尼采这些诗一般的哲学格言时,又怎么会不得到一种审美享受呢?

有人对尼采说:"谁走你的路,必通向地狱!"尼采回答:"好吧!我愿用好的格言为自己铺设通向地狱之路。"《尼采全集》第8卷,第379页。瞧,这又是尼采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