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兄长想不想发财?
燕京城里,巨贾马一方最近非常的高调,一是因为他的“姐夫”耶律乙辛真的升任了南院枢密使,只等耶律乙辛把官当稳妥了,燕云十六州所有的军队供粮都要到马一方手上来。
二是因为马一方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就赚了将近四十万的巨款。
有这两样,马一方是想低调都难,实力完全不允许他低调。耶律乙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以前的南院大王了,南院大王的“内弟”,哪里能低调得了?
以前他马一方,赚钱是赚钱,但他毕竟是给军队供粮的,生意不缺,但是利润其实也不那么高,七百钱一石的粮食,一石多赚他二三十个钱,马一方都得是诚惶诚恐的。
毕竟这钱是辽国的朝廷出,辽国朝廷也是穷哈哈的朝廷,比大宋的朝廷好不到哪里去,拖欠货款就不说了,若是还嫌弃他的粮价贵,他还得百般解释。好在有耶律乙辛这个便宜姐夫罩着他,不然这门生意早就被人抢去了。
马一方真的很有钱吗?倒还真不至于,因为他发家的时间并不长,若不是自己姐姐在耶律乙辛家中混成了个颇为受宠的小妾,他自己也还是当小厮的命。
所以当他发家之后,就特别在意这一身行头,红宝石镶嵌在冠帽之上,腰间的玉带要镶金,手中永远少不了那两个在夜里还能发光的夜明珠。
但凡在人前,马一方也是出手极其阔绰,因为他刚刚混进富贵圈子不久,唯有出手阔绰,才能给他快速带来脸面,才能显出他马一方不同凡响。
而今他那便宜姐夫又成了南院枢密使,他更是逢人就吹,吹嘘自己姐姐最近又从枢密使府中往家里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来。
如今马一方身边,那也是聚了一大帮子人,辽国的破落贵族,汉人的新贵,来燕京找门路的奚人与渤海人。
但是马一方到城外韩德让孙子家里,那依旧是礼节周到的,这韩家才是燕云之地真正的顶级贵族,虽然不在燕京城内抛头露面,但是在城外那是良田万顷,关键是辽国的汉人贵族中,十个有九个昔日都是从韩德让手下发迹的,而今不论情谊真假,都还得卖韩家一点面子。
韩才清韩老爷眼花耳背,见到马一方上门,倒也客气了些,正眼瞧了一下他,便也是知道如今南院枢密使是谁。
“来了?看茶,落座。”韩才清这就算是招呼了马一方了。
马一方先见礼,然后落座,再道:“韩爷爷,小马还是来买粮的。”
“粮食,还有点,得看你开的价。”
“我就知道您老这里还有粮食,您老可真不是一般人呐。”马一方奉承着,但是心中有苦。
“什么价?”
“韩爷爷您行行好,我家仓里都空了,这回可是军中的供粮,小马也不敢乱给朝廷乱要价,还请韩爷爷高抬贵手。”这就是马一方心中的苦,那位刘贤弟倒是舍得,多高的价格也买,把他自己的粮仓暂时买空了不说,还让他到处去收购粮食。转过头来,军中的粮食也要供,这生意还得做,但是朝廷可不管你这么多。
要是涨价吧,涨个百十来钱,贴着脸解释一下,倒也还说得通。若是陡然间翻倍来涨,他马一方就算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除非这门长久生意不做了。
“得,小马啊,你也别跟我这打马虎眼,而今南院枢密使是谁,你当我老了不知道吗?市价都到一贯七八了,莫不是你还想卖七百钱一石的粮?”韩才清心里门清。
马一方立马哭丧个脸:“韩爷爷,这燕京附近可就数您家的粮最多,其他人都比不得您老一个手指头,我若是把一贯七八的粮食卖给朝廷,那我可吃不了兜着走了,就算是我姐夫知道了,我也是没有好果子吃。总不能他刚上任枢密使,我就把军粮涨一倍多吧?到时候朝廷里,怕是我姐夫也要被人拿住话柄的……”
马一方倒是不傻,就算要涨价,这么个关键时刻也不能涨,至少也要让耶律乙辛把南枢密院这个衙门给摆弄清楚了再说。不然就真是在害耶律乙辛了。
“那你就自己贴钱呗,先贴他两三个月再说,燕京就这几万军汉,这回我倒是也听说了,你可是到处收粮,多高的价格也往手上搂,肯定是有大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贴上两个月,也亏不了你多少。”
“韩爷爷,我拢共也不过赚了几万贯钱,贴两个月军粮出去,那可不就白忙活了吗?”马一方半真半假说着。
“讲价,一个字,不行。给钱呢,粮食运走。”韩才清哪信他马一方这个,管不得那么多,给钱就给粮。
“我的韩爷爷,算小马求您了。”马一方宁愿求人,也不愿把吃进去的钱吐出一些来。
“啊……你说啥?我听不见……”韩才清,眼花耳背,果然不假。
“我说,韩爷爷,求您降点价吧!”
“啥?大声点……”
“唉……算了,韩爷爷您忙,我到别家去走走。”马一方没办法,只能另寻他人了。
韩才清点点头:“哦,好的,要回来趁早啊,可有不少人上门来寻我呢。”
马一方告辞而去,刚一出门,还真碰到了熟人。
“马掌柜,幸会幸会,买粮啊?”
“莫掌柜,你们家仓里也没粮了?”
“不是头前都被马掌柜您买去了吗?这不,得来求韩老爷再发卖一些,不然就要断货了。”
马一方又是一声叹息,起身就走,得赶紧去别家问问,韩老儿是个千年的狐狸,在这里占不到好处,得去乡下偏远一点的地方找些大户问问,那里的人消息慢,说不定还能捞到一点好处。
燕京城内,有道粮行门口,挤着不少人。隔壁邻里的妇人,官衙里下班的差人,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嘈杂一片。
“马一方这个死没良心的,七十五钱一斗的粮,还真就卖到了两百钱,世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啊?”
“还要不要人活了?”
“以前他住我家隔壁的时候,家里没粮,我还接济过他,而今倒好,连条活路都不给了。”
“老子在衙门里天天站班,一个月也不过一贯多钱,而今这粮价,还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
一个掌柜的一边躬身拱手,一边解释道:“诸位邻里,倒也不是我们一家如此,你们去燕京城里转悠一下,多去问问,都是这个价了,如今这粮食从城外运进来,一石就一贯七八了,若是不信呐,劳烦走出一里地问问……”
“杀千刀的,莫不是你们这些粮商合起伙来抬价了?准备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那掌柜的又道:“别说什么死不死的,谁家还没点积蓄啊?谁家还没点能换钱的物什,许也就这两三个月,挨一挨,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马一方没良心,以后就不在他家买了,走,咱们换地方问问去,我还就不信了,又没什么大灾大荒的,凭什么粮价就要涨啊?”
“走走走,往城西去,去看看。”
……
众多人慢慢散去,此时马一方一脸不快回来了。
“东家,可买到粮了吗?”
马一方摇着头,还骂道:“家家户户都存着粮呢,就他妈没有一家好说话的,而今都是尝到甜头了,都以为奇货可居了,若是我那刘贤弟以后不买了,看他们的粮食要不要烂在粮仓里。”
要想买光六七百万人的口粮,对于甘奇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市场价格这种东西,看起来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但是事情往往就不是这么简单的,炒作物价,与供需是有关系,但是真要炒作,供需关系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手上的东西奇货可居的时候,那么供方市场自然就会萎缩,不是没有东西供,是舍不得往外供,更舍不得降价往外供。
老谋深算的韩才清显然就是这种心理的代表。真正有大量粮食在手的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粮商,而是地主。地主这种阶层,不论大小,都不是好欺负的,家中之所以能积攒下大量的土地,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上层社会,家中没有一点当官的关系,连当地主的资格都没有。
商人,比起地主,还差得远。
而今这价格,已然不是商人可以决定的了,而是地主们决定的事情。
马一方是有苦说不出,这粮食,还得买,不可能不买,因为几万军汉等着吃。没有办法,只能从口袋里往外掏几万贯钱出去贴一下了。好在他在刘贤弟身上赚了近四十万贯的巨款,咬咬牙,先撑一下。
事情发酵是在发酵,也正如又道粮行那位掌柜说的,一般人家,谁还没点积蓄,谁家里还没有一点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这粮价虽然涨了一倍多,大多数人家暂时还是撑得住的。
至于街边多了一些乞丐之类的事情,倒也没人在意。
军队的粮食,马一方也在供着,虽然朝廷的收购价也涨了一些,但是一石粮,马一方还得自己往里面贴大几百个钱,一个月就得贴进去三四万贯。
但是地主们,可真不降价了,只有马一方后悔的,后悔之前自己傻,就算再如何着急要粮食,也不该加价去收购。宁愿让刘贤弟多等一两个月,也不该大手一挥,说什么十日之内送到武清。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月,街边乞食的人慢慢多了一些,叫苦连天的人更是不少。
正在马一方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贤弟又来了。
刘贤弟还没有开口说正事,马一方就直接说道:“刘贤弟,这回哥哥可不能再帮你买粮了,否则这粮价还得涨?”
“怎么了?”甘奇假装一脸无辜。
“当初一个多月之内,帮你连连收购了三次粮食,而今这燕京城里粮价涨了一倍多,再收购下去,哥哥我军粮都供不起了,两个月哥哥我就供了七万贯出去。”马一方倒是学聪明了,管他什么倭国大灾饿死人,每天这么往外贴钱,可实在舍不得了。
甘奇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之感,此番他可是有备而来,由不得马一方不入套,直接开口说道:“兄长可想发财?”
马一凡点着头:“谁还不想发财啊?不过你若是还要收粮去救倭国,那哥哥现在还真帮不了你,至少也得再过几个月,等粮价下来了再说。”
“我有办法让兄长发财。”甘奇说道。
“什么办法?”
“兄长你想啊,粮价为什么会涨?”
“自然是因为贤弟你一个多月时间之内,在燕云买走了四十万石粮,岂能不涨?”
“那兄长有没有想过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哎呀……贤弟啊,我能不往外亏钱就不错了,还如何大赚啊!”马一方如此说道。
“接着买,接着抬高粮价去买,我保兄长今年发大财。”
“不能买了,不能买了,贤弟你要粮,那也得等等了……”马一方连连摆手。
“兄长,不就是军粮亏了七万钱吗?只要兄长听我一计,别说七万贯,七十万贯都能赚到手!”
“还有这种事情?”
“兄长你听我细细道来……”
“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如今兄长手中无多少粮食了,粮食都在那些地主手中,但是兄长手中有钱啊,囤货居奇,本就是赚钱之道,而今货都在地主手中,兄长把价格抬起来了,反倒赚钱的都是那些地主,岂不可惜?”
“我也正后悔呢,如今那些地主,一个个看着粮价,少一分都不卖,当真气煞个人。”
“兄长若是按照他们的粮价去买了,他们会不会卖?”
“那自然会卖,都知道我得供应军粮,都把价格开着等我去呢。”
“这不就对了?那就去买,按照现在的价格,签订契约,不断买进,有多少钱买多少钱,没钱,借钱也要去买。”
马一方听得甘奇如此话语,挠了挠头,问道:“这是为何啊?我还买,那还了得?粮价不得飞上天去?”
“对啊,就是让粮价飞上天去。”甘奇提醒一句。
“那我……那我不亏死了……诶……对啊……按照现在的价格去买,让粮价飞到天上去,我再出手去卖……贤弟,你可是此意?”
“小弟正是此意啊,兄长果然聪慧,小弟还没有说出来,兄长就想到了,此番,兄长就该四处去买粮,筹措钱财去买,能买多少买多少,粮价越高,兄长自然赚得越多,几十万贯,信手拈来。”
马一方深吸一口大气,脚步忍不住左右走动着,皱眉在想,口中还有话语:“贤弟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呐!看来这粮,是真得买,发家致富,在此一举。到时候别说几万贯钱的军粮了,几十万贯,上百万贯也都给他赚回来。”
“小弟先祝兄长发财!还有就是小弟也要十万石,价格随兄长的就是。”甘奇又要十万石。
马一方显得激动不已:“好说好说,只要哥哥去买粮,便也少不得贤弟的。贤弟多买,也是帮哥哥的忙,只要把粮价抬上去,哥哥这回可就真要发财了。”
“兄长,事情宜早不宜迟,越快行动越好,说不定还有别人也在打着这个主意呢,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甘奇要给马一方一点压力。
“正是正是,哥哥这就出城!”商机就在眼前,必须得抓住,马一方说走就走。
(ps:这一段剧情的灵感,其实来自后来金国的灭亡,金国的灭亡,当然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这是外因。但是为什么蒙古本来一直臣服于金国,忽然转过头来摧枯拉朽一般就把金国给灭了呢?其实金国之内也有内因,那就是物价暴涨,价格体系失灵了,导致社会几乎崩溃。这都是历史记载的,金国末年,一个士兵的军饷,都得用车拉钱去发。有读者觉得一个人摧毁不了一个国家的价格体系,其实是小看了后世的金融智慧。为何在辽金这个时代金融手段会有效果?只因为这个时代商业真正发展起来了,而辽国这种国家,国内的市场其实很小。这个道理,就像是索罗斯为什么能凭借一己之力干倒几个国家的道理是一样。只是古人不懂得现代的这些手段。老祝这么写,是想写得与其他的作者都不同,让读者有一些不一样的新体验。用金融手段让辽国内乱,是完全行得通的,金国是自己把自己玩脱了,辽国让甘奇来玩脱,也是完全合理的,就如老祝文中所写的那样。)
二是因为马一方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就赚了将近四十万的巨款。
有这两样,马一方是想低调都难,实力完全不允许他低调。耶律乙辛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以前的南院大王了,南院大王的“内弟”,哪里能低调得了?
以前他马一方,赚钱是赚钱,但他毕竟是给军队供粮的,生意不缺,但是利润其实也不那么高,七百钱一石的粮食,一石多赚他二三十个钱,马一方都得是诚惶诚恐的。
毕竟这钱是辽国的朝廷出,辽国朝廷也是穷哈哈的朝廷,比大宋的朝廷好不到哪里去,拖欠货款就不说了,若是还嫌弃他的粮价贵,他还得百般解释。好在有耶律乙辛这个便宜姐夫罩着他,不然这门生意早就被人抢去了。
马一方真的很有钱吗?倒还真不至于,因为他发家的时间并不长,若不是自己姐姐在耶律乙辛家中混成了个颇为受宠的小妾,他自己也还是当小厮的命。
所以当他发家之后,就特别在意这一身行头,红宝石镶嵌在冠帽之上,腰间的玉带要镶金,手中永远少不了那两个在夜里还能发光的夜明珠。
但凡在人前,马一方也是出手极其阔绰,因为他刚刚混进富贵圈子不久,唯有出手阔绰,才能给他快速带来脸面,才能显出他马一方不同凡响。
而今他那便宜姐夫又成了南院枢密使,他更是逢人就吹,吹嘘自己姐姐最近又从枢密使府中往家里送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来。
如今马一方身边,那也是聚了一大帮子人,辽国的破落贵族,汉人的新贵,来燕京找门路的奚人与渤海人。
但是马一方到城外韩德让孙子家里,那依旧是礼节周到的,这韩家才是燕云之地真正的顶级贵族,虽然不在燕京城内抛头露面,但是在城外那是良田万顷,关键是辽国的汉人贵族中,十个有九个昔日都是从韩德让手下发迹的,而今不论情谊真假,都还得卖韩家一点面子。
韩才清韩老爷眼花耳背,见到马一方上门,倒也客气了些,正眼瞧了一下他,便也是知道如今南院枢密使是谁。
“来了?看茶,落座。”韩才清这就算是招呼了马一方了。
马一方先见礼,然后落座,再道:“韩爷爷,小马还是来买粮的。”
“粮食,还有点,得看你开的价。”
“我就知道您老这里还有粮食,您老可真不是一般人呐。”马一方奉承着,但是心中有苦。
“什么价?”
“韩爷爷您行行好,我家仓里都空了,这回可是军中的供粮,小马也不敢乱给朝廷乱要价,还请韩爷爷高抬贵手。”这就是马一方心中的苦,那位刘贤弟倒是舍得,多高的价格也买,把他自己的粮仓暂时买空了不说,还让他到处去收购粮食。转过头来,军中的粮食也要供,这生意还得做,但是朝廷可不管你这么多。
要是涨价吧,涨个百十来钱,贴着脸解释一下,倒也还说得通。若是陡然间翻倍来涨,他马一方就算是有十个胆子也不敢,除非这门长久生意不做了。
“得,小马啊,你也别跟我这打马虎眼,而今南院枢密使是谁,你当我老了不知道吗?市价都到一贯七八了,莫不是你还想卖七百钱一石的粮?”韩才清心里门清。
马一方立马哭丧个脸:“韩爷爷,这燕京附近可就数您家的粮最多,其他人都比不得您老一个手指头,我若是把一贯七八的粮食卖给朝廷,那我可吃不了兜着走了,就算是我姐夫知道了,我也是没有好果子吃。总不能他刚上任枢密使,我就把军粮涨一倍多吧?到时候朝廷里,怕是我姐夫也要被人拿住话柄的……”
马一方倒是不傻,就算要涨价,这么个关键时刻也不能涨,至少也要让耶律乙辛把南枢密院这个衙门给摆弄清楚了再说。不然就真是在害耶律乙辛了。
“那你就自己贴钱呗,先贴他两三个月再说,燕京就这几万军汉,这回我倒是也听说了,你可是到处收粮,多高的价格也往手上搂,肯定是有大生意赚得盆满钵满,贴上两个月,也亏不了你多少。”
“韩爷爷,我拢共也不过赚了几万贯钱,贴两个月军粮出去,那可不就白忙活了吗?”马一方半真半假说着。
“讲价,一个字,不行。给钱呢,粮食运走。”韩才清哪信他马一方这个,管不得那么多,给钱就给粮。
“我的韩爷爷,算小马求您了。”马一方宁愿求人,也不愿把吃进去的钱吐出一些来。
“啊……你说啥?我听不见……”韩才清,眼花耳背,果然不假。
“我说,韩爷爷,求您降点价吧!”
“啥?大声点……”
“唉……算了,韩爷爷您忙,我到别家去走走。”马一方没办法,只能另寻他人了。
韩才清点点头:“哦,好的,要回来趁早啊,可有不少人上门来寻我呢。”
马一方告辞而去,刚一出门,还真碰到了熟人。
“马掌柜,幸会幸会,买粮啊?”
“莫掌柜,你们家仓里也没粮了?”
“不是头前都被马掌柜您买去了吗?这不,得来求韩老爷再发卖一些,不然就要断货了。”
马一方又是一声叹息,起身就走,得赶紧去别家问问,韩老儿是个千年的狐狸,在这里占不到好处,得去乡下偏远一点的地方找些大户问问,那里的人消息慢,说不定还能捞到一点好处。
燕京城内,有道粮行门口,挤着不少人。隔壁邻里的妇人,官衙里下班的差人,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嘈杂一片。
“马一方这个死没良心的,七十五钱一斗的粮,还真就卖到了两百钱,世间哪里有这样的道理啊?”
“还要不要人活了?”
“以前他住我家隔壁的时候,家里没粮,我还接济过他,而今倒好,连条活路都不给了。”
“老子在衙门里天天站班,一个月也不过一贯多钱,而今这粮价,还怎么养得活一家老小?”
一个掌柜的一边躬身拱手,一边解释道:“诸位邻里,倒也不是我们一家如此,你们去燕京城里转悠一下,多去问问,都是这个价了,如今这粮食从城外运进来,一石就一贯七八了,若是不信呐,劳烦走出一里地问问……”
“杀千刀的,莫不是你们这些粮商合起伙来抬价了?准备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那掌柜的又道:“别说什么死不死的,谁家还没点积蓄啊?谁家还没点能换钱的物什,许也就这两三个月,挨一挨,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马一方没良心,以后就不在他家买了,走,咱们换地方问问去,我还就不信了,又没什么大灾大荒的,凭什么粮价就要涨啊?”
“走走走,往城西去,去看看。”
……
众多人慢慢散去,此时马一方一脸不快回来了。
“东家,可买到粮了吗?”
马一方摇着头,还骂道:“家家户户都存着粮呢,就他妈没有一家好说话的,而今都是尝到甜头了,都以为奇货可居了,若是我那刘贤弟以后不买了,看他们的粮食要不要烂在粮仓里。”
要想买光六七百万人的口粮,对于甘奇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市场价格这种东西,看起来是需求与供应的关系,但是事情往往就不是这么简单的,炒作物价,与供需是有关系,但是真要炒作,供需关系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手上的东西奇货可居的时候,那么供方市场自然就会萎缩,不是没有东西供,是舍不得往外供,更舍不得降价往外供。
老谋深算的韩才清显然就是这种心理的代表。真正有大量粮食在手的人,既不是农民,也不是粮商,而是地主。地主这种阶层,不论大小,都不是好欺负的,家中之所以能积攒下大量的土地,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上层社会,家中没有一点当官的关系,连当地主的资格都没有。
商人,比起地主,还差得远。
而今这价格,已然不是商人可以决定的了,而是地主们决定的事情。
马一方是有苦说不出,这粮食,还得买,不可能不买,因为几万军汉等着吃。没有办法,只能从口袋里往外掏几万贯钱出去贴一下了。好在他在刘贤弟身上赚了近四十万贯的巨款,咬咬牙,先撑一下。
事情发酵是在发酵,也正如又道粮行那位掌柜说的,一般人家,谁还没点积蓄,谁家里还没有一点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这粮价虽然涨了一倍多,大多数人家暂时还是撑得住的。
至于街边多了一些乞丐之类的事情,倒也没人在意。
军队的粮食,马一方也在供着,虽然朝廷的收购价也涨了一些,但是一石粮,马一方还得自己往里面贴大几百个钱,一个月就得贴进去三四万贯。
但是地主们,可真不降价了,只有马一方后悔的,后悔之前自己傻,就算再如何着急要粮食,也不该加价去收购。宁愿让刘贤弟多等一两个月,也不该大手一挥,说什么十日之内送到武清。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月,街边乞食的人慢慢多了一些,叫苦连天的人更是不少。
正在马一方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贤弟又来了。
刘贤弟还没有开口说正事,马一方就直接说道:“刘贤弟,这回哥哥可不能再帮你买粮了,否则这粮价还得涨?”
“怎么了?”甘奇假装一脸无辜。
“当初一个多月之内,帮你连连收购了三次粮食,而今这燕京城里粮价涨了一倍多,再收购下去,哥哥我军粮都供不起了,两个月哥哥我就供了七万贯出去。”马一方倒是学聪明了,管他什么倭国大灾饿死人,每天这么往外贴钱,可实在舍不得了。
甘奇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之感,此番他可是有备而来,由不得马一方不入套,直接开口说道:“兄长可想发财?”
马一凡点着头:“谁还不想发财啊?不过你若是还要收粮去救倭国,那哥哥现在还真帮不了你,至少也得再过几个月,等粮价下来了再说。”
“我有办法让兄长发财。”甘奇说道。
“什么办法?”
“兄长你想啊,粮价为什么会涨?”
“自然是因为贤弟你一个多月时间之内,在燕云买走了四十万石粮,岂能不涨?”
“那兄长有没有想过借此机会,大赚一笔?”
“哎呀……贤弟啊,我能不往外亏钱就不错了,还如何大赚啊!”马一方如此说道。
“接着买,接着抬高粮价去买,我保兄长今年发大财。”
“不能买了,不能买了,贤弟你要粮,那也得等等了……”马一方连连摆手。
“兄长,不就是军粮亏了七万钱吗?只要兄长听我一计,别说七万贯,七十万贯都能赚到手!”
“还有这种事情?”
“兄长你听我细细道来……”
“你说你说,我听着呢……”
“如今兄长手中无多少粮食了,粮食都在那些地主手中,但是兄长手中有钱啊,囤货居奇,本就是赚钱之道,而今货都在地主手中,兄长把价格抬起来了,反倒赚钱的都是那些地主,岂不可惜?”
“我也正后悔呢,如今那些地主,一个个看着粮价,少一分都不卖,当真气煞个人。”
“兄长若是按照他们的粮价去买了,他们会不会卖?”
“那自然会卖,都知道我得供应军粮,都把价格开着等我去呢。”
“这不就对了?那就去买,按照现在的价格,签订契约,不断买进,有多少钱买多少钱,没钱,借钱也要去买。”
马一方听得甘奇如此话语,挠了挠头,问道:“这是为何啊?我还买,那还了得?粮价不得飞上天去?”
“对啊,就是让粮价飞上天去。”甘奇提醒一句。
“那我……那我不亏死了……诶……对啊……按照现在的价格去买,让粮价飞到天上去,我再出手去卖……贤弟,你可是此意?”
“小弟正是此意啊,兄长果然聪慧,小弟还没有说出来,兄长就想到了,此番,兄长就该四处去买粮,筹措钱财去买,能买多少买多少,粮价越高,兄长自然赚得越多,几十万贯,信手拈来。”
马一方深吸一口大气,脚步忍不住左右走动着,皱眉在想,口中还有话语:“贤弟一语惊醒梦中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呐!看来这粮,是真得买,发家致富,在此一举。到时候别说几万贯钱的军粮了,几十万贯,上百万贯也都给他赚回来。”
“小弟先祝兄长发财!还有就是小弟也要十万石,价格随兄长的就是。”甘奇又要十万石。
马一方显得激动不已:“好说好说,只要哥哥去买粮,便也少不得贤弟的。贤弟多买,也是帮哥哥的忙,只要把粮价抬上去,哥哥这回可就真要发财了。”
“兄长,事情宜早不宜迟,越快行动越好,说不定还有别人也在打着这个主意呢,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甘奇要给马一方一点压力。
“正是正是,哥哥这就出城!”商机就在眼前,必须得抓住,马一方说走就走。
(ps:这一段剧情的灵感,其实来自后来金国的灭亡,金国的灭亡,当然是因为蒙古人的入侵,这是外因。但是为什么蒙古本来一直臣服于金国,忽然转过头来摧枯拉朽一般就把金国给灭了呢?其实金国之内也有内因,那就是物价暴涨,价格体系失灵了,导致社会几乎崩溃。这都是历史记载的,金国末年,一个士兵的军饷,都得用车拉钱去发。有读者觉得一个人摧毁不了一个国家的价格体系,其实是小看了后世的金融智慧。为何在辽金这个时代金融手段会有效果?只因为这个时代商业真正发展起来了,而辽国这种国家,国内的市场其实很小。这个道理,就像是索罗斯为什么能凭借一己之力干倒几个国家的道理是一样。只是古人不懂得现代的这些手段。老祝这么写,是想写得与其他的作者都不同,让读者有一些不一样的新体验。用金融手段让辽国内乱,是完全行得通的,金国是自己把自己玩脱了,辽国让甘奇来玩脱,也是完全合理的,就如老祝文中所写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