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沧海录
字体: 16 + -

第3章 此世

    “圣上回来了?”

    “嗯,回柳公,陛下刚过养心殿,往泰极宫飞雪楼去了。”

    “可有什么旨意?”

    “有。”

    走入西暖阁的几位内侍整理了下,递过来三道明黄的帛册,陈礼马上起身双手捧过。

    依次扫过三旨,陈礼的脸色就有些古怪起来,一副果然如此,哭笑不得的模样。

    “怎么?陛下说什么了?”那位柳公拿起杯清茶,呡了一口。

    “柳公,陛下上午去了趟华清宫,说是要改一改名字,改华清为骊宫,还直接下旨令工部来年再起修缮,这……”陈礼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了,摇了摇头,道:“唉,我们这位皇帝啊,看着是做定太平天子了,三天不朝,政放三省六部,如今四方游幸、欲兴土木,倒是自在……”

    “柳公,您看这旨意?”

    “哎,康之(陈礼表字),即是圣上明旨,那尽快照办就是,何必问老夫?”柳公笑眯眯的摆了摆手,悠悠说道:“古有圣君,垂拱而治,今上效法,纵有偏颇,无伤圣明。这种局面,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么?何必多怨。”

    “也是。”陈礼点头,暗地里却是猛翻白眼,这位话说的可真好听。他顿了顿,又道:“柳公,还有两道旨意,一是给内廷高盛京的,提拔内侍,二是升陛下身边的那位羽林方长史为中郎将,您看?”

    “哦?”柳公雪白的须眉一抖,有些讶异,随即笑道:“送去内廷与吏部吧,圣上新登大宝,当有此事,无妨。羽林之事,另与谭将军说一声即可……”

    “好,明白了。”陈礼拱手,垂下的眸中闪过一丝叹服。好一个另与谭将军说,真是老谋深算。

    西暖阁内诸人退下办差,只余那高大老者柳公一人。

    “楚王庸懦?太平天子?圣上倒是有些令人猜不透了,试试真假吧……”靠坐在檀木紫椅上,这位当朝右相手指扣着镜面似的木桌,一下又一下,铿锵作响,目光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泰极宫,大周天子用于小歇玩娱的后三宫之一,其内飞雪楼,耸起十余丈,登高可俯瞰紫禁半阙,冬时可观飞雪抚楼,故有此称。

    周宣回来后登上此楼,令开前楼门,顿时天地开阔近在眼前,而风雪满京都,入眼处尽是银装素裹的景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果真如是,壮美如此,令人心胸开阔。”周宣负着双手,披着雪狐裘麾,立于飞雪楼阙之巅,于高处鸟瞰长安,紫禁雪景。

    方子兴站在他左后侧,手按刀柄,神情冷漠,身形如标枪般挺立,一动不动,任由冷雪落在身上,恍如冰雕。

    “陛下,寒冬岁末时节,最是凶猛,您还是回内屋吧,千万别冷了圣体,小的惶恐。”张德立于右侧,凑上前轻声道。

    “无妨,这点小风雪,哪影响得了朕……”周宣见他一脸祈求之色,不由莞尔,改口道:“也好。”他紧了紧大麾,转身入了飞雪楼内屋暖阁。

    这小太监毕竟不知道他的情况,早已神功有成,寒暑不侵,不过对于出自内心向着自己的人,周宣自认还是乐于纳其言的。

    飞雪楼暖阁,四周冷意消退,室内温暖如春。

    周宣半躺在软榻上,张德方子兴侍立左右,三两娇俏宫女环绕四周按肩捏背,他手中揣着温碳暖炉,不时美人温玉包围、紧贴,感觉舒服极了,不一会儿,就有些昏昏欲睡了……

    在这半睡半醒间,周宣却感觉大脑格外清醒,各种思路清晰无比,快速流淌而过。他神情恍惚,陷入了某种回忆之中。

    来到这个古怪世界,已经有十多年了吧?具体多久,已经记不清,就连前世那些纸醉金迷、车水马龙的生活印象,周宣也大都模糊了……

    一次意外,他便来到了这个世界,睁开眼来,已是大周国朝百年,国泰民安,海内大治!是的,大周……明朝亡后的下一个正统中央王朝,正正经经的汉家天朝血统,而非历史上的异族鞑子满清!

    这个世界很是古怪。

    古怪之一。这是个似是而非的世界。历史在公元1644年、即明崇祯十七年之前虽有些出入,但差别不大。可在明思宗朱由检于北京紫禁煤山上吊,以身殉国后,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后面更是大变了模样!

    大周太祖武皇帝,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以江湖草莽出身,横空出世,短短时间内,灭张献忠,压农民军,平息祸乱,纵横南方,抓尽残明诸王,历史上苟延残喘的南明提前进入岁月余烬里,成了飞灰……

    这个时候,满清借道蒙古,绕过大明倾国之力打造的锦宁防线,借吴三桂之手入关,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又收拾了北方几个朱王爷,给了大明最后一击,补刀成功。

    至此,明亡。

    然后,一脸兴奋的满清鞑子南下,正好撞上了刚刚立国北上的大周军队……三五年间,太祖武皇帝御驾亲征北伐,打得满清哭爹喊娘,满关外乱窜!

    归元元年(1646)将满清彻底扫出中原;

    三年,兵围盛京,荡平满清三十万大军,把八旗其中五旗生生打成空制,满清摄政王多尔衮战死,五马裂尸;

    四年,收复辽东七十城,又进取三十城,屠清军二十余万;

    次年,兵锋直指女真龙兴之地,逼得清顺治帝迁都,不久自去帝号,五月,崩,遂起夺嫡内乱,四分五裂;

    归元六年七月,周军追亡逐北,一路打到了肯特山(今蒙古境内),兵锋逼瀚海(贝加尔湖),遂勒石凯旋还朝,如汉武霍去病故事!

    短短几年之间,就把曾经威风凛凛、叫嚣着要问鼎中原的满清,打得一退再退,最后流亡大漠深处,虽未族灭,但已成残……

    而如彗星般崛起的大周,定鼎中原,续汉家国朝,北临瀚海而距大碛,南包安南(越南),东起朝鲜,西有吐蕃!疆域之大,盖汉唐而有之!

    明灭,清残!

    周宣每每读到这一段历史,惊诧莫名的同时,也觉热血沸腾!没有了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也没了南明、和“我大清”,只留下了一个大一统的大周朝!

    再往后,太祖武皇帝御宇二十一年,传之太宗文皇帝,文皇帝治世十八年,再传世宗朝十五载、真宗二十年,而至昭宗三年,明宗、庄宗二朝共三十四载至今。

    这其中,太祖太宗不用说,自是个顶个的牛人,一代明君。太祖武皇帝开国,文治武功,可谓千古一帝,兴隆年间,国力鼎盛,万邦来朝;

    文宗有乃父遗风,景泰年时,大周五谷丰登,是以大治,十一年,又并土金国二十余城,此二帝开大周承继汉唐盛世之局,凡三十三年,谓之“隆景之治”!

    余者,如世宗、明宗,可谓明主;真宗、庄宗也可当中庸守成君也;只一昭宗昏聩而少亡,中间乱了那么几年复为明宗所平……总得来说,大周至今有国百载,当的上盛世二字。

    不过到了近几年,浮华盛世之下,却是有了暗潮汹涌,变故将生……这就要说到古怪之二、三了。

    古怪之二。周宣研究了如今大周四方的“国际”大局,发觉十分古怪。他发现不仅仅金人、蒙元、契丹、突厥、匈奴等等这些历史上或族灭,或国亡的族类犹自健在,有的甚至还立国已久,与大周比邻。

    甚至夹在安南与云南角落的边隅弹丸之地,还冒出个叫“大理”的汉人小国?

    古怪之三。此世所谓“太祖起于江湖”中的江湖武林,真实存在!且大类金书中所述的武侠世界——

    什么少林峨眉武当,全真丐帮华山,昆仑逍遥星宿,明教日月天地会……一个个熟悉的武林门派,自宋元明时期,一直传承数百年至今,还有其他的三教九流,多不胜数;

    甚至那些闻名遐迩的神功秘籍,如九阴九阳、吸星北冥、易经神照、白首太玄等等,至今江湖上仍有些许传言信息;

    郭靖、张无忌、杨过、石破天、令狐冲、胡斐、狄云一个个或健在成了武林神话,或者身死成为传说……总之,一句话来说,此世之武林大可称之为后武侠时代!

    不止如此。在这个复杂浩大的江湖武林世界的黑暗角落里,秦之黑冰台,汉大谁何,唐丽竞门、不良人,宋皇城司,明锦衣卫居然都在这几年出现了踪迹,有些死灰复燃的架势!

    概括来说,此似是而非之世,国朝异族环饲,虎视眈眈;庙堂大臣党争,权谋横行;江湖武林波澜,故旧复燃……

    此世,明亡清灭数十载;此世,大周国朝治世百年;此世,国仇家恨、江湖武林纷纷;此年……乃承平元年!朕即国家!

    周宣猛然睁开眼来,眸光如炬,把四周侍奉的张德、方子兴,以及一众宫女吓得纷纷伏跪于地。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