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皇沧海录
字体: 16 + -

第1章 天子

    大周庆和二十三年冬,庆和皇帝南巡过长江,染寒疾,久卧寝,车驾至江南道,疾病陡凶,突崩于陪都金陵,天寿六十又四,享国二十三载。

    时任右相、郑国公、大行台尚书令兼领左右尚书仆射柳公侍候在侧,领随圣驾群臣共议曰:帝崩,非于都,此立发丧恐天下波澜,变生他故,宜立回引中都而起国事。

    群臣遂定南巡车驾密不发丧,速发车驾回返京都后再起诸国事。十二月上旬,车驾返京,昭告天下,曰:

    二十三年,冬,皇帝崩于中都,礼部臣工议,定庙号庄宗,谥号景皇帝,乃“顺天延运恭谨勤政仁德文武昭烈定远抚国安邦孝智景皇帝”也!举国起丧,凡七日止,期间天下素缟,可婚嫁移家,禁喧哗娱闹,违者,族!

    当日立启庄宗景皇帝遗诏,经两宫皇太后、太皇太后、诸辅国大臣看定无误,遂以遗昭而告天下:

    朕自明宗仁皇帝得继大统以来,二十余年矣,虽谨行纳言,战战兢兢,行德政,严律法,还百姓以生息薄有成就,然于并土兼国、文治武功则无建树,实乃朕德行不满,思虑所不及,愧对太祖武皇帝之教诲、太宗文皇帝之建言!

    ……楚亲王、皇十一子翼,性敦仁善,宽人律己,深肖朕躬,可继大统,赦令启起,改翼为宣,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诏发,七日后,十二月十五,楚王宣于中都紫禁太和登基,即皇帝位,遣左相、齐国公李儒往泰山告天地,继火于炎黄庙,承之汉家正统名……群臣议定,新帝登基,即日起大赦天下,次年改年号承平,是为承平帝。——《周书·庄宗本纪》

    …………

    中都长安,古来帝王之都也。气象自雄浑,多巍峨磅礴之景,中原龙脉魁首,华夏底蕴之所存。

    自西周以来,至唐止,乃十三朝定都所在,曾称镐京、西京,及至今之大周是第十四国朝。从古周而到今周,定千年帝都,可谓冥冥轮回之中,自有定数……

    十二月、一月的长安,乃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节。

    时值严冬岁末,日平均温度早已跌破冰点,地处秦岭以北的长安,地理位置上来说还是属于北方,这个时候自是下起了雪。

    秦岭以北,漫天飘雪,冰花侵染日光,泛着华光璀璨,纷纷扬扬落下,缀满了万里山河。

    而长安雪量稍小,但松枝古柏、琼楼玉殿上,依旧银装素裹,披着一层薄雪,远望那磅礴巍峨的皇宫楼阁,层层叠叠,琉璃珐琅穹顶上点点冰雪闪耀,辉映着碎金的光影,如梦如幻……当的上雪满京都冠天下的美称!

    长安东郊六十里外,乃华清池,也称华清宫的所在。华清池者,背靠骊山、北面渭水,地灵泉涌,烟霞朦胧,仙境地也。古来历代皇家帝王游幸园林温泉之所,由来已久,最早追溯到西周幽王时,曾于此建离宫。

    及至唐代方始大兴,唐初,太宗朝时名曰“汤泉宫”,高宗改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才更为华清宫,史载,唐明皇几乎每年都要携杨贵妃来此温泉沐浴一次。

    大概,是那人间仙境般的缥缈皇家景致与无上尊享,以及一代帝王与传奇贵妃之间梦幻般的爱情故事,方才造就了华清宫的盛名远播……

    当然,严格意义上来说,此华清宫非彼华清宫了。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烽火狼烟,滚滚铁骑踏碎了唐明皇旖旎的美梦,惊了一世繁华,帝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大抵也是华清宫落寞的开端。自唐以后,宋元明时,华清宫早已破败,不复昔日堂皇,只余旧迹残垣。

    时至今日的华清宫,是大周几代帝王断断续续修缮而成的,耗时数十载,至庆和十七年夏末才整体落成。

    如今之华清,是诸多能工巧匠依照唐史描述,仿唐华清极盛时构造而成,大体上与唐华清宫差异不大,甚至显得更加瑰丽壮美——

    骊山南面,依着山势由上至下,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几十眼热泉,这些汤泉水泽各异:有清澈如明境者,有碧色若远黛者,有浅绿似青山者……不一而足,尽皆瑰美奇幻。

    环绕着这些汤泉而建的,有诸多功能不一的亭台楼阁:正寝长歇之大殿、沐浴前的换衣小阁、沐浴后小歇娱乐的露天之台等等等等,罗列有致。

    各色的瑰丽温泉热气蒸腾间,水雾升起,与上方落下的雪花在半空中相撞,瞬间冰雪消融,化作水汽垂落,冷与热二气交织激起的雾气,迷蒙了殿宇山林,华清宫两侧的松柏雪色摇曳,若隐若现……身处这一方华清池中,当真让人感觉恍若梦境仙府!

    山脚下,一路贯通入顶的汉白玉石路上,一行三人徐徐拾阶而上,悠然观赏着华清池盛景。三人身后,十余丈开外,还远远吊着数百人,人影绰绰,跟着前方三人,又时刻保持着距离。

    定睛一看,有约摸六百余人,人人披银鳞甲、腰金环刀,默然冷肃、目光炯炯,军容列队更是雄壮非常……赫然是一营齐整的大周天子十六亲军之一——羽林卫!

    依大周军制,天子亲军十六卫中,羽林卫、豹滔卫、千牛卫、虎贲卫此四卫专为皇帝近军,不辖府兵,人数较少,总数不足八千。

    而其他诸如左右卫、左右跷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等则是负责皇城及京畿地区护卫安全的禁军,下辖府兵,虚领全国各地近六百折冲府,此十二卫足领府衙禁军过四十万。

    如今,皇帝四近卫之一的羽林军既在此,那必是周天子游幸华清池了。

    前方三人已经行至了骊山半山腰处,脚步渐渐放缓。一人当先几步,其后两人并列,一人着青紫袍衣、太监内侍冠领,另一人黑色玄衣甲胃、内卫将领服饰,二人亦步亦趋紧跟着,落后半个身位,俱是神情恭谨,显得小心翼翼。

    而为首那人,是个十八九岁的弱冠少年郎,唇红齿白,面容俊秀白皙线条分明而冷硬,剑眉飞扬,星眸熠熠……光看这气质面容,端的一位浊世佳公子!

    不过这不是重点,惊人的是这少年衣着服饰:

    一身玄黑色的华贵袍服,流苏道道垂落,袖口衣领缠绕金边丝,前胸后背是烫金五爪真龙绣图,栩栩如生,散着碎金光影,束发紫金雕龙冠,腰佩玉清铃声响……那凛凛威势与贵气,远远看着就已十分迫人。

    这弱冠俊郎少年,赫然是刚刚即位的、着皇帝常服游幸的大周第八任皇帝、当今圣上、周天子、承平帝周宣!

    “呼~”

    这位至尊天子骤然停下脚步,闭上眼,舒了口气,吓得他身后的太监与近卫将领赶忙止步,低着头看脚尖,禁言息声不敢打扰他。

    周宣眯着眼,虚张双臂,好似要将这一脉缥缈景致纳入胸怀中,他深吸一口气,感觉温热而新鲜的气息贯入肺腑,令人神清气爽,浑身轻飘飘的,就连思绪也渐渐飘远……

    命运,是个欺软怕硬的家伙。它往往不以人意为转移,但真正的强者却能把其握在手中揉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一个月前,他还是楚王周翼,而现在却成了大周至尊天子周宣了。

    历朝历代,都有这么个习惯,往往新皇即位,为了避忌讳或是讨个吉利,都会改名,他周宣自然也在其中了。他那个便宜父皇景皇帝给他改翼为宣,名字变了,身份也翻天覆地……

    周宣压下心中的躁动,心思渐次空灵,思绪清明,考虑接下来要做的计划打算。

    面色蜡黄的内侍太监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闭目的周宣,轻声道:“陛下,御场女婢备好了,可浴汤了,您看……”

    “不了,”

    被人打断思路有些不喜,周宣皱眉扫了他一眼:“撤了吧,朕四处走走散心即可。”

    “是……”

    那太监浑身一抖,额上冷汗一下冒了出来。宫中内侍哪个不是心思玲珑的人精?他自然听出了皇帝话语中的不喜,当即吓得脸色惨白,赶紧退了下去安排。

    不一会儿,不远处楼阁中几队衣裙飘飘、身形婀娜的俏丽宫女便隐入了华清宫深处……那内侍做事倒也利落。

    周宣缓步绕着一汪清澈的热泉四周走着,饶有兴味看着四下里烟霞缥缈的梦景,见内侍回返,也没看他,只是随口一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陛下,小人张德。”

    “张德?”

    周宣回头看了他几眼,发现这个内侍比他还小些,面色蜡黄而稚嫩,这下有了些兴趣,又问道:“什么职务?入宫几年了?”

    “小的入宫刚一年满,跟着御前总管高公公手下做事,司职殿上太监、内侍太监。”

    “高公公?高盛京么?”

    “嗯。”

    “入宫一年么……”

    周宣喃喃,眸子闪过异色,若有所思。转身,将手中一颗石子往后抛去,叮咚入泉,水花四溅,他朝前走去,声音清晰而平静的传来:“回去告诉高盛京,朕口谕,着你升大太监、进一等太监职。”

    殿上太监与内侍太监都是正七品,而大太监可是正六品,何况还加了个荣誉职一等……这一下就上了一个大台阶!

    “是……是……”

    张德声音都是颤的,一下脸涨得通红,一半是被四周腾腾热气蒸的,一半是激动的气血上涌!他赶忙屁颠屁颠跟上皇帝脚步,一边的内卫将领仿佛隐形人般一言不发,沉默着跟了上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