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蟾
字体: 16 + -

第1章 青山有辛,葬千古贤人

    新人开书,大吉大利。本书绝对原创,两段经文是道家经典经卷章节,如在有雷同,纯属巧合!漫天大神保佑!

    六月十六,天荒界边。

    十万里天荒连山无边无际,龙吟虎啸呼啸天地,洪荒异种横空奔来又去,粗矿的原始辽阔之意万古永恒,千年不变,风姿无限。可总有不尽意的事情,这天荒界无论是什么,除了特殊时间段以外都是可进不可出的,这个特殊时段也是谁都掐不准的,如同天荒界碑正面上写的“万古天荒,缘起则生,缘灭则死“反面就一个谁都不认识但谁都知道意思的字“镇”,镇压万古的镇。

    天荒界靠近大夏王朝边上的一座癞蛤蟆一样的枯山下来了位迟暮老人,郁气纠结,死气浓郁的像连正中午的阳光都化不开一样,但依然面带慈祥双眼平静如水回头看了看,眼中好像带着丝丝不舍。围着小山转了转在一处朝阳的清溪边停下,叹了口气好像找到的合适的墓一样,就此结庐而居,要安然的度过余下不多的岁月。

    老人抬头看了看枯黄色的小山:“我既然借你之身葬己,就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叫青蟾山吧,太大的名字你也承受不起。”语落时天雷滚动,大道浮现,癞蛤蟆枯山上的生灵齐鸣。

    而从来不受天地正眼瞧过的小枯山好像突然被天地看重似的,白天天地元气缓慢聚集了起来晚上更有道与理在交织,好处很明显,小枯山不在是小枯山了,好像变的高了青了有灵气了。枯山变了又好像没变,万古如此。

    转眼两年过去,冬散春去夏又至的清晨,老人又顺着自己踩出的小山路开始遛弯。不同的是老人脚边多了一只青色的蛤蟆,老人走两步蛤蟆跟着跳一下,努力的跟上老人的脚步,像个小孩子追赶自己心爱的事物一样,认真的可爱至极。

    老人回到茅庐看了看远山紧接着就闭目盘膝坐下,面色红润安然祥和,周边道与理弥漫,草木生长生机无限,同时也能感受到了一种岁月腐朽的气息。这是回光返照,他要死了,老人连自身都镇压不住了。

    “哎”

    一声叹息好像横穿古今而来,天地寂声

    无奈的自言自语悲叹道:“吾修道千年,却不得长生,终化枯骨一堆,神消魂散呵呵。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万古长生道,路断不见仙。”一言道破这千古修道人的哀怨。

    青蟾在小清溪里一块玄色磐石上蹲着,挣着两个大眼睛很迷茫的看着老人,看着这一切变化,它不懂也不明白,只能咕咕的叫两声然后呆呆的看着,有点傻气但很认真,他出生有了意识后就跟着一点感应顺着小溪从山内漂流到茅庐前,然后就天天跟着老人,老人对它不理也不踩。

    癞蛤蟆枯山变了,现在这是一片返璞归真的净土,远离喧嚣,茅庐瑞气缭绕,一切都很自然,老人盘坐在茅庐下道息弥漫,如同一幅淡雅的的水墨画,又好似一副道德真仙图。

    两年来,青蟾也开智了不少,也懂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可以吐出水箭去逗溪里的小鱼等等,特别是半个月前的一天雨夜老人闲来无事独坐颂黄庭,让它捕捉到了一种奇异的道痕,好像明白了一些道理,从那天开始它再也没用水箭去逗过那些小鱼了。让这小小的天地灵物青蟾在从未修炼,灵智未开之时,身心皆灵,就已经有了一种玄妙的感觉,圣贤所在之地,遍地兰香,大道亲近一点不假。

    又一个深夜暴雨即将降临,天上乌云如墨,滚滚如兽奔,已经快压到了山巅,山上不多的生灵四处找地方躲藏避雨,而青蟾则快速的跳到茅庐下,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

    天地间一片雨幕,老人站在茅庐前,观雨中世界,电芒撕扯着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夜空,可以片刻见到一片光亮的世界。

    “轰”

    天雷滚滚,声震九幽,电光无尽,接连天地,大雨瓢泼而下,雨中群山偶尔瞬息可见,狰狞的如同恶魔的爪牙,紧接着又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唯有大雨倾天,其他什么都见不见了,可怕的深夜,老人一个人独立茅庐之下,有一种异常的气氛,安静的可怕。

    “轰”

    又是一片雷霆,刹那间照亮天地,老人低头看见青蟾,青蟾也抬着头认真的看看这老人,呆呆的。老人抬头望天,眼中像是有宇宙新生破灭,因果交织,不在压制自身气息,突然,好像被激怒了一样,爆发的气势像是要横压九天十地,万物禁声,大道环绕,金蛇一样的道文突然刻画在整个青蟾山上,封住了这方天地,气息点滴不露。

    “哎”

    又一声叹息,没有了先前横压九天十地的气势,有的只是讨厌麻烦的人遇到麻烦事的那种叹息。

    “天地有劫,大世重临。我身为这人族之人,临死前竟遭人计算,这也就算了,但却要为一妖物开道启灵,早知道换个地方死了。想着生于斯死与死,落叶归根却临死前徒惹因果,哎,果然是不得好死啊”。

    老人面对小青蟾坐下,口含天宪,还未开口便是万道金色雷龙肆虐天空,雷光照破深渊,顿时天地间到处是鬼神,此时若有外人经过,就可以看到传说中的凶神幻象、恶魔虚影在青蟾山外肆虐,可以听到远古恶灵那令人头皮发麻的凄厉长嚎,不寒而栗。

    响彻诸天九幽的颂经声传来“吾有书半卷,逍遥曰化形,乾坤赋予曲,万物自生情,挥请神佛退,颂与众生听。大道有五十,天衍四十九,盗得造化工,我自取其中。通的九窍穴,化去蒙昧生,自此逍遥路,盗得天地功。上则冥冥为开智,下则冥冥为行经,人为众生灵,道为万物祖,化得人灵体,自此贴天行。玄讹门,天地根,触其法,明其真。大道有三千,旁门又八百,听得吾身法,传的化形经,盗得天机为己路,参得大道通旁门····”。

    青蟾听的云里雾里的,呆呆的看着老人,不明白老人讲的是什么。但可喜的是它又一次捕捉到了那种奇异的道痕难以言明的道韵,非常适合静修,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味道。

    开悟明智启灵像是在一瞬间完成,却又似过了百年,青蟾睁开双眼,依然单纯的像雪山上的湖水,碧蓝加上纯白不带一丝丝杂色,还有浓浓的喜悦,原来世间如此美丽。

    老人静静的看的,待其收心后开口说到

    “我为道家弟子,今为你开道启智,便是你的先生,你便是算我半个学生。我让你明大道之玄,天地妙理,虽说我道家有着有教无类的说法,更闻上古大贤讲道万灵,为万物众生开智。但也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老夫身为人族也不能免俗,我便给你种下向善之心,让你明善恶,这对你而言可能有些用处”。

    青蟾或许不懂,疑惑的问道:“先生何以教我,要如何劝我向善,何为善恶?”

    老人不语,继续开讲

    异象出,青莲遍地,莲香化祥云绕山浮动,白鹤口衔莲子灵芝轻舞,如同进入传说中的蓬莱仙境“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紫气东来西去。

    “此经为我道家立身道徳之卷,你可记住?”

    “学生记住了,但我依然不知何为善恶,请先生为我解惑”。

    “我茅庐中另有黄庭一卷,待我去后你自取日日颂默,争取早明大道,你且去吧,何为善恶?你入人间后自有所悟”。

    语落,老人身上道理交织的天地玄妙化为无根之火,在也压制不住自己的气息的老人,其势横压天地而过,方圆十万里内万物生灵皆伏地扣拜,洁白色的光柱通天彻底,老人的身影化作光雨慢慢消散,反补天地,以报天地养育之恩,天空被红色的闪电撕破,众生有感将有圣贤逝去,哀声四起,苍天有感众生悲切,降倾天血雨,为其送行,老人静静的看着这一切,不知道在想什么,像是看到未来的一角,似不放心。但已经无力改变什么了,老人留恋的看着世间,转身消散了。

    从此世间少了位圣贤,多了一块修行道土,青蟾山福地洞天初成。

    荒野枯山本无路,终遇圣贤始发青。

    青蟾有辛埋圣骨,智开神醒欲吞天。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