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山河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五章再战诺曼底(一)

    1945年3月15日这一天英法加美部队再次集结起了几百万部队,加拿大步兵6个师,加拿大空军3个大队,英国皇家轰炸机第5空勤团,第38空勤团,美军太平洋轰炸机第19大队,第58大队,荷兰轰炸机第7大队,第九大队,投降英国芬兰**轰炸机第19,第23大队,组成联军混合大队,目标对诺曼底附近中德阵地,机场,工厂,油料中心进行轰炸破坏。

    美国陆军第一军,第三军,第四军,菲律宾步兵第三师,第11师,菲律宾人民军第一军,第三军,土耳其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以色列第五军,荷兰坦克第七团,第十一团,步兵6个师,法国步兵第14师,第17师,第34师,部队多的很,后续还有更多部队陆续集结,丘吉尔彻底把战斗机器发动起来。

    傍晚7点05分,英国中部城市考文垂上空忽然响起了刺耳的防空警报。此时,英国皇家空军与纳粹空军在不列颠上空已激战整整三个月,英伦三岛上包括首都伦敦在内的许多城市,都遭到了频繁的空袭,响起防空警报并不令人意外。但奇怪的是,此前总是能早早预警空袭的英国本土防空体系,这次并未及时疏散军民及城市工业。

    于是,在防空警报拉响时,考文垂的居民丝毫未能觉察即将逼近的厄运,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享受着自己的生活。5分钟后,德国“亨克尔111”轰炸机飞临城市上空,一波接一波的轰炸进行了10个小时。巨大的爆炸声中,考文垂变成了一片废墟。事后统计,在这“恐怖的鬼夜”,考文垂有5万座建筑被摧毁,5万个商店遭到破坏,600名居民丧生,其中150具尸体因无法辨认而被葬入同一公墓……考文垂成了二战中英国遭遇轰炸最惨烈的城市。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消息后,先是呆若木鸡,之后满脸愤怒,一声不吭。但当时的人们完全没有想到,丘吉尔其实早已得知德国空袭考文垂市的计划,他反复盘算后,最终决定不采取任何防御和转移措施。

    虽然纳粹德国的军事扩张野心昭然若揭,但一战后的英国,一直弥漫着和平主义气氛。首相张伯伦是坚定的绥靖主义者,他一厢情愿地指望希特勒东进去攻打苏联,为此纵容德军重占莱茵兰非军事区、兼并奥地利、强占捷克苏台德区……

    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一直在抨击绥靖政策,他说,希特勒将给欧洲带来灾难,他督促英国应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力量,指出绥靖政策为“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但多数人视其警告为危言耸听。最终,祸水没能东引,德国反而率先进攻西欧,法国迅速投降。张伯伦走投无路,而一直强烈反对绥靖政策的丘吉尔,成了首相的不二人选。

    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英伦三岛已经安全。紧接着,德国即将启动入侵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在此之前,德国计划先摧毁英国空军力量,不列颠空战就此爆发。这仍是一场大英帝国的生死战。

    而丘吉尔和他的战争指挥系统首先必须知道的是:德国将有多少坦克、飞机、潜艇参战,其石油、钢铁的生产能力如何。

    希特勒很清楚保守机密的重要性,早在1934年就指示德国军方及情报系统开始更换无线电密码系统。1936年,德国情报局启用了一种新的军事密码,这不同于以往的人工编制密码,而是由机器编制。这台机器被恰如其分地称为“enigama”,也即英语“谜”之意。

    “谜”价格低廉、结实耐用,操作、保养及携带相当简便。更让希特勒放心的是,对方是否能得到“谜”,对于密码通信无关紧要,因为如果不知道编码的程序,这种机器对缴获者而言没有任何用处。

    因此,希特勒对“谜”的依赖和信任,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他认为任何国家不可能破译它的密码,于是毫不犹豫地让德国海陆空军全部采用了“谜”密码通信系统。

    英国人则费尽心机破译之。他们先是学着德国人的样子,制造出了一种与“哑谜”一样的机器。然而要想从德国人手中得到编码系统、编码程序远比制造机器困难,德国人将其列为最高机密,即使英国人得手,德国人一旦知晓后会很快且轻而易举地更换,到手的程序和编码将毫无用处。

    犹太人、波兰人“递来利剑”

    英国军情局在伦敦郊外的布雷奇利庄园设立了密码破译中心。在这里,有数百名工作人员参与破译德国军事行动的绝密情报。而这所庄园以及破译工作,同样也被英国**列为最高机密,其代号就是“超级机密”。

    正在英国人毫无头绪时,1938年,一位犹太人向英国情报人员透露,他曾是“艾尼格玛”的设计人员之一。英国人经过仔细甄别后,相信了他。这位犹太人真的复制出了一台“艾尼格玛”密码机,按照英国人的说法,这是仿制工程的奇迹,而这的确帮了英国人的大忙。

    然而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人又改进了原先的密码机,复制品由此失去了效能,英国再次陷入困境。但波兰情报部门又出手解救了英国人。作为英国的盟国,波兰人将他们数年来对德国密码机的研究成果乃至新的密码机样机、已解密机器悉数交给了英国人。

    仅仅一个星期后,纳粹军队就开进了波兰。这让英国密码破译专家诺克斯感动不已,他说:“波兰此举,就像一名古代的骑士在倒下之前,将手中的利剑递给了战友。”

    在布雷奇利庄园,除了诺克斯这位破译界名宿,还有一位数学界奇才——图灵。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战后依靠对密码机的研究成果,他成了开创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先驱者之一。

    首先,他们从研制能模仿或能解释德国国防军每一个“哑谜”方式的机器入手,从而能推出所有德军主要司令部日日夜夜、成年累月发布命令时经常变换的编码程序。经过艰难攻关,英国人终于制成了具有上述功能的机器,将之命名为“**”。

    1939年底,“**”破译出了德国密码,英国人欣喜若狂。从此,德军的秘密计划和行动方案,源源不断地从布雷奇利庄园传到军情六处孟席斯上校手中,再直接交到丘吉尔的案头。事实上,德军在“二战”期间的绝大多数行动,都没能瞒得过英国人,只不过英国人将情报来源一直掩饰得很好,始终没有引起对手的怀疑。

    1940年7月2日,希特勒发布了第一组“海狮”作战计划,也即英国本土登陆作战计划。战役一开始,丘吉尔和空军参谋部就通过“超级机密”了解到德国空军的大部分——有时甚至是全部的计划。

    针对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要求夺取制空权的指令,英国皇家空军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方案。由于英国空军的飞机数量没有德国多,所以只能在适当时间、适当地方和适当高度,集中战斗机中队及主要防御力量,对付敌人的主攻力量。依赖预警雷达及破译的德国军事情报,英国皇家空军总能掐着纳粹空军到达的时刻精准升空拦截,而不需要时时空中巡逻防备德军突袭——英国空军由此大大减少了飞行员体力消耗及汽油等战略物资消耗。

    1940年8月13日,苏塞克斯和肯特上空,80架德军“道尼尔 17”轰炸机群,以及更多数量的“容克 88”俯冲轰炸机,飞往不列颠腹地及海岸线执行轰炸任务。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德军护航战斗机无法按计划起飞,轰炸机只好单独出击。

    英国空军司令部事先已知晓德军行动计划,当在雷达上发现德国飞机后,立即启动早已就绪的作战方案……这次交锋,德国空军共损失飞机47架,另有80多架被击伤,而英国空军仅损失飞机13架。

    此前,戈林曾向希特勒夸下海口说,英国南部的空中防御将在4天内土崩瓦解,而英国空军则将在4周内被逐出英国上空。尽管德国在后来的几次轰炸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依赖雷达和密码破译,英国空军在战力1:3的悬殊比例下,鏖战两月后,让戈林夸下的海口变成了幻梦:由于戈林始终没有取得不列颠及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希特勒只得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迟。

    救城还是救国?

    此间,德国一直没有发现失利的关键原因:“谜”已被英国人掌握。直到不列颠空战屡次失利,希特勒终于开始怀疑“谜”是否仍然安全,于是指令德军准备进行一次空袭试验。

    1940年11月12日,指令由德国空军司令部传达给了驻扎在西欧的德国空军机群:在48小时之内出动500架飞机,向考文垂投掷4500枚***,行动代号“月光奏鸣曲”。该计划除了验证“谜”的保密性之外,还有轰炸考文垂这个英国主要工业城市,以摧毁英国抵抗的目的。

    英国的“**”很快破译出情报,诺克斯颤抖着双手将之递给了孟席斯上校——考文垂是诺克斯的家乡,他的妻子、儿女都在那里。而后情报立即被送交丘吉尔。

    考文垂距伦敦仅90英里,是有着9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个城市有25万居民和众多文物古迹,并且是英国主要军火库之一、飞机和汽车制造中心。德国人投掷的4500枚***,足以把这座美丽的古城从地球上抹去。

    丘吉尔阅后顿感事情棘手,立即通知各军政首脑到首相府地下作战室开会。

    孟席斯按照丘吉尔指示,首先宣读了截获的情报,德国人的整个作战计划清清楚楚:投入作战的飞机数、预定的战术乃至希特勒发起这场作战的原因等。

    要拯救考文垂很容易:当时英国有410门机动高炮可供使用,完全可以把这些高炮火速调来加强考文垂的对空防御,空军提出在英吉利海峡设置拦截线,阻挠德机入侵;民防部则认为可提前发出警报,疏散居民,转移贵重财产,尽量减少损失。特种部队想得更绝:派突击队空降到布列塔尼机场,暗杀引导轰炸的战斗机飞行员。如果都一一实施的话,考文垂的损失无疑将大大减少。

    但丘吉尔担心的是,拯救了考文垂的同时,英军已破译德国密码“谜”这个秘密必定暴露。两者只能择其一,孰轻孰重?丘吉尔陷入了长考。最终,他掐灭雪茄站了起来:为了保护“超级机密”,必须牺牲考文垂。在作出决定的同时,他动了感情,眼角有些湿润:“牺牲一座城市,这个代价是大了些,但与整个大英国相比,它算不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