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突击队
字体: 16 + -

第一百八十六章 火线快递(三)

    186第一百八十六章火线快递(三)

    这个部队是精锐的重型机步旅,信息化进程刚刚启动,它有两个四连制的坦克营和四个装甲步兵营,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二营和三营就是装甲营,是主要的突击力量,共有80余辆坦克。另外的四营和五营是装甲步兵营,共有120余辆步兵战车,他们各自跟随二营和三营执行掩护占领任务。所以二营和三营出动,就代表了这个旅主力突击了。这时候正是蓝军首长阵亡,群龙无首的最佳时机,所以首长下达了主力进攻的命令。

    在宽达5公里的战线上,炮声隆隆,战车轰鸣,硝烟四起,红军数百作战车辆和两千多部队,以二营和三营形成两个拳头,左右两路向蓝军主阵地发起进攻。

    红军首长“趁他的病,要他的命!”作战思想,充分体现了他作为指挥员的决断力和观察力。实战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战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今天,他忽略了一条,蓝军是模拟地球上最强大的军队建立的,例如有美军的信息化和制空权,有俄军的装甲洪流,还有我军的强烈意志等等。

    “红军”在地空火力掩护下,成两路纵队向纵深地域开进。虽然“蓝军”首长阵亡,但是“蓝军”有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备用方案,副旅长和参谋部迅速接过指挥权,以警戒迟滞、远火打击、障碍迟滞等战术手段拖延“红军”开进速度,给“红军”以重大杀伤。并且,很快利用自己的制空权优势,一边开展电磁干扰,扰乱“红军”指挥部和各作战部队的联系,一边调动兵力,设置陷阱,想要吃掉“红军”的一个进攻集群。

    眼看着“红军”结节推进,但是蓝军在纵深的包围圈也逐渐形成。按照当前形势发展下去,就是在“红军”强弩之末时,刚好一头撞入蓝军的埋伏圈中,“蓝军”转眼就会反败为胜。

    “红军”首长经验丰富,看见自己这方势如破竹,就多留了个心眼,叫其他部队也做好准备,并运动到合适的位置。他还有一张底牌,就是开战前将自己最精锐的侦查排洒了出去,这些天,侦察排在敌后获得了大量的情报,他对敌人的动向大体上还是掌握的,所以才敢全力出击。

    刚才,他接到了侦查排发回来的紧急情报,说蓝军正在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口袋,等待“红军”进入瓮。首长刚拟好作战命令,要部队停止前进,但是一位参谋报告说,敌方进电磁压制,我方已经无法联系到前线部队了。

    首长冷笑一声,说:“改用卫星激光通讯,马上要二营和三营停止前进!”

    便在此时,参谋长拿着一

    份电报进来报告说:“导演部说,敌方用秘密武器干扰我方卫星,暂时无法使用激光卫星通讯。”

    首长心里一惊,现在前线部队距离他40多公里,还在攻击前进中,不能用无线电,不能用卫星通讯,他只有派人去通知了。但是就算强悍的越野车,在戈壁滩没有路的情况下,40公里也要走半小时。看看地图,半小时后部队就进入埋伏圈了!

    突然他想骂娘,难怪有些参演部队说,导演部才是最大的敌人。只是,他很快冷静下来,现在遇到的情况,在将来战争中也许会真的遇到,因为蓝星霸主m国绝对有这个实力进行电磁压制和干扰卫星,不给你来个战术核武器就算人道的了,他急速思考对策。

    他突然想到,用无人机中继激光信号,对参谋长说:“通知我们的电子战部队,进行反压制。另外,我们不是有无人机吗?叫他们队长进来,我们用无人机中继信号。”

    无人机队长进来后,听了首长的计划,摇摇头说:“报告首长,这个可能不行,对方进行电磁干扰,同样会切断无人机和地面站之间的联系,就算改用惯性导航,勉强飞到指定区域,但是我们的飞机是固定翼飞机,不能悬停到空中进行激光信号中继。多轴旋翼机载重量和航程受到限制,无法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就算飞到预定区域,我们无法指挥飞机,也不能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首长生气了,说:“平常要经费时,你们把无人机说的天花乱坠,怎么一到实战,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呢?”

    无人机队长满肚子的委屈,无人机作战,离不开卫星的支持,特别是导航,需要gps或北斗系统的支持,现在不能用卫星了,连无线电通讯也不给用,怎么用地面站进行人机沟通呢?

    参谋长也知道事情紧急,突然想起一事,对首长说:“首长,前些天有装备部门的参谋说来我们部队测试无人机,他们用的是无人直升机,可以空中悬停的,载重量也有60公斤,搭载信号中继设备没有问题。重要的是他们说机子拥有用惯性导航,还可以智能自主飞行,不需要地面站指挥,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应该可以使用。”

    首长说:“这么好的飞机,怎么不拿来用呢?”

    参谋长不好意思的说:“我看见是民用无人机,也没有搭载军用设备,没多大军事价值,就安排给后勤部门了。”

    首长说:“后勤部?他们用无人机干什么了?”

    参谋长说:“后勤部门试着让无人直升机给我们的前缘阵地送饭,送宵夜。”

    首长说:“乱弹琴,马上送过来,搭载激光

    信号中继器试试!”

    参谋长答:“是!”

    首长又命令:“马上将通信排派出去,叫部队停止前进,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话是这样说,他知道,等通讯排赶上部队时,肯定来不及了,这时死马当活马医德无奈之举。

    很快,一架不大的无人直升机就停到了指挥部的帐篷前面,技术人员快速地安装设备,这架无人直升机跟军用的直九直十很不一样,是对旋顶桨设计。整机3米长左右,螺旋桨直径接近两米,跟部队的固定翼无人机比起来就是个小不点。看不出它那里特殊,还可以在被电磁压制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突然一个技术人员问无人机测试员:“机子上的电源是多大的?能不能给中继器供电?”他看见机器这么小,激光设备是出了名的电老虎,担心不够电用。

    无人机测试员在工具箱里取出一个电池,墨绿色有饭盒大小,顶部露出四个拇指粗接线柱,整个不足1公斤重,说:“用这个电池专门给你的设备供电吧。”

    技术人员看见这么一点大小,满心怀疑,平常他们用电池是一个超过10公斤的锂电池组,这个小电池还不足1公斤,能行吗?接过来一看,上面贴着张打印纸片,上面写着:“24v,900ah,”技术员感到吃惊,普通的大卡车启动电池也才90ah左右,那是30公斤的大电池了。这个不足一公斤的小不点难道相当于10个大卡车的启动电池吗?知道时间紧迫,他还是用电量测试仪量了一下,果真如此,真的是900ah的大电池。他来不及细问,匆匆组装好,看着飞机升空了。

    忙完这一切,10分钟过去了,也就是还剩下不到20分钟时间。只是,无人机中继信号,不需要飞到前线部队上空,只要飞到中途,能让双方的激光信号反射就行了。大约十分钟,就联系上了前线部队,“红军”马上就停止进攻,改变了作战方案。

    “红军”在“蓝军”的陷阱前面停止了攻击,让导演部的栽判组感到意外,以前很多参训部队就是在失去了卫星和无线电后被逆转的,这次“红军”是如何做到的呢?裁判组很感兴趣。演习不是简单的分胜负,是由裁判组为“红军”单位在演习各阶段的表现水平进行打分,采取积分制评价,无疑,“红军”在应对电磁压制时的表现为他们加分了。

    “红军”很快调整了方案,牵制其重兵集团,针对蓝军各个薄弱环节重点进攻。最后“红军”在演习中取得了少有的胜利,终于结束了“红军”20连败的耻辱,全军轰动。“红军”首长在“复盘”时指出,无人机在这次作战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首先是侦察无人机,发现了对方的指挥机关,在炮火袭击下打掉了对放的军事指挥官。其次是在遭到电磁压制的情况下,无人机起到了信号中继作用,避免了重大损失。所以,首长指示部队加强无人机部队建设,特别的无人直升机,不能再留下空白,要补全短板。

    几个月测试下来,赵峰收到十几支部队采购无人直升机的要求。

    88反坦克炮,全榴弹二十多公斤,穿甲弹稍重些,也不足30公斤。雇佣军同盟在没有和野狼军达成停火前,在过半山阵地的几门88炮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公路就在过半山脚下,野狼军可以轻易调集坦克和装甲车进攻,这几门炮就成了反装甲的中坚力量。也因此过半山阵地才坚持到了两军停火谈判阶段。

    停火归停火,战备不能忘,在隔着过半山两个山头的一个隘口,雇佣军同盟在半山腰里多修建了一个炮兵阵地,还在继续挖坑道,准备将这里建设成永久性工事。深山老林是没有路的,完全依靠人力将几门炮弄到半山腰,补给又成了问题。日常生活困难,到了战时,对方有空军优势,还会封锁甚至摧毁简易山路,补给就成了大问题。

    他们有王小雨改装的无人轰炸机,载重只有15公斤,连一个装甲弹都运不起,意义不大。后来看到阿竹公司有60公斤载荷的无人直升机后,小洪将军就要了两架进行测试,这才发现,这些无人直升机跟那些多轴轰炸机完全不同,是专门为运货设计的。

    今天,隘口炮兵阵地上,排长黄世林正带着他的炮兵们在挖炮位,突然一个士兵说:“排长你看,那两架直升机又来了!”

    黄世林是个胖子,一米六五个头,体重180斤,严格来说不符合军人标准的。无奈他技术好,被炮兵营长当宝一样供着,说什么也不让他退役。他擦了擦汗,顺着士兵的手指方向望去,只见山脚下有两个大蜻蜓样的黑影,结伴快速飞来,前面那架,机腹下挂着一个长条形木箱。

    士兵甲说:“又是两枚穿甲弹。”

    黄世林说:“怎么?还不满意,一个炮弹20多公斤,上次运炮弹时,两小时你才抗一枚上山来。”

    士兵甲说:“排长,可不是我偷懒,山路那么陡峭,这里到山脚下好几里地,荆棘茅草勾烂衣服刮破脸,空手上来都要歇三歇,何况还抗着几十斤重的炮弹呢。”

    士兵乙也说:“就是啊,比平常跑十公里都难受。”

    黄世林说:“现在人家一架小飞机就送上来两枚炮弹,省了我们不少事呢。”

    士兵甲说:“话是这么说,在烈日下干活,满

    头大汗,我宁愿它给我们送来几瓶汽水。”

    士兵乙叹了口气说:“唉,可能只有美军才有这样的后勤能力,听说他们前线的士兵过生日,后勤会给他空头蛋糕呢,要是我们有一天也能这样就好了。”

    说话间,两架无人直升机飞上了山腰,在杂乱无章的工地上,各自找了块空地降落下来。这时,士兵才发现,后面那架飞机带着的不是木箱,而是两个外卖小哥们常用的食盒,战士们一看就知道有吃的了,丢了手上的工具,纷纷围拢过来。

    黄世林来到无人机前,打开食盒,只见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30个汤盒,诱人的葱花香隔着盖子飘散出来,触手温暖,想是刚做好就运过来了。令人惊奇的是,食盒内干燥整洁,在大山里飞行了几十公里,竟然没有一滴汤溢出来,可见这小飞机飞的是多么平稳。

    他端起一盒汤,揭开盖子,一股飘着葱花的肉香扑鼻而来,汤面上沉浮着十几个圆滚滚的肉丸子,看得人直流口水。黄世林站起来说:“同志们,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小洪将军为我们每一位在外执勤的战士,送上一碗家乡的肉丸汤,祝大家再立功勋!”

    “好!”战士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们在外执勤,最怕的就是后勤问题,弹尽粮绝,是所有军人的悲哀。今天,总部连肉丸汤都能够给他们送来,还有什么送不来的呢?士气无形中提高了几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