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浪风沙
字体: 16 + -

第6章 好大的胆子

    自大汉建国以来,经过太祖初期的一系列整治,国力日渐回复前楚时的繁荣,太祖死后再经由新帝陈舍的八年励精图治,现如今的大汉的国力达到了几百年来中原最鼎盛的时候,这也让沉寂了十几年的那个活跃在草原的民族坐不住了,自从北上侵占了罗刹国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对外扩张,他们已经休整得够久了,就像一个好吃肉的人三天不知肉,那是得一口吃下一只猪腿的。

    据说近年来他们对军队大大整改,那个一直以来就号称天下第一的马背民族的骑兵,据说还配置了一些神秘的兵械,看来他们从罗刹国那得到了不少东西。

    从关外已经传来了消息,蒙真已在两国交界处大量屯兵。

    这让中原的有些年龄较长的百姓感到不安,很多则是因为他们领教过北方蛮子的蛮横、残忍,见识过他们那群骑兵的厉害,在他们眼里中原的军队完全和北蛮子不在一个档次,再加上传闻中皇帝陛下已经病危多年,他们就更担心了,指不定哪天那黑压压的大军便会挥师南下……对于那些年轻的则不然,他们虽也听老人们说了北蛮子的厉害,只不过民间传闻昔日的戍边大将韩鹄老将军与他的儿子、大汉开国大将韩哲可是把北蛮子打得丢盔弃甲,传言那位军神韩哲与匈奴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中更是一场也没有输过……但可恨的是后来他却被北蛮子派人刺杀了。

    长安城,皇都新宠,自从后楚选择迁都这里后,以后的汉朝也继续选择这里作为一国之都,可能是考虑到这里更加偏离匈奴的原因,但不管怎样现如今他的繁华程度已经超过了洛阳,成为了天底下最繁闹的大城市,甚至比当年的洛阳都还要繁华,还要热闹,整座长安城的人口加起来足有百万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历史之最。

    皇宫自然是高贵无比,金碧辉煌,琉瓦红砖,这里聚集了当朝绝大部分的高贵人物,更住着当今的皇帝,但皇帝陈舍已经有两三年没有上朝了,因为他病了,而且病得很严重,一直有皇宫最好的太医服侍左右。但皇宫仍然没有乱起来,因为皇太后出来主持朝局,太祖在时就对她宠爱有加,太祖不便的时候都是她在管理朝中之事,因此大臣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异议,即便是有也大都不敢名言,因为皇太后不仅很有能力,还很强势,或者狠,朝中为官的外戚不在少数,加上皇帝陛下尚在,也没有谁敢说她意图谋位。

    一个女人坐在那张龙椅上是什么感觉?恐怕古往今来就现如今大汉朝的皇太后裴姬知道,她原本只是一个小县令的女儿,那个迷信的爹爹一次带她却算命,算命先生说她的真命天子是一个叫做陈放得商贩,说那人身具紫霞之气,将来定是大富大贵之象,而当即那个叫做陈的商贩刚好也去那算命,她父亲后来便生生把她嫁给了那个人,那个人她当时一看起来便觉得难受,不是他长得丑,而是那个人一笑起来就让她有一种厌烦的感觉,关键是他还经常对着她笑,她怎么也想不到他会坐上了那张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龙椅,让她意外的是她居然一如既往的对她好,对着她笑。

    慢慢睁开眼睛,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整天面对一堆朝事,她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她今天突然接到北方又往边境增兵的消息,而且这次的规模比以往都大得太多,看来离南侵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看来他们已经忍不住了,我大汉这块肥肉,当真是谁都想要啃上一口”,老太后嘴里默默道。

    但让她最忧心的还不是这件事,在老人看来,就算他蒙真想要举国南下,她也丝毫不惧,“你北蛮子能够整改军队,我大汉难道就会坐以待毙?”。

    她忧心的是刚才有人来禀报说太子悄悄出宫,而且已经走了几天,而她昨天才刚刚知道,“你终究还是不安分”老人的眼睛微眯,眼中怒意流露。

    她对着跪在他身前一直没敢起身的太监说道:“查到他去哪了吗?”。

    “据说去了……去了,洛阳”,他说话的声音倒是很平静,因为他是皇太后最信任的太监,他已经跟在皇太后身边二十年了,所以他有点迟疑,他害怕太后心急。

    她听到这句话后,道:“洛阳,他倒是毫不掩饰,哼”。

    老太监道:“也许太子他只是想去这次江湖上举办的武林大会去玩玩,凑凑热闹”。

    皇太后拄着那条凤头拐杖道:“我那大孙子可不是喜欢凑热闹的主,平时他可是如大家闺秀一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东宫都不曾出去过几次”。

    老太监没有说话,他对太子这次出宫也是相当的意外,那位大皇子私下可是被宫女们悄悄称作闷葫芦,他久居不出也不怕别人听到,就算听到了他也不会体罚下人,这才是他能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吧,老太监觉得。

    她接着问道:“那件事办得怎么样了?”,她没有说什么事,看来是一件极其隐秘的事。

    老太监答道:“一切都已经准备妥,这次都是从江湖中选出的绝顶高手,而且还是顶尖的刺客,想必……应该不会再失手”,他说得没什么底气。

    皇太后也没有纠结他话中的问题,像是对别人又像是自言自语,道:“那人为何把那子给放出来,难道他以为我什么也查不到吗?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你当真什么也不知道?”。一连串的问题从她嘴里说出来,明显语气比之前重了许多,老太监知道这不是问自己的问题,闭口不答。

    皇太后道:“你出去吧”。

    “是”。

    待老太监出去之后,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在他进来的时候没有下人的通报,不知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竟然有如此特殊的权利。

    只见来者同样是个白发花白的老人,但他明显要比皇太后要年轻上许多,因为他那张脸,一张看起来老却不老的脸,老是因为他的脸上已经皱纹遍布,但他的脸上却散发出一种生命的气息,特别是他那双鹰一般的眼睛,即使其他的地方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但人只要看见他那双眼睛便不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平凡的人。

    他当然是个不平凡的人,甚至是个伟人,因为他是太祖陈放的军师,当朝国师,他拜在高人门下,入世后一鸣惊人,太祖最为倚重的便是他,他是太祖的左膀右臂,既左亦右。

    世人只知国师姓秦,却不知其名。

    他弯腰对着皇太后行了个礼。

    皇太后笑着道:“国师免礼”。

    他静静地走到皇太后身边,跟她望向同一个方向。

    似乎不想打破这一氛围,良久皇太后才开口道:“那人的身份查清楚了吗?”。

    国师道:“据传回来的消息,每次刺杀他都没有真正出手,反倒是他身旁的那少年”。

    皇太后道:“难道他是个普通人不成?如果是那就奇怪了,令师不可能把那子交给一个普通人,难道他真的什么也不知道?”。

    这些问题看似和刚才的差不多,但现在她却是问的身边的国师。

    国师自然之道,“想来家师是知道些什么的,要不然韩家军到现在都不接受敕封。或者……他本来就什么都知道”

    皇太后道:“等那韩家遗子回去了便接受敕封,这不正好吗?”她心里当然不是这样觉得的,但从他嘴里说出来能够让她更放心些,她信任他,事实上她一直都是在听他的。

    国师道:“那子已经过了弱冠之年,理应受封。”

    “哦……?”,黄太后道:“那为何要身入江湖,以身犯险,纵使那子具有百年难见的武学天资。”

    国师道:“所以那人绝不简单”。

    这里的‘那人’是指他们最开始说的那人。

    “这次可不能有什么纰漏了”,皇太后顿了顿,道:“太子几天前去了洛阳”。

    “我联系了北方的人,想来是不会有问题的”国师看着远方,那双眼睛里不知在看些什么。

    “你办事,我总是放心的”,皇太后微笑着看着国师道。

    国师发现皇太后在看他后,侧身对着皇太后行了个礼,转身离去。

    ……

    “爹,你总说女子当嫁个好男人,相夫教子,方为好终,你还不让我嫁给那些官宦子弟,说怕我会受人欺负,现在确实有人想要欺负女儿”,突然皇太后双眼一紧,道:“他们好大的胆子”,这个‘他们’不知指的是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