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
黄汉当场表态橡胶园以股份制共享形势存在,计划募集三百万块银币作为启动资金,后期需要追加投入之时视情况而定。
每一股一块银元,自己投资三十万块占总股本的百分之十,剩下的股份鼓励“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和战士们认购。
先期投入有了三百万两银子应该能够满足需要,毕竟明朝的琼州府根本跟后世的海南省没法比,是个荒僻的地方,用穷乡僻壤来形容毫不为过。
海南岛在宋朝、明朝都是流放罪官、罪民的地方,就可见一斑。
购买、侵吞几十万亩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土地,雇佣五万屯民进行管理六七年,三百万两银子算算也差不离。
见黄汉说出了具体投资数额,憨子立刻表态认购两万股,宋鹏飞当场认购一万五千股,其余“红旗军”高级将领都承诺认购三千到一万股不等。
梁廷栋在大明做高官期间攒下的家底不少,喊出了认购六万,张凤翼家的银子没有梁廷栋多认购三万,吴襄由于参与了捕鲸船的投资,手上现银有限,高调认购五万。
最后的统计结果很好,在场的“红旗军”大员的投资额就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块银币。
由此可见,仅仅面向“红旗军”将士们发售股份,投资橡胶园需要的第一批资金就足够了。
见麾下如此信任自己,黄汉做出了其实违背后世证券法的承诺,也不允许在场的文官武将再加大投资。
黄汉笑嘻嘻保证,以十年为期,大家认购的股份应该能够涨到五块甚至高于十块银币一股。
这就是先知的好处,橡胶本来就是新生事物,黄汉大体懂得硫化橡胶,只要给出硫化这个金手指,“汉江大学”短期内就能够研制出不变黏,不易折断的熟橡胶。
熟橡胶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有了这东西,橡胶轮胎、胶管、胶带、胶鞋等等好东西就可以提前近二百年问世,市场何其大也!
“红旗军”独家拥有硫化橡胶的技术和原材料,当然具备定价权,获得暴利可以预见,在海南岛种植橡胶树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不存在投资失败的任何可能性。
能够让体系内文官武将享受到投资橡胶园带来的高收益更加有利于团结,增加凝聚力。
听家主说投资橡胶园能够有如此大的利润,“红旗军”将领都乐不可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赚大钱的概念,完全是为了响应家主的号召尽力而为。
梁廷栋、吴襄几个却是后悔不迭,他们家里能够拿出的银子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存了心眼,没有全部参与投资。
现在得知十年最少能够翻五倍,当然遗憾失去了一大半唾手可得的钱财。
接下来大家商议如何把琼州府纳入“红旗军”体系,不采取出兵攻打的方略是所有人包括黄汉的共识,采取谈判、置换、承包、租用等等方式都可以尝试。
张凤翼对租用这个方略之一颇有见解,他认为大明既然能够租用澳门给葡萄牙人,为何不可以租用海南岛给“汉江郡王”?
况且“红旗军”是为了种植一种全新的经济作物橡胶树,当下最少能够提供五万个就业机会。
以后形成了产业链能够解决何止五十万人就业,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有谈不下来的道理?
张凤翼信心满满,事在人为,去京师跟衮衮诸公和皇帝好好谈判应该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黄汉根本没想着动用武力夺取海南岛,但是可以考虑在朝廷死活不同意“红旗军”在琼州府屯田的情况下造成事实。
办法很简单,威逼、收买当地军官,收编驻军,运作“红旗军”将佐出任团练总兵官、中级卫所官。
只要有一两千“红旗军”介入海南岛驻军,不出一年,这些驻军就会被同化,成为“红旗军”的附庸军。
“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大明的文官武将想巴结都愁找不着门路,琼州府乃是穷乡僻壤,朝廷委派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是靠边站、讨人嫌的落魄士大夫。
策反琼州府的官员不会太难,偶尔碰到又臭又硬的也没关系,只要他真的能够做事就行,只是个喷子就对不起了,断了他的俸禄,扔去橡胶园种树,让他通过劳动挣月钱养家糊口。
一般情况下喜欢嘴炮的根本不怕被廷杖活活打死,也不怕因言获罪而杀头。
黄汉采取接受贫下中农在再教育的方法对付"平时袖手谈心性"的士大夫,不仅仅发扬了人道主义,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八月底,以张凤翼、孙元化、梁廷栋、吴襄等等高官组建的报功团押着刘天禄、曹恭诚、韩大勋、裴国珍、陈邦选等等五十几个认贼作父的原辽东明军将领前往京师。
汉奸归顺王祖大寿虽然吊死了也不可能入土为安,他的首级和孙定辽等等十几个死于乱军之中的汉奸将领的头颅一起送往大明兵部核功。
收复锦州的立功人员中,孙元化排名前列,那是因为在前期攻击清军塔山、松山防线之时步炮协同完成得可圈可点。
黄汉特意让孙元化再次去京师,有千金市骨的意图、也有让孙元化诠释“死灰复燃”现实版的构想。
还有一个目的,让孙元化再次升官,得到朝廷辽东巡抚的委任,使得大明文官武将都感觉到追随“汉江郡王”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
相当于威逼崇祯给了“汉江郡王”爵位,使得“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看清楚了朝廷的外强中干。
这一次梁廷栋、张凤翼几人会要求朝廷再次给黄汉加官进爵,目标“汉王”爵位。
原大明有位汉王,他乃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由于谋逆被明宣宗朱瞻基杀了满门。
张凤翼、吴襄等等其实不愿意黄汉进爵藩王之时被册封为“汉王”,他们认为太不吉利。
黄汉根本无所谓,汉王何其多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辽、宋、金、都有,最出名的当然是汉高祖刘邦。
每一股一块银元,自己投资三十万块占总股本的百分之十,剩下的股份鼓励“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和战士们认购。
先期投入有了三百万两银子应该能够满足需要,毕竟明朝的琼州府根本跟后世的海南省没法比,是个荒僻的地方,用穷乡僻壤来形容毫不为过。
海南岛在宋朝、明朝都是流放罪官、罪民的地方,就可见一斑。
购买、侵吞几十万亩适合种植橡胶树的土地,雇佣五万屯民进行管理六七年,三百万两银子算算也差不离。
见黄汉说出了具体投资数额,憨子立刻表态认购两万股,宋鹏飞当场认购一万五千股,其余“红旗军”高级将领都承诺认购三千到一万股不等。
梁廷栋在大明做高官期间攒下的家底不少,喊出了认购六万,张凤翼家的银子没有梁廷栋多认购三万,吴襄由于参与了捕鲸船的投资,手上现银有限,高调认购五万。
最后的统计结果很好,在场的“红旗军”大员的投资额就已经超过一百二十万块银币。
由此可见,仅仅面向“红旗军”将士们发售股份,投资橡胶园需要的第一批资金就足够了。
见麾下如此信任自己,黄汉做出了其实违背后世证券法的承诺,也不允许在场的文官武将再加大投资。
黄汉笑嘻嘻保证,以十年为期,大家认购的股份应该能够涨到五块甚至高于十块银币一股。
这就是先知的好处,橡胶本来就是新生事物,黄汉大体懂得硫化橡胶,只要给出硫化这个金手指,“汉江大学”短期内就能够研制出不变黏,不易折断的熟橡胶。
熟橡胶是应用广泛的工业原料,有了这东西,橡胶轮胎、胶管、胶带、胶鞋等等好东西就可以提前近二百年问世,市场何其大也!
“红旗军”独家拥有硫化橡胶的技术和原材料,当然具备定价权,获得暴利可以预见,在海南岛种植橡胶树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不存在投资失败的任何可能性。
能够让体系内文官武将享受到投资橡胶园带来的高收益更加有利于团结,增加凝聚力。
听家主说投资橡胶园能够有如此大的利润,“红旗军”将领都乐不可支,他们中大多数没有赚大钱的概念,完全是为了响应家主的号召尽力而为。
梁廷栋、吴襄几个却是后悔不迭,他们家里能够拿出的银子远远不止这些,因为存了心眼,没有全部参与投资。
现在得知十年最少能够翻五倍,当然遗憾失去了一大半唾手可得的钱财。
接下来大家商议如何把琼州府纳入“红旗军”体系,不采取出兵攻打的方略是所有人包括黄汉的共识,采取谈判、置换、承包、租用等等方式都可以尝试。
张凤翼对租用这个方略之一颇有见解,他认为大明既然能够租用澳门给葡萄牙人,为何不可以租用海南岛给“汉江郡王”?
况且“红旗军”是为了种植一种全新的经济作物橡胶树,当下最少能够提供五万个就业机会。
以后形成了产业链能够解决何止五十万人就业,如此利国利民的好事,哪有谈不下来的道理?
张凤翼信心满满,事在人为,去京师跟衮衮诸公和皇帝好好谈判应该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黄汉根本没想着动用武力夺取海南岛,但是可以考虑在朝廷死活不同意“红旗军”在琼州府屯田的情况下造成事实。
办法很简单,威逼、收买当地军官,收编驻军,运作“红旗军”将佐出任团练总兵官、中级卫所官。
只要有一两千“红旗军”介入海南岛驻军,不出一年,这些驻军就会被同化,成为“红旗军”的附庸军。
“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大明的文官武将想巴结都愁找不着门路,琼州府乃是穷乡僻壤,朝廷委派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是靠边站、讨人嫌的落魄士大夫。
策反琼州府的官员不会太难,偶尔碰到又臭又硬的也没关系,只要他真的能够做事就行,只是个喷子就对不起了,断了他的俸禄,扔去橡胶园种树,让他通过劳动挣月钱养家糊口。
一般情况下喜欢嘴炮的根本不怕被廷杖活活打死,也不怕因言获罪而杀头。
黄汉采取接受贫下中农在再教育的方法对付"平时袖手谈心性"的士大夫,不仅仅发扬了人道主义,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八月底,以张凤翼、孙元化、梁廷栋、吴襄等等高官组建的报功团押着刘天禄、曹恭诚、韩大勋、裴国珍、陈邦选等等五十几个认贼作父的原辽东明军将领前往京师。
汉奸归顺王祖大寿虽然吊死了也不可能入土为安,他的首级和孙定辽等等十几个死于乱军之中的汉奸将领的头颅一起送往大明兵部核功。
收复锦州的立功人员中,孙元化排名前列,那是因为在前期攻击清军塔山、松山防线之时步炮协同完成得可圈可点。
黄汉特意让孙元化再次去京师,有千金市骨的意图、也有让孙元化诠释“死灰复燃”现实版的构想。
还有一个目的,让孙元化再次升官,得到朝廷辽东巡抚的委任,使得大明文官武将都感觉到追随“汉江郡王”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
相当于威逼崇祯给了“汉江郡王”爵位,使得“红旗军”体系的文官武将看清楚了朝廷的外强中干。
这一次梁廷栋、张凤翼几人会要求朝廷再次给黄汉加官进爵,目标“汉王”爵位。
原大明有位汉王,他乃是明成祖朱棣次子朱高煦,由于谋逆被明宣宗朱瞻基杀了满门。
张凤翼、吴襄等等其实不愿意黄汉进爵藩王之时被册封为“汉王”,他们认为太不吉利。
黄汉根本无所谓,汉王何其多也,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辽、宋、金、都有,最出名的当然是汉高祖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