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呼鹰嗾犬
戈大本和顾奎、严从优、何勇庆、雷鸣春这五个亲卫文化底子全无,至今也只能认识二三百字而已。
他们根本搞不懂歪歪扭扭的汉语拼音,当然没兴趣每天参加学习,黄汉没有渴求赶鸭子上架,他们五人变成了无所事事。
家主在京师不仅仅有锦衣卫保护,黄四方麾下的旗卫为了确保家主安全布控的暗线简直是全覆盖。
顾奎和戈大本五个猛士实在无聊,他们不肯闲着给自己找事,满京师寻找好狗,这段时间居然收集了几十条在训练之中。
喜好呼鹰嗾犬的勋贵子弟已经发现黄家的猎狗与众不同,太多人登门求告一条被拒绝后,只能退而居其次,请戈大本帮忙训练他们的猎狗。
如今东平侯的五个家将在京师勋贵圈声名赫赫,跟随公子王孙围猎之时简直是一呼百应,太多勋贵的家丁认顾奎、戈大本五个做了大哥。
戈二本在十月初又生了一窝五个狗崽子,使得戈家狗家族排到了戈十一。
黄汉最喜欢的是戈六本,经常牵着它遛弯,这条狗现在安安静静地匍匐在顾吉祥脚下看着黄汉给几百人上课。
东平侯不仅仅给参与编纂的所有人高月俸,中午安排的一顿免费午餐都是由不夜城八大酒楼的名厨轮番来掌勺。
虽然不吃山珍海味,也有荤有素具备了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伙食标准比绝大多数清流家里吃得好多了,以至于来怡春院干了半个月编修,许多穷官都说自己长胖了。
刚开始还得是徐光启和郑国昌以及刘之纶等等出面联系邀请,许多人由于抹不开面子,这才来了一二百士大夫搭起了总编部的架构。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士大夫主动找上门来求取这份体面而且会万古留名的好工作。
有些甚至于是山东、山西、河南的举人、进士得到消息急匆匆赶来,国子监的优等生走了刘之纶的门路得到了东平侯的首肯,有一百多也参与工作。
据说没几天就会有上百人从南直隶赶来,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接到了已经在编纂的好友或者同年的书信后积极表态要参加。
编辑绝大多数是士大夫,来怡春院参与编纂的国子监士子们压力山大。
他们无比珍惜一个月能够赚五两白银而且是和阁老、诸多上官一起工作的机会,人人努力,就怕再来士大夫,东平侯就会辞退他们这些学历低的监生。
人多好办事,现在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按照笔划检字、按照偏旁部首检字和按照汉语拼音检字都有人各司其职。
徐光启是笔划检字的主编,手底下有几十个负责一个笔划的二级主编,每个二级主编有十几个负责几十个汉字注解的编修。
郑国昌这个大主编是按照部首分二级主编,然后再布置二级主编手底下十几个编修各负责几十个字的校队和注解。
编写字典是个群体合作的工作讲究配合,包括黄汉负责的汉语拼音检字,三组人必须集思广益分解汉字。
每个士大夫都担心解释错了汉字贻笑大方,他们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会给某个字定义,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黄汉从来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他只利用自己汉语拼音的特长负责汉字的注音,意译完全由徐光启和郑国昌的团队负责。
东平侯不上班,在怡春院牡丹阁开学堂公开教授汉语拼音,组织了接近一千士大夫编纂“崇祯大字典”,每个月的工钱、伙食钱、住宿钱、纸张、笔墨钱恐怕得一万多两银子。
崇祯时时刻刻关心着黄汉,锦衣卫和东厂当然会把黄汉一举一动回禀皇帝。
十月初,崇祯得知黄汉居然准备出银子编纂一本叫做“崇祯大字典”的工具书,不由得笑得前仰后合。
黄汉颇有才气那是不假,可是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位武将,从来没听说过武将不去操练兵马却领导几百上千读书人编书。
皇帝严令锦衣卫和东厂只要确保东平侯人身安全,不许干预他做事情。毕竟建奴恨之入骨,万一派人前来刺杀悔之晚矣。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更多的两榜进士出生的文官一下朝就急匆匆赶去怡春院打第二份工,有一大半人不是为了五两银子的月俸,是冲着在字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崇祯由刚开始的觉得好笑变成了差一点惊掉了下巴,而且据说由于参与者众多进展很快,一部分后来者已经在审阅一部分完稿,进行再次讨论和修改。
参与的士大夫们经常争执,甚至于吵架,但是没有人否认“崇祯大字典”一旦刊印一定会成为大明最有价值的工具书。
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崇祯抽时间听了王德化和李若琏的联合回禀,得知近一千士大夫都给予正在编纂的“崇祯大字典”很正面的评价后,有些茫然。
李若琏人品真不错,他何尝不知皇帝留下黄汉在京师当逍遥侯爷乃是心存忌惮的缘故,此时有机会面圣当然挑好话说。
他道:“陛下,东平侯教书育人著书立传比绝大多数士大夫还要博学,臣以为可以给予东平侯翰林院官职,以后东平侯完全可以成为文官。”
李若琏认为皇帝担心黄汉这个将军手底下有雄兵,故而不肯放他会辽西,如果黄汉转行成为文官,当然能够以辽东经略的身份去宁远跟建奴干仗。
崇祯日渐老诚,不怎么容易被忽悠了,。
他认为文官武将不重要,即便黄汉变成了文职,“红旗军”还会以他马首是瞻,唯有不放其离开京城才能够君臣两相安。
崇祯笑了笑,道:“东平侯文武兼备乃是旷世奇才,日后‘崇祯大字典’问世,朕肯定钦点他进士及第,届时肯定无有不服着。”
大明科举制度有讲究,殿试前三名才是进士及第,接下来是进士出生、同进士出生,崇祯如此表态可见很满意黄汉不参政议政的态度。
他们根本搞不懂歪歪扭扭的汉语拼音,当然没兴趣每天参加学习,黄汉没有渴求赶鸭子上架,他们五人变成了无所事事。
家主在京师不仅仅有锦衣卫保护,黄四方麾下的旗卫为了确保家主安全布控的暗线简直是全覆盖。
顾奎和戈大本五个猛士实在无聊,他们不肯闲着给自己找事,满京师寻找好狗,这段时间居然收集了几十条在训练之中。
喜好呼鹰嗾犬的勋贵子弟已经发现黄家的猎狗与众不同,太多人登门求告一条被拒绝后,只能退而居其次,请戈大本帮忙训练他们的猎狗。
如今东平侯的五个家将在京师勋贵圈声名赫赫,跟随公子王孙围猎之时简直是一呼百应,太多勋贵的家丁认顾奎、戈大本五个做了大哥。
戈二本在十月初又生了一窝五个狗崽子,使得戈家狗家族排到了戈十一。
黄汉最喜欢的是戈六本,经常牵着它遛弯,这条狗现在安安静静地匍匐在顾吉祥脚下看着黄汉给几百人上课。
东平侯不仅仅给参与编纂的所有人高月俸,中午安排的一顿免费午餐都是由不夜城八大酒楼的名厨轮番来掌勺。
虽然不吃山珍海味,也有荤有素具备了色香味和营养搭配,伙食标准比绝大多数清流家里吃得好多了,以至于来怡春院干了半个月编修,许多穷官都说自己长胖了。
刚开始还得是徐光启和郑国昌以及刘之纶等等出面联系邀请,许多人由于抹不开面子,这才来了一二百士大夫搭起了总编部的架构。
十几天时间过去了,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士大夫主动找上门来求取这份体面而且会万古留名的好工作。
有些甚至于是山东、山西、河南的举人、进士得到消息急匆匆赶来,国子监的优等生走了刘之纶的门路得到了东平侯的首肯,有一百多也参与工作。
据说没几天就会有上百人从南直隶赶来,这些人无一例外是接到了已经在编纂的好友或者同年的书信后积极表态要参加。
编辑绝大多数是士大夫,来怡春院参与编纂的国子监士子们压力山大。
他们无比珍惜一个月能够赚五两白银而且是和阁老、诸多上官一起工作的机会,人人努力,就怕再来士大夫,东平侯就会辞退他们这些学历低的监生。
人多好办事,现在的管理模式已经形成,按照笔划检字、按照偏旁部首检字和按照汉语拼音检字都有人各司其职。
徐光启是笔划检字的主编,手底下有几十个负责一个笔划的二级主编,每个二级主编有十几个负责几十个汉字注解的编修。
郑国昌这个大主编是按照部首分二级主编,然后再布置二级主编手底下十几个编修各负责几十个字的校队和注解。
编写字典是个群体合作的工作讲究配合,包括黄汉负责的汉语拼音检字,三组人必须集思广益分解汉字。
每个士大夫都担心解释错了汉字贻笑大方,他们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会给某个字定义,效果不错,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黄汉从来不认为自己才高八斗,他只利用自己汉语拼音的特长负责汉字的注音,意译完全由徐光启和郑国昌的团队负责。
东平侯不上班,在怡春院牡丹阁开学堂公开教授汉语拼音,组织了接近一千士大夫编纂“崇祯大字典”,每个月的工钱、伙食钱、住宿钱、纸张、笔墨钱恐怕得一万多两银子。
崇祯时时刻刻关心着黄汉,锦衣卫和东厂当然会把黄汉一举一动回禀皇帝。
十月初,崇祯得知黄汉居然准备出银子编纂一本叫做“崇祯大字典”的工具书,不由得笑得前仰后合。
黄汉颇有才气那是不假,可是归根结底他还是一位武将,从来没听说过武将不去操练兵马却领导几百上千读书人编书。
皇帝严令锦衣卫和东厂只要确保东平侯人身安全,不许干预他做事情。毕竟建奴恨之入骨,万一派人前来刺杀悔之晚矣。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更多的两榜进士出生的文官一下朝就急匆匆赶去怡春院打第二份工,有一大半人不是为了五两银子的月俸,是冲着在字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崇祯由刚开始的觉得好笑变成了差一点惊掉了下巴,而且据说由于参与者众多进展很快,一部分后来者已经在审阅一部分完稿,进行再次讨论和修改。
参与的士大夫们经常争执,甚至于吵架,但是没有人否认“崇祯大字典”一旦刊印一定会成为大明最有价值的工具书。
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崇祯抽时间听了王德化和李若琏的联合回禀,得知近一千士大夫都给予正在编纂的“崇祯大字典”很正面的评价后,有些茫然。
李若琏人品真不错,他何尝不知皇帝留下黄汉在京师当逍遥侯爷乃是心存忌惮的缘故,此时有机会面圣当然挑好话说。
他道:“陛下,东平侯教书育人著书立传比绝大多数士大夫还要博学,臣以为可以给予东平侯翰林院官职,以后东平侯完全可以成为文官。”
李若琏认为皇帝担心黄汉这个将军手底下有雄兵,故而不肯放他会辽西,如果黄汉转行成为文官,当然能够以辽东经略的身份去宁远跟建奴干仗。
崇祯日渐老诚,不怎么容易被忽悠了,。
他认为文官武将不重要,即便黄汉变成了文职,“红旗军”还会以他马首是瞻,唯有不放其离开京城才能够君臣两相安。
崇祯笑了笑,道:“东平侯文武兼备乃是旷世奇才,日后‘崇祯大字典’问世,朕肯定钦点他进士及第,届时肯定无有不服着。”
大明科举制度有讲究,殿试前三名才是进士及第,接下来是进士出生、同进士出生,崇祯如此表态可见很满意黄汉不参政议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