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舌战
崇祯帝朱由检,17岁继位,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算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帝国。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导致内部兵力空虚薄弱,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崇祯身边的男人呢?他们的权谋与斗争从未停止,有人拥兵自重结党营私,有人趁王朝危亡铲除异己,有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拥兵自重的,不能说他图了造反之心,因为他要握紧手中的权利自保;铲除异己的,不能说他十恶不赦,因为他们维持了朝局稳定;力挽狂澜的,也不能说他是大忠大义,因为在染缸里很难独善其身。
忠与不忠,很难界定。
当崇祯与黄道周骂战正酣的时候,秦翼明突然插口,让所有人惊讶的目光都放在了秦翼明的身上。
其实崇祯并没有把秦翼明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更在意杨嗣昌,今天他也只是要用秦翼明的外放跟东林当人做一个让步,好让杨嗣昌入阁。可是明显他异想天开了,在东林党人眼里,秦翼明还没有资格当这个筹码。
“黄大人,何为忠?何为佞?”秦翼明问道。
“哈哈哈,当然是敢于言战是为忠,议和卖国是为佞,黄口小儿,多读点历史,想当年,奸臣秦桧,力主议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民族英雄岳飞,这忠奸历史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也就你这样的无知莽夫才会问出这么可笑的问题。”黄道周无比轻蔑,不屑一顾,牛气哼哼。
秦翼明不紧不慢地说道:“是,黄大人说的对,在南宋年代,当时的秦桧确实是奸贼,为了议和陷害主战派的岳将军,的确是资敌卖国,该杀,该跪千年。可是,此一时彼一时,黄大人这样对比是不是在刻舟求剑?”
“哼,有何不同?”黄道周牛鼻子哼了一声,不服气地问道。
“综合国力不同。”秦翼明说道。
“综合国力?什么意思,我大明现在的实力难道还比不上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黄道周不太能准确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但是却能大概清楚,这所谓的综合国力应该就是指的朝廷的实力。
一说综合国力的时候,所有人都是非常的困惑,但是大家都是跟黄道周相同的理解,这理解也不错,只是大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综合国力到底包括那些东西。
秦翼明知道众人的困惑,道:“下官认为,综合国力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人口数量,农工兴旺,府库充盈,兵甲强盛,民勇公战。各位大人,如果从这五个方面细数,大家觉得我朝比那南宋小朝廷,孰优孰劣?”
“皇上,当然是我大明天朝综合国力更强,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如何能够与我朝相比?”孔运贞丝毫不顾事实,首先发言。
“是啊是啊!”周边众大人也是纷纷附和,频频点头。
“是么?可是在下官看来,我大明除了人口比南宋小朝廷多以外,其余的恐怕都比不上南宋小朝廷吧,大家前阵子不是恨在下恨的深入骨髓么?就因为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军饷问题,这事情若是发生在南宋,这点钱朝廷会拿不出来么?还有,南宋有如此大的民乱么,有四起的流贼么?有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惨象么?南宋武将曾经一万人击杀十万金国精锐,如今我朝,恐怕是一万满清铁蹄击杀十万大明官兵吧。”秦翼明越说越现实,那些东林高官,没有一个敢吭声,现在就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都是惭愧不已,不悦的神色表露无疑。
本来大家都还在遮遮掩掩,可是现在这块遮羞布被秦翼明给扯了下来,满朝文武都是沉默不言。
黄道周自然是不服气,道:“哼,武状元只怕是扯远了吧,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拿到一起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按照秦大人的意思,现在投降卖国就是正确的事情咯?”
“黄大人果然是儒学大师,偷偷的就把概念给偷换了,下官何是说了要投降卖国了?投降卖国之人,人人得尔诛之!大明兴亡,匹夫有责,我秦翼明今天在皇上面前对天发誓,若被我发现有人卖国投贼,我定要诛杀此人。”秦翼明句句义正言辞,铿锵有力。
“秦大人既然口口声声说要诛杀卖国投贼之人,那为何还要支持议和?”首辅张至发愤然道。
秦翼明拱手道:“首辅大人,议和是议和,投降是投降,汉朝文景时期,大汉对匈奴长期实行的是和亲之策,难道这是投降?如果没有文景时期的韬光养晦,能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千秋大业?虏囚努尔哈赤曾经也是我大明麾下的一个地方指挥使,他是投降么?皇太极多次主动向我大明提议和,他是投降么,如果是这样,恐怕就没有今日我大明辽东之患了吧。”
“哼,那是奴贼的权宜之计。”黄道周不屑道。
“对,权宜之计,可辽东现在战事的主动权已经完全在奴贼手里,他们还要用这权宜之计,而我大明在辽东明显弱势,却不能用权宜之计换得喘息之机呢?下官相信,只要我大明能够解除内患,一旦腾出手来,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必然能有光复辽东故土之时日。”秦翼明苦口婆心之时,也不忘拍崇祯的马屁,龙椅上的崇祯一听将来可以光复辽土,立刻来了精神,异常兴奋。
中兴大明,在崇祯的心里有一个重要的标杆,那就是收复辽东故土,消灭满清鞑子。
“好,秦爱卿讲的有理!”
“皇上,切莫听信竖子胡言乱语啊。”黄道周跪地叩拜。
“是啊皇上!”首辅张至发跟着跪拜。
张至发这一跪拜,黄士俊、贺逢年、孔运贞等内阁成员皆是跪地应和,他们就是要用内阁压崇祯。
崇祯见此情形,更是气急,怒哼了一声。
黄道周大急,眼看自己无法说服皇帝了,这秦翼明偏偏又口舌如簧,自己据理力争也是争不过,终于拿出文人最擅长的把戏,羞辱秦翼明,道:“哼,小犬无知嫌路窄。”
在场的东林党人,个个仰着高傲的头颅,现在的朝廷,就是他们东林当人的朝廷。黄道周这句话看似一副上联,但其实也是在**裸的威胁,得罪了整个东林党人,你还想在朝廷混么,以后还想升官么?
秦翼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口中还不忘回怼出下联来,“哈,大鹏展翅恨天低。”
一句话,让所有东林人气晕了大半,可是龙椅上的崇祯却在为秦翼明暗暗叫好。
“秦大人好样的。”王承恩忍不住小声赞叹道。
张至发不甘示弱,继续道:“天作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好,首辅大人好文才。”很多红袍高官们暗暗叫好,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本来是一场泼妇吵架,变成了舌战群儒了。
“地作琵琶路当弦,我自能弹。”秦翼明毫不客气地霸气回怼。
“好!”崇祯这次也没能忍住,叫出了声音,一句地作琵琶路当弦,我自能弹,口气之大,就是崇祯都咂舌不已,不过崇祯却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形下,这大口气不仅没有给自己丝毫的不适,反而让自己非常的痛快。
跪在地上的可都是东林大佬,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羞辱,孔运贞看秦翼明穿的绿官服,便道:“出水蛤蟆穿绿袄。”
这可是**裸的辱骂,是可忍熟不可忍,秦翼明想也没想,直接开骂道:“落汤螃蟹着红袍。”
“呵呵,痛快,这真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啊,这就是秦翼明,一个武将,朕都佩服这秦爱卿的才华了。”崇祯小声对王承恩笑着说道。
“皇上,奴家傻眼了,这秦大人今儿是怎么了,文采丝毫不亚于下面的大儒啊,简直是文曲星附体了。”
“什么文曲星,朕看就是煞星下凡。”
就在崇祯乐呵呵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想起。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秦大人说的有理,微臣赞同杨嗣昌大人入阁。”
此人是谁?跪在地上的东林大牢们纷纷扭头。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导致内部兵力空虚薄弱,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
崇祯身边的男人呢?他们的权谋与斗争从未停止,有人拥兵自重结党营私,有人趁王朝危亡铲除异己,有人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拥兵自重的,不能说他图了造反之心,因为他要握紧手中的权利自保;铲除异己的,不能说他十恶不赦,因为他们维持了朝局稳定;力挽狂澜的,也不能说他是大忠大义,因为在染缸里很难独善其身。
忠与不忠,很难界定。
当崇祯与黄道周骂战正酣的时候,秦翼明突然插口,让所有人惊讶的目光都放在了秦翼明的身上。
其实崇祯并没有把秦翼明的事情放在心上,他更在意杨嗣昌,今天他也只是要用秦翼明的外放跟东林当人做一个让步,好让杨嗣昌入阁。可是明显他异想天开了,在东林党人眼里,秦翼明还没有资格当这个筹码。
“黄大人,何为忠?何为佞?”秦翼明问道。
“哈哈哈,当然是敢于言战是为忠,议和卖国是为佞,黄口小儿,多读点历史,想当年,奸臣秦桧,力主议和,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民族英雄岳飞,这忠奸历史早就已经有了答案,也就你这样的无知莽夫才会问出这么可笑的问题。”黄道周无比轻蔑,不屑一顾,牛气哼哼。
秦翼明不紧不慢地说道:“是,黄大人说的对,在南宋年代,当时的秦桧确实是奸贼,为了议和陷害主战派的岳将军,的确是资敌卖国,该杀,该跪千年。可是,此一时彼一时,黄大人这样对比是不是在刻舟求剑?”
“哼,有何不同?”黄道周牛鼻子哼了一声,不服气地问道。
“综合国力不同。”秦翼明说道。
“综合国力?什么意思,我大明现在的实力难道还比不上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黄道周不太能准确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但是却能大概清楚,这所谓的综合国力应该就是指的朝廷的实力。
一说综合国力的时候,所有人都是非常的困惑,但是大家都是跟黄道周相同的理解,这理解也不错,只是大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综合国力到底包括那些东西。
秦翼明知道众人的困惑,道:“下官认为,综合国力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人口数量,农工兴旺,府库充盈,兵甲强盛,民勇公战。各位大人,如果从这五个方面细数,大家觉得我朝比那南宋小朝廷,孰优孰劣?”
“皇上,当然是我大明天朝综合国力更强,那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如何能够与我朝相比?”孔运贞丝毫不顾事实,首先发言。
“是啊是啊!”周边众大人也是纷纷附和,频频点头。
“是么?可是在下官看来,我大明除了人口比南宋小朝廷多以外,其余的恐怕都比不上南宋小朝廷吧,大家前阵子不是恨在下恨的深入骨髓么?就因为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军饷问题,这事情若是发生在南宋,这点钱朝廷会拿不出来么?还有,南宋有如此大的民乱么,有四起的流贼么?有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的惨象么?南宋武将曾经一万人击杀十万金国精锐,如今我朝,恐怕是一万满清铁蹄击杀十万大明官兵吧。”秦翼明越说越现实,那些东林高官,没有一个敢吭声,现在就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都是惭愧不已,不悦的神色表露无疑。
本来大家都还在遮遮掩掩,可是现在这块遮羞布被秦翼明给扯了下来,满朝文武都是沉默不言。
黄道周自然是不服气,道:“哼,武状元只怕是扯远了吧,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拿到一起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按照秦大人的意思,现在投降卖国就是正确的事情咯?”
“黄大人果然是儒学大师,偷偷的就把概念给偷换了,下官何是说了要投降卖国了?投降卖国之人,人人得尔诛之!大明兴亡,匹夫有责,我秦翼明今天在皇上面前对天发誓,若被我发现有人卖国投贼,我定要诛杀此人。”秦翼明句句义正言辞,铿锵有力。
“秦大人既然口口声声说要诛杀卖国投贼之人,那为何还要支持议和?”首辅张至发愤然道。
秦翼明拱手道:“首辅大人,议和是议和,投降是投降,汉朝文景时期,大汉对匈奴长期实行的是和亲之策,难道这是投降?如果没有文景时期的韬光养晦,能有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千秋大业?虏囚努尔哈赤曾经也是我大明麾下的一个地方指挥使,他是投降么?皇太极多次主动向我大明提议和,他是投降么,如果是这样,恐怕就没有今日我大明辽东之患了吧。”
“哼,那是奴贼的权宜之计。”黄道周不屑道。
“对,权宜之计,可辽东现在战事的主动权已经完全在奴贼手里,他们还要用这权宜之计,而我大明在辽东明显弱势,却不能用权宜之计换得喘息之机呢?下官相信,只要我大明能够解除内患,一旦腾出手来,在皇上的英明领导下,必然能有光复辽东故土之时日。”秦翼明苦口婆心之时,也不忘拍崇祯的马屁,龙椅上的崇祯一听将来可以光复辽土,立刻来了精神,异常兴奋。
中兴大明,在崇祯的心里有一个重要的标杆,那就是收复辽东故土,消灭满清鞑子。
“好,秦爱卿讲的有理!”
“皇上,切莫听信竖子胡言乱语啊。”黄道周跪地叩拜。
“是啊皇上!”首辅张至发跟着跪拜。
张至发这一跪拜,黄士俊、贺逢年、孔运贞等内阁成员皆是跪地应和,他们就是要用内阁压崇祯。
崇祯见此情形,更是气急,怒哼了一声。
黄道周大急,眼看自己无法说服皇帝了,这秦翼明偏偏又口舌如簧,自己据理力争也是争不过,终于拿出文人最擅长的把戏,羞辱秦翼明,道:“哼,小犬无知嫌路窄。”
在场的东林党人,个个仰着高傲的头颅,现在的朝廷,就是他们东林当人的朝廷。黄道周这句话看似一副上联,但其实也是在**裸的威胁,得罪了整个东林党人,你还想在朝廷混么,以后还想升官么?
秦翼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口中还不忘回怼出下联来,“哈,大鹏展翅恨天低。”
一句话,让所有东林人气晕了大半,可是龙椅上的崇祯却在为秦翼明暗暗叫好。
“秦大人好样的。”王承恩忍不住小声赞叹道。
张至发不甘示弱,继续道:“天作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好,首辅大人好文才。”很多红袍高官们暗暗叫好,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本来是一场泼妇吵架,变成了舌战群儒了。
“地作琵琶路当弦,我自能弹。”秦翼明毫不客气地霸气回怼。
“好!”崇祯这次也没能忍住,叫出了声音,一句地作琵琶路当弦,我自能弹,口气之大,就是崇祯都咂舌不已,不过崇祯却觉得,在现在这种情形下,这大口气不仅没有给自己丝毫的不适,反而让自己非常的痛快。
跪在地上的可都是东林大佬,哪里能受得了这样的羞辱,孔运贞看秦翼明穿的绿官服,便道:“出水蛤蟆穿绿袄。”
这可是**裸的辱骂,是可忍熟不可忍,秦翼明想也没想,直接开骂道:“落汤螃蟹着红袍。”
“呵呵,痛快,这真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啊,这就是秦翼明,一个武将,朕都佩服这秦爱卿的才华了。”崇祯小声对王承恩笑着说道。
“皇上,奴家傻眼了,这秦大人今儿是怎么了,文采丝毫不亚于下面的大儒啊,简直是文曲星附体了。”
“什么文曲星,朕看就是煞星下凡。”
就在崇祯乐呵呵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想起。
“启禀皇上,微臣认为秦大人说的有理,微臣赞同杨嗣昌大人入阁。”
此人是谁?跪在地上的东林大牢们纷纷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