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三分天下
华城灰宫。
在cia局长卡伦到来的时候,会议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而包括总统在内,十几名军政要员都在等他。
卡伦不是故意迟到,是在等一份很重要的情报。
由“锁眼”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
因为太过匆忙,所以除原件之外,只有一份复印的副本。
所幸的是,主要是几张照片,以及附带的简要说明。
看完之后,赫伯特把文件递给坐在右手边的参联会主席,国务卿詹姆斯则把文件递给了左手边的国防部长。
赫伯特与詹姆斯都没有开口,只是朝卡伦看了过去。
“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梁夏陆军没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部署航空兵,空军也没有在昨晚大规模出动。有理由相信,昨晚在边境线附近跟伊拉克装甲部队交火的,很有可能只是一个陆战营。”
“只是一个营?”
问出来的同时,国防部长布鲁斯挥了挥手里的文件。那模样,仿佛他才是这个房间里的主角。
卡伦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
cia只向灰宫负责,听从灰宫下设情报办公室调遣,跟五角大楼没有直接关系,不用听国防部的命令。
布鲁斯明显很来火,在注意到赫伯特的脸色后,也就老实了下来。
在这个房间里,轮不到他来发号施令。
就算他跟赫伯特的关系非同一般,也没有好到可以在灰宫里,当着众多高官与将领的面对cia的局长指手画脚。
让布鲁斯安静下来之后,赫伯特才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参联会主席。
“进驻沙乌地的是梁夏陆战队的精锐部队,而且率先获得了新式主战坦克。”科林明显比布鲁斯沉稳得多。“如果梁夏空军把刚服役的‘联合指挥机’派了过去,打出这个结果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你说的是‘指-10a’?”詹姆斯直接问了出来。
科林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的‘联合星’也已经服役,而且在演习当中,表现出很强的探测与指挥能力。有理由相信,‘指-10a’的对地探测能力与指挥地面部队作战的能力不会比‘联合星’差。”
其实,科林没有说,“联合星”就是抄袭的“指-10a”,或者说在“指-10a”那里获得了灵感。
虽然不会像山寨版那么低劣,但是很难说超越。
“联合星”能够达到“指-10a”的水准就很不错了。
在科林说完后,就连赫伯特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做为参加过上次大战的老兵,还是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飞行员,赫伯特很清楚梁夏帝国的军事实力。
要说的话,纽兰共和国一直都在追赶梁夏帝国,却始终没有追上!
在上次大战中战败,并且因为战败而爆发内战,以及后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可以看成是为了追上梁夏帝国必须做的准备或者付出的代价。接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付出,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洗刷战败的耻辱。
当然,还是为了夺回失去的东西:霍瓦依群岛。
只是,发展到现在,差距依然十分的明显。
首先就是人口。
按照梁夏帝国上次人口普查,也就是五年前的统计数据,人口已经超过了7亿,现在也许达到了8亿。
纽兰共和国去年的普查结果是3.6亿,就算把没统计进来的非法移民算上,也肯定不会超过4亿。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纽兰共和国的战争潜力远不如梁夏帝国。
按照战后做的总结,战败的头号原因,就是人口数量仅相当于梁夏帝国的一半。
用战后流行的话说:人多了未必强大,人少了肯定弱小。
其实,这决定了纽兰共和国在战后的基本政策。
简单的说,就是鼓励本国公民生育更多的子女,放宽移民的限制,加强跟孤大陆其他国家的往来。
在此基础之上,组建了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北孤自由贸易区。
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经贸为主的国际组织,并由此开启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此后,在北孤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之上,纽兰共和国发起“南进战略”,而这套由前总统罗纳德提出的,并且加以实施的经济政治战略,又被形象的称为“第二门罗主义”,核心思想就是重新霸占西半球。
“南进战略”成了纽兰共和国崛起的标志事件。
罗纳德也由此成为了纽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罗纳德之前,纽兰共和国更像一个区域强国。
在罗纳德主宰灰宫的八年间,纽兰共和国完成了由区域强国到全球大过的蜕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超级霸权。
在很大程度上,赫伯特是在享受罗纳德的政治遗产。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赫伯特给罗纳德当了八年副手,他在两年之前当选总统更像是由副转正。
可问题是,这才10年!
哪怕在过去的10年里,纽兰共和国的发展速度为全球最快,也不足以弥补自身的先天不足,更别说扭转实力对比。
就算把枫叶国与墨西哥算上,按照北孤自由贸易区计算,人口也只有5亿,而南北孤大陆的人口总量还不到10亿。梁夏帝国自身有8亿,巨大陆东南地区还有大约4亿,狭夷皇国有1亿,高巨王国有大约5000万,如果把南方次大陆也算上的话,梁夏帝国势力范围内的人口总量超过20亿。
这里,还没有算上新月地区与玄大陆东部那些国家。
人口规模上的巨大差距,首先就决定了双方的经济实力。
发展至今,梁夏帝国依然是全球头号强国。
虽然对梁夏帝国经济总量的评估,不同的国际机构给出的结论不一样,但是总体差距并不是很大,没有一家机构否认梁夏帝国为全球头号经济体的事实,而估算结果,即梁夏帝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30%到40%之间,远远超过处于第二梯队的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
差距有多大呢?
按照较客观的估算,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相当于梁夏帝国的7成,最多不超过8成。
如果不考虑进出口,仅计算本国生产消费,纽兰共和国还不到梁夏帝国的一半。
简单的说,纽兰共和国更加依赖贸易,其相对庞大的经济总量跟北孤自由贸易区可以说不无关系。
贸易在纽兰共和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0%,而在梁夏帝国不到10%。
按照国内生产消费统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有梁夏帝国的6成。
迢曼帝国也差不多。
说是相当于梁夏帝国的50%,可是在扣除了西陆集团的增益之后,经济实力恐怕不到梁夏帝国的4成。
此外,梁夏帝国拥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除了要大量进口资源之外,对外依赖程度并不高。
在这点上,根本没得比。
就算以北孤自由贸易区为准,纽兰共和国的部分工业产品也需要进口。
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双方的战争潜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当今的国际局势勉强能够保持稳定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名义上,当今国际局势是三足鼎立,但是往实际上说,其实是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联手对抗梁夏帝国。
在总体规模上,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总和,特别是加上北孤自由贸易区与西陆集团之后,肯定超过了梁夏帝国。
可惜的是,这种非正式联盟必然效率低下,不可能把双方的潜力全都发挥出来。
结果就是,也就只能勉强顶住梁夏帝国的压力。
这也是罗纳德发起南下运动,竭尽权力的扩大在西半球,也就是孤大陆地区的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与迢曼帝国的友好关系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不管怎样,两个超级霸权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分道扬镳。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肯定不会让这种2打1的局面维持下去。
最重要的,迢曼帝国未必能够坚持那么久!
标志性事件就是10年前爆发的两伊战争。
虽然在时发的时候,罗纳德还没住进灰宫,赫伯特也只是当选副总统,并不是事件的直接见证人,但是当时在任的总统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就把罗纳德与赫伯特请了过去,征询两人的意见。
是否为波伊国提供支持。
赫伯特记得很清楚,在得知此事之后,罗纳德顿时火冒三丈。
原因无二,迢曼帝国是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准确说是在向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做出保证之后,才知会纽兰当局。
根本就没有要跟纽兰当局商量的意思。
以当时的情况,迢曼当局显然是觉得,纽兰共和国正处在联邦政府换届的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即将离任的民主党总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参与一场地区战争,要不然,不会把皮球踢给即将上任的共和党当选总统。
可问题是,在这件事上,纽兰当局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两伊战争爆发了。
在最初的一年里面,伊拉克占据绝对优势,压着波伊国在打,几个月就攻占了大半个低地省。结果是,等到罗纳德住进灰宫,而且完成了对内部机构的整理,立即加大对波伊国的支持力度。也就是在获得了纽兰共和国的全力支持之后,波伊军队在开战第二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场持续了八年的战争,确实改变了波沙湾地区的战略格局,沉重打击了梁夏帝国在当地的霸权地位。
说得直接一点,梁夏帝国独霸世界油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也同样改变了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关系。
在此之前,迢曼帝国一直以战胜国的身份自居,在跟纽兰共和国交往当中,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
此后,双方的位置直接调转。
两伊战争在2年前宣告结束,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迢曼帝国已经没办法继续为伊拉克提供支持。
要继续打下去的话,由纽兰共和国支持的波伊国很有可能会赢得全面胜利。
当然,前提是梁夏帝国不会借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迢曼帝国撑不住,在其退下后,梁夏帝国很可能会从幕后走到台前。
真要如此,之前八年的战争就白打了!
这场战争,让纽兰当局清楚的认识到,迢曼帝国并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其实,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罗纳德才提出了以“重返孤大陆”与“称霸西半球”为目的的“南进战略”。
按照当时情况,也就需要10年时间,就能完成独霸一方的壮举,通过称霸西半球,获得单独挑战梁夏帝国的资本。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罗纳德赢得第二次大选的那年,梁夏帝国迎来了以立场强硬出名的首辅,海军元帅周涌涛。
在他之前,也就是廉旭升之后的4任首辅全是文职官员,在对外态度上都比较温和。
由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其实是梁夏帝国由战略收缩向战略扩张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对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进行战略扩张的反应。
也就是在周涌涛的手上,梁夏帝国的军事建设重新走上正轨。
结果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梁夏帝国就通过行动,宣告全球霸主的地位不可动摇。
同样是这几年,迢曼帝国基本上吃光了在两伊战争中获得的战争红利,再一次被逼到了绝境。
周涌涛推行的对外政策,几乎全都是针对迢曼帝国。
这也很好理解。
在把迢曼帝国干趴下后,梁夏帝国就将统治世界岛,并且依靠全球第一的海军,完成对纽兰共和国的全面封锁。
因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军,所以纽兰共和国根本不可能称霸西半球。
这也是在逼迫纽兰共和国为迢曼帝国输血。
简单的说,除非纽兰共和国打算打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争,不然就必须耗费大量资源救助迢曼帝国。
在把大量资源用在迢曼帝国身上之后,纽兰共和国拿什么去挑战梁夏帝国?
要不了10年,纽兰共和国就会力竭不支。
到那时候,梁夏帝国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能干掉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
其实,迢曼帝国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怂恿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试图通过发动一场代言人战争扭转局面。
不同的是,这次要挑战的是梁夏帝国,还提前跟纽兰共和国协商。
为了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支持,肯定得提前通气。
当然,说起来是给纽兰当局面子,希望能与纽兰共和国并肩作战。
可是看现在的局面,支持迢曼帝国的军事冒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吗?
自赫伯特往下,没哪个有足够的信心。
在cia局长卡伦到来的时候,会议已经进行了半个小时,而包括总统在内,十几名军政要员都在等他。
卡伦不是故意迟到,是在等一份很重要的情报。
由“锁眼”侦察卫星拍摄的照片。
因为太过匆忙,所以除原件之外,只有一份复印的副本。
所幸的是,主要是几张照片,以及附带的简要说明。
看完之后,赫伯特把文件递给坐在右手边的参联会主席,国务卿詹姆斯则把文件递给了左手边的国防部长。
赫伯特与詹姆斯都没有开口,只是朝卡伦看了过去。
“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梁夏陆军没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部署航空兵,空军也没有在昨晚大规模出动。有理由相信,昨晚在边境线附近跟伊拉克装甲部队交火的,很有可能只是一个陆战营。”
“只是一个营?”
问出来的同时,国防部长布鲁斯挥了挥手里的文件。那模样,仿佛他才是这个房间里的主角。
卡伦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直接做出回答。
cia只向灰宫负责,听从灰宫下设情报办公室调遣,跟五角大楼没有直接关系,不用听国防部的命令。
布鲁斯明显很来火,在注意到赫伯特的脸色后,也就老实了下来。
在这个房间里,轮不到他来发号施令。
就算他跟赫伯特的关系非同一般,也没有好到可以在灰宫里,当着众多高官与将领的面对cia的局长指手画脚。
让布鲁斯安静下来之后,赫伯特才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参联会主席。
“进驻沙乌地的是梁夏陆战队的精锐部队,而且率先获得了新式主战坦克。”科林明显比布鲁斯沉稳得多。“如果梁夏空军把刚服役的‘联合指挥机’派了过去,打出这个结果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你说的是‘指-10a’?”詹姆斯直接问了出来。
科林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的‘联合星’也已经服役,而且在演习当中,表现出很强的探测与指挥能力。有理由相信,‘指-10a’的对地探测能力与指挥地面部队作战的能力不会比‘联合星’差。”
其实,科林没有说,“联合星”就是抄袭的“指-10a”,或者说在“指-10a”那里获得了灵感。
虽然不会像山寨版那么低劣,但是很难说超越。
“联合星”能够达到“指-10a”的水准就很不错了。
在科林说完后,就连赫伯特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做为参加过上次大战的老兵,还是海军航空兵舰载机飞行员,赫伯特很清楚梁夏帝国的军事实力。
要说的话,纽兰共和国一直都在追赶梁夏帝国,却始终没有追上!
在上次大战中战败,并且因为战败而爆发内战,以及后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都可以看成是为了追上梁夏帝国必须做的准备或者付出的代价。接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付出,无一例外都是为了洗刷战败的耻辱。
当然,还是为了夺回失去的东西:霍瓦依群岛。
只是,发展到现在,差距依然十分的明显。
首先就是人口。
按照梁夏帝国上次人口普查,也就是五年前的统计数据,人口已经超过了7亿,现在也许达到了8亿。
纽兰共和国去年的普查结果是3.6亿,就算把没统计进来的非法移民算上,也肯定不会超过4亿。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纽兰共和国的战争潜力远不如梁夏帝国。
按照战后做的总结,战败的头号原因,就是人口数量仅相当于梁夏帝国的一半。
用战后流行的话说:人多了未必强大,人少了肯定弱小。
其实,这决定了纽兰共和国在战后的基本政策。
简单的说,就是鼓励本国公民生育更多的子女,放宽移民的限制,加强跟孤大陆其他国家的往来。
在此基础之上,组建了以纽兰共和国为首的北孤自由贸易区。
这也是全球第一个以经贸为主的国际组织,并由此开启了自由贸易的时代!
此后,在北孤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之上,纽兰共和国发起“南进战略”,而这套由前总统罗纳德提出的,并且加以实施的经济政治战略,又被形象的称为“第二门罗主义”,核心思想就是重新霸占西半球。
“南进战略”成了纽兰共和国崛起的标志事件。
罗纳德也由此成为了纽兰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在罗纳德之前,纽兰共和国更像一个区域强国。
在罗纳德主宰灰宫的八年间,纽兰共和国完成了由区域强国到全球大过的蜕变,成了货真价实的超级霸权。
在很大程度上,赫伯特是在享受罗纳德的政治遗产。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赫伯特给罗纳德当了八年副手,他在两年之前当选总统更像是由副转正。
可问题是,这才10年!
哪怕在过去的10年里,纽兰共和国的发展速度为全球最快,也不足以弥补自身的先天不足,更别说扭转实力对比。
就算把枫叶国与墨西哥算上,按照北孤自由贸易区计算,人口也只有5亿,而南北孤大陆的人口总量还不到10亿。梁夏帝国自身有8亿,巨大陆东南地区还有大约4亿,狭夷皇国有1亿,高巨王国有大约5000万,如果把南方次大陆也算上的话,梁夏帝国势力范围内的人口总量超过20亿。
这里,还没有算上新月地区与玄大陆东部那些国家。
人口规模上的巨大差距,首先就决定了双方的经济实力。
发展至今,梁夏帝国依然是全球头号强国。
虽然对梁夏帝国经济总量的评估,不同的国际机构给出的结论不一样,但是总体差距并不是很大,没有一家机构否认梁夏帝国为全球头号经济体的事实,而估算结果,即梁夏帝国在全球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在30%到40%之间,远远超过处于第二梯队的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
差距有多大呢?
按照较客观的估算,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相当于梁夏帝国的7成,最多不超过8成。
如果不考虑进出口,仅计算本国生产消费,纽兰共和国还不到梁夏帝国的一半。
简单的说,纽兰共和国更加依赖贸易,其相对庞大的经济总量跟北孤自由贸易区可以说不无关系。
贸易在纽兰共和国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高达30%,而在梁夏帝国不到10%。
按照国内生产消费统计,纽兰共和国的经济总量大概只有梁夏帝国的6成。
迢曼帝国也差不多。
说是相当于梁夏帝国的50%,可是在扣除了西陆集团的增益之后,经济实力恐怕不到梁夏帝国的4成。
此外,梁夏帝国拥有几乎所有的工业门类,除了要大量进口资源之外,对外依赖程度并不高。
在这点上,根本没得比。
就算以北孤自由贸易区为准,纽兰共和国的部分工业产品也需要进口。
经济实力直接决定了双方的战争潜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当今的国际局势勉强能够保持稳定的关键所在。
虽然在名义上,当今国际局势是三足鼎立,但是往实际上说,其实是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联手对抗梁夏帝国。
在总体规模上,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总和,特别是加上北孤自由贸易区与西陆集团之后,肯定超过了梁夏帝国。
可惜的是,这种非正式联盟必然效率低下,不可能把双方的潜力全都发挥出来。
结果就是,也就只能勉强顶住梁夏帝国的压力。
这也是罗纳德发起南下运动,竭尽权力的扩大在西半球,也就是孤大陆地区的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与迢曼帝国的友好关系不可能长久的维持下去。
不管怎样,两个超级霸权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分道扬镳。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肯定不会让这种2打1的局面维持下去。
最重要的,迢曼帝国未必能够坚持那么久!
标志性事件就是10年前爆发的两伊战争。
虽然在时发的时候,罗纳德还没住进灰宫,赫伯特也只是当选副总统,并不是事件的直接见证人,但是当时在任的总统在事发的第一时间,就把罗纳德与赫伯特请了过去,征询两人的意见。
是否为波伊国提供支持。
赫伯特记得很清楚,在得知此事之后,罗纳德顿时火冒三丈。
原因无二,迢曼帝国是在做好了一切准备,准确说是在向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做出保证之后,才知会纽兰当局。
根本就没有要跟纽兰当局商量的意思。
以当时的情况,迢曼当局显然是觉得,纽兰共和国正处在联邦政府换届的时候,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即将离任的民主党总统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参与一场地区战争,要不然,不会把皮球踢给即将上任的共和党当选总统。
可问题是,在这件事上,纽兰当局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两伊战争爆发了。
在最初的一年里面,伊拉克占据绝对优势,压着波伊国在打,几个月就攻占了大半个低地省。结果是,等到罗纳德住进灰宫,而且完成了对内部机构的整理,立即加大对波伊国的支持力度。也就是在获得了纽兰共和国的全力支持之后,波伊军队在开战第二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场持续了八年的战争,确实改变了波沙湾地区的战略格局,沉重打击了梁夏帝国在当地的霸权地位。
说得直接一点,梁夏帝国独霸世界油库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可是,也同样改变了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的关系。
在此之前,迢曼帝国一直以战胜国的身份自居,在跟纽兰共和国交往当中,始终居于主导的地位。
此后,双方的位置直接调转。
两伊战争在2年前宣告结束,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迢曼帝国已经没办法继续为伊拉克提供支持。
要继续打下去的话,由纽兰共和国支持的波伊国很有可能会赢得全面胜利。
当然,前提是梁夏帝国不会借手。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迢曼帝国撑不住,在其退下后,梁夏帝国很可能会从幕后走到台前。
真要如此,之前八年的战争就白打了!
这场战争,让纽兰当局清楚的认识到,迢曼帝国并不是一个靠得住的盟友。
其实,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罗纳德才提出了以“重返孤大陆”与“称霸西半球”为目的的“南进战略”。
按照当时情况,也就需要10年时间,就能完成独霸一方的壮举,通过称霸西半球,获得单独挑战梁夏帝国的资本。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罗纳德赢得第二次大选的那年,梁夏帝国迎来了以立场强硬出名的首辅,海军元帅周涌涛。
在他之前,也就是廉旭升之后的4任首辅全是文职官员,在对外态度上都比较温和。
由周涌涛出任帝国首辅,其实是梁夏帝国由战略收缩向战略扩张转变的标志性事件。
当然,这也可以看成是对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进行战略扩张的反应。
也就是在周涌涛的手上,梁夏帝国的军事建设重新走上正轨。
结果在短短的几年之内,梁夏帝国就通过行动,宣告全球霸主的地位不可动摇。
同样是这几年,迢曼帝国基本上吃光了在两伊战争中获得的战争红利,再一次被逼到了绝境。
周涌涛推行的对外政策,几乎全都是针对迢曼帝国。
这也很好理解。
在把迢曼帝国干趴下后,梁夏帝国就将统治世界岛,并且依靠全球第一的海军,完成对纽兰共和国的全面封锁。
因为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海军,所以纽兰共和国根本不可能称霸西半球。
这也是在逼迫纽兰共和国为迢曼帝国输血。
简单的说,除非纽兰共和国打算打一场几乎没有胜算的战争,不然就必须耗费大量资源救助迢曼帝国。
在把大量资源用在迢曼帝国身上之后,纽兰共和国拿什么去挑战梁夏帝国?
要不了10年,纽兰共和国就会力竭不支。
到那时候,梁夏帝国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能干掉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霸权!
其实,迢曼帝国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开始怂恿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试图通过发动一场代言人战争扭转局面。
不同的是,这次要挑战的是梁夏帝国,还提前跟纽兰共和国协商。
为了获得纽兰共和国的支持,肯定得提前通气。
当然,说起来是给纽兰当局面子,希望能与纽兰共和国并肩作战。
可是看现在的局面,支持迢曼帝国的军事冒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吗?
自赫伯特往下,没哪个有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