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三国
字体: 16 + -

第134章 刘备年前拿西海 王国皇甫皆罢兵

    正当马腾和韩遂在商量如何对付刘备的时候,帐外有人禀告说刘备遣使者来访。

    听闻此言,马腾韩遂虽然纳闷,但是也没有怠慢,赶紧唤人将刘备使者请进帐内!

    “不知尊使前来所谓何事?”韩遂一看到刘备使者便开口问道。

    “吾乃西域大都护帐下贾诩,字文和。今日西域大都护特遣诩前来与明公休战,待年后过了元宵节,双方再一决胜负。”

    来人却是贾诩,而刘备遣贾诩过来居然是为了议和。

    “哦,你是贾诩,贾文和?凉州姑臧人?”韩遂惊讶道,却是对贾诩还是颇为了解的。

    “正式在下。”贾诩也颇为意外,自从被刘备绑走以后,贾诩已经十年未曾在凉州露面,就算从长安去西域,贾诩也没有停留,未曾想居然还有人知道他!

    “十年前,贾先生一家一夜间消失不见,未曾想今日得在凉州见到先生!”韩遂颇为意外的说道。

    “先生此番是来与我等议和?”马腾却不是很熟悉贾诩,而后直接问道。

    “并非议和,只是暂时罢战,原本吾家主公并不愿意卷入此次战争,然后洛阳圣上下诏要求我主出兵与皇甫嵩夹攻尔等,无奈之下吾主才出兵西域。

    而如今已到年关,吾主不愿治下百姓在年关收到家人战殁的消息,所以欲与明公暂时罢战,待到元宵之后再战!”贾诩明确的将刘备出兵的原因和罢战的原因说出来。

    “若是如此,我二人便同意刘都护的建议,双方罢战一月,待元宵后我等双方在一决雄雌。”韩遂直接答应道。

    而贾诩得到韩遂肯定的答复,告罪一声便离开了韩遂大营,而后便回到酒泉。

    “文约,为何大营刘备罢战一个月?”马腾却是不解的问道。

    “寿成,如有所不知,虽然吾等有九万大军,但却是未训练过的乌合之众,而刘备却有精锐五万士卒,所以此时一战我等未必能赢,但若有时间训练,则结果或许不同。”

    “原来如此。”

    ………………………………

    “文和,此番出使可还顺利?”

    “主公,此番出使一切顺利,马腾和韩遂已经答应休战一个月。”贾诩淡淡的说道。

    “如此甚好。”刘备却显的非常开心,而后命令张辽和秦良二人领军一万直去酒泉郡北边的西海郡。

    西海郡,是华夏古代的一个地名。即即后世的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后世的共和县等地区、盐池后世的茶卡盐池等地。

    西汉末年,大司马王莽掌握了朝中大权。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四年,王莽派中郎将平宪等人,来到西海即后世的青海湖地区,以金钱财物,利诱卑禾羌首领良愿献地内属。

    良愿等人慑于西汉武力,又贪图财币,于是率领本部落一万两千人迁出鲜水海即后世的青海湖、允谷即大允谷,后世的共和县等地区、盐池后世的茶卡盐池等地,将环湖地区献给了汉朝,自居高山险阻处为汉藩蔽。

    王莽诱使卑禾羌献地,羌人又一次被迫到自然条件更差的地区去放牧。

    王莽得西海、盐池后,为竭力制造“四海一统“的政治升平假象,奏报临朝的太后王政君,谓当时全国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请在良愿等所献的地区设西海郡。

    准奏后,于元始四年冬设置了西海郡,治龙夷又名龙耆,即在后世的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并在环湖地区设置五县归西海郡管辖。

    时西海郡设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以后屡经废建。西海郡的设置,使汉帝国西部疆域深入到了青海西部的草原。

    王莽建立西海郡后,在国内增立新法五十条,凡有违犯者,强行迁徙到西海地区。被迫迁徙的内地百姓数以万计,引起了内地人民的强烈不满。

    西海郡设置两年后,即王莽居摄元年公元六年,西羌豪酋庞恬、傅幡等兴兵攻打西海郡,企图夺回水草丰美的环湖地区。西海太守程永弃城逃走,后被王莽所杀。

    羌人遂即占领西海郡。次年,王莽遣护羌校尉窦况等击破西羌,收复了西海郡。

    王莽篡位称帝后,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新莽政权无力顾及边疆郡县,卑禾遂又趁机夺回了故土,西海郡也随之废弃。

    东汉建安年间,改张掖居延属国为西海郡。治所在居延即后世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约当今居延海附近一带。北魏废。

    隋大业五年公元六零九年在后世的青海省青海湖西古伏俟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尕亥乡铁卜加村西南置。辖境约当青海湖附近一带。隋末废。

    唐朝时,贞观二十三年公元六四九年即唐太宗去世之年,唐高宗封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

    西海郡,也就是张掖蜀国,但是在东汉建安年间百威西海郡,这里就是刘备的下一个目标。

    但是,西海郡这里毗邻鲜卑和匈奴,又人烟稀少,这里又经常被鲜卑和匈奴袭扰,所以,多数的百姓不是南迁,就是被掳掠到了北方。

    所以,西海郡虽然是大汉的郡县,但是已经多年没有汉官治理,百姓也是少的可怜,然而此番刘备却不顾贾诩的劝谏,执意要取这西海郡。

    而最终贾诩却被刘备的一番话给打动:“西海自王莽起便为我大汉故地,虽地偏、人少、多灾难,然当政这若一次为由,而弃之?若将来大汉遍地如此,是否可以弃大汉矣?”

    贾诩闻言遂拜伏于地久久为起!

    ………………………………

    就在刘备出兵谋夺西海之时,皇甫嵩和王国决战的陈仓却是异常的平静。原本已经强攻数十天的王国大军,这几天也都偃旗息鼓,并不在强攻陈仓!

    当日韩遂、马腾离开后,韩遂军营内。

    “大将军,参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说?”李相如在韩遂、马腾走后便开口说道。

    “你我乃是生死兄弟,有何不当说?”王国却鼓励李相如说道!

    “大将军比之皇甫嵩,用兵如何?”

    “某不如皇甫嵩多矣。皇甫义真乃将门世家,征讨黄巾之时,能以区区几万大军破波才数十万大军,后又辅助刘备征讨广宗黄巾,是以我不如矣。”王国到还实事求是的说道。

    “陈仓之城坚否?”

    “当然,十数万大军日夜猛攻十数日却不能撼动分毫。”王国点头说道。

    “而如今我军战力与先前相比强盛否?”

    “自然比不上,先前吾等有十来万大军,而如今却只有七万多大军,如何能与先前相比?”王国貌似明白了什么,而后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

    “如此,我等攻陈仓必不能下,不知大将军以为否?”

    “应当是了。”

    “既然如此,大将军觉得我等在日夜强攻陈仓,到陈仓久攻不下,我军疲惫不堪、势气低下之时,皇甫嵩气势强盛,率军与我军一战,我军还能胜否?”

    “相如,如此说来,我陈仓大军还真的危险,不知相如可有好的办法?”王国也明白了李相如的想法。而后着急的问道。

    “大将军,此时唯有养精蓄锐,围困皇甫嵩和董卓大军,如此我军气势与皇甫嵩大军不相上下,我军数量又两倍于皇甫嵩大军。

    如此皇甫嵩必不敢与我军一战,而我军身后有韩将军和马将军大军,所以也无后顾之忧,当可维持不胜不败之局!”李相如缓慢的分析道。

    “然我军目标乃是三辅之地,如今困军陈仓当如何是好?”王国愁眉苦脸道。

    “大将军,我军之胜败不在陈仓,而在韩、马两位将军。

    就算陈仓战胜,而韩、马两位将军战败,则西域大都护刘备可尾随我等一路杀向三辅之地,而切沿途郡县皆为刘备所得。

    最终兵临长安城下也逃不了被两面夹攻,兵败而亡的结局。

    但若马、韩两位将军大胜,三位将军可携大胜之势,一下攻占陈仓,而后陈兵长安,围困长安,则将军所求之事必然应验。”

    李相如的分析很有道理,只要刘备不灭,则王国无法再进一步。

    听了李相如的话,王国大喜,而后命三军休整,不在进攻陈仓,而是率大军与陈仓内的皇甫嵩、董卓大军瑶瑶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