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
字体: 16 + -

第四十五章 刑鼎未铸规已成(下)

    太阳落山后,村社里的人三三两两地走向了平日夜里听故事的地方。

    村社中点不起虫蜡。

    有一点油脂不如自己留着吃掉,哪里舍得用来照明。更别说如司城皇府苑中点燃的明亮的、来自齐国海中的鲛人油。

    墨子和一人如同看客一般,也一同走了过去,想要知道适会怎么处理桑生这件事。

    与墨子同行的人,墨者称其为摹成子。

    摹成子是郑国人,在未成墨者之前,最佩服曾经的郑国执政子产,精通子产曾颁布的刑书。

    子产谥号为成,摹成子便给自己取名为此,是说想要做子产那样的人,在墨者之中专管赏罚之事。

    在子产颁布刑书之前,各国用的都是贵族掌握有最终解释权的秘密法。

    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如果让氓隶知道了法律,那么便不能威不可测,贵族也就丧失了最终的解释权和判决权,甚至可能会有“刁民”拿出刑书上的条文说贵族的判决不对,这是万万不可的。

    摹成子也是低级贵族出身,但却支持成文法反对秘密法。成为墨者之后,更是相信墨子所说的三表之规,制定法令要依照那三表。

    在知道了桑生的事后,他也考虑了一些,但却怎么也找不出最好的解决方法,能够对有赏而错有罚。

    今日就算墨子不叫他一起,他也会随着先生一同来看看,看看适到底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两人结伴而行,来到那间土屋外的篝火旁,和村社中的人打了声招呼,就坐在一旁烤火。

    村社的人在忙完了一天的事,正在讨论桑生的事,几个人还为此发生了争论,有些竟然面红耳赤。

    墨子忽然问摹成子道:“你看这里像什么?”

    摹成子笑道:“先生不说,我也想说。这里倒像是当年在新郑附近的那些乡校。”

    墨子想说的正是这个,微微点头。

    当年新郑附近,乡校颇多。凡傍晚,总有城中之人相聚,或歌或酒、或论国政、或论君伯、或谈施政得失。

    郑大夫然明对此很不满意,曾建议子产毁掉这些乡校,认为这样下去人们肯定会不安分,而且这些乡校之中总会传播一些激进的想法,动辄对七穆上卿或郑伯制定的政策加以评价。

    然明的意见遭到了子产的回绝,并认为这可以知施政得失。

    然子产逝后,郑国的乡校已经全部被毁,禁止再有这样类似的东西出现。

    摹成子又听了一阵篝火旁的议论,评价道:“先生,这里又和曾经的郑之乡校不同。郑之乡校,各论东西,争执不休。这里虽然也有争执,但听他们这些人话中所依照的道理,又都是我和先生所熟悉的道义。郑之乡校,东西分别,各有其义;此间乡聚,东西之别,俱为一义之下。”

    墨子仿佛没听到这番话,没有做出回答,而是盯着正在燃烧的篝火。

    看着篝火中燃起的火苗,想着短短两日之内所见所闻,许久叹息道:“从昨日到现在,这处乡聚之所是第五件让我惊异的事了。”

    他不知道想到了适和他无意中说起的哪句话,沉默片刻后忽然问道:“成,如今天下的墨者,有多少?”

    他是巨子,自然清楚。

    摹成子知道先生这么问必有深意,回道:“真正的墨者,即便不算胜绰那样的人物,四百有余。”

    墨子又问:“若这四百有余,人人均按适这般行事,有他这样的本事,又能让这样的乡聚波及到多少地方呢?”

    摹成子回道:“先生,若是公室公子不管,一人可让一甸之人聚如此。适有才智,更晓天志,有良种与赌斗来的金钱,还有磨盘连枷等物,用了半年。人的聪慧是天生的,但智慧和天志是可以学习的,良种是可以收获的,所以若按先生所说,三五年是可以波及到四百甸的。”

    墨子嗯了一声,拿起一支木棍扔进火堆中,又问了一个在摹成子看来似乎和这件事毫无关系的问题。

    “昔年太公望封于齐,地有多少宽广?”

    摹成子没有思索先生为什么会忽然问这个,便随口答道:“不足五百甸。”

    墨子正要继续问下去的时候,篝火旁有人喊了一声:“适来了!”

    他是个信义之人,既说过只看不说,便真的只看不说,冲着摹成子点点头,示意让摹成子也不要说话。

    风尘仆仆而来的适,早就看到了墨子。

    但他知道墨子的性子,既说了只看不管,那就真的只看不管,所以也没有刻意去说什么。

    篝火旁村社众人和适相处的久了,墨子名声极大,终究不如更亲近熟悉的适。

    众人见适到来,纷纷嚷道:“适,桑生的事总要解决。”

    “就是,六指总不能白白挨打?”

    “要不是昨日墨翟先生亲来,你也会被打,那些种子可能都会被抢走。”

    适一来,众人便让开了一条路,很自然地将适让到了篝火旁。

    众人也不再是围着篝火形成一个圆圈,而是围着适成了一个扇面。

    适压压手,众人也都安静下来。

    “这件事是关乎到村社众人的,总要众人一起商量出个结果。但是又能怎么办呢?土地是君上的,授田与你们,你们并没有权力驱赶走他;刑罚又不是我们可以动用的;六指挨打也未必是桑生的本愿,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

    六指跟在适的旁边,嘟囔了一句道:“他还说你害了他呢,说你是恶鬼呢。”

    众人也很不满这番话,适笑道:“他说我是恶鬼,我便是了吗?”

    村社一人站出来道:“那就这样算了?”

    适摇头,说道:“我是这样想的。我先问一句,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什么呀?”

    这样的话,适已经灌输过数十次。

    一问,便立刻得到了几十个人共同的回答。

    “当然是为了你常说的交相利。如今你只买了几头牛,村社人多分不过来,一些事也不是一家可以做的,所以要交相以利,互助为人便是为己。只是为了得利。”

    墨子在一旁暗暗点头,心说这样的道理,即便是一些新入的墨者也未必能够想通,这些村社中人想的倒是透彻。

    转念再想,又明白了造成这种区别的结果:村社的确是交相得利了,终究还是一个利字。

    适听到这些人都这样说,便道:“我讲个故事吧。世上有这样一群牛,都是黑色的。这些牛彼此互助、犄角向外,抵御虎狼。忽然有一日,一头牛的毛色变成了白色……假使在这群牛看来,白色就是最大的罪恶,那么应该怎么惩罚这头牛呢?”

    众人一想,便道:“那就将他驱逐出牛群。”

    适道:“既然这个故事是这样的道理,那么这件事还没有解决吗?大家在此相聚,近是为了交相得利而互助,远是为了乐土将有一日实现。但桑生并不相信,那么大家就不再与他交相得利就是。”

    “收回授田,那是公族的权力,所以公族可以用收回授田的方式惩罚。罚没钱财粟米,与军赋丝帛粟赋并无二致,所以那也是公族可以动用的刑罚。”

    “对我们来说,交相得利,另其不能得利,便是我们可以施加的惩罚。”

    “因而,我觉得可以这样做。”

    “数家共用的牛,桑生家不再可以使用,但他也一样不再需要履行喂牛的义务。”

    “村社的磨盘、碾子,桑生家如果想要使用需要拿钱或是粟米,因为他没有参加磨盘碾子的劳作,所以他不能使用。”

    “聚会的场所,他还可以来,因为他曾经为此夯土,但一些新的种植之法不能听。”

    “村社日后收了宿麦,每年共同拿出的预备荒年的粮食,在遇到荒年的时候桑生家不能食用,只能花钱去买。”

    “其余的事也是一样,凡交相得利的,他都不能参加。诸如军赋、演武、征战、粟税这些不归村社的人管辖的事情,一切如旧,这不是我们现在可以管的。”

    “大家考虑一下,可以的话,就这样办吧。按照公用耕牛的几家一起商量,达成一致后选出一人陈诉同意与不同意,再做最后决断,不要叽叽喳喳乱成一团。”

    说完后,篝火旁的这些人便按照平日一同喂养耕牛的认分开,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听上去很乱,但仔细看就能发现,就像是一朵朵的梅花,虽然分瓣但却围着一个中心。

    适知道,自己用了自己非常不喜欢的手段,将一个村社中的人,人为地制造了裂痕,分成了两色。

    信的。

    不信的。

    当信的占到多数的时候,不信的不会说自己不信而只会说信。

    他给了这些人希望,已如今的权力,最大的惩罚就是断绝某个人的希望。

    看得到的希望,在破灭的那一瞬,是最可怕的惩罚。

    适清楚,自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这结果就是桑生从此在村社被彻底孤立。

    即便孤立,桑生也没法走,他是授田制下的农夫,没有钱哪里也去不了,而且因为需要履行封建义务的原因,逃走在贵族眼中是犯罪。

    适用玉米地瓜土豆和冬小麦,让这些人看到了触手可及的希望,也让他有了一种他可以施展的惩罚别人的、名为破灭希望的惩罚。

    交相得利,终究还是一个利字,也只有此字,能够汇聚更多的人,无需改成宗教。

    很快,众人给出了一致的结果。

    同意适的做法,从此之后,桑生不得参加村社的大部分活动。

    军赋征召的事,众人没权利,也没必要。

    本身那些事对村社这些氓夫而言就只有义务而无权利,自然也就没有剥夺权利的惩罚,只有加重义务的惩罚,而这只会造成不满,但这不满却与墨者无关,只与国君有关。

    就在众人做出决定的时候,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从远处传来,桑生的妻子哭着跪倒在村社众人面前。

    “适……你这是要害我啊!就算桑生做错了,我又做错了什么呢?他前几日就和我总说,马上就能过上好日子了,过上乐土中那样的日子。我也没有多想,谁知道他能做出这样的事呢?”

    “求求你,求求你,那些牛、磨盘还有备荒的粟米……我没有错啊。”

    的确,她没有错。

    适的决定,就等于害了她。

    授田制下,按户授田,农业为主,注定男人就是主要劳力,也注定了女人只能附属于男人——其实本质是附属于土地,只不过恰好土地的拥有者按照此时的军赋田亩制度和劳力水平属于男人。

    但,适却用一种似乎有道理的方式反问道:“我并没有害你,难道半年前你有牛马?你有磨盘吗?我只是让你家回到以前的日子啊,怎么能说是我害了你呢?”

    女人哭道:“可我听了乐土,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了。你让我知道了乐土,又不准我靠近,怎么能是不害我呢?”

    适摇头道:“墨者从不夺走别人的东西,也不可能夺走别人没有的东西。我该怎么救你呢?女人也能分到土地,从而让你作为一个个体加入到交相得利的互助当中?按户授田,你并没有,即便我想让你加入,哪一伍又肯让你加入呢?”

    “村社众人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惩罚桑生,并没有惩罚你。你可以选择回你父亲的家,也可以选择和桑生一起过着和以前一样的日子。”

    女人在地上哭道:“可他对我很好。我舍不得。”

    适叹息道:“那就是你的事了。我说,没有天命,自己的命只能自己管。是爱他的爱重于更好的衣食?还是更好的衣食重于爱他的爱?总要做出选择,不是吗?这是你的命,但不是你的天命。假如天命存在,那么不可更改,但你自己的命,你自己可以改。”

    说完这一句,他不再管这个还在哭泣的女人,冲着村社的每个人,高高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这双手,有十二个茧子。是打石头磨出的、种宿麦握耒耜捏出的、敲麦种敲出的、种墨玉刨出的。”

    “十二个茧子,换来了宿麦、磨盘、种子。”

    “凡有光,必有影。想得到一件事的好处,也必须承担这件事的痛苦,这就是人的命!没有天命!自己要为自己所作的负责,所结出的果便是命!”

    他的声音忽然拔高,藏在后面的脚悄悄踢了一把沙土到篝火中,篝火被风沙一吹,顿时升腾起来,让他的身影显得更为高大和光明。

    “现在,伸出你们手。让我,也让你们彼此看看,看看你们手上的茧、看看你们纺线搓出的痕。告诉我,那些粟米的多寡、布帛的长短,到底是源自天命还是源自你们自己?”

    几十双手一同举起,不需要互相看,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手上的一切,于是高喊道:“我们自己!”

    适的声音更加高亢,如同几个月前飞过的鸿雁惊鸣,大声道:“那你们愿意过上乐土中的日子吗?”

    “愿意!”

    “那你们愿意承受抵达乐土途中之苦吗?愿意用自己的手,驱赶那些所有阻碍你们适彼乐土之事之人之物吗?”

    “愿意!”

    几十个人的声音几乎同时喊出,震彻天地。

    近乎狂热的喊声,掩盖了那个女人的哭泣,适也没有再看她一眼。

    他已经把她的命运在这个时代交给了她自己,授田军赋按户记亩,这就是时代,而他所给出的选择也是这个时代之下唯二的两种选择。

    他不信天命,也希望诸夏九州都不信天命。

    但不信天命,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自己所做的一切,人们在心里真的会愿意这样吗?

    之后的之后,他又说了很多的话,一直说到人群散了。

    散去的人群听到了许多没听到的东西,但稍微想一下就知道那是极好的。

    一直没有说话而只是观察的墨子和摹成子没有离开,仍旧在逐渐暗淡的火堆之旁。

    墨子看了摹成子一眼,摹成子点点头,说道:“他赏他所能赏、罚他所能罚,并无逾矩,亦无一句偏离我墨家之义。公正严明。这是我所看到的,先生又看到了什么呢?”

    墨子想了想,只说了一句。

    “即便他离开了村社,任何一个跟他学过的墨者,都可以站在火堆的最前面,村社众人都会觉得理所当然而且信任无双。宋公之令,在此村社再不如墨者之言。”

    摹成子闻及此言,若有所思,就于这篝火之旁回味无穷,直到有一人跑来喊了一声在他身边的墨子一句先生。

    “先生,司城皇请你相见。为墨玉鬼指之事。另外,韩赵魏三家传帛宋公,邀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