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界仙途
字体: 16 + -

第1章 百年之后

    天地间包容万物,如同海纳百川一样崇高,大海迎河川入东得以壮阔,天地因包容万物而欣欣向荣。

    天地仁慈,万物赖以生存。群山枝繁叶茂,流水潺潺,可供百兽栖息繁衍,灵猿蜕变成人,因智慧而进步,走出深山,历经数千年,人族兴盛,户口极多。

    天地虽然孕育出无数生灵,却不能对它们予以长生,这世间上的每一种动物,包括花花草草,和拥有智慧而又显得多么不凡的人类,全都难以挣脱生老病死的枷锁。

    然而,参天古树千年仍在,历经风雨而命不绝,沧瀛巨龟同享千年,水中来去逍遥自在,虽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长生不老,与天地长存。但是,人的生命不过百年光景,天地之中为何有物种这般长寿?

    这对人类来说极不公平,何处有不公,何处便有不甘和抵抗。

    智慧让人勤于思考,树木海龟尚且能活千年,人命不过百年便休矣,十倍之差,为什么?凭什么!

    人们除了无尽的不甘之外,也开始对生命展开探索,不知从何时开始,世间便有人寻仙。(水灾,天雷,地震,海啸,世人眼见天地之威,知非人力所能为也,便以为九天之上,定有仙人遥控一切。而仙人本领滔天,定能与天长寿。)

    自从有过这种怀疑后,人间各处纷纷建起寺庙,供奉那些由心中所想而幻化成的仙人。仙人的传说一直都在大陆之中盛传,导致一大批妄想长生,拥有滔天法术的人也不安分。踏破铁鞋,多方探寻,苦于无法上天入地,一睹上仙真容,终究无人能够断定仙人的存在是真是假。

    有努力便会有收获,这是一个更古不变的道理。人类寻仙未果,却意外领悟出修行之法,呼吸吐纳,开全身气孔,引天地之灵气,用以修炼。此动作延年益寿,增强力量,美其名为修仙。

    长仙派开派祖师道尘子,原名李田,家住江南一洲。据说李田幼时聪颖,好读诗书,在其十八岁的时候,琴棋书画等方面样样精通,颇有造诣。

    因为家族兴旺,那时的他无忧无虑。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此乃他心中所爱而不能弃。一日,年迈的高堂大寿,他对着远来宾客,作诗一首:《须行乐》

    生不重来死最长,花间伴酒也无妨。人活世上须行乐,只做当时得意郎!(原创)

    此诗一出,满座皆惊。在座的众人无一不赞美几句,说他学富五车,惊才艳艳!更有甚者,当着李田之面,向其父亲道出家中有女,花容月貌,正与他极是般配,李田婉言相拒。

    二十五岁那年,家族突遭魔教灭门,只他一人逃出生天,魔教几次追杀,最后将他打入万丈深渊。李田醒来后,发现眼前是一处山洞,入内得一本秘籍,内载修炼之法,高深莫测,威力无穷。李田大喜,遂在洞中修炼,直到出洞之时,人间已过十二年。

    自出洞之日起,李田改名为李傲然,只为暂避魔教锋芒,后因在秘籍中修炼法术,学有所成,逐渐有了开宗立派之心。三年流逝而去,李傲然修为更进一步,终于在龙伏山之巅,创建长仙派,名号道尘子。

    学有所成,自然要为家族报仇雪恨,道尘子一人一剑,只身前往魔教总坛,那一战,杀得魔教弟子尸横遍布,血流成河,十余位魔教长老恼羞成怒,强强联手,竟也奈何不了道尘子。

    魔教自知久战不利,便令手下扮作寻常百姓,以百姓安危逼迫道尘子服下绝力丹。(绝力丹,一种可以令人丧失功力的毒药,服之,灵力无法催动,一旦催动,中毒者将会生出万蛇噬咬之痛。)

    道尘子服下绝力丹之后,寻常百姓抽出刀剑,凶相毕露,他自知有诈,大怒之下不顾毒药之威,利用高深的修为对它进行暂时压制。紧接着以中毒之躯,使用秘籍内的上乘大法,催动灵力,引下天雷,顷刻间天雷落入剑中,手持雷蛇缠绕的银白长剑,道尘子对着魔教众人发出致命一击,雷剑九重天!

    那一刻狂风大作,天地失色。道尘子所执神剑光芒大盛,凡人眼不能视,可见其招威力绝伦,人力不能敌也。

    魔教众位长老合力顽抗,一瞬间全都倒飞出去,坠落在地上口吐鲜血,已无再战之力。道尘子走到那些长老的身前,手起刀落,再起再落,直到这些魔教长老全被杀光才停下了动作。

    “只可惜魔主有事外出,早已不在总坛,多年之后,我龙伏山也将不得安宁。”道尘子叹了口气,随后默念口诀,御剑飞走。

    回到龙伏山之后,道尘子口吐黑血,自知命不久矣,恐一生所学失传,又恐魔主复仇而来,便将秘籍托付给座下弟子,三年之后,驾鹤西归,享年四十三岁。

    人间,一百年之后........

    “夫人,您真的打算将他拒之门外?”

    “是的,因为我知道他为何而来。”

    “老奴先前与他说过几句话,这少年似乎很懂礼数,轻声慢语,态度谦和,而且长相并不遭人厌,或许,夫人可以重新考虑一下?”

    “笑话,就算你所说属实,像他这样的人却是随处可见的,如果只是个知书达礼的俊俏书生,又有什么资格让我见他?”

    “夫人应该是认识他的,仅凭这一点,他看起来就比较特殊了,能够让夫人留有印象的少年真的不多,换句话说,这种人提着灯笼都难找。“

    “好吧,我先收回随处可见几个字,你似乎对他颇有好感?为什么?”

    “因为他真的很懂礼数,又或许是他的气质很独特,让人见上一面就无法产生出冷漠的情绪。”

    “如果你不是我的远房亲戚,早就将你安排到别处伺候其他主子了,也就只有我,才会任由你说些我不爱听的话。”

    “老奴知错了,老奴现在就去请他离开。”

    “不必了,你去把他领过来吧,我正想看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

    突然响起吱吖一声,丞相府的大门缓缓打开,门前少年抬眼望去,看见穿着绫罗绸缎的老婆婆探出身子,对他面含微笑道:“进来吧。”

    少年怔了怔,显然有些意外,但还是压制住内心惊喜,对着开门老者弯腰施礼道:“劳您费心,多谢。”

    “劳您费心,多谢。”这句话在老婆婆的耳边回响着,琢磨片刻,便知道少年为什么说出这种话了。当下一惊,心中暗道:“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惜。”

    “夫人最近心情不好,也不知是何缘故,你待会与夫人说话的时候多多注意言辞,切莫让她怪罪于你。”

    少年心中一暖,想起先前老婆婆让他在门外等候,过了许久不见回来,然后她便带来了夫人的“允许”,想必是夫人不想见他,后因老婆婆劝说方才改变了心意。

    想来也是,这种时候夫人想见他便是出了鬼,丞相大人已经上朝去了,丞相府的大权全在夫人那里,见或是不见,她一人说了算,也不需要和哪个人商量一下到底见不见。他既然等了一些时间,那就说明肯定有两个人在见不见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其实,这名少年来到这里也只抱着一丝的希望,没想到结果却能够出人意料。

    “这位老婆婆为什么要帮助自己?她和丞相府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居然能够让尊贵而又有点怕事的夫人改变心意,只怕不是个简单人物。”

    少年感觉到老婆婆的笑容有些诡异,至于诡异在哪里,他完全说不出来。

    “多谢老婆婆提醒,见到夫人之后我定会小心说话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