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约战
正如郅恽所说,两次党锢之祸,李膺、张俭、郭泰、贾彪,所谓“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等等。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分分钟让被宦官糊弄的皇帝镇压了。
所以说,这个事情实在是没法说。齐景公也好,刘秀也好,终究还算靠谱点的,至于灵帝么,还是算了。
“好了,这个事情就别继续争论了。”
见两人继续争持,基本上也就是那么几个论点来回讨论了,鲍鸿开口打断了两人继续争论下去。嘴上说的终究不能决定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要靠现实来实现。
“所以,君章先生特意潜伏过来,总不会是来让我们设法劝降的吧?”鲍鸿笑道,“君章先生此来究竟是有什么事情呢?”
“我说是来送战书的,你信不信?”郅恽闻言,呵呵笑道。
“开什么玩笑!”鲍鸿笑道,“送战书你需要潜伏过来吗?要不是意外被发现,你都快潜伏到我中军大帐了吧!”
“也算是吧!”郅恽摆摆手,笑道,“总的来说,其实主要是为了探察敌情而已。至于会被发现,一方面是你们中军的防守严密性很高,不说完全不可能潜伏进来,也需要长期观察之后才能找到漏洞,再加上我心里有点豪气,所以就稍稍暴露了点形迹。结果自然不用我多说了。”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郅恽的这个说法倒是可以接受的。此人轻功可谓出入化,潜伏进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探查情报。只不过后期探查之下,有了其他的心思,所以直接出面交涉。
“既然如此,那君章先生与我们交流过之后。又有什么打算呢?”鲍鸿笑着招呼道,“是准备和我们血战到底呢,还是有什么说法?”
“别!这可不是我考虑的事情!”郅恽连忙摆手道,“说来无妨,那边是反王联军在主持大局,主要自然还是樊崇老大。我们这种人不过是敲敲边鼓罢了,是战是和什么的就不是我考虑的了。”
“哦?反王联军!”鲍鸿心中微动,从郅恽的话语里面就发现了一些端倪。如果是正式版本,不过是绿林、赤眉的农民起义军,虽然也还有其他各路义军,但是却并不会自称反王。会这么说,无疑就表明他们出自演义的可能性很大。
“说起反王这个话题,据我所知,君章先生乃是宝君山双侠之一。东汉开国名将姚期的结义兄长。”鲍鸿笑着说道,“而宝君山双侠的另一位则是名唤立地金刀的公孙述,号称开天辟地刀法第一人,此人是先生的结义兄长,同时也是平阳王公孙美的兄长。这几位难道都在樊崇军中吗?”
公孙两兄弟的武力要是按照演义的话,那可是有点变态的。
而且这公孙述按照演义,和姚期结拜等等,基本上还是比较支持刘秀的。而历史上却不然。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伐公孙述。阵战侯丹,直抵成都。公孙述派遣刺客,乘夜间将岑彭刺死。
那个时候,他的身份说白了就是一般的反王。所以说,对于他的定位,鲍鸿也难以准确的判断。按照他现在的身份,或许反王的思维要更多一点吧。
“将军明鉴,居然连这些事情都知道!”郅恽色一动,这些事情虽然在他们记忆中,但是很多事情史料压根就没有记载。没想到鲍鸿居然知道。
“哦?这么说来,他们真的在樊崇军中吗?”见到郅恽的回应,鲍鸿心里就有数了,公孙兄弟在对面的话,那就不怎么好对付了。虽然这些反王在统兵方面相对来说要逊色一点,但是靠着猛将冲锋陷阵带动士气,发挥出来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就像前面和陈胜军的战斗,最初黄巾军势如破竹是为什么?人多势众固然是一方面。但是人多势众真的能够这么快的把郡城都攻下来?还不是靠的那些个猛将身先士卒,带动大军全部的士气。
同样的道理,等到黄忠出现,局面就慢慢恢复,有猛将牵制对手,汉军整体素质又在农民军之上,自然能够慢慢扳回局面。
再后来鲍鸿加入,他麾下那些兵马能够起到决定性的用吗?其实不然,主要就是靠的猛将。先俘虏了一批,大幅衰减对方的士气,然后在一鼓气,攻城伐寨。
而眼下的局面和当初刘表军与陈胜军对峙的情况差不多,鲍鸿麾下猛将如云,就看能不能压制公孙兄弟等猛将了。若是能够有效的压制他们,打击对方的士气,那么对方在展开各种行动的时候必然就会有所顾忌,难免束手束脚的,容易露出破绽。
“学生也曾听闻将军麾下猛将如云,陈胜军中诸多猛将都被将军麾下所擒。”郅恽笑道,“将军如今从我口中探听消息,是想要与我军对决一阵?”
“先生刚刚不还说是来送战书的吗?如今又开口约战,看来是真要和我们交手一番了!”鲍鸿笑道。
“如此,咱们就摆开阵势,交手一番再说!”郅恽笑道,“不过,临行之前学生的确只是负责探听消息而已,所以真要约战,学生也要先行回去传达消息,而后才能决定地点与时日。到时候再派遣使者前来传讯如何?”
“也好!”鲍鸿笑道,“当然,也请先生把咱们刚刚所讨论的通传一声。咱们双方交锋的意义究竟何在,还请樊崇首领级各位将军思量一番!”
提到刚刚所讨论的事情,郅恽也是脸色一凛。毕竟前面与晏子辩论了半天,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些事情回去和众人分析一番,或许一些野心泛滥的反王压根不会在意,但是一些真心为了百姓才揭竿起义的家伙,思想绝对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郅恽自己算是明白人,所以才能够看透这个问题的本质,看得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双方开战会造成什么结果,而在于汉帝自身的决策。
但是很多义士类型的反王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本身对于黄巾军各种动乱就有意见,再加上各种事情在这里,一怒之下就算是不直接投靠汉军,转为中立绝对是很有可能的。
关键是在很多政治眼光不够的义士而言,他们刚刚复活,根本没看到灵帝究竟无道到什么程度,却看到了黄巾乱到什么程度。再加上晏子那番话的冲击力,郅恽都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结果。(未完待续。)
所以说,这个事情实在是没法说。齐景公也好,刘秀也好,终究还算靠谱点的,至于灵帝么,还是算了。
“好了,这个事情就别继续争论了。”
见两人继续争持,基本上也就是那么几个论点来回讨论了,鲍鸿开口打断了两人继续争论下去。嘴上说的终究不能决定什么,最后的结果还是要靠现实来实现。
“所以,君章先生特意潜伏过来,总不会是来让我们设法劝降的吧?”鲍鸿笑道,“君章先生此来究竟是有什么事情呢?”
“我说是来送战书的,你信不信?”郅恽闻言,呵呵笑道。
“开什么玩笑!”鲍鸿笑道,“送战书你需要潜伏过来吗?要不是意外被发现,你都快潜伏到我中军大帐了吧!”
“也算是吧!”郅恽摆摆手,笑道,“总的来说,其实主要是为了探察敌情而已。至于会被发现,一方面是你们中军的防守严密性很高,不说完全不可能潜伏进来,也需要长期观察之后才能找到漏洞,再加上我心里有点豪气,所以就稍稍暴露了点形迹。结果自然不用我多说了。”
“原来如此!”鲍鸿点点头,郅恽的这个说法倒是可以接受的。此人轻功可谓出入化,潜伏进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最初目的只是为了探查情报。只不过后期探查之下,有了其他的心思,所以直接出面交涉。
“既然如此,那君章先生与我们交流过之后。又有什么打算呢?”鲍鸿笑着招呼道,“是准备和我们血战到底呢,还是有什么说法?”
“别!这可不是我考虑的事情!”郅恽连忙摆手道,“说来无妨,那边是反王联军在主持大局,主要自然还是樊崇老大。我们这种人不过是敲敲边鼓罢了,是战是和什么的就不是我考虑的了。”
“哦?反王联军!”鲍鸿心中微动,从郅恽的话语里面就发现了一些端倪。如果是正式版本,不过是绿林、赤眉的农民起义军,虽然也还有其他各路义军,但是却并不会自称反王。会这么说,无疑就表明他们出自演义的可能性很大。
“说起反王这个话题,据我所知,君章先生乃是宝君山双侠之一。东汉开国名将姚期的结义兄长。”鲍鸿笑着说道,“而宝君山双侠的另一位则是名唤立地金刀的公孙述,号称开天辟地刀法第一人,此人是先生的结义兄长,同时也是平阳王公孙美的兄长。这几位难道都在樊崇军中吗?”
公孙两兄弟的武力要是按照演义的话,那可是有点变态的。
而且这公孙述按照演义,和姚期结拜等等,基本上还是比较支持刘秀的。而历史上却不然。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伐公孙述。阵战侯丹,直抵成都。公孙述派遣刺客,乘夜间将岑彭刺死。
那个时候,他的身份说白了就是一般的反王。所以说,对于他的定位,鲍鸿也难以准确的判断。按照他现在的身份,或许反王的思维要更多一点吧。
“将军明鉴,居然连这些事情都知道!”郅恽色一动,这些事情虽然在他们记忆中,但是很多事情史料压根就没有记载。没想到鲍鸿居然知道。
“哦?这么说来,他们真的在樊崇军中吗?”见到郅恽的回应,鲍鸿心里就有数了,公孙兄弟在对面的话,那就不怎么好对付了。虽然这些反王在统兵方面相对来说要逊色一点,但是靠着猛将冲锋陷阵带动士气,发挥出来的威力也不容小觑。
就像前面和陈胜军的战斗,最初黄巾军势如破竹是为什么?人多势众固然是一方面。但是人多势众真的能够这么快的把郡城都攻下来?还不是靠的那些个猛将身先士卒,带动大军全部的士气。
同样的道理,等到黄忠出现,局面就慢慢恢复,有猛将牵制对手,汉军整体素质又在农民军之上,自然能够慢慢扳回局面。
再后来鲍鸿加入,他麾下那些兵马能够起到决定性的用吗?其实不然,主要就是靠的猛将。先俘虏了一批,大幅衰减对方的士气,然后在一鼓气,攻城伐寨。
而眼下的局面和当初刘表军与陈胜军对峙的情况差不多,鲍鸿麾下猛将如云,就看能不能压制公孙兄弟等猛将了。若是能够有效的压制他们,打击对方的士气,那么对方在展开各种行动的时候必然就会有所顾忌,难免束手束脚的,容易露出破绽。
“学生也曾听闻将军麾下猛将如云,陈胜军中诸多猛将都被将军麾下所擒。”郅恽笑道,“将军如今从我口中探听消息,是想要与我军对决一阵?”
“先生刚刚不还说是来送战书的吗?如今又开口约战,看来是真要和我们交手一番了!”鲍鸿笑道。
“如此,咱们就摆开阵势,交手一番再说!”郅恽笑道,“不过,临行之前学生的确只是负责探听消息而已,所以真要约战,学生也要先行回去传达消息,而后才能决定地点与时日。到时候再派遣使者前来传讯如何?”
“也好!”鲍鸿笑道,“当然,也请先生把咱们刚刚所讨论的通传一声。咱们双方交锋的意义究竟何在,还请樊崇首领级各位将军思量一番!”
提到刚刚所讨论的事情,郅恽也是脸色一凛。毕竟前面与晏子辩论了半天,所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
这些事情回去和众人分析一番,或许一些野心泛滥的反王压根不会在意,但是一些真心为了百姓才揭竿起义的家伙,思想绝对会受到不小的冲击。
郅恽自己算是明白人,所以才能够看透这个问题的本质,看得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双方开战会造成什么结果,而在于汉帝自身的决策。
但是很多义士类型的反王并没有那么多的弯弯道道,本身对于黄巾军各种动乱就有意见,再加上各种事情在这里,一怒之下就算是不直接投靠汉军,转为中立绝对是很有可能的。
关键是在很多政治眼光不够的义士而言,他们刚刚复活,根本没看到灵帝究竟无道到什么程度,却看到了黄巾乱到什么程度。再加上晏子那番话的冲击力,郅恽都不敢想象会造成什么结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