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烟
字体: 16 + -

第一章 深刻反省 真诚谢罪

    thu aug 04 15:58:36 cst 2016

    长篇小说

    抗 战 烽 烟

    作 者:阿尔茨海默

    第一章 深刻反省 真诚谢罪

    1985年初春。日本。东京郊外。一栋白色二层建筑内。

    墙上并排挂着尺寸大小相同的一幅中国地图和一面中国国旗。下面靠墙的长条桌上并排摆放着一顶浅灰色的八路军旧军帽和一把铜质的八路军军号。已经完全秃顶身体硬朗的中川荣一双眼中充满愧悔与内疚,与儿子中川胜男、孙子中川林安并排站立,祖孙三人面对中国地图和中国国旗、八路军军帽、军号虔诚恭敬的深深三鞠躬。

    1985年清明节,中国河北省林安县抗日战争烈士陵园。

    中川荣一以中国传统的最高礼节双膝跪倒在烈士纪念

    碑前低头默哀、拜谒谢罪。三分钟后,中川荣一在儿子中川胜男、孙子中川林安地搀扶下缓慢地站立起来,祖孙三人并排站在抗日战争烈士纪念碑前,神情肃穆满怀虔诚深深地三鞠躬。他们三人身后肃立着二十多位陪同人员,有当年战场上的对手和他们的儿孙,有当地的有关领导干部,还有烈士家属,也同时一起向烈士纪念牌深深地三鞠躬。

    中国河北省林安县林政府招待所会客室。

    中川荣一祖孙三人有些拘谨地坐在沙发上,对面沙发上坐着满头白发、精神矍铄、身体硬朗、面色红润的离休老军人方济仁,坐在旁边的是他穿着陆军军装英武的儿子和穿着空军军装满脸朝气的孙子。旁边的沙发上坐着身穿唐装的离休老干部丁儒轩,身穿西服沉稳的儿子和干练的孙子坐在他的左右身旁。其他陪同人员坐在外圈的沙发上。三位老人当年在抗日战争的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死对头,又是有着亲缘关系,几十年后带着各自的儿孙聚在了一起。

    “哈哈哈哈。”丁儒轩爽朗地笑了起来,感慨地说:“几十年前战场上的生死对头今天又聚在了一起,很难得,不容易啊!中川将军,啊不,中川先生,表姐夫,欢迎你这回是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又一次来到中国,欢迎你来看一看在几十年前你侵略过的这块土地上今天发生的巨大变化。”

    “是啊。非常欢迎中川先生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来中国、来河北参观访问。”方济仁微笑着说道。

    “谢谢!谢谢你们。”中川双手扶膝欠身鞠躬致礼。“请允许我向你们二位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儿子中川胜男,他在东京日中友好协会本部工作。”

    中川胜男起身鞠躬,用标准流利的汉语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这是我的孙子中川林安,大学历史系教授。”

    中川林安起身鞠躬,用更加标准流利的汉语说道:“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方济仁和丁儒轩也分别向中川荣一介绍了各自的儿孙。

    “表姐夫,你们在北京住了两天,都去哪里转了转啊?”

    中川扶了扶眼镜,目光柔和地看着丁儒轩谦逊地说:

    “小弟,请允许我还这样称呼你,毕竟我们是近亲,血浓于水啊,亲情高于政治、高于意识形态嘛。在北京时我们也没去什么地方,主要是为了去毛主席纪念堂,我们祖孙三人一起去了两次。后来的几天,他们俩还分别拜见了各自交往多年的中国朋友。”中川用流利的汉语熟练地说道。

    “哦?你们去了毛主席纪念堂?还去了两次?表姐夫,为什么呐?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吗?”丁儒轩好奇地问道。

    中川表情庄重,缓缓地环视众人,语气诚恳地说:

    “当然有啦。毛主席是我非常敬仰崇拜的伟人,这源自战争时期与八路军的生死较量。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我是战败国、战败军队的军人,我对他老人家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服口服。所以,我一定要带着儿孙去瞻仰他、祭拜他,向毛主席谢罪,表达我深刻反省、真诚悔过的心情,还有对中国的美好祝福,对日中两国友好交往、和平共处的企盼。小弟,这就是我的感想和体会。”

    “好啊!中川先生能这么想、这么做,真是难能可贵啊。”方济仁发自内心地称赞道。

    “嗯,好,应该。”丁儒轩看着中川胜男、中川林安好奇地问道:“怎么?在中国、在北京你们还有一些中国朋友?能说说你们见面都谈了些什么吗?在跟你们的中国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你们日本人会是什么样心理啊?”

    中川胜男看了儿子中川林安一眼,转回头说:

    “我先说吧。丁先生。哦,不对。我应该尊称您表舅,请允许我先纠正一下您的说法。表舅,我不是日本人,我是中国人,请您以后不要再对我说你们日本人。”

    “哦?我说错了吗?你怎么会是中国人呐?”丁儒轩瞪大了眼睛左看右看不解地问。

    “表舅,请您听我解释。全世界的人都把自己的祖国比作母亲,反过来说,母亲也象征着祖国。我的母亲是中国人,所以我也是中国人。从小到大,我母亲一直对我说,你要记住,你还有一个祖国就是一水之隔、一衣带水的中国,那里比日本要大得多、美得多。母亲还对我讲了很多很多中国和家乡林安县的事情,让我长大以后要为中国做些事做些贡献。她告诉我,她一生做过的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留学东洋和嫁给我父亲。还有,从我会说话起母亲就教我说汉语,在我的记忆里,她好像从来没有和我说过日语。说句不谦虚的话,我对中国的了解、认识也许并不比在座的少。所以,我说我是中国人绝对不是虚妄之言。表舅,是这个理儿吧?”

    丁儒轩楞了一下说:“啊?啊,你说得有道理。也是你母亲教育引导得好啊。”丁儒轩抬手指了一下中川林安问道:“你也是这么想的吗?”

    “是的,我爸爸说得没错,我当然也是中国人了。从小到大,我奶奶一直教导我不仅要爱日本,更要爱中国爱故乡。中川林安就是我奶奶给我起的名字。”中川林安朗声答道。

    “哈哈,好啊。有意思。表姐夫,你对他们的这种说法是怎么想的呢?你不反对吗?”

    “不反对。虽然我是日本人,但是我赞同他们的说法。”

    “好啊。哎?方将军,你有什么看法没有啊?”

    “我?”方济仁想了想说:“我、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有意思,也有道理。嗯,首先,他们没有忘记自己身上具有的中国血统。其次,这是一种非常友好的表示。但愿更多真正的日本人也有这种友好的表示和愿望。”

    “嘿,还是方将军说得好啊。”丁儒轩点头赞同。

    “方爷爷、舅老爷,我再说一件事情你们可能会大吃一惊的。刚才说了我爸爸和我是中国人,其实我爷爷和我们在日本的中川家族都是中国人的后裔,寻根溯源的结果,原来我们的祖先是西汉高帝刘邦。”

    贵宾室里所有的人听到中川林安如此述说都大吃一惊。

    丁儒轩吃惊得瞪大双眼不错眼珠地盯着中川林安问道:

    “啊?!有这种事儿?!闻所未闻,你有什么根据吗?”

    “舅老爷,我这么说当然是有根有据的了,这可不是我自己一个人能胡编乱造出来的。”

    “哦?你还有根据?有意思啊。那你快说说这事儿的来龙去脉。”丁儒轩饶有兴趣地追问。

    “好吧,那我就简单地讲一讲。中国东汉末年,也就是公元220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被逼禅让皇位给曹操的儿子曹丕,史称魏文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逐出河南洛阳皇宫,居于浊鹿城,就是今天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李固村的浊鹿城。刘协在浊鹿城生活了14年,54岁的时候病逝。后来,汉献帝刘协的后裔孙刘阿知率其家族东渡扶桑来到日本,他们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纺织技术,规整的汉字,中医中药,服装服饰,还带去一些建筑技术。另外,日本有坂上、大藏、原田、田原、中川五姓家族,都源于中国河南焦作的修武县。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刘氏后裔和其他中国人东渡日本,扎根繁衍,生活至今。远的有鉴真和尚,近的有棋圣吴清源。他们二位对日本的佛教文化和围棋技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中日两国人民都知道的事情。几年前,我知道这段历史的时候,也感到大吃一惊,最初我还不相信。为了搞清楚我和我的家族是从哪里来的?几年来,我多次往返中日两国,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相互对比佐证,深入分析研究。最后,得到了确认无误的结果,中川家族确实是刘邦的后裔。目前,我还在努力地搜集史料进一步地探询研究。现在,仍有日本的历史学者和刘协后人来中国到汉献帝陵考察,或是寻根溯源。舅爷爷,有了更新的结果我再告诉你。”

    “好啊,我等着。方将军,听林安这么一说,日本和咱们中国不但同文同源,还同宗同种呐,两国是沾亲带故的亲戚了。”

    “也可以这么说吧。所以,中日两国更应该和平相处友好交往,互相尊重帮助。绝对要避免战争。”

    “嗯!方将军说得对、说得好。”

    “老哥哥,不是我说得好,是胜男和林安他们俩说得好。胜男,我想听听日本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和中国人的?也想听听你的中国朋友是怎么看待日本和日本人的?能说说吗?”

    “当然可以。方将军、方叔叔,十多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几十次来中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朋友,就中日两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面深入的讨论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谈得就更多了。简单地说吧,中国人对日本人是真诚友好的,而且都非常喜欢日本的汽车和电器、电子产品。但是,他们对日本这个国家却是从骨子里的厌恶和仇恨。而且,我能感觉到,这种厌恶和仇恨来自他们的祖辈和父辈,还有对现在日本政府的某些偏激错误的做法。我觉得,这种厌恶和仇恨也许还会延续几百年。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开玩笑地跟我这样说过,假如有朝一日他当上了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兵东洋,灭掉日本,划入中国版图,把日本改成海东省。”

    “嘁!荒谬,无稽之谈。”丁儒轩不屑的否定道。

    方济仁:“这种说法确实非常荒谬错误的。中国是不会这么做的,过去没有,现在也不会,以后更不会这么做。那日本人是怎么看待中国和中国人的呐?”

    中川胜男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茶水后接着说道:

    “大多数日本人普遍认为中国是个物产丰富、地域辽阔的发展中大国,应该保持永久的友好关系。但是,他们觉得中国人太多了,虽然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却是朴实善良的,应该像邻居似的相互帮助友好交往。而有极少数的日本人却视中国为巨大的威胁,害怕中国国力强盛和平崛起,会对日本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甚至会发动战争进行报复。”

    “胡扯!这不是无中生有、造谣生事吗?!吃饱了撑的!”丁儒轩气愤地说。

    方济仁接口说道:“是的!编造谎言,没事儿找事儿,用心极其险恶!林安,你是历史老师,你们年轻人怎么看?”

    中川林安:“方爷爷,这几年,日本的部分政治家和右翼分子不断鼓吹*****有着险恶的政治目的和军事用意。我认为,这些人不懂历史,更不懂中国历史,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相信,中国是不会对日本发动战争的。”

    “哦?为什么呢?日本的年轻人也都这么想吗?请你详细地说说。可以吗?”方济仁好奇地问道。

    中川林安想了想接着说道:“可以。方爷爷、舅爷爷,我说的不一定对。据我了解,日本的年轻人也不全是这么想的,我和部分人这么想的依据是,几千年来,中国治家治国之法是与人为善、与邻为善,宽以待人、能忍自安的儒家理念。所以,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没有一次对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发动过以占领吞并为目的的侵略战争。再有,地大物博、矿藏物产丰富多样的中国根本没有必要对资源极度缺乏的岛国日本发动战争。我的一位北京朋友曾经对我这样说过,没有资源的日本小岛国白给中国我们都不要,怎么可能还会发动侵略战争呐?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多得还忙不过来呢,哪儿有那闲工夫呀。但是,如果日本胆敢再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那我们就不客气了,非灭了小日本儿不可。”

    “不对不对,简直是荒谬之极!你的北京朋友这么说是错误的。不管是大国小国,还是穷国富国,谁对谁发动战争都是不对的。”方济仁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

    丁儒轩转移话题说:“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换个话题吧。表姐夫,你们在北京的时候为什么不找我们呐?我和方将军离休以后没回老家都住在北京,我们两家的距离很近,还经常见面呢。不过,方将军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离家远行很辛苦的。”

    “方将军,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中川鞠躬道歉。

    “中川先生,快坐下。在战争年代,我确实多次负伤,但都不是致命伤,只是最近这几年一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右腿、尤其是膝盖就会有些疼。不过,没有他说得那么严重。你看,现在我硬朗得很啊。”

    “那好,那好啊。我知道,我不应该来打扰麻烦你们,但是又不得不来打扰麻烦二位。今年我82岁了,风烛残年,时日不多了。这次来中国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了,所以非常想在林安县当年我们兵戎相向、生死搏杀的地方再见到你们二位,向你们忏悔谢罪,免得我留下遗憾去天国。哦,还有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我必须完成。小弟,我带来你表姐的一半骨灰,我送她回家,这也是她的终生夙愿。我必须让她叶落归根,魂归故里,让她在出生成长的故土安息,这样我生无遗憾,死能瞑目。小弟,请帮我安葬你的表姐。”

    “好的。表姐夫这事儿我一定全力帮助你完成。让我离家几十年客死异乡的表姐在自己的家乡入土安息。”

    “小弟,谢谢你。胜男、林安,站起来。”中川荣一地站起来看着方济仁、丁儒轩真诚地说:“方济仁将军,小弟丁儒轩先生,我和我的儿子、孙子,向你们二位,还有你们在抗日战争期间无辜殉难的亲人和无数的死难者,再一次表示我们深深地忏悔、真诚的谢罪。”说完,中川祖孙三人向方济仁、丁儒轩和他们的儿孙深鞠一躬。

    “好了好了,快坐下。表姐夫的真情实意我们接受。但是,我们都知道,对那场战争,很多日本老兵直到现在并没有深刻反省,更没有真诚忏悔,甚至要为侵略战争翻案。”

    “是的。这样的人在日本有很多。那是他们糊涂无知、狂妄自大啊!”中川坐下后愤愤不平又很无奈地说。

    “哦?表姐夫,你这话怎么讲啊?”

    “小弟,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那些人根本不懂中国历史和日本历史,更不懂中国人民是怎样性格的人。还有,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两国对比,日本这么小的岛国,怎么可能占领征服那么大的中国啊?我是学历史的,所以我都懂都了解。用你们的话说,我是中国通啊。”

    “中川先生,对那场战争你反思过吗?是怎么反思的呢?”

    中川满脸的悔恨、愧疚,用流利的汉语真诚自责地说:

    “是的,方将军。我非常惭愧,我深刻反省了几十年,也认真反思了几十年。从过去到现在,日本政府和有些国民的右翼思潮、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是错误的,更是危险的。所以,今天带着我的儿子、孙子来到我当年侵略过的地方向中国人民、向你们谢罪,祭奠在那场战争中战死的英勇无畏的中国军人和无辜的平民百姓。唉!说起来真是惭愧得很啊,我是中国的女婿,我儿子、孙子的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是我的第二家乡。当年我却带兵践踏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结果,我们日本战败了,你们中国胜利了。那场战争让我明白了,当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非正义的不胜之战,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是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日本对中国开战,过去打不赢,现在也打不赢,将来更打不赢。唉!简单是吧,永远打不赢。这是从古至今历史事实早已证明了的。我来中国忏悔谢罪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日本国民,日本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和邻国和平相处友好交往,尤其是文化非常相近的中国,这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是啊,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川先生说得好,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和平共处,友好交往下去,再也不要发生战争了。”方济仁无限感慨地说。

    “唉!”中川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发自内心感慨地说:

    “其实,当年战争进行到两年多的时候,我就非常清楚地看出来了,并且得出了肯定的结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政府疯狂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是非常愚蠢的,是完全错误的,那是一场自取灭亡的打不赢的战争。毛主席在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这篇文章里就明确断言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当年那位县委书记也对我说过,日本想要占领吞并中国,完全是老鼠吞大象,完全是痴心妄想。”

    “当年,日本政府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方济仁的孙子问道。”

    第二章 回顾历史 警醒后人

    中川林安:“为了掠夺中国地下地上丰富的资源。于是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导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还美其名曰解放中国,拯救中国人民,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结果却是以彻底惨败告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什么日本要在1937年挑起七七卢沟桥事变呐?”方济仁的孙子又问。

    中川林安痛快地答应道:“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不愧是军人啊,既然你提到了选择发动战争时机的问题,那我们就不能只说卢沟桥事变了,应该说得远一点。翻开历史书,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对中国屡屡发难又屡屡‘得手’,时机的选择和把握非常的精准。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卢沟桥事变,日本对中国发难的时机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挑起甲午战争选择的时机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所以清朝政府必然要屈辱忍让;日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的时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中国革命党活跃。日本看到了宰割中国并且能迫使袁世凯倒台的大好时机;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时机选择是,日本国内由于长期经济危机的打击,国内矛盾激化,使得积极侵华的军部法西斯势力执掌国家政权。另一方面,中国大规模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最怕的就是中国内部的和平与团结,认为再不动手恐怕就没机会了。这三个历史事件充分说明了日本对中国长久以来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卑鄙算计或是当时发动战争时机选择的历史背景。”

    “那日本为什么总爱跟中国较劲、为什么穷兵黩武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啊?”丁儒轩问。

    中川林安无奈地连连摇头,苦笑着说:

    “是啊,日本为什么总爱跟中国较劲呢?又丧心病狂的穷兵黩武。最初我也不理解不明白,深入地研究了日本历史后我基本明白了。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说吧,那是因为第一,日本岛国孤悬海外,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极度匮乏,生存条件恶劣,发展空间狭小,要彻底改变日本生存发展环境,获取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就必须向岛外开疆扩土。而隔海相望一衣带水、地大物博矿产丰富的中国则是最好的目标,就像看到了眼前有一块令人垂涎的肥美的鲜肉,要不惜一切代价抢到手。第二,自古以来,日本对中国有一种扭曲的不服输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嫉恨心理,明治维新国力强盛以后更加强烈,要取代中国成为亚洲霸主,力图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日本政府理想的东亚秩序是‘农业中国、工业日本’,日本是最先进的,邻国都是落后的。那么要限制阻止中国强盛发展起来,就必须使用武力。第三,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原因,长久以来,日本国民普遍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甚至有国土终将自然毁灭的恐惧。要避免或者彻底逃离这种厄运,怎么办啊?只有使用武力对外扩张。第四,日本保守派认为,如果中国复兴强大起来,那将是过去东亚册封体制的再现,日本将沦落为无足轻重的边缘国家,这是不能忍受的民族悲哀。所以,这些人心里暗想,中国不能复兴强大,中国不应该复兴强大,否则会遭到灭国灭种的报复。如何摆脱解除这种深深地恐惧呐?使用武力。这四点最主要的原因,导致了日本长久以来穷兵黩武,总要跟中国较劲。”

    “哼!真是不可思议!我就不明白了,这日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民族性格的国家?”丁儒轩又问。

    “什么样的民族性格就会决定这个国家对外实行什么样的政策。简单地说吧,日本这个国家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种整体社会性的精神分裂病症,并且衍变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民族性格。我和日本一些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深入探究过这个问题,造成这种民族性格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同古代中国的关系,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崇洋媚外、卑躬屈膝的外在自我与厌恶外国、狂妄自大的内在自我的混合体,这是一种典型的精神分裂病症。爆发释放出的是被扭曲的自我,因此,自我爆发之际也往往是病人的自我毁灭之时。这不能不说是日本的悲哀啊。”

    “嗯。年轻人说得有道理,有根有据的,不愧的历史老师啊。”方济仁点点头赞同地说。

    “是的,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我听说有些日本人却不这样认为,还很不服气呐。”丁儒轩说。

    “确实如此。”中川胜男接口说道:“有些日本人认为,日本是被美国和苏联打败的,中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不过是搭上了顺风车而已,因此二战以后对中国向来没有敬畏感。还说中国放弃战争赔款,是没有能力向日本索要,因为中国没有能力向日本派遣一兵一卒。这简直是一派胡言!”

    “哼!有这种想法怎么会反省?难怪现在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做法过于偏激荒谬。”方济仁气愤地说。

    中川胜男接着说:“现在,战后出生的日本政治家主宰着国内政治舞台。他们本身就是接受日本战后扭曲的历史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政治家,具有狂妄的民族主义情结,内心并不服气日本战败的结果。同时,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这一代年轻政治家却又偏偏赶上了其内心认为无比强大的日本正在走下坡路,中韩两国却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心理难以平衡,所以在制定政策和实际行动上就显得更急切、更过激。他们不能正视历史,不顾曾被侵略国家和人民的感受,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为侵略战争翻案,挑战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唉!这些人为什么不接受历史教训?为什么不能努力创造和平友好的未来呐?”中川荣一愤然说道。

    “林安先生,日本政客和右翼分子为什么总觉得中国是日本的威胁啊?这不是莫名其妙吗?”丁儒轩的孙子问道。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北京的朋友们和外地的朋友几乎都向我问过这个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太明白,后来问得多了,我就把这个问题当做了一个研究课题。因为我是学历史教历史研究历史的,所以我有条件有机会接触、访问了一些日本的高官政客和右翼分子,他们确实固执错误地认为中国是日本今后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还从几个方面加以论证。我把他们的谬论综合起来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后,我明白了,那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对中国有着挥之不去噩梦般极大的恐惧。我简单地说吧,这些政客、右翼分子了解中国唐朝时是如何的强大繁盛,了解清朝康乾盛世时是如何的强大繁盛。他们更知道从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到战败投降这几十年中,日军在中国都做过哪些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事情。他们没有忘记,他们相信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他们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大国是不会忘记民族仇恨和国家耻辱的,是不会忘记报仇雪恨的。所以,这些政客和右翼分子就凭空想象,错误地认为中国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对日本发动战争。”

    方济仁:“哼!真是荒谬之极!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民族仇恨和国家耻辱的。但是,我们想的做的更多的是以后努力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中国和世界。中川先生的中国之行就是正确的和平之路嘛。”

    “以史为鉴,共创和平友好的未来,是中日两国人民最大的福祉。中川先生,表姐夫,当年和几十年后的今天你能有这样的认识和举动难能可贵啊。可惜啊!我表姐客死异国,再也没有回到生养她的家乡,没有看到家乡如今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可悲可叹啊。唉!该死的战争!”丁儒轩伤感的慨叹。

    丁儒轩最小的还在上大学的孙子气哼哼地问道:“三位中川先生,我有一个一直没有弄明白的问题,请你们回答我行吗?”

    老中川欠身诚恳地说:“请指教。”

    “几十年前,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为什么日本鬼子对我国手无寸铁毫无抵抗能力的平民百姓大肆凶残地杀戮。为什么?!日本兵是人吗?!还有一点点人性吗?!难道他们没有父亲母亲、妻儿吗?!他们没有兄弟姐妹吗?!我们中国人招惹日本了吗?!你们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吗?!”

    中川祖孙三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愧悔地低下头。贵宾室寂静无声,空气仿佛凝固了,众人心中充满了悲愤与沉痛。

    中川平安缓缓地抬起头,看着眼中充满愤恨的众人说:

    “是啊,我也经常想这是为什么?我也一直在寻找答案,我来中国几十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所到之处,所有的中国朋友都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也和他们一起探讨研究过,这也是我学历史、研究历史的初衷和终身的责任。其实,很多有良知、有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也一直在寻找答案。表面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地质资源奇缺导致生存条件恶劣,发展空间狭小,为了谋求生存发展只有向海外扩张寻找出路。但是,日本的执政者没有采用和平友好的方式,而是使用武力,对邻国发动灭绝人性的侵略战争。我还想过,日本人是天生不安分不爱好和平吗?大和民族天生野蛮凶残穷兵黩武好战吗?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我还在研究。唉!这真是一个令人悲哀的课题啊。”

    丁儒轩:“我很高兴,我的孙子能提出这个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问题,说明中国的年轻人没有忘记几十年前中国遭受过巨大的国破家亡的悲苦磨难和不屈抗争中的流血牺牲。现在的年轻人提出这个问题,虽然带有仇恨宿怨,但是我想更多的是所有中国人骨子里和血液中几十年来一直延续着的居安思危的高度警觉,还有常备不懈的防卫心理。这也是对邻邦友谊的召唤,对世界和平的期待。方将军,你说呢?”

    “唉!”方济仁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感慨地说:

    “老哥哥说得对,我也有同感。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落后就要挨打啊。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耻辱和苦难是没有希望的,是不会得到尊重的;如果只记住了仇恨而不思振作奋起是没有出路的,是不会得到帮助的;如果没有对和平的企盼和努力是没有发展的,是不会强盛兴旺起来的。对中国是这样,对日本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问得好啊,尤其是年轻人提出来的。但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方爷爷、舅老爷,您们二老说得太好了。这次我们祖孙三人一起来中国,不恭敬地说,恐怕是我爷爷最后一次了。这次来中国,不仅仅是深刻反省、真诚谢罪,也是来寻找答案的,寻找中国胜利,日本失败的答案。”

    中川混浊的眼睛噙着泪水,声音哽咽微微颤抖地说:

    “是的,我孙子说得对。可惜我的时间不多了。更遗憾的是,我没有陪太太回来过。几年前,我就劝说我太太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回中国、回家乡看一看,她却说,她是中国、是家乡的罪人,没脸回去再见家乡质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没脸去祭拜列祖列宗,绝不会回去玷污家乡美丽神圣的土地,死在日本倒还干净些。我劝过她几次,都没有成行。唉!我才是罪人啊。”

    “哎呀,我表姐怎么会这么想呐?她的想法有些偏激了。她和普通的日本民众也都是那场战争的受害者,表姐过于自责了,实在是不应该呀。表姐夫,你们祖孙三人回来了,也就代表我表姐回来了。”丁儒轩说。

    中川仰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神色肃穆,语气恳切感慨地喃喃自语:“唉!桂兰,我的好太太啊,你听到了吗?你看到了吗?我带着儿子胜男和孙子林安回家啦!”中川又转向方济仁和丁儒轩真诚地说:“我这次来中国是为谢罪而来、更是为友谊而来。我已经老了,将不久于人世,就让我的儿子和孙子为日中友好继续做些有益的事情吧。”

    “好啊,应该,我们支持。表姐夫,林安县的变化很大,你应该到处走走,好好地看一看,也不虚此行啊。”

    “是的,我一定认真仔细地看一看。几十年前,我们给这里带来的是苦难、死亡、毁灭和荒芜。几十年后,你们建设起来了富足与祥和,真不简单啊。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警示后人。”

    方济仁赞成道:“好啊,这是应该的嘛。中川先生,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吗?”

    中川胜男看着丁儒轩和方济仁恳切地说:

    “表舅、方将军,几十年来,我父亲心里一直有个想法和愿望,不知道该不该做、能不能做?你们二位会不会同意?会不会帮他完成这个愿望?如果不做这件事,我父亲会遗憾终生死不瞑目的。”

    丁儒轩与方济仁疑惑不解地对视了一眼。

    丁儒轩鼓励地说:“表姐夫,不要有什么顾虑。你有什么想法,要做什么事情不妨直言。只要是对中日两国有利有益的事情,我想我和方将军应该、也有能力帮你。说吧。”

    “谢谢,我先谢谢小弟和方将军。我想麻烦你们二位和我用几天的时间一起回忆当年那场战争详细真实的经过,然后让孩子们记录下来,他们执笔帮我们写一本书―《打不赢的战争》,这是书名,我已经确定了。写一写战争的残酷和中国人民遭受的悲惨苦难,写一写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非正义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我从侵略军的角度写,你们从共产党、八路军的角度写。书中要表明,那场战争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必然因素,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共产党、八路军是不可战胜的道理。”

    中川胜男:“表舅、方将军,写成之后,请你们负责在中国出版发行,我负责在日本出版发行。把这本书留给晚辈,警示后人。以史为鉴,永葆友谊。这件事你们能不能帮帮忙啊?”说完,中川胜男诚恳乞求地看着方济仁和丁儒轩。

    方济仁和丁儒轩相互对视,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丁儒轩爽朗地笑了起来调侃地说:“好啊。没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中川将军又给咱们出招儿啦,小六子,特派员,你来下命令反击吧?”

    中川满脸尴尬地说:“罪过、罪过。小弟,折煞我了。以后不要再叫我将军了,那是我的终身耻辱啊。”

    “老哥哥,你都是快八十岁的人了,怎么还是那么调皮啊?当着孩子们的面,不要让中川先生难堪嘛,毕竟他是长辈嘛。”方济仁转头看着中川真诚赞同地说:“中川先生,你的想法很好,你的提议我们支持,写书、出书这件事对中日两国人民,尤其是对现在年轻人和子孙后代意义重大,而且很有历史和军事价值。要做,一定要做。老哥哥,你说呐?”

    “好啊。表姐夫、方将军,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不要急着离开,就在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的,让孩子们帮忙做记录。我们三个人就从1942年日军发动的‘五一’大扫荡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段历史回忆、写起,我们各自回忆自己在这段时期的整个过程和经历,然后组合在一起,完整的还原当时的战争经过。我想一定惊心动魄很精彩,这也是我们对国家、民族和后人的一个历史交代。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啊?”

    方济仁:“好啊。是应该好好地写下来。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一百多年来无数次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在中国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上,并且在世界被压迫民族反抗帝国主义野蛮残暴侵略的战争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喋血激昂、悲壮惨烈的历程应当永远铭记,中国人民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值得永远颂扬。”

    丁儒轩赞同道:“嘿!方将军说的太好了!写!一定要写!一定要写好!这是我们三个老人的最后一战!为中日两国永久和平、友谊而战。”

    方济仁和中川祖孙三人神情庄重地看着丁儒轩,不约而同地点点头。会客室众人一起鼓掌。三位老人随即沉默了下来,当年残酷的战争场景排山倒海般的涌上心头,疾风暴雨似的重现脑海。片刻后,三位老人不禁共同回忆、讲述起当年惨烈悲壮令人难忘的战争烽火、血雨腥风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

    会客室里众人纷纷拿出笔记本和钢笔,边听边记。还有人打开了录音机。

    三位老人的分别各自回忆、讲述,又相互交集补充,完整的还原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前那场铁血激昂、惨烈悲壮、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