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仙神之崛起
字体: 16 + -

第7章 有得有失

    熊道恭忽闻如此秘密,感觉倍受打击。想他能有今日成就,还是母亲不惜自身损耗,以醍醐灌顶之法,把自身修炼经验,部分功力,以这种传带的方式教给他,如此他才能迅速地突破炼精化气,达到炼气化神的境界。难道灵童真就如此厉害吗?在这困难重重,没有人不惜损耗的帮助下,仅凭自身之力,年纪青青,就有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修炼成就。

    淑妃看儿子一副被打击的模样,不由轻笑一声,心说: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虽然心地仁厚,却也不失孩子的攀比之心。

    于是,淑妃笑道:“你也不用沮丧,你和道明各有优势。道明虽然天赋异禀,才智过人,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因为他对世间看得太过理智,反而失去了一颗仁者之心。先贤有云: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人亦如此,有德为上。欲达炼神返虚之境,道德为先。虽者,无炼气化神圆满,不达炼神返虚之境。可无道德在身,时时勤而修之,又如何能成炼神化虚,二者兼得才可成。你如今,虽则练气不如道明,可修德却远胜过他,你又何须羡慕道明呢。依我所料,若道明还是如今德行,只怕终身无望炼神返虚。可你却不同,只要练气化神圆满,一切自水到渠成。”

    可熊道恭闻言,不仅没有高兴,反而忧虑道:“那可怎生是好,娘你一定要帮帮道明,他活得怪可怜的。”

    淑妃柔情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安慰儿子道:“所以,我不仅不能帮他,还要让他顺着你父王他们事先安排的道路走下去。”

    熊道恭有些不解,淑妃则意味深长道:“爱甚,则大费。又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将欲翕之必固张之。是以,人之爱子,当止于义,过则害之。若是,我这么帮他,虽然可以让他脱离困苦,可也让他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可是,只要王后还容不下他,只要你父王还把他当作一枚棋子,他就永远逃脱不得。既然逃不出去,那何不把这盘局给搅了。危机,可并不仅仅有危险,也包含着机遇。虽则观棋不语真君子,可为娘只是个旁观的散人,又是个小女子。圣人不是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所以呀,我就忍不住要暗中提点道明一二,给他们两方下棋的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说时,淑妃露出少女才有的狡黠,带着童真与顽皮,好像很为自己做的坏事而得意。

    熊道恭不由的有些无语,他也没想到自己的母亲还有如此顽皮的一面。

    过了片刻,仿佛又想起什么似的,熊道恭皱着眉头,问母亲道:“可娘您就不怕,弟弟夹在两大势力之中,最终成为他们相互倾轧的牺牲品?”

    淑妃轻轻摇了摇头,笑道:“你呀,还是不了解你的这个弟弟,就我多年暗中观察,他虽然年幼,可却是这个世间难得的聪明人。只不过,目前没有得势,若是风云际会,就会一朝化龙。这就好比我们修炼,道德修行在前期练气过程中好似没用,可一旦你得了势,炼气化神圆满,紧随而来的炼神返虚自是水到渠成。是以,道德修行非是无用,唯有得势之后才能显现。之前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提前准备而已。你弟弟才智过人,看似目前帮助不大,可一旦他有了地位,就是不同了。龙能大能小,能伸能隐,又岂能为人所控。只怕你父王和他的那些同盟者,到时候要鸡飞蛋打了。你弟弟现在就好比是块好铁,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变成一块好钢。不管将来成与不成,他这块铁都会成为钢。区别只是成色不同而已,差一点就是一代贤王,好一点就是炼神返虚,升仙在望。路在他的脚下,日后怎么走,就看他的选择了。”

    ........................

    昏黄的灯光下,熊道明仔细打量着书榻上放着的三样东西,自淑妃赠与的锦盒中取出的东西:两册帛书,一瓶丹药。熊道明看着东西,有些阴晴不定。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信任淑妃,信任她给予自己的东西。虽然从感情上来说,他相信自己直觉,那份不经意间的温情是不会骗自己的。可他的理智还在不断的提醒他,千万要谨慎,万一这是个陷阱,你又该怎么办。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无缘无故的恨。谎言的最高境界就是几乎全都是真的,只有一点假的藏在其中。就是这微小的一点,才是最要紧之处,它会要了你的命。

    正这个时候,‘吱’地一声,门被人从外推开了。黑暗中,一个三十多岁,一脸慈爱,相貌普通的宫装奴婢打扮的女子,端着木盘走到近前。木盘上,一个小碗正冒着腾腾热气,散发着食物的清香。

    女子来到熊道明跟前,轻声道:“小主人,时候不早了,喝碗粥补补身子,早点休息吧!”

    熊道明扬起小脸,甜甜一笑,道:“安姨,您来了!”

    说着,凑到小碗跟前,深情地来了一个深呼吸,陶醉道:“安姨,您亲手熬的粥就是香!”

    安姨被熊道明这么一称赞,幸福地一笑道:“小主人喜欢就好,安姨就怕你会喝腻。”

    熊道明喝了几口,砸吧砸吧嘴,美美道:“怎么会呢,只要是安姨亲手做的,我都喜欢。”

    安姨听了,乐不可支,道:“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熊道明一阵低头,很快就把碗里的粥给消灭干净。完事,幸福地舔了舔嘴,也不知他喝的是粥,还是粥里熬化的亲情。

    放下小碗,熊道明忽然问安姨道:“安姨,我听说母妃生前和淑德殿的淑妃十分交好,您是母妃的贴身侍女,应该是了解的,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安姨正帮着熊道明收拾书榻上乱糟糟一堆东西时,闻言不由地抬起头,好奇道:“小主人,你今天怎么想起问这些事了?”

    熊道明顺口道:“也没什么,就是想多了解一下母妃过往的事迹。”

    安姨听了,‘哦’了一声,继续低头收拾东西,同时回答熊道明道:“是有这么回事,当初她们两个十分要好,是情同姐妹,你娘更是把自己秘诀传给她,就是我也有幸聆听。可惜,我脑子笨,几次都没记住。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等你娘过世后,淑妃却是一次也没照看过你。若是当初失势时,一切身不由己,还情有可原。可这几年,淑妃又重新得势起来,也不见她对你照顾一二,真是枉你娘当初对她那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