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仙神之崛起
字体: 16 + -

第4章 死中求活

    熊道明越想,越觉得他的这种推测是正确的。虽然到了如今,自上古流传下来的练气之道日渐衰微,以至于近百年以来,就没听说过有谁突破炼神返虚境界的。这倒也不是今不如古,而是天地灵气日稀。以至于以前数年乃至最长数十年就能够达到的炼气化神境界,如今需要更长时间。就是一些享誉一时的练气天才,也可能终其一生无法达到练气化神圆满。

    世道如此,炼气化神都无法圆满,又谈何炼神返虚,长生渐渐遥远,成了一种奢望。

    但是,这也不是说,练气之路就此断绝。就拿当今来说,从上古练气之道中,就分化出了几种派别。不同于上古之道重元神,一切元精、元气都只为元神服务,是以元神为主,元精、元气为辅。

    几家流派中,发源自秦地的巫道注重以天地之灵淬炼元精,从而以气补形,形壮而气、神足。巫道的主要精神,就是身体是本钱,只有打牢基础,有了雄厚的本钱,才能够去实现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等修炼长生路途中一个个宏伟的目标。

    而武道则不同,专注于养气,讲究打通天地之桥,纳天地灵气为己用。其主要精神,就是借鉴上古练气之路。上古之法,虽然也是要纳天地灵气的,但却是在练气化神大成,凝成金丹之后。如此,元神足够强大,可以以神御气,驾驭所纳天地灵气,为自己所用。而不被灵气所包含的木、火、土、金、水五种五行属性,即风、暑、湿、杀、寒之气所侵,以至于自身五行失调,终为所害。

    不同于上古练气之法,武道自练精化气之始,也就是武道中所说的气感,先易后难,逐个打通周身十二正经与外界联系,从而吸纳天地灵气,纳入人的五脏六腑之中,加以转化过滤,从而为人所用。最后待体内真气壮大到一定境界,打通任督二脉,到达武道中的大周天。这一切,不同于上古练气之法,讲究元精化气始于丹田,元气经任脉盛于中丹田,藏于上丹田。而后,元神自上丹田出,由督脉而下,经中丹田,藏于下丹田。在壮大元神的同时,调节周身各个器官,加强元精生成效率。上古之法,其炼精化气与练气化神的区分,亦不过是气主神辅和气辅神主的区别。

    其中,武道又有缓急之争,正魔之分。正道主张纳气当缓,兼修元神。魔道唯气论,气足而元精、元神自足。

    大道殊途同归,不论是注重元精的巫道,注重元气的武道,还是注重元神的练气之道,都只是着重点不同。其本质,都是资源不足时,为了力量或长生而衍生出来的三种道路。若是可能,还是以三者平衡为最佳选择。

    熊道明自肚内寻思:穷则变,变则通。既然能派生出以力量为主要目标巫道、武道功法,就不许别人找到一条修炼长生的捷径。

    想到这些,熊道明心中就有些火热,说不定这条捷径就藏在这锦盒的秘法当中。一想到自己好歹也算是到了练气化神的地步。若能凭借这条捷径,步入炼神境界,还不力量大增,人人畏惧。毕竟,炼神返虚与之前境界不同之处在于,涉及到了人的意识修炼。这简直就是一个大杀器,用句俗套的话讲,就叫做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涉及到意识层面的争斗,物质力量再高也是无解。

    心念电闪之间,熊道明已经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熊道明当即躬身拜倒,道:“娘娘仁德,小子感恩不尽!”

    淑妃见状,赶紧上前搀扶,道:“你这孩子,跟我客气什么。我与你娘情同姐妹,你是她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孩子。”

    王道明也不客气,顺竿子就往上爬,甜甜地对淑妃道:“娘!”

    淑妃稍楞,旋即笑颜大开,应声答道:“唉!”

    一时,母慈子孝,看得一旁熊道恭脸直抽抽。心说:我今儿才发现,老幺脸皮真厚。

    熊道明却是不管这些,心中乐个不停,心说:这回,我铁定抱了一条粗大腿。估计熊道仁那老小子,再也不敢找我麻烦了。

    可是,他这兴奋还没热过三分钟,淑妃就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

    淑妃抚摸着熊道明的小脑袋,一声长叹道:“真是个好孩子,可恨娘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今你遇到难处,娘却无法帮你解决,只能给你敲敲边鼓。”

    说时,容貌甚是悲戚。

    熊道明闻言,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好不容易抱了条大腿,怎么就不管用!难道我猜错了,淑妃真不是隐藏在深宫中的高手。

    这时,淑妃又自语道:“虽说为娘不久之后,真有那个本事解你的困厄,可却救不了眼下之难。”

    熊道明听得有些莫名其妙,道:“娘勿忧,我暂且忍耐些时日就行。”

    淑妃听了,眉头依旧发愁,无奈道:“你想忍耐,可我估计,你大娘母子却不会久忍。只怕不出数日,就要加害于你。”

    熊道明闻言,不由皱眉,向淑妃请教道:“还请娘告之道明,大娘母子为何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要加害于我?”

    淑妃摇了摇头,道:“有些事情,你还是不知道的为好。你只需知晓,你只要越有能力,你大娘母子就越是要对你不利,你要小心为上。”

    熊道明见淑妃不肯告诉他实情,也只好无奈放弃,恭敬地施礼应声道:“多谢娘的提醒,道明已经知晓,定依娘的嘱咐行事。”

    淑妃见熊道明乖巧,于心不忍,给他出主意道:“若真情非得已,我这里倒也有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至少能暂时脱离眼下之厄。”

    熊道明眼前一亮,来了精神,恭敬地向淑妃请教道:“还请娘教孩儿怎么做!”

    淑妃一阵沉吟,良久才似下定决心,道:“入宗人府,启夺嫡之路。”

    熊道明听完,倒吸一口凉气,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么个办法。这储君之位,又岂是那么好夺的。他迥然一身,又拿什么去和熊道仁争,可以说这夺嫡不比送死强上多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