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遇贼
裴该在关中民屯,即料民五十户为一屯,设屯司马,五屯设一典农都尉,三到五都尉设一典农校尉,或五到十都尉设一典农中郎将——各郡国皆有典农中郎将或典农校尉,秩为守、相之亚。
那位钟声钟艾华就也当上了一名典农都尉,管着两百五十户、一千来人。他昔日在霍阳山中便曾经组织乡人种过地,经验丰富,所以领着屯民赴任的路上就一直在计算,今冬要先把窝棚建好,把水渠、沟垄给开出来,再养些家畜,明春便好播种……官府许诺贷给农具、种子,以及越冬的口粮,我不能平均分配,得看哪户能干就多分给哪户……
倘若天公做美,明秋收成不错,我就回长安去再跑跑王氏兄弟的门路,请裴公给我官升一级。按照曹魏的前例,等到天下大定,民屯迟早是要取消的,归并入县、乡,则我若能为典农校尉或中郎将,即可转为一郡国之守相。就我这种钟氏偏支出身,能为两千石,毕生之愿足矣!
给他划定的屯垦地,是在始平国西部,正当太白山与渭水之间,有沃土三十余顷。官方派来一排正兵协助钟声,排长姓杨,原隶“武林营”,据说还曾经参加过阴沟水之战,资格老、脾气大,并不把钟声怎么放在眼中。
钟声倒是对这个大老粗恭恭敬敬的,不仅仅因为他秉性谦恭,更因为在族中出身低微,打小见了长辈乃至平辈,就都是这么一副德性,习惯成自然了。而且终究这千余流民,多数都是强被绑来的,不似当日霍阳山中,全是乡里,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就没法管啊。倘若跟杨排长闹得不愉快,对方使个坏,故意放走几户,到时候上官怪罪下来,过错八成都得自己扛着,那又何苦来哉?
他态度恭敬,又时不时将出点儿好吃的来款待杨排长等人——都是王氏兄弟酬答他的——逐渐的杨排长也就不对钟声使性了,反过来还暗示钟声,将来若得高升,也带挈带挈兄弟呗?
这一路之上,杨排长领头,对屯民是一日三催,逼急了还上鞭子抽,希望能够早些抵达目的地安顿下来。钟声伸手拦阻,杨排长便道:“这些都是贱骨头,自家无地耕,却不肯入屯,还要我兄弟们将之绑来,若不好好收拾,将来难以管理——行路之时尚可绑缚,等到了田间地头,要其劳作,必释其缚,那还不逃跑么?都尉若心软,休看便是了。”
完了又撇嘴补充一句:“何如我等在徐州时,屯民哪有敢生逃亡之念的?”
钟声是不了解徐州屯垦之事,只好附和说对啊,关中之民就是刁恶——反正他自己也不是关中人。至于当日徐州民屯之时,都是从江北拉来的流民,本身离乡万里,想逃都没处逃,而目下拴着的这些流民,多数是关中土著,自易起逃亡之心,对此钟声不清楚,杨排长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杨排长还提醒钟声:“官家发下粮谷,不要轻与彼等,要彼等胆敢逃离,便只有饿死一途,如此才可将人留住。”钟声连声应承,然后悄悄地问杨排长:“阁下老家是在徐州么?前日遣归两千徐州老卒,如何不去?”
杨排长“啧”了一声:“我非徐州人,本籍在汝南,家人都被胡寇、流贼杀尽,被迫沿淮而下,于徐州跟了大都督。此前大都督亦请祖公于兖、豫圈地,给老卒安家,但我已无家了……想着不如一直跟随大都督,搏个封妻荫子——至于妻子,目下虽缺,将来总归是会有的。”
杨排长喝打屯民,钟声不便也不敢多管,他只好日常穿梭在屯民之间,抚老恤孤,给他们一点儿甜头吃——从来恩威并施,才能驭众嘛,他当日在霍阳山上也是这么搞的。此外还鼓舞屯民,快些赶路——“早到屯所,可免鞭笞。且若早到,我便将出粮来,容汝等饱餐一顿,歇息三日,然后再动工,岂不是好?”
好不容易走到地方,亏得杨排长等人看管得严,竟无一户逃亡——孤身一人想逃走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伙屯民都有家庭,谁肯弃亲私走?钟声命屯民暂歇,他领着两个兵去勘察土地,圈定了立庄的所在。好房子自然盖不起来,只命屯民砍伐小树,涂上泥,搭些窝棚以蔽风雨而已。
至于钟声本人,则跟杨排长他们一样,暂住帐篷,打算等屯民略微空闲一些,再让他们垒土建屋。
有了居处,下一步就是锄草、翻地,开垄、挖渠,工程量不小,好在钟声安排得宜,青壮劳作,老弱先种些蔬菜,负责缝补衣裳、准备每日饭食而已。他处事公平,加上屯民们又见此处田土肥沃,有所期盼,心也就逐渐定了下来。
可是谁想到田才刚开了一半儿,这一日钟声正在田头监工,杨排长领着几个兵出外狩猎,想捉几只兔子来打牙祭,半道儿却空着手跑回来,还押着一名农夫。钟声问此人是谁,杨排长道:“是西面村庄之人……”随即大眼一瞪:“有贼来,将彼村抢掠一空,此人侥幸逃脱!”
钟声闻言吃了一惊,忙问:“是哪里的贼人?可会到这里来么?”
杨排长答道:“我已讯问过此人了,那些贼人打着官家旗号……恐怕是秦州兵。”
钟声不禁皱眉:“秦州兵如何来我雍州抢掠?”
——————————
跑来抢劫的,果然是秦州兵,就是张春带过来,占据了蒯城的那一批。
想当日张春止步于蒯城,不敢继续前进,又不好退兵去见司马保,反复筹思,乃出下策,遣人到长安去谋刺裴该。当然啦,他不会光派“裴坦”一个人去,此外还有接应——倒不是想把裴坦接出来,不管是否得手,那都是“死士”,活不了的,只为打听确实消息,好第一时间禀报张春知道。
谁想接应跑回来,禀报说刺杀失手,而且刺客貌似已经供出了幕后主使。张春闻言大惊,当即装病躺倒,随即就以病重为借口,让人舆回上邽去了。司马保措手不及,一时间也没想好让谁来接替张春,守备蒯城。
于是城中这些秦州兵就放了羊啦,时常出城去四乡劫掠,几乎杀得周边数十里内人畜绝迹。等到近处没得可抢了,他们就尝试着更往东跑——反正距离最近的陈仓是在渭北,而且分属两国,守兵未必会肯越境、渡渭来剿自己吧?
就有这么一支小队,一百来人,一直跑到钟声他们屯所附近,连抢了两个村子,粮食、财物、牲畜全都运走,老弱皆杀,青壮绑回去当伕役。此刻半数赶着车、扛着东西已经回去了,剩下约五十人,觉得还不过瘾,就商量着,天色尚早,咱们再往东面走个半天左右瞧瞧如何?
消息传来,钟声大惊失色,就要派人前往武功求援,可是一来一去,两百里地,今天肯定是赶不回来啦。杨排长还算镇定,对他说:“都尉休慌,我等虽属武功,距离太远,不如遣人渡渭前往郿县,可省一半途程。”
钟声问道:“郿属扶风,我始平国之事,彼等肯管么?”
杨排长一瞪眼:“都是大都……朝廷土地,如何不肯管?且若彼等不肯来救,则过不在我,事后也方便向上官解释了。”
钟声连连点头,即命人北往郿县求援。杨排长随即又说:“由此向西五里外,有渭水一条支流,水流虽缓,我等还当前出,拒水而阵,使贼不敢涉渡……”
钟声忙道:“不可,不可。敌众我寡,岂可前出啊?还当固守才是。”
杨排长一挑眉毛,左右一指:“此处全是田垄,哪有可据守之地啊?且若容贼人至此,屯民必有惊慌逃亡者,我等又要顾他们,又要御敌,一人哪来的四手哪?”随即摆手道:“都尉留此可也,我等自往御贼,倘若我死了,都尉便可自逃——我若不死,切勿轻弃职守。”
他一个排有兵二十五人,派出一个去求援,然后打算留下四人协助钟声管理屯民,自己领着剩下十九人去拦秦州兵。钟声连声央告,说你多给我留几个人吧,杨排长只是不允,于是钟声便提建议:“屯民中亦多青壮,能助阁下御贼,何不携去?如此便可多留些人手于我了。”
杨排长摇头道:“都是农夫,懂什么打仗?”
钟声道:“聊助声威也可。且我昔日在长社故乡,守护庄院,与胡兵对战竟日,靠的也是乡下农夫啊——难道秦州兵比胡贼还厉害不成么?”转过身,就要去召聚青壮。
杨排长一把扯住他:“且慢!那些屯民此前多欲逃亡,如今才刚定下心来,若闻有贼,恐怕瞬间星散哪!”
钟声说你放心,我暂时不会跟他们说真话的,只说召集青壮做工,等拉过来了,看情况再说。
于是拣选了四十多名农夫,都是二十往上、三十不足的健壮小伙儿,各执耒耜,跟着他过来。钟声使个眼色,先让兵卒们把这些农夫隐隐包围起来,然后才提高声音说道:“适才得报,有贼人前来劫掠,已将西面村庄屠尽矣!”
农夫们闻言,无不面如土色,有几个转过头去就想跑,却被士兵们挺着长矛连声斥喝,给硬生生堵了回来。
钟声挥舞手臂,以加重自己的语气,大声道:“汝等休慌,若想活命,只有与贼搏杀一途。昔日汝等为胡寇所逼,抛弃田土,遂至今日,难道还想逃不成么?前次逃亡,回来尚有屯所可入,尚有地耕,今次再逃,还妄想活命么?
“汝等须知,屯所以兵法部勒,阵前逃亡者,只有斩首一途!”转过头去,装模作样问杨排长:“可是如此?”
杨排长狞笑道:“正是!老子刀头之上,也曾砍过两个逃兵的脑袋咧!”
钟声继续恐吓道:“汝等若逃,难道弃父母妻儿不顾么?即父母妻儿不落贼手,关中虽大,也无汝等容身之处,一旦被擒斩首,彼等也必饿死。何如奋力向前,便有死伤,我……”一排胸脯——“必养汝等妻儿老小!有违此誓,天地不容!”
随即一指扬排长:“且有胜兵在此,昔日杀胡寇如宰鸡犬,岂惧盗贼?命汝等同去,不过相助声威罢了,岂容易死?若肯从命,可握紧手中耒耜向前,我将在屯所整治热食,还有肉脯,候汝等归来享用。若不肯从命,必不是男儿,且自家脱了裤子,给众人瞧瞧鸟有多小吧!”
一番威逼恐吓再加利诱、激将,好不容易才把这四十多人交给杨排长,换得了七名兵卒守屯。
可是这么一番耽搁,等到杨排长领着兵卒和农夫西行后,走出不过一两里路,还没能靠近他预设的渭水支流东岸阵地,迎面就撞见了秦州兵——人早就已经涉渡过来啦!
——————————
一名屯所中足力较健的小兵,奉命前去求援,也不带器械,只揣了一块腰牌,与钟声临时写下的几行字,就发足向北方狂奔而去。近午时分,游过渭水,然后又跑了十多里地,才终于抵达郿县县城。
然而果不出钟声所料,城中并不肯派发救援。
此时坐镇郿县的,乃是新任扶风国内史卫展卫道舒,听了禀报不禁蹙眉,便问:“此是汝等始平之事,如何不去武功、槐里求援,倒来我国?”小兵急忙回禀说:“武功甚远,是来郿的两倍路程,故此……”
卫展摇摇头:“按律,郡守剿贼不得出境,我实在无能为力也。”
小兵连声哀恳,说您要是不肯派人救援,我们一屯上千人可能尽数为贼所掳啊!卫展倒也不是彻底怠政之官,想了一想,便即修书一封,遣快马传往始平国——先去武功,再往国治槐里,且看看谁能拿主意吧。
小兵无奈之下,只得流着泪孤身折返,等回到屯所的时候,天色都已经漆黑了。远远地望见几点篝火,似乎还在平日的位置,也非漆黑一片,也非火光冲天,估摸着尚未被贼人所掠。这才大着胆子,一步步挨近过来……
那位钟声钟艾华就也当上了一名典农都尉,管着两百五十户、一千来人。他昔日在霍阳山中便曾经组织乡人种过地,经验丰富,所以领着屯民赴任的路上就一直在计算,今冬要先把窝棚建好,把水渠、沟垄给开出来,再养些家畜,明春便好播种……官府许诺贷给农具、种子,以及越冬的口粮,我不能平均分配,得看哪户能干就多分给哪户……
倘若天公做美,明秋收成不错,我就回长安去再跑跑王氏兄弟的门路,请裴公给我官升一级。按照曹魏的前例,等到天下大定,民屯迟早是要取消的,归并入县、乡,则我若能为典农校尉或中郎将,即可转为一郡国之守相。就我这种钟氏偏支出身,能为两千石,毕生之愿足矣!
给他划定的屯垦地,是在始平国西部,正当太白山与渭水之间,有沃土三十余顷。官方派来一排正兵协助钟声,排长姓杨,原隶“武林营”,据说还曾经参加过阴沟水之战,资格老、脾气大,并不把钟声怎么放在眼中。
钟声倒是对这个大老粗恭恭敬敬的,不仅仅因为他秉性谦恭,更因为在族中出身低微,打小见了长辈乃至平辈,就都是这么一副德性,习惯成自然了。而且终究这千余流民,多数都是强被绑来的,不似当日霍阳山中,全是乡里,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就没法管啊。倘若跟杨排长闹得不愉快,对方使个坏,故意放走几户,到时候上官怪罪下来,过错八成都得自己扛着,那又何苦来哉?
他态度恭敬,又时不时将出点儿好吃的来款待杨排长等人——都是王氏兄弟酬答他的——逐渐的杨排长也就不对钟声使性了,反过来还暗示钟声,将来若得高升,也带挈带挈兄弟呗?
这一路之上,杨排长领头,对屯民是一日三催,逼急了还上鞭子抽,希望能够早些抵达目的地安顿下来。钟声伸手拦阻,杨排长便道:“这些都是贱骨头,自家无地耕,却不肯入屯,还要我兄弟们将之绑来,若不好好收拾,将来难以管理——行路之时尚可绑缚,等到了田间地头,要其劳作,必释其缚,那还不逃跑么?都尉若心软,休看便是了。”
完了又撇嘴补充一句:“何如我等在徐州时,屯民哪有敢生逃亡之念的?”
钟声是不了解徐州屯垦之事,只好附和说对啊,关中之民就是刁恶——反正他自己也不是关中人。至于当日徐州民屯之时,都是从江北拉来的流民,本身离乡万里,想逃都没处逃,而目下拴着的这些流民,多数是关中土著,自易起逃亡之心,对此钟声不清楚,杨排长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杨排长还提醒钟声:“官家发下粮谷,不要轻与彼等,要彼等胆敢逃离,便只有饿死一途,如此才可将人留住。”钟声连声应承,然后悄悄地问杨排长:“阁下老家是在徐州么?前日遣归两千徐州老卒,如何不去?”
杨排长“啧”了一声:“我非徐州人,本籍在汝南,家人都被胡寇、流贼杀尽,被迫沿淮而下,于徐州跟了大都督。此前大都督亦请祖公于兖、豫圈地,给老卒安家,但我已无家了……想着不如一直跟随大都督,搏个封妻荫子——至于妻子,目下虽缺,将来总归是会有的。”
杨排长喝打屯民,钟声不便也不敢多管,他只好日常穿梭在屯民之间,抚老恤孤,给他们一点儿甜头吃——从来恩威并施,才能驭众嘛,他当日在霍阳山上也是这么搞的。此外还鼓舞屯民,快些赶路——“早到屯所,可免鞭笞。且若早到,我便将出粮来,容汝等饱餐一顿,歇息三日,然后再动工,岂不是好?”
好不容易走到地方,亏得杨排长等人看管得严,竟无一户逃亡——孤身一人想逃走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伙屯民都有家庭,谁肯弃亲私走?钟声命屯民暂歇,他领着两个兵去勘察土地,圈定了立庄的所在。好房子自然盖不起来,只命屯民砍伐小树,涂上泥,搭些窝棚以蔽风雨而已。
至于钟声本人,则跟杨排长他们一样,暂住帐篷,打算等屯民略微空闲一些,再让他们垒土建屋。
有了居处,下一步就是锄草、翻地,开垄、挖渠,工程量不小,好在钟声安排得宜,青壮劳作,老弱先种些蔬菜,负责缝补衣裳、准备每日饭食而已。他处事公平,加上屯民们又见此处田土肥沃,有所期盼,心也就逐渐定了下来。
可是谁想到田才刚开了一半儿,这一日钟声正在田头监工,杨排长领着几个兵出外狩猎,想捉几只兔子来打牙祭,半道儿却空着手跑回来,还押着一名农夫。钟声问此人是谁,杨排长道:“是西面村庄之人……”随即大眼一瞪:“有贼来,将彼村抢掠一空,此人侥幸逃脱!”
钟声闻言吃了一惊,忙问:“是哪里的贼人?可会到这里来么?”
杨排长答道:“我已讯问过此人了,那些贼人打着官家旗号……恐怕是秦州兵。”
钟声不禁皱眉:“秦州兵如何来我雍州抢掠?”
——————————
跑来抢劫的,果然是秦州兵,就是张春带过来,占据了蒯城的那一批。
想当日张春止步于蒯城,不敢继续前进,又不好退兵去见司马保,反复筹思,乃出下策,遣人到长安去谋刺裴该。当然啦,他不会光派“裴坦”一个人去,此外还有接应——倒不是想把裴坦接出来,不管是否得手,那都是“死士”,活不了的,只为打听确实消息,好第一时间禀报张春知道。
谁想接应跑回来,禀报说刺杀失手,而且刺客貌似已经供出了幕后主使。张春闻言大惊,当即装病躺倒,随即就以病重为借口,让人舆回上邽去了。司马保措手不及,一时间也没想好让谁来接替张春,守备蒯城。
于是城中这些秦州兵就放了羊啦,时常出城去四乡劫掠,几乎杀得周边数十里内人畜绝迹。等到近处没得可抢了,他们就尝试着更往东跑——反正距离最近的陈仓是在渭北,而且分属两国,守兵未必会肯越境、渡渭来剿自己吧?
就有这么一支小队,一百来人,一直跑到钟声他们屯所附近,连抢了两个村子,粮食、财物、牲畜全都运走,老弱皆杀,青壮绑回去当伕役。此刻半数赶着车、扛着东西已经回去了,剩下约五十人,觉得还不过瘾,就商量着,天色尚早,咱们再往东面走个半天左右瞧瞧如何?
消息传来,钟声大惊失色,就要派人前往武功求援,可是一来一去,两百里地,今天肯定是赶不回来啦。杨排长还算镇定,对他说:“都尉休慌,我等虽属武功,距离太远,不如遣人渡渭前往郿县,可省一半途程。”
钟声问道:“郿属扶风,我始平国之事,彼等肯管么?”
杨排长一瞪眼:“都是大都……朝廷土地,如何不肯管?且若彼等不肯来救,则过不在我,事后也方便向上官解释了。”
钟声连连点头,即命人北往郿县求援。杨排长随即又说:“由此向西五里外,有渭水一条支流,水流虽缓,我等还当前出,拒水而阵,使贼不敢涉渡……”
钟声忙道:“不可,不可。敌众我寡,岂可前出啊?还当固守才是。”
杨排长一挑眉毛,左右一指:“此处全是田垄,哪有可据守之地啊?且若容贼人至此,屯民必有惊慌逃亡者,我等又要顾他们,又要御敌,一人哪来的四手哪?”随即摆手道:“都尉留此可也,我等自往御贼,倘若我死了,都尉便可自逃——我若不死,切勿轻弃职守。”
他一个排有兵二十五人,派出一个去求援,然后打算留下四人协助钟声管理屯民,自己领着剩下十九人去拦秦州兵。钟声连声央告,说你多给我留几个人吧,杨排长只是不允,于是钟声便提建议:“屯民中亦多青壮,能助阁下御贼,何不携去?如此便可多留些人手于我了。”
杨排长摇头道:“都是农夫,懂什么打仗?”
钟声道:“聊助声威也可。且我昔日在长社故乡,守护庄院,与胡兵对战竟日,靠的也是乡下农夫啊——难道秦州兵比胡贼还厉害不成么?”转过身,就要去召聚青壮。
杨排长一把扯住他:“且慢!那些屯民此前多欲逃亡,如今才刚定下心来,若闻有贼,恐怕瞬间星散哪!”
钟声说你放心,我暂时不会跟他们说真话的,只说召集青壮做工,等拉过来了,看情况再说。
于是拣选了四十多名农夫,都是二十往上、三十不足的健壮小伙儿,各执耒耜,跟着他过来。钟声使个眼色,先让兵卒们把这些农夫隐隐包围起来,然后才提高声音说道:“适才得报,有贼人前来劫掠,已将西面村庄屠尽矣!”
农夫们闻言,无不面如土色,有几个转过头去就想跑,却被士兵们挺着长矛连声斥喝,给硬生生堵了回来。
钟声挥舞手臂,以加重自己的语气,大声道:“汝等休慌,若想活命,只有与贼搏杀一途。昔日汝等为胡寇所逼,抛弃田土,遂至今日,难道还想逃不成么?前次逃亡,回来尚有屯所可入,尚有地耕,今次再逃,还妄想活命么?
“汝等须知,屯所以兵法部勒,阵前逃亡者,只有斩首一途!”转过头去,装模作样问杨排长:“可是如此?”
杨排长狞笑道:“正是!老子刀头之上,也曾砍过两个逃兵的脑袋咧!”
钟声继续恐吓道:“汝等若逃,难道弃父母妻儿不顾么?即父母妻儿不落贼手,关中虽大,也无汝等容身之处,一旦被擒斩首,彼等也必饿死。何如奋力向前,便有死伤,我……”一排胸脯——“必养汝等妻儿老小!有违此誓,天地不容!”
随即一指扬排长:“且有胜兵在此,昔日杀胡寇如宰鸡犬,岂惧盗贼?命汝等同去,不过相助声威罢了,岂容易死?若肯从命,可握紧手中耒耜向前,我将在屯所整治热食,还有肉脯,候汝等归来享用。若不肯从命,必不是男儿,且自家脱了裤子,给众人瞧瞧鸟有多小吧!”
一番威逼恐吓再加利诱、激将,好不容易才把这四十多人交给杨排长,换得了七名兵卒守屯。
可是这么一番耽搁,等到杨排长领着兵卒和农夫西行后,走出不过一两里路,还没能靠近他预设的渭水支流东岸阵地,迎面就撞见了秦州兵——人早就已经涉渡过来啦!
——————————
一名屯所中足力较健的小兵,奉命前去求援,也不带器械,只揣了一块腰牌,与钟声临时写下的几行字,就发足向北方狂奔而去。近午时分,游过渭水,然后又跑了十多里地,才终于抵达郿县县城。
然而果不出钟声所料,城中并不肯派发救援。
此时坐镇郿县的,乃是新任扶风国内史卫展卫道舒,听了禀报不禁蹙眉,便问:“此是汝等始平之事,如何不去武功、槐里求援,倒来我国?”小兵急忙回禀说:“武功甚远,是来郿的两倍路程,故此……”
卫展摇摇头:“按律,郡守剿贼不得出境,我实在无能为力也。”
小兵连声哀恳,说您要是不肯派人救援,我们一屯上千人可能尽数为贼所掳啊!卫展倒也不是彻底怠政之官,想了一想,便即修书一封,遣快马传往始平国——先去武功,再往国治槐里,且看看谁能拿主意吧。
小兵无奈之下,只得流着泪孤身折返,等回到屯所的时候,天色都已经漆黑了。远远地望见几点篝火,似乎还在平日的位置,也非漆黑一片,也非火光冲天,估摸着尚未被贼人所掠。这才大着胆子,一步步挨近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