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
字体: 16 + -

第五十章 刘璋的人才库

    在刘备伐益州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

    这些困难是各式各样的。而最大的困难则是刘璋那些精明能干的武将们。

    刘璋手下的武将很多。但最后要么是归顺刘备,要么是被刘备杀死。

    这些武将的命运不同。但也是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细细品味之处。

    据正史考证,在刘备伐益州的途中,刘璋部下有八个文臣武将投降于刘备。还有七个不服的武将被刘备所杀。

    在投降的文臣武将们最有名气,为以后蜀汉政权贡献最大的当属法正了。

    法正不必作者多介绍,相信不少三国爱好者们或蜀粉(蜀汉的粉丝)们都知道这些人。

    法正在归属刘备之后,一直是刘备集团的第二号谋士。仅次于诸葛亮的地位。如果庞统不死的话。法正,诸葛亮,庞统这三个顶级谋士完全可以把蜀汉政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有可能会统一天下。

    可是当庞统死后,法正就成为了刘备的第二号谋士。

    法正比较善于治国理政,所以每当诸葛亮外出时。法正就可以坐在大后方。日理万机。这一点,不管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是信任的。

    法正最早是刘璋手下的一名顶级谋士。后来受张松影响,加上对刘璋的不满。最后决定来投靠刘备。助刘备一举拿下益州。

    法正在刘备谋取益州的时候,私下勾结了张松,孟达。准备助刘备入蜀。

    后来机会来了,刘璋想让刘备跟他一起打关中的张鲁。于是,就派法正领四千精兵前去荆州迎接刘备入蜀。

    法正这一去,可就不再回刘璋那里了。却留在了刘备的阵营中。

    后来法正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法正在加入刘备集团后,和法正同乡的孟达,也随法正加入了刘备阵营。

    跟法正和孟达同心的张松,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张松在向刘璋建议刘备入蜀之后,因为私下里和刘备书信过多,被张肃告发刘璋后,被刘璋处死了。

    那刘璋在张松建议刘备入蜀,刘璋底下的文臣武将们就没有一个反对吗?

    答案是“有”。

    其实早在刘璋准备迎接刘备入蜀的时候。就有一名老将黄权劝刘璋不要迎接刘备。而刘璋这时头脑一热,根本不听黄权进谏。还把黄权外放为广汉县长。

    后来刘备在与刘璋反目之后,进攻益州的时候。黄权闭城坚守,等到刘璋投降之后,才向刘备归顺。刘备为黄权的忠心所感动。后来,刘备封黄权为偏将军。

    那时为了防止刘备入蜀。刘璋部下有一个叫王累的。曾倒悬于城门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入蜀,然而不被刘璋听从。于是王累自断绳索,摔死在城门下。

    当年揭发了张松向刘备密信的张肃。因为刘璋觉得这人很不靠谱。最后也被刘璋所杀了。

    后来,张松被刘璋杀死后。刘璋加强了各关隘的防卫,不允许刘备军再入蜀。

    刘备在听从庞统的计策后,刘备军行至涪水关。这时,杨怀,高沛前来送行。刘备借口他们无住客之礼。捕杀了杨怀和高沛二人。并占领了涪水关。

    这是正史上记载的杨怀和高沛之死。

    而对于杨怀和高沛之死。《演义》上却大书特书了一把。

    《演义》上是这样描述的。

    却说刘备军至涪水关,杨怀,高沛二将假借犒劳之名,身怀利刃,来到帐中,欲见机刺杀刘备。这时刘备一声令下,关平,刘封从帐后杀出,当场斩杀杨,高二人。随后,刘备夺下涪水关。

    正史上和《演义》上对杨怀,高沛二人之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刘璋在得知刘备杀死杨怀,高沛二人并夺取涪水关的事。连夜派张任,泠苞,邓贤等将带领五万大军前往雒城镇守。张任等人守护雒城,泠苞,邓贤则在雒城外六十里扎下了两座大寨。

    刘备这边猛将如云。以黄忠,魏延的前军一举杀死了邓贤,活捉了泠苞,将两寨攻下了。刘备赶来时,在战场上挂起了招降旗,并宣称凡投降者,一律免死。一时间川军倒戈御甲者,不计其数。魏延将泠苞押到了刘备跟前,刘备亲自为其松绑,还赐酒压惊。

    泠苞表示愿意投降,并说只要放他回去,他定能说服张任等人献城投降。魏延则向刘备进言道:“此人的话不可信。”刘备则是回答道:“我以仁义待人,别人是不会背叛我的。”说罢,便放泠苞回去了。

    泠苞回到了雒城,隐瞒了自己被捉的经历,只说自己是杀了十多个人,夺得马匹逃回来的。这时,刘璋闻得邓贤被斩,便派儿子刘循及妻舅吴懿带领两万人马前来雒城助战。

    吴懿来到雒城,跟众将商讨对策。泠苞说道:“可以掘开涪江大堤,水淹刘备军马。”吴懿觉得此计可行,便令泠苞前去决堤。刘备得到消息,立马派魏延带兵大败了正要决堤放水的川兵,又一次活捉了泠苞。

    魏延押着泠苞来见刘备,刘备生气地说:“我以仁义待你,你却不思回报,反而背叛我,这一次我不会再饶你了。”说罢,便令人把泠苞推出去斩首。

    泠苞和邓贤就这样死掉了。

    这时《演义》上的描述。

    其实邓贤没有死。而是投降了刘备。

    正史上记载刘璋派了刘貴,泠苞,张任,邓贤到涪城防守(演义上说是雒城),战败后退守绵竹。

    涪城之战后,泠苞死了,邓贤投降了。张任和刘貴退守了绵竹。

    刘璋怕绵竹有失,便又派李严去指挥绵竹的战事。

    谁知李严竟然带着军队投降了刘备。

    李严也投降了。

    之后,刘备向各地派遣兵将,一一平定。之后,诸葛亮,张飞,赵云率兵渡江,平定了白帝,江州,江阳。

    其中,张飞在江州,大败了巴郡太守严颜,并将他活捉。

    有关张飞大败巴郡老蒋严颜的故事。在《演义》上大作文章。据说张飞用计很艰难地拿下了严颜。作者在这里就不费笔墨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翻《三国演义》看看这章节的内容。

    正史上说,张飞觉得严颜有英雄气概(从严颜被俘后的言行举止上看出的),于是张飞就放了他,成为了刘备集团的上客。

    严颜也投降了。

    这时,刘璋统治的地盘只剩下了雒城和自己的大本营成都。

    刘备也不给刘璋喘息的时间。立马进军围住了雒城。之前在涪城战败的张任。刘貴与刘璋之子刘循一起驻守雒城。庞统就因为率兵前去攻城,中了流失而身亡。

    之后张任出阵雁桥,战败后被活捉了。刘备想要重用张任。可是张任这货根本不吃这一套。

    张任说道:“我绝对不会投降,去追随其他人的。”说话还挺硬气的。

    张任坚决不投降,最终被杀了。刘备为此而叹息。

    214年夏,围城一年左右的雒城终于被刘备攻破。刘璋的儿子刘循投降了。

    然而这时,刘备围困成都已有几十天了。

    而据说雒城城中还有精兵三万,而且粮草装备还可以支撑一年之久的。

    而这时刘璋在刘备军猛烈地围攻下。待不下去了。

    刘璋在发完感叹之后,立马开城投降了。

    跟随刘璋投降的还有他的谋士董和。

    董和是在刘璋投降之后,归顺了刘备。

    至此刘备全面占领了益州全境。

    刘璋投降以后,被刘备迁往了荆州,并于建安二十四年(220年)病逝于荆州。

    回看这段历史。其实刘璋的人才库还是有很多好牌的。

    那为什么刘璋的人才们,要么投降于刘备。要么战死的呢?

    那可能是刘璋没有好好地利用他们。

    刘璋不会打手中的好牌,最终导致他的失败。

    作者简要说一下,刘璋在调兵遣将上不会用将领,而在益州的人心上也输给了刘备。这样的才致使刘璋的大量人才要么倒戈了,要么战死了。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

    文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