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往事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备战赤壁

    赤壁大战之前。不管是曹操也好。还是孙,刘联盟也好。都作出了大量的准备和调度。

    那作者就把赤壁大战前。双方备战的情况。分几个方面给读者简要分析一下。

    其实备战赤壁,要分几个方面来讲。第一方面是人事调动;第二方面是军备;第三方面是训练士兵;第四方面是自然条件;第五方面是诈骗术。

    那么首先从人事调动方面说起。人事调动顾名思义,就是前期的人员调动。在三国赤壁大战前,作这样的人事调动对战局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当孙权下定决心要与曹操决一死战。把作战总指挥的权力交给周瑜后。

    周瑜这时作得第一件人事调动就是孙刘合兵。

    这时的刘备驻军在樊口。周瑜带领船队来到了樊口。准备与刘备相见。

    刘备与周瑜在樊口相见后。几句寒暄后,刘备这才大致了解了周瑜的军队数量。

    后来刘备带领关羽,张飞等两千人跟在周瑜的后面,但是不归周瑜统领。

    很简单的,孙刘两家就合兵一处了。

    而曹操这边呢?当时曹操率领了二十万大军从江陵(今属湖北)沿江东进,直逼夏口。

    同年十二月,孙刘两军逆水而上,行到了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

    而当时曹军被瘟疫所困。而新编的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初战就被周瑜水军打败。

    这时,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了北岸乌林一侧,曹军操练水军,等待良机。

    周瑜则是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着长江与曹军对峙。

    话归原题,曹操的二十万大军怎么来得?还有这些水军。

    在这之前,曹操在占领江陵之后,获得了刘表的七八万水军以及大量的军需物资。再加上以前曹军训练的水军和大量曹军加起来总共二十多万大军。

    这些军队成为了日后曹军在赤壁大战的主力部队。

    可是在曹军主力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残兵败将,不习水性。为曹军之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赤壁大战前双方在军备上都做足了文章。不管在曹军这儿还是在孙刘联盟这儿。赤壁战前的军备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走向。

    赤壁大战前夕,有一天,周瑜邀请诸葛亮一起商议抗曹之策。问诸葛亮水战应该用何种兵器为先,诸葛亮的回答是弓箭。

    这时周瑜说,“这时的东吴缺少弓箭。问先生能助之否?”

    诸葛亮爽快地答应了。周瑜这时要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完十万支箭,若不能按时完工便军法处置。诸葛亮则说只需三日即可,并立下了军令状。

    这才有了《演义》上的“草船借箭”的典故。

    不管历史上有没有真正的“草船借箭”。但是诸葛亮的智慧还是令人佩服的。而且最后东吴把这十万支箭。一一还给了曹军。并为东吴水军火攻曹军提供了物质上的最大支持。

    “草船借箭”这件事是这样的。

    诸葛亮当时不要任何造箭器具和工匠。而是跟鲁肃那儿借了二十艘船。每艘船上分配了军士三十个人,船上备有草人和青布。

    三天后的半夜时分,江面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则是请鲁肃一起坐船喝酒,取箭。

    结果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上喝酒。船开到了曹军岸边。结果因为雾大,看不清楚,曹军开起乱箭。这些箭齐刷刷地射在了这二十艘船上的草人上了。

    雾散了,诸葛亮命令船队反回了。回到了岸边。让东吴士兵们计算草船上的箭。合计起来有十万余支。

    就这样箭够了。

    而曹操这边儿呢,因为这时已是寒冬,北风使劲吹,船舰颠簸,曹军中又病倒了一片。于是曹操下令将战舰连锁在一起,而陆军则在岸边安营扎寨。其实把战舰连锁在一起,是曹操自己发明的。而不是《演义》上讲得庞统用连环计迫使曹操把战舰连锁在一起的。

    而这种连锁战舰,虽然让战舰连锁在了一起,可以稳定了。但是最怕的就是火攻。

    下来,来谈谈训练士兵。

    早在周瑜还没回来的时候。就以训练水军有素而著称。

    赤壁大战前。周瑜训练的士兵。可谓纪律严瑾,善于水战的东吴士兵可以在周瑜的指挥下游刃有余。

    而曹操这边呢。早在曹操大举南下的时候。就在邺城外凿玄武池以练水军。可是这样能行吗?事实证明是不行的。以一个个小小的玄武池训练水军,能跟常年在长江一带打仗的东吴水军比吗?曹操是逗比吗?即使加上刘表那些已经烂得不行的水军。也不一定能用到实处来。

    所以在训练水军上面曹操就输了周瑜一截。

    即使,曹操在与周瑜水军初战失利后。在赤壁对岸令蔡瑁,张允来训练水军,那也是“救得了夫人,救不了兵。”

    下来来谈谈自然条件。

    在古代战争中,自然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天性条件。一个军队再怎么强大。遇上不适合打仗的天气,也要必输无疑。这其中就包括火攻。

    其实火攻的想法,周瑜和诸葛亮都想到了。只是没有人来画龙点睛。后来,黄盖主动对周瑜说了这个想法。周瑜也真正开始准备用火攻运用于实战。

    火攻也很简单,毕竟曹军那边已经把战船连在一起了。一旦火攻,谁也逃不了。

    但是火攻是需要风向的,如果是逆风的话,射出去的火箭,肯定自己是要着火了。对方肯定是毫发无损的。

    因为作战当时是冬天,风向只有西北风。而东吴军在南岸。所以想要火攻的话,必须要有东南风才行。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才有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

    《演义》上说,诸葛亮当时让周瑜筑造七星坛,而诸葛亮将在坛上作法。借三天三夜的东南风,以助周瑜破曹。于是,周瑜连忙派军士往南屏山筑七星坛。

    七星坛筑成了,诸葛亮沐浴斋戒,身穿道服,披头散发,赤着双脚,来到坛前,并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自离开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大惊小怪,违令者斩!”诸葛亮吩咐完,众将领命。诸葛亮就缓缓登上了七星坛,开始祈风了。

    到了晚上三更时分,东南风来了,周瑜看诸葛亮这么神,于是就以“东吴祸害”为由。起了杀心。于是周瑜派丁奉,徐盛即刻去七星坛刺杀诸葛亮。而此时,诸葛亮早已离开了七星坛。

    这就是诸葛亮“借东风”的典故。

    周瑜这边自然条件,军备,士兵的士气都以达到最佳状态。反观曹操这边是瘟疫流行,不习水性。

    那最后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赤壁大战前,双方所使用的诈骗术。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战争。交战双方都会使用一些诈骗术,正所谓“兵不厌诈”。特别是三国时期,这些诈骗术运用在实战中,就太司空见惯了。

    在赤壁大战前,曹操就曾经派使者送书信给周瑜。这时曹操第一次派使者来东吴那儿,探看军情。

    而这时的周瑜正因为没能杀掉刘备而气恼的时候。又见这封信的信封上写着“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于是,周瑜更加恼火。当即将信撕了个粉碎,并下令斩了信使,并派人把使者的首级带回去向曹操示威。

    虽然,这次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周瑜正火上眉头,杀了来使,也是长长东吴军的气势。

    再说,那个来使也不知道听曹操的话。安了什么心。说不定,是来探看东吴军情呢。

    这是曹操的第一次诈骗术。

    要说曹操在赤壁大战前。最有名的诈骗术。那可能就是“蒋干盗书”这回事了。

    当时,曹操见周瑜毁书斩使,于是就很生气。便令水军进攻,周瑜则是领水师迎战,两军大战于三江口。因为曹军没有水战的经验。所以大败而回。曹操这时才发现了差距。于是曹操就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日夜训练水军。

    周瑜在得知曹操让蔡瑁,张允来训练水军。曹操的水寨训练得井井有条。

    此时周瑜就心想怎样除掉蔡瑁,张允二人。

    这时,机会来了。因为曹操派蒋干来了。

    曹操在一次站前军事会议上。正和众将商量对策。这时,曹操的帐下幕宾蒋干毛遂自荐了。

    蒋干说自己和周瑜是同窗,可以前去周瑜那儿。劝周瑜前来投降。曹操大喜,于是就派蒋干过江去劝降周瑜。

    正是所谓“瞎猫撞上死耗子了”。轮到周瑜的表演才能的时刻到了。

    话说蒋干来到周瑜那儿了。周瑜则是摆酒设宴。招待这位“旧友”。

    在宴席上,周瑜坚决不谈军事。

    等到宴席过后,周瑜和蒋干都喝得大醉。

    于是,周瑜故意拉着蒋干去观看东吴的军营和粮草。

    后来,周瑜拉着蒋干重新入席。说这就是所谓的“群英会”。说罢,周瑜又假装酒醉,舞剑作歌。

    到了深夜,周瑜便强拉着蒋干到账内,与他抵足而眠。

    当周瑜睡得不醒人事的时候。蒋干起身偷偷来到了周瑜的桌子旁。看了看桌上的文书。

    其中里面有一封信,竟是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二人在信中说要见机杀掉曹操,来投周瑜。

    蒋干赶紧把这封信藏在了袖子里。然后躺下,假装睡觉。

    五更时分,蒋干就偷偷摸摸地逃跑了。

    早上,蒋干回到了曹操那里。把这封信给了曹操。曹操看完信后,肯定大怒。当即传令斩了蔡瑁,张允二人。后来曹操意识到中计了。但事已至此,也不愿认错。只好另选毛玠,于禁代替蔡,张二人,为水军都督。

    这就是著名的“蒋干盗书”的典故。

    那东吴这边又作了什么诈骗术呢?

    其实,就是黄盖的“苦肉计”。

    人们常说的谚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其实这时一个计策。

    黄盖的重要性,不在于他在赤壁大战中的战功。而是,和周瑜联合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那这个“苦肉计”又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曹操丢了十五六万支箭后,心中也是很郁闷。谋士荀攸就建议派人去周瑜那儿诈降,获取东吴情报,里应外合,攻破周瑜。曹操认为这一计“行”。

    于是,曹操便派蔡瑁的族弟蔡中,蔡和带着五百多军士前去东吴诈降。

    周瑜见二人来降却没有带上妻儿老小,便知道他们是来诈降。于是,周瑜将计就计,留下二人,重赏之后,将他们拨与甘宁作为先锋,并暗中将他们的奸细身份告诉了甘宁,让甘宁小心提防。

    当天晚上,黄盖就来到了周瑜的帐中。黄盖建议用火攻对付曹操。

    周瑜见黄盖后,又想出一计。这个计就是“苦肉计”。周瑜把这个计策告诉了黄盖。最后黄盖也同意了。

    第二天,周瑜升帐议事,黄盖用话术宣称无法抵抗曹操,不如投降了事。

    周瑜见此,假装大怒。并命人将黄盖重打五十杖。这五十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周瑜,黄盖这招苦肉计。骗了许多人。但是没有骗过阚泽。

    阚泽知道周瑜,黄盖的苦肉计之后,于是去探看黄盖。深受感动,并且自愿到曹营去送假降书。

    这是黄盖假投降的开始。

    却说阚泽把信送到了曹营。曹操刚开始不相信,后来,有人给曹操送来了蔡中,蔡和二人的密信。

    曹操这才相信黄盖投降一事,便让阚泽回江东做内应。但他到底是生性多疑,还是不大放心。

    于是,曹操便又派蒋干再次过江,探听虚实。

    蒋干再来,就是惹事了。后来又出现了庞统的连环计策。

    这一切计策。都标志着曹军必败无疑。

    而这个时候。周瑜和东吴军正等待着黄盖假降曹操的那一天。

    到了那天,赤壁大战正式进入了决战时刻。

    而那一天,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关注下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