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闯异界
字体: 16 + -

第74章 73.立国之极,人口陷阱,如之奈何

    炜杰师傅说:“吐鲁克八九成死了,张弘范八九成死了,张世杰八九成死了,我虽然不知道上将军的依凭是什么,不过,若是不注意,半日之外,一日之内,八九成也会死。另外,此刻崖山海战之兵,无论胜负,旬日之内,若无意外,或者也会血雨腥风,所剩无几。”

    林夕笑了:“所以炜杰师傅所来何为呢?带来血雨腥风?”

    炜杰师傅说:“非也,血雨腥风不是我带来的,反而想少死些人,换自己一条生路。”

    林夕沉吟了一下,吩咐道:“给炜杰先生看座。”

    炜杰又施礼道:“启禀上将军,我等还有九个人,已经在海里漂泊躲避了半夜,还请允许给他们个避风避寒的所在,里面还有两个童子。”

    林夕说:“真伪尚未辨明,若是让他们上来,不是让我们冒更大的风险吗?”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人都是一愣,在场的,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人,这种直白,甚至说赤裸裸的话,让大家与观念中缥缈神仙,或者圣人门徒,生生割裂开来。

    炜杰也是一愣,脑子飞速运转,旋即回应道:“上将军英明神武......”

    林夕打断说:“激将法对我没有用,捧杀棒杀都没有用,想要活下来,来点干货。”

    炜杰又是一惊,心下就想,这个上人,不食人间烟火呀,与此前遇到的人都不一样,倒是与蒙古兵,嗯,也跟那个忽必烈倒有些神似,我该怎么应对呢?不,也不太一样,忽必烈是刚猛简洁,而这个上人,更直截了当,如此看来,一个是用神念气质,让蒙古兵具有战无不胜的...那个,什么,算是力量吧。而这个上人,手里的的力量,人数虽然少,但是却有些神奇手段,难道?

    就在这心念电转之间,林夕不耐烦地说:

    “在我看来,蒙古兵取胜,一来是全民皆兵,二来是马奶、肉干,让他们具备千里奔袭的能力,三来,忽必烈意志果决,四来,他们采用的是掠夺战术。

    我们神圣中华国,有所不同,立国之极,在于敬真天、法道祖,强神民,富圣国,具体而言,在于启兆民之智,在于齐兆民之道,在于探索、体察、创造、阐释,让国民享受进步发展的红利。

    其中根本的差别——

    在于从自己出发,强行塑造个人偶像;

    还是从天道出发,领受天道至予。”

    炜杰思索片刻,慨然叹道:“上将军,言道精微,在下不敏,不能察其核心,但心向往之。神圣中华立国之极在于敬天法祖、强兵富民、开启民智、通达大道,而大道者,在于发明而创造,在下虽有所见,不敢相像未来。”

    林夕顿时发现,这个炜杰不简单呀,于是,林夕说:“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你需要多久来评估你的决心呢?”

    炜杰咀嚼了一会儿:“良善的事情,心知道;良善以外的事情,实践出真知。上将军倒是对明经辩义,别出心裁,老朽佩服,敢问人人皆有爱己之心,岂非美物自己得之则喜,他人得之则厌,则心喜与心厌,如何定良善呢?”

    炜杰听到这里,越发觉得古人文士明经辩义,嘴皮子不是一般的利索,不过,要想以理服人,终究要说出道理来,于是说:

    “炜杰师傅,果然不凡,所谓良善,乃是天道有神有灵,圣灵则神之道也,人乃万物之灵,是故神道把良心安放在人心里,好叫人有愧疚喜乐,此也谓之共情,人有共情,故而可由情达理。所以人有私爱,口腹之欲也,人有推己及人的公爱,也有揣测他人弱点暗下陷阱的私利,这就是良心丧尽,就放纵私欲,生出污秽来。”

    

    炜杰眼光灼灼地看向林夕:“上将军是说,良心是,是有,是有定见的?”

    林夕说:“那不然呢,如若不然,则他人就是地狱,人越多,则周围地狱越多,即便是皇帝,宗室繁衍,就是把万民吃净了,他们自己是不是也要相互攻伐!所以,灭皇室者,乃宗室也,非人贼也,心中私欲之贼也。”

    炜杰叹了一口气:“上将军何以解之。”

    林夕说:“上天不曾奴役人,人何以奴役之?”

    炜杰道:“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

    林夕说:“若是爱,并且需要道来运载呢?”

    炜杰道:“上将军是说,宇宙有运行的规则,而这个规则的总根在爱?”

    林夕拍掌道:“夫子说,人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今日一观,炜杰师傅闻而知之,闻弦歌而知雅意,不愧文思通达,倒是难得。”

    

    林夕走了两步,又说道:“不知道炜杰师傅,对于创造和发展怎么看呢?”

    炜杰师傅说:“夫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之道有常,而人之欲无尽。人口繁衍也无穷尽,民之力有穷,而地之疆有界,炜杰实在是不知道如何。”

    

    ......

    林夕惊讶极了,古籍之中,提出明确的人口与自然资源竞争理论的不多,在讨论皇家宗室人口过多,导致民力和土地的生聚税赋不足以供应,而导致王朝崩溃,但是因为科举制度允许生员、官吏,免赋税,故而土地人口投献不绝,最终导致国家税赋只能由少数自耕农来承担,这种情况搅浑了这种生产力基本恒定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导致的增长极限后,人均所得快速减少的矛盾,甚至宗室所费巨大,所以宗室、官吏的矛盾导致的矛盾,远快于人口基数增长的矛盾,所以,能够明确看到人口增长的绝对贫困这种长远且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当时就很难得了,中国浩浩荡荡5000多年历史,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在古代几年前来生产力几乎没有质的飞跃,事实上,每一次良种农作物的引入,也进一步导致人口承载力上升,其作用是让“盛世”多了几年,但是马尔萨斯陷阱\/\/或者循环,并没有完结。在盛世王朝下,人口成指数级大量增长,从而导致人均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同时又有贵族官僚贪污圈地,民怨沸腾,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开始造反,从而造成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终王朝覆灭,但随着人口发展,耕地减少,王朝又再次陷入马尔萨斯陷进,所以中原大一统王朝很少有超过300年的。

    明确这一观点的,就是人口论的,是清朝的洪亮吉的《治平篇》,比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早了5年。洪亮吉生活在清朝乾嘉年间,出生于1746年。《治平篇》出自他写于1793年的《意言》,写作时他可能正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洪亮吉就提出当时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和绝对量都远远超过了前代,但耕地面积虽有扩大却远远低于人口增长,平均每人占有耕地从原来的5亩多下降到2亩多。他担心在几十年到一百多年中,人口会5倍、10倍、20倍地增长,但田地与房屋却1倍、3倍、5倍地增长,这一看法与马尔萨斯的人口按等比数列增加、生活资料按等差数列增加的观点类似。

    洪亮吉在《意言》的另一篇《生计篇》中,提出“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还产生了“终岁勤动,毕生皇皇而自好者居然有沟壑之忧”和为非作歹之徒,生“攘夺之患”。他已看到了人口增长太快、生活资料增长太慢,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对人口过剩的情况,洪亮吉也提出了两条解决之道:一是类似马尔萨斯“积极的抑制”的“天地调剂之法”,即由水旱灾害和疾疫流行等自然灾害减少过剩人口。

    二是“君、相调剂之法”,即通过统治者实行开垦荒地、转移人口、禁止奢侈、救济灾荒等政策,来缓解人口压力。文末一句“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但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揭破了伦理治国之下的残酷真相,这一点在一个国家,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资源争夺中,其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原动力。

    1985年,距离该书1826年第六版出版后的160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人口统计学大会上,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以99.8%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决定立即印行马尔萨斯《人口原理》第七版。

    另一方面,联合国根据世界各国生育率的变动而不断调整的对高低生育率的划分标准:1965年,这个标准是4.1的总和生育率(tfr,即一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孩子数),1990年降为2.5,两年之后的1992年分界线就划到了2.1,也就是今天的更替水平。可见,从全球范围来看,从最初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迈进,是不可逆转的现状和趋势。

    不过现代,随着经济发展,可以共同看见的,经济发展超过一定程度,人口的出生率明显下降,这一点是马尔萨斯所没有预见的,尽管现在没有统一的认识,心理学方面在动物心理实验方面,曾经验证过,如果小鼠密度拥挤到一定程度,小鼠的出生率能够下降到没有替代率,然后恢复合适的生存密度以后,出生率无法恢复——注意,恢复不了。

    而现代经济发展国家的普遍情况是,普通民众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紧张到一定程度,子女养育成本高企,法律框架越来越细,导致普通人达到能够经济自己的年纪越来越长,因此出生率也确确实实迅速下降。

    新中国在开放房地产,出现大量房奴以后,比实行严酷的计划生育所导致的遏制生育要有力量得多。

    这其实导致一个减少普通民众人口一种社会策略,让普通人受更多的教育——识字率普及以后,人口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上升的,但是另一方面,通过文字和传播让民众自己接受某种观念自己催眠,也要容易得多,这一点表现在当今的娱乐产业过于发达,民众的超前消费欲望被极大地激发,然后利用经济手段,直接加以控制,这比利用军队来控制要容易得多。

    ......

    转瞬之间,林夕脑子里面好几个意向透出来,林夕真打算看看,这个炜杰师傅,是不是真的通透到这种程度,如果是的话,那可真是超越时代的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能,于是说:

    “炜杰师傅可是计算过数字呀?”

    炜杰师傅说:

    “老朽不才,方今短则30年一代人,或长则40年一代人,一代之人,或生2人,或生4人,即便按照50年生聚计算,50年夫妻故去,而留存子女3人,则多一半。

    故而一代为倍半,二代为二倍又四分之一,三代则三倍又三角七分五厘,四代则五倍又六分,五代则七倍又五角九分,六代则十一倍又三角九分,七代则十七倍又九分,八代则二十五倍六角三分,九代则三十八倍四角四分,十代则五十七倍六角六分,十一代则八十六倍五角,十二代则一百二十九倍七角,十三代则一百九十四倍,十四代则二百九十二倍,十五代则四百三十七倍九角,十六代则六百五十六倍八角,十七代则九百八十五倍三角,十八代一千四百七十七倍九角,十九代则两千二百一十六倍八角,二十代则三千三百二十五倍二角五分。

    刚才以50年一代替换,每代多出1人计算,其实天下田亩增加开垦,到了我朝(注:这里指宋朝),已经开垦几近完全,而所引入占城稻良种,也已经普及,潜力已经挖尽了。

    如今大宋即便没有边患,人口也不可能承载十倍,也就是六代必亡。

    国祚充其量最多最多再延长300年,绝无可能再多。

    而实际上,人口又岂是50年才一代呢?每一代所生,出去鳏寡孤独,人数少则三四人,多则七八人,每代或许要多出两人,那就是快出一倍的增长速度。

    所以,某的计算,大宋如果没有边患,再延长100年都没有可能。

    边患外敌,内部饥荒战火,能够延长增长到人相食的时间,但是又岂能组织呢?

    今天没有忽必烈侵略,明日大宋子民相食的日子,也早晚会到。”

    林夕说:“炜杰师傅天纵之才,但是我要告诉你,举凡大陆、沧海、蓝天、昊泰、日月、星辰,天下万物,本是我们可以开启利用的财富,但是开启这些宝藏的,只有格物致知,科学创造,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看到上天所赐,无远弗届,大地可以是我们的摇篮,大海可以是我们的池塘,天空可以是我们的乐园,星海可以是我们的猎场。”

    炜杰激动地说:“敢问上人,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