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江南之夜
“要不是太祖皇帝早逝,早就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
“所以,我们北人骨子里是骄傲的,看不起你们这些江南人。因为你们这些江南人,处处透着风花雪月的风流,血液中流着浪漫的基因!”
“纵观整个历史,虽然江南地区也不乏出现雄主与多智之士,但终究是小打小闹,难登大雅之堂。而纵观整个历史,差不多就是我们北人创造的历史!”
“对比一下北人与江南人,你就会发现,北人骨子里流露出的是豪迈与洒脱,好武力,好打抱不平,崇尚务实,每户都收藏着铠甲与武器,能够随时征战,连北地的士大夫,喜欢的都是大马与长剑。”
“而你们江南人,虽然也不缺乏你这样的勇武之士,但他们骨子里透着小家子气,善于隐忍,只要能活得下去,就不会反抗,所以江南的世家大族在这些年朝庭中枢松懈的时候才会膨胀得如此厉害,这是榨着江南小民的血来养肥了自己,这样的世家要是北地,早就被血溅五步了!”
“而你们江南的士子,骨子里崇尚的是浪漫与风流,那佩剑真的只是佩剑!”
“所以你们这些江南人在我们北人建立的大乾朝庭中,是格格不入的,是被排斥的!”
“李同,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吗?”
李同听了,对着林苍行了一礼,方才开口说道:“多谢老将军的教诲,晚辈必定铭记于心!”
“老将军的意思是,江南人要融入大乾的中枢,必定要立下泼天军功,方才能够在大乾朝堂真正立足!”
“孺子可教也!”林苍是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方才又开口说道:“李同,你要时常告诫自己,这次你重回江南,万万不可得意忘形,你身上可是肩负着江南有识之士的希望!你可是陛下看中的人!”
李同听了,是双眼泛红,只重重的点了点头,却是一言不发。
林苍的话,他懂!
二十年前,江南的各地方势力及有识之士在杭州城秘密的聚了一次会,讨论的就是关于江南如何融入大乾中枢的事,那次聚会,经过激烈的争吵,形成了两派势力。
一派就是以江南谢氏家族为首的势力,他们主张以江南女子为纽带,精选佳丽进入太子府,与当时的太子,郑文的便宜父皇郑炎结合,再伺机生下皇子争夺大位,这样一来,将来的皇帝就流有江南人的血脉,这样江南势力就能更好的融入大乾中枢。
这种方法,是最快捷,获得的利益也是最大的,但冒的风险也是最大的。所以当年的谢氏佳丽就进入了太子宫,后来生下了皇子郑郊,他们也获得了郑文便宜父皇的宠爱,眼看距离成功只剩下一步了。
但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先帝居然会暴毙而亡,未留下只言片语的遗诏,这就引起了北地士大夫及贵族武勋势力的强烈反扑,一下子大好的形式就化为乌有,本来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七皇子郑郊一下子就率先出局了。
而登上皇位的却是那个跛着脚,毫无存在感的九皇子郑文。而他一登基,仅仅不到两个月,就接连掀起三个大案,而且有两个大案就涉及江南,而且江南还是重灾区,一下子江南各方势力就坐腊了。
而另一派,则形成了以李同爷爷李重为首的势力,他们主张依靠军功与功勋进入大乾中枢,真正的在大乾朝堂立足。
这个方法,耗时时间长,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有可能,所做的努力也更多,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
所以他李同与许多本来准备学文的优秀江南人士被安排进入军中,扎根江南驻军大营,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一说都是辛酸泪,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最终调入禁军,获得先帝的赏识,成为禁军的三大实权人物之一,后来郑文登基之后,把禁军改编为军林军,他出任禁军右师将军一职,虽然名义上还只是羽林军的三大实权人物之一,但实际上却是独统一军,成为羽林军中的巨头,参与了羽林军的建军成军工作,终于在大乾军方有了立足之地,他都不记得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泪了,反正是熬着,熬着呗,熬着熬着就习惯了,再浓厚的乌云终究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芒,上天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又努力的人!
这不机会来了,陛下任命他作为原河北节度使林苍的副手,奔赴江南,重整金陵大营,扩编至四十万,为南伐大理及安南做准备,一整编完成他差不多就会成为大乾军方的重臣了,等南伐一结束,立下武勋,他差不多也会成为大乾军方的重要军头了,这一切的苦,一切的累都是值得的!
他想到他爷爷临终之时,拉着他的手说的那些话,一时间悲从心来,一时间感慨不已!
他记得,那天他身着一身黑色的甲胄,腰佩长剑,看上去威武高大,而他爷爷拉着他的手,笑着说道:“看着同儿这一身打扮,爷爷看了,心里很高兴,也放心了!爷爷快要死了,也没什么放不下了,最后嘱咐你一句,你担着爷爷的期望,肩负着江南人的希望,你要好好做,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苦累,一步一回头,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做人,在大乾军中立下武勋,也让那些北人看看,我们江南人也是勇武的!”
最后重重的捏住李同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高喊:“武勋!武勋!武勋!”遂溘然而逝。
李同清清楚楚的记得,爷爷离开时的笑容,虽是笑着的,但隐约中有那么一丝不甘!那天,他一言不发,也从未流过一滴泪,只深深的记住了那个笑容,那就是他一生的动力!
李同默默的望着远处的金陵城,心中默默的说了一句:“爷爷,一路走好!您的好孙儿李同又重新回到江南了,武勋之路已然不远。”
……
而远处的金陵城中。
李殷是精神抖擞的坐在椅子上,一身黑色的甲胄,红光满面,不像一个等死的人,却像一个随时准备出征的将军,一切都那么自然,毫不矛盾。
而他对面坐着的,正是他的谋士胡功,正细细的品着茶。
在昏黄的灯光之下,李殷正在细细的擦拭他的宝剑,仿佛永远也擦不干净。
李殷头也不抬,眼睛直直的盯着正在擦拭的宝剑,冷不丁的开口说道:“先生怎么还在?不是让你走了吗?快走吧,本将也庇护不了你多久了,好好活着吧!”
胡功听了,喝了一口茶,方才开口说道:“好茶啊!这西湖的龙井还是那么香啊!舍不得啊!锦衣玉食了大半辈子,再偷偷躲藏起来,吃粗食穿破衣,我受不了,还不如趁着这些天,再好好享受几天,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哈哈哈哈……”
李殷听了,却是诧异极了,感到有些好笑,抬起头来打量他一下,方才开口说道:“这样也好!你这个人怕死到了极点,好死不如赖活着,你怕是又想到了什么了,说说!”
胡功听了,却是笑了,又喝了一口茶,方才说道:“还是将军知我呀!确实如此,逃走不如留下来等待,说不定还有个好结果呢。”
“哦,为何如此说?”这下子,李殷却是真的好奇了,遂开口问道。
胡功听了,又喝了一口茶,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将军,你没发现吗?你在金陵做的事,都已经过去五天了,朝庭中枢早收到消息了,但到现在却还是一片平静,尚未做出任何举动,这显然不正常啊!”
“怎么没做出反应?在金陵三十里处不是有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嘛,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士卒精锐,还夹杂着一部分羽林军士卒,都是勇武之士。”李殷是头也不抬,继续擦拭他的宝剑,并开口说道。
“将军这次怕是看错了,这些军队是精锐之士不假,是为将军而来也不假,但说是为了将军在金陵所做的事而来,那确是假的。”
“依我看,这些军队显然是十月二十日早晨就从京城来的,因为他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的马匹,现在才到金陵周边。而十月二十日的早晨,朝庭中枢是不可能接到金陵的消息。即使是江南的锦衣卫,他们也要到傍晚时分才会消息送到陛下的手中,将军,我说得不错吧。”胡功是胸有成竹的说道。
李殷听了,停顿了一下他擦拭宝剑的动作,沉思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先生说得不错。”
而胡功又接着说道:“而朝庭在接到了这件事的消息,按照常理来说,一是快马传令,让这支军队停下来就地驻扎,等候命令;二是给这支军队加派援军,而援军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骑兵,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来的这支军队肯定是骑兵为主,也不会只有这么点人。”
“但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这明显是不正常嘛!”胡功说完,又喝了口茶。
李殷听了,立马就把擦拭的宝剑放在桌上,细细的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又方才开口说道:“先生说得都对,只是本将还是想不通,先生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北人骨子里是骄傲的,看不起你们这些江南人。因为你们这些江南人,处处透着风花雪月的风流,血液中流着浪漫的基因!”
“纵观整个历史,虽然江南地区也不乏出现雄主与多智之士,但终究是小打小闹,难登大雅之堂。而纵观整个历史,差不多就是我们北人创造的历史!”
“对比一下北人与江南人,你就会发现,北人骨子里流露出的是豪迈与洒脱,好武力,好打抱不平,崇尚务实,每户都收藏着铠甲与武器,能够随时征战,连北地的士大夫,喜欢的都是大马与长剑。”
“而你们江南人,虽然也不缺乏你这样的勇武之士,但他们骨子里透着小家子气,善于隐忍,只要能活得下去,就不会反抗,所以江南的世家大族在这些年朝庭中枢松懈的时候才会膨胀得如此厉害,这是榨着江南小民的血来养肥了自己,这样的世家要是北地,早就被血溅五步了!”
“而你们江南的士子,骨子里崇尚的是浪漫与风流,那佩剑真的只是佩剑!”
“所以你们这些江南人在我们北人建立的大乾朝庭中,是格格不入的,是被排斥的!”
“李同,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对你说这些吗?”
李同听了,对着林苍行了一礼,方才开口说道:“多谢老将军的教诲,晚辈必定铭记于心!”
“老将军的意思是,江南人要融入大乾的中枢,必定要立下泼天军功,方才能够在大乾朝堂真正立足!”
“孺子可教也!”林苍是坦然的受了这一礼。
方才又开口说道:“李同,你要时常告诫自己,这次你重回江南,万万不可得意忘形,你身上可是肩负着江南有识之士的希望!你可是陛下看中的人!”
李同听了,是双眼泛红,只重重的点了点头,却是一言不发。
林苍的话,他懂!
二十年前,江南的各地方势力及有识之士在杭州城秘密的聚了一次会,讨论的就是关于江南如何融入大乾中枢的事,那次聚会,经过激烈的争吵,形成了两派势力。
一派就是以江南谢氏家族为首的势力,他们主张以江南女子为纽带,精选佳丽进入太子府,与当时的太子,郑文的便宜父皇郑炎结合,再伺机生下皇子争夺大位,这样一来,将来的皇帝就流有江南人的血脉,这样江南势力就能更好的融入大乾中枢。
这种方法,是最快捷,获得的利益也是最大的,但冒的风险也是最大的。所以当年的谢氏佳丽就进入了太子宫,后来生下了皇子郑郊,他们也获得了郑文便宜父皇的宠爱,眼看距离成功只剩下一步了。
但千算万算也没算到,先帝居然会暴毙而亡,未留下只言片语的遗诏,这就引起了北地士大夫及贵族武勋势力的强烈反扑,一下子大好的形式就化为乌有,本来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七皇子郑郊一下子就率先出局了。
而登上皇位的却是那个跛着脚,毫无存在感的九皇子郑文。而他一登基,仅仅不到两个月,就接连掀起三个大案,而且有两个大案就涉及江南,而且江南还是重灾区,一下子江南各方势力就坐腊了。
而另一派,则形成了以李同爷爷李重为首的势力,他们主张依靠军功与功勋进入大乾中枢,真正的在大乾朝堂立足。
这个方法,耗时时间长,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都有可能,所做的努力也更多,而且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
所以他李同与许多本来准备学文的优秀江南人士被安排进入军中,扎根江南驻军大营,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一说都是辛酸泪,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最终调入禁军,获得先帝的赏识,成为禁军的三大实权人物之一,后来郑文登基之后,把禁军改编为军林军,他出任禁军右师将军一职,虽然名义上还只是羽林军的三大实权人物之一,但实际上却是独统一军,成为羽林军中的巨头,参与了羽林军的建军成军工作,终于在大乾军方有了立足之地,他都不记得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泪了,反正是熬着,熬着呗,熬着熬着就习惯了,再浓厚的乌云终究是遮不住太阳的光芒,上天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又努力的人!
这不机会来了,陛下任命他作为原河北节度使林苍的副手,奔赴江南,重整金陵大营,扩编至四十万,为南伐大理及安南做准备,一整编完成他差不多就会成为大乾军方的重臣了,等南伐一结束,立下武勋,他差不多也会成为大乾军方的重要军头了,这一切的苦,一切的累都是值得的!
他想到他爷爷临终之时,拉着他的手说的那些话,一时间悲从心来,一时间感慨不已!
他记得,那天他身着一身黑色的甲胄,腰佩长剑,看上去威武高大,而他爷爷拉着他的手,笑着说道:“看着同儿这一身打扮,爷爷看了,心里很高兴,也放心了!爷爷快要死了,也没什么放不下了,最后嘱咐你一句,你担着爷爷的期望,肩负着江南人的希望,你要好好做,要耐得住寂寞,忍受得了苦累,一步一回头,踏踏实实,堂堂正正做人,在大乾军中立下武勋,也让那些北人看看,我们江南人也是勇武的!”
最后重重的捏住李同的手,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高喊:“武勋!武勋!武勋!”遂溘然而逝。
李同清清楚楚的记得,爷爷离开时的笑容,虽是笑着的,但隐约中有那么一丝不甘!那天,他一言不发,也从未流过一滴泪,只深深的记住了那个笑容,那就是他一生的动力!
李同默默的望着远处的金陵城,心中默默的说了一句:“爷爷,一路走好!您的好孙儿李同又重新回到江南了,武勋之路已然不远。”
……
而远处的金陵城中。
李殷是精神抖擞的坐在椅子上,一身黑色的甲胄,红光满面,不像一个等死的人,却像一个随时准备出征的将军,一切都那么自然,毫不矛盾。
而他对面坐着的,正是他的谋士胡功,正细细的品着茶。
在昏黄的灯光之下,李殷正在细细的擦拭他的宝剑,仿佛永远也擦不干净。
李殷头也不抬,眼睛直直的盯着正在擦拭的宝剑,冷不丁的开口说道:“先生怎么还在?不是让你走了吗?快走吧,本将也庇护不了你多久了,好好活着吧!”
胡功听了,喝了一口茶,方才开口说道:“好茶啊!这西湖的龙井还是那么香啊!舍不得啊!锦衣玉食了大半辈子,再偷偷躲藏起来,吃粗食穿破衣,我受不了,还不如趁着这些天,再好好享受几天,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哈哈哈哈……”
李殷听了,却是诧异极了,感到有些好笑,抬起头来打量他一下,方才开口说道:“这样也好!你这个人怕死到了极点,好死不如赖活着,你怕是又想到了什么了,说说!”
胡功听了,却是笑了,又喝了一口茶,方才说道:“还是将军知我呀!确实如此,逃走不如留下来等待,说不定还有个好结果呢。”
“哦,为何如此说?”这下子,李殷却是真的好奇了,遂开口问道。
胡功听了,又喝了一口茶,才不紧不慢的说道:“将军,你没发现吗?你在金陵做的事,都已经过去五天了,朝庭中枢早收到消息了,但到现在却还是一片平静,尚未做出任何举动,这显然不正常啊!”
“怎么没做出反应?在金陵三十里处不是有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嘛,这支军队装备精良,士卒精锐,还夹杂着一部分羽林军士卒,都是勇武之士。”李殷是头也不抬,继续擦拭他的宝剑,并开口说道。
“将军这次怕是看错了,这些军队是精锐之士不假,是为将军而来也不假,但说是为了将军在金陵所做的事而来,那确是假的。”
“依我看,这些军队显然是十月二十日早晨就从京城来的,因为他们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的马匹,现在才到金陵周边。而十月二十日的早晨,朝庭中枢是不可能接到金陵的消息。即使是江南的锦衣卫,他们也要到傍晚时分才会消息送到陛下的手中,将军,我说得不错吧。”胡功是胸有成竹的说道。
李殷听了,停顿了一下他擦拭宝剑的动作,沉思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先生说得不错。”
而胡功又接着说道:“而朝庭在接到了这件事的消息,按照常理来说,一是快马传令,让这支军队停下来就地驻扎,等候命令;二是给这支军队加派援军,而援军最好的方式当然是骑兵,而如果是这样的话,来的这支军队肯定是骑兵为主,也不会只有这么点人。”
“但显然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这明显是不正常嘛!”胡功说完,又喝了口茶。
李殷听了,立马就把擦拭的宝剑放在桌上,细细的沉思了一下,摇了摇头,又方才开口说道:“先生说得都对,只是本将还是想不通,先生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