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英雄传
字体: 16 +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我若能归,必不负君

    齐国不号召诸侯伐秦,秦国就会联合诸侯伐齐。齐国和秦国势必会有一战。

    伐秦,不仅是齐国雪濮水之耻,完成齐宣王留下的遗憾。也是齐国重树东方霸主最好的机会。更是齐国鼎立诸侯,建立王图霸业的开端。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秦国囚禁楚王,失信诸侯。齐国以此号召诸侯,共同伐秦,天下诸侯岂不云集响应。齐国先败楚,再破秦。天下事,将会是齐国说了算。

    然,韩、魏虽然答应合纵伐秦。燕国以国力孱弱,拒绝合纵。赵国以北疆边患未定为由,态度模棱两可。楚国就成为了齐国拉拢的对象。

    齐王送太子归楚,既能改善和楚国之间的关系,同时又能施恩楚太子。楚太子归国,必会感念齐王之恩,与齐交好。

    楚太子归国,楚国民心大定。秦国给楚国施加的耻辱,楚人岂能不报之。秦国不是齐国的对手,再加上楚、韩、魏三国加入。破秦,指日可待。

    齐王不是糊涂之人,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号召诸侯伐秦,重树齐国霸主地位,这才是齐国这一代人的使命。齐王沉吟少许,采纳了齐相田文,大司马田和的计谋,释放楚太子归国。

    话说,齐、韩、魏第二次合纵攻楚,楚国为了减轻来自诸侯的军事压力。楚王屈辱地将太子送去秦国为质。

    秦人以太子谋杀秦大夫为由,背弃两国之盟,并号召诸侯攻楚。于是,齐、秦、韩、魏对战楚国。楚国以一对四,落得惨败,国力大损。

    齐、韩、魏垂沙败楚,杀死楚将唐昧。秦国趁火打劫,重丘击败景翠,后又杀死楚将景缺,紧接着又斩杀楚国五万将士,攻占楚国五座城池。

    楚国内忧不断,疆土四分五裂。外患接踵而至。楚王为了打破僵局,离间四国之盟,又将楚太子送入齐国。

    齐国击败不可一世的楚国,也没用善意对待楚太子这个人质。楚太子虽是楚国未来之王,但他在齐国过得一点都不好。战败被送入他国为质,他的人生是多么的惨不忍睹。

    楚太子为了楚国去齐国为质,他曾幻想楚国不会抛弃他。有朝一日,楚国会来接他归国。楚太子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几次失望之后,楚太子对归国,已经没有任何指望。

    楚太子见到屈原,倍感亲切。他在齐国所受的委屈,如江河泛滥,一泻千里。楚太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道:“左司徒,我等你好苦。”

    屈原见高高在上的楚太子,生活之地,如此凄惨,一阵唏嘘不已,“臣,让太子在齐国受苦了。”

    “左司徒来齐国做甚。”楚太子止住哭泣之音,问道:“是奉父王之命,迎我归国吗?”

    屈原点了点头,答道:“我来齐国是迎你回去。”

    这个消息来得有些突然,打了楚太子一个措手不及。楚太子不相信父王竟然会让他归国,问道:“左司徒迎我归国。我不是做梦吧!”

    屈原道:“太子,这不是梦。我来齐国是迎你归国。太子在齐国,受委屈了。”

    “只要能够归国,我受点委屈又有什么。”楚太子喜极而泣,“我总算可以回到楚国了。”

    屈原见楚太子居住的条件不好,此刻的言行举止,想必这段时间,楚太子在齐国遭受的罪,可不少。

    楚太子抹去眼泪,问道:“让我归国,这是父王的意思?”

    “不是王上的意思,是群臣的意思。”

    “我就知道。”楚太子心灰意冷,眸色之中充满恨意,“父王先送我去秦为质,后送我去齐为质。父王如此恨我,岂会让我归国。左司徒,没有父王点头。我岂能归国。我心心念念的楚国,不过是一场梦。我却将这个梦,当真了。可笑啊!真是可笑。”

    “送太子入齐,王上也是无奈之举。”屈原语调柔和道:“王上,岂会恨太子。”

    “楚国是泱泱大国,疆土最广,甲兵最多,诸侯莫能及。十几年前,楚国以一国之力对战秦、韩、魏、越及秦附属苴巴蜀,而不落下风。诸侯与楚国为敌,就是自寻死路。不仅齐国忌惮楚国,就连三晋也不敢轻视楚国。他是楚国的王,岂会有无奈。”楚太子冷声道:“左司徒不用宽慰我。父王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岂能不知。”

    回忆往昔,屈原也是满怀忧伤。

    十几年前的楚国,对战秦、韩、魏、越及秦附属苴巴蜀,四面开战,而不落下风。数年后,楚国不仅快速恢复国力,还助韩抵御秦国。楚国助秦击韩,也是为了让秦国成为天下诸侯共同的敌人。

    又过了几年,齐、楚、越三个往日的霸主,展开混战。楚国不仅大获全胜,还灭了春秋霸主,传承千年的越国,拓地数千里。

    楚国成为大江上超级巨无霸,何人能及。楚人的大国梦,强国梦,逐渐复苏。灭越之举,也让楚*心大增。楚王欲饮马黄河,一统天下。联合赵国,南北夹击中原诸侯,已成霸业。

    然,短短几年时间,齐、韩、魏三伐楚国。

    楚国由大国、强国,走向没落。楚国先被齐、韩、魏三国败于垂沙,能征善战的申息之师精锐尽丧。威震楚国的名将唐昧战死,其部下有的叛乱,举兵反对楚王;有的带领部众,逃离楚国;诺达的楚国,四分五裂。

    楚国的遭难,接踵而至。楚国和秦国对战三次,楚国皆败。楚国的大国梦、强国梦,走向毁灭。

    屈原也时常在想,楚国怎会为何落得今天这种地步。君王被囚禁,太子陷于齐。楚国群龙无首,竟有亡国之险。

    屈原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楚太子这个问题,但见楚太子双眸流露出的恨意,劝解道:“太子有一日,定会明白。王上是爱你的。”

    “爱我?”楚太子抖动双肩,笑容狰狞可怕。这几个字是他听过,最大的笑话。

    屈原也不愿瞒他,直接说道:“王上被秦国囚禁,楚国群龙无首。”

    “左司徒说什么。”楚太子一脸愕然,顿时间对楚王的恨意少了几分,“父王被秦国囚禁。”

    “王上囚禁于秦,这是国耻啊!”屈原双眸喷射出浓浓的火焰,“不攻秦雪耻,迎回君王。岂配大丈夫。”

    楚太子感受到了屈原的愤怒,问道:“左司徒的意思是说群臣迎我归国,以太子身份主持国政,稳定军心,攻秦雪耻,以迎君王。”

    “王上深陷秦国,我和朝臣商议。迎太子归国,主持朝政。”屈原怒气难消,咬紧牙根道:“太子归国,定要攻秦雪耻。楚国建国至今,除了郢都被吴人所破。何曾蒙受如此大辱。秦国再三欺辱楚国,此仇不可不报。”

    “我若能归,不负左司徒。”楚太子问道:“我回国主持朝政,众臣不服,诸多兄弟不服,又该如何。”

    “我迎太子回去继位为新王。何人,岂敢不服。”

    “左司徒说什么。”楚太子瞪大双眼,大惊道:“我为新王。”

    “不错。太子为楚国新王,才能凝聚人心,共赴国难,攻秦雪耻。”

    “父王健在,我岂敢大逆不道,成为新王。”

    “王上深陷秦国,岂能归来。太子不继位,楚国就会受制于秦。”屈原道:“秦国以王上之名,要挟关将,割城献关。楚国大好基业,岂不毁于一旦。”

    “父王安在,我岂能为王。”

    “太子为王,才能凝聚民心。我国才不会受制于秦。我们才能保住楚国数千里山河。”屈原眸色明亮,语调坚定道:“一旦,我们重整河山,攻秦雪耻,以报秦人之仇。”

    “父王若归,又当如何。”

    “王上若归,所有的罪责,由我一人承担。纵始背上不忠、不义千古骂名,我又何惧。”

    “左司徒为了楚国。不惜背上千古骂名。”楚太子稳定心神,又道:“我若归楚,继任王位,绝不负左司徒。”

    “有太子这句话。”屈原叹道:“我虽死,无憾。”

    楚太子感激涕零道:“我能归国,皆是左司徒之功。此生,我必不会负左司徒之恩。”

    屈原忙道:“太子重拾楚国山河,凝聚民心,攻秦雪耻,以迎先王。定当扬楚国之威名于诸侯。”

    “左司徒,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君主?”

    “太子广开言路,不刚愎自用。在楚国君臣共同的努力下,定能重整河山。”

    “左司徒,请受我一拜。”

    “太子快请起。”屈原又道:“太子能否归国,还要看齐王是否会同意。”

    楚太子闻言,心情跌落谷底,“齐王不放我归国,又当如何。”

    “太子勿要担心。我既然来了,就会迎你回去。”屈原见太子脸色好转,续道:“齐国不放太子归国,我也不归楚。楚国定会倾国之力,对战齐国。纵使楚国打不赢齐国,也要让齐国血流成河。”

    “武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左司徒素有良谋,可有其他对策。”楚太子见识过齐国的手段,也知道齐国的军力。一旦,齐、楚开战,他们真的是不能归国。

    “君王和太子深陷诸侯,楚国内外交困,自然是不能与齐国开战。”屈原又道:“齐国正在号召诸侯伐秦。这就是齐国的软肋。”

    “左司徒之言,我听不明白。”楚太子问道:“齐国是大国,武力比我们强盛。岂会惧楚。”

    “齐国要伐秦就不能有后顾之忧。”屈原用心地说道:“齐亡燕之仇,燕王乃有志男儿,岂能不报。三晋对齐,态度模棱两可。齐、秦宣战,定当一决胜负。齐王不放太子归国。我们就加入秦、燕,联合三晋伐齐。齐国的重心是号召诸侯伐秦,不敢得罪楚国。”

    楚太子喜道:“依左司徒之言,我们归国有望。”

    “秦国囚禁王上,失信诸侯。齐国囚禁太子,也会失信诸侯。齐国自诩大邦,礼仪教化。岂敢欺楚,失信诸侯。”屈原顿了顿,又道:“秦国失信诸侯,才给了齐国号召诸侯伐秦的机会。齐国先败楚,再破秦,声威大振,无人能及。齐国更不会因小失大。我在齐宫以强硬之势,立下誓言,齐不放太子归国。齐、楚必将开战。”

    楚太子露出害怕之色,问道:“左司徒以强硬之势,威吓齐人。左司徒就不怕激怒齐人。”

    “我若软弱,齐人必会相欺。”屈原豪气干云,吟道:“纵使身死,也不能辱了国格,更不能辱了男儿之身。”

    “我的身家性命,就交给左司徒了。”楚太子也被屈原豪情壮语所感,心中对齐人的恐惧,一扫而去,躬身道:“我若能归,必不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