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英雄传
字体: 16 + -

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三个人物

    战国时代,有三个举足轻重的风流人物。这三人也是战国时代不世之君。

    第一个就是战国初期掀起变法*的魏文侯。

    第二个就是中国中后期掀起胡服之风的赵武灵王。

    第三个就是一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什么说这三个人是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风流人物,也是战国时代的不世君王?他们有何功绩?又或者是引导了什么历史走向?

    魏文侯开启了改革之风,冲击了春秋礼制,成为战国首霸;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冲击了华服衣冠,诸侯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秦始皇一扫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

    首先,先来说说魏文侯。

    韩、赵、魏三家分晋,标志是齐、楚、燕、赵、韩、魏、秦,属于战国七雄时代的到来。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赵国的疆域最广,战斗力最强;韩国拥有生产武器的铜矿,良弓劲弩皆出自韩国;魏国位居天下中心,人口最稠密,经济条件远胜韩赵。

    但,魏国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处于四战之地。

    魏国北边有雄赵,东边有强齐,西边还有一个暴秦,南边是霸楚和劲韩。魏文侯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魏国不利局面。故而,积极寻找强国之路。于是,魏文候率诸侯,打破礼制,第一个在国内掀起改革变法。也称之为李悝、吴起变法。

    李悝变法为魏国招募了许多良才和将才。

    吴起变法为魏国锤炼了一支,征战疆场,所向披靡的魏武卒。

    当然呢?魏国为何能够改变军制,不以兵车,开创步卒。这是因为魏氏先祖魏献子曾以步卒击败戎狄,后人称之为魏舒方阵。

    吴起改良了魏舒方阵,故而有了魏武卒方阵。

    魏国因为有了新式兵种魏武卒方阵,独霸战国近百年,没有遇见对手。魏文侯以乐羊为将,跨赵国远征中山,三年而灭之。向西攻打秦国,数万武卒击溃数十万的秦人,占据河西、上郡千里之地。向东讨伐齐国,向南取楚南阳之地。

    魏国异军突起,令诸侯惊恐,一跃成为战国初期霸主。

    魏国走向强盛,引导了其他诸侯国纷纷变法。如齐威王变法、公孙鞅变法、申不害变法等等。变法图强,也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所以,魏文侯当之无愧是开启战国独霸之人。也是战国时代,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他的存在,变法和步卒方阵,成为了那个时代强盛之路。

    其次,再来说说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继位之时,就被魏齐、秦、燕、楚联合群殴。随后,函谷关之战、修鱼之战、观泽之战、中都、西阳之战、蔺城、离石之战,数战皆败。赵武灵王痛定思痛,更改南下争雄的国策,不顾世俗的礼仪,推行胡服骑射,逐渐将赵国由孱弱走向了强盛之邦。

    赵武灵王掀起的胡胡之风,也是震动了整个诸侯。随后,燕昭王击东胡,秦国灭义渠等等,皆有胡风的身影。赵武灵王率先在华夏与胡疆之地,修筑长城,也令后来的燕昭王、秦始皇效仿。

    也可以说赵武灵王的胡服之风影响了整个中原,加剧了中原的变革。铁骑时代,也渐渐来到了中原。

    当然,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也建立了盖世功德。灭中山、击三胡、修长城、拓地数千里、成为草原霸主等等。赵武灵王也是第一个踏上大青山南北两岸的华夏君主。东西延绵千里的大河,成为赵国放牧的内流河。

    赵武灵王的胡服功效,着实令人追捧。

    秦始皇就是千古一帝。

    因为秦始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扫六合,兼并天下,结束战乱时代,建立新时代。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如今的万里长城,还有灵渠就是秦始皇的节奏。当然呢?兵马俑、阿旁宫、骊山墓等等,也为华夏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故而,战国有魏文侯改革之风,又有赵武灵王的胡服之风,还有秦始皇一扫六合的豪言壮举。战国因为有这三个人的存在,所以才变得令人痴迷。

    有人说,魏文侯能够多活十年。根据魏文侯建战略目的,是有机会一统三晋,荡平诸侯的。然,魏文侯死后,魏国大好的局面导致三世而衰。魏文侯能够多活几年,天下局势,还真不好定。

    赵武灵王若不在沙丘遇难,是否秦国一统天下,还不好定论。然,赵武灵王死于沙丘,赵氏的英明毁于一旦。毕竟能够在战略上,以云中、雁门攻秦的策略就是他提出的。可惜!赵武灵王还未付出行动,就饿死沙丘。沙丘宫变,赵国人才流失。最终导致赵国四世而亡。

    秦始皇完成了战国时代历代君主想要完成的梦想...扫六合,并八荒,一统天下。然,巧的是秦始皇也死在了沙丘。秦始皇死后,天下群雄起义。秦二世亡天下。

    荆轲刺秦,秦始皇甍,天下是否归秦?这也不好说。

    所以,战国时代。魏文侯、赵武灵王和秦始皇是举重轻重的人物。因为有他们,历史才变得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