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
字体: 16 + -

第二十三章 武乙的改革

    廪辛在位期间,西方一些方国部落也不断攻扰商朝,廪辛发兵多次征伐,还征调卫、虎、受等几个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

    庚丁,统治时间:bc1166--1159年。

    庚丁,庚祖丁,或庚且丁,子姓,名嚣。

    bc1166年,祖甲的儿子、廪辛的弟弟庚丁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二十六任君主,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庚丁在位期间,继续对西方的羝方、旨方等方国部落进行征伐。

    庚丁时期迷信巫教,使巫教势力大增,危及王权。

    甲骨文记载,庚丁开辟了以殷为中心的田猎场,用于田猎和军事演习,当然也间接地起到了开垦荒地的作用。

    庚丁死后,葬于殷,谥号商安王,庙号庚祖,由子武乙继位。

    武乙,统治时间:bc1158--1124年。

    武乙,子姓,名瞿。

    bc1158年,庚丁的儿子武乙继承了商朝君主之位,是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以殷(河南安阳)为都。

    武乙三年(bc1156),武乙将都城由殷迁回黄河北岸的奄(山东济宁曲阜市)。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国势已经逐渐衰落,政治观念和礼制方面开始产生变化,传统的天神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武乙便是其中的代表。传说武乙昏庸无道,曾经制作一个人偶,把它称为天神。武乙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天神”输了,武乙就想法来侮辱它。武乙又制作一个皮袋,在皮袋中装满血,然后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这体现出在商朝后期*****的政治传统受到挑战,王权开始脱离巫教祭祀的影响。而巫教祭司在民间舆论中依然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以致武乙得到了残暴的名声。当时的祭司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的知识分子,史书都由他们书写。

    商朝历来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制度,也就是说只要国王死后,兄弟还在,虽有儿子,也要由兄弟继承,这是早期商朝九世之乱的原因。

    所以到了武乙之后,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商朝开始摒弃这种制度,实行父子继承制。

    这实际上剥夺了兄弟们的继承权,从武乙开始,内斗不断。商朝内部的斗争由早期的诸弟争位变为诸弟与新君侄儿的矛盾。

    武乙在位时期,商朝东方的部族东夷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分别迁移到淮河、泰山一带,其势力更是达到商朝统治的中心地区。

    武乙南北征伐,先是征伐旨方(黎,耆qi,其地称上党,山西长治潞城市)。旨方原来在武丁时期已经讨伐过,一度被武丁击败,暂时臣服,此时强盛起来,不服商的统治。旨方在商朝的西部,势力比较强大,武乙在位时多次调动重兵加以征伐,参战军队常常在几千人以上。最后武乙征服旨方,俘虏二千余人,多数作为奴隶。从此旨方臣服商的统治,由西戎归化为华夏族诸侯之一,改称耆。

    耆自从归化之后,其首领甚至担任过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友之一。耆国因忠心王事而被赐姓为商族的国姓,子姓。

    武乙还曾经出兵讨伐并征服南方的诸侯国秭归国(湖北宜昌秭归(zǐguī)县),屠杀很多当地百姓,留下了残暴的名声。

    商朝国势日衰,东方的夷方各部趋于强盛,不断侵袭商朝统治地区,严重威胁商朝后方。

    夷方(位于今黄、泗、淮流域,今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亦称人方、尸方,是生活在商朝东部地区的一个夷人方国。人方发展迅速,经常进入商境攻掠,与商朝为敌。

    武乙在位时,曾攻打过夷方,虽然夷方短暂屈服,但没有被消灭,此时被称为人方或尸方。

    武乙十五年(bc1144),武乙将商朝国都由黄河以北的奄(山东济宁曲阜市)迁回到武丁时始建的沬(又称武丁城,河南鹤壁淇县)。

    武乙二十一年(bc1138),古公亶父薨。

    古公亶(dǎn)父的“亶”后加一个“父”字,表示尊敬,并不是名叫“亶父”,“古公”也是尊称。因为他广施仁政,令不少部落归附,周灭商后,周武王姬发认为“王气”始于亶父,故追尊为太王。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周太王”,他住过的地方叫“太王城”,他的墓叫“太王墓”。

    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在岐山脚下的周原划分邑落,开发沃野,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建都为岐(今陕西扶风、岐山交界)。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使周逐步强盛起来,奠定了武王灭商的基础。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

    周族在周原渐渐形成了一套发于宗族却又涵盖社会上达国家的祭祀系统,终西周之世,岐都是极为重要的政治中心。

    其他国家的人听说古公仁德,也多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改国号为“周”。

    古公东迁意义非常,由豳迁岐,到达“周原”,周人以邑为名,故号为周,从此正式拉开了周人图得天下的序幕。迁周族于岐山之阳的周原和开始翦商的事业,是古公亶父两项最大的功绩。

    季历接位后,称公季,以岐(今陕西省岐山、扶风两县的一部分)为都,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王季,也称周王季。他即位后而太伯和虞仲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季历师承古公遗道,治理周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推行仁义,周族的势力逐渐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