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江湖
字体: 16 + -

第1章 寺里寺外,百年身前梦一场

    那年春,除却花开不是真,那年春,青梅如豆,柳丝成眉。寺外更是桃花灼灼,树影深深。禅房里,阳光通透,檀香冉冉,小和尚无聊的懒在蒲团上,听着师傅讲着外面红尘千丈,江湖过往。

    师傅讲到:

    那时也在三月,桃花开得更旺些,却逢金军兵临国都开封城下、钦宗欲弃城南逃二月余,大将军种师道率军抵御大金,京师危若累卵,帝王黯弱,朝堂混乱,民不聊生。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山川河流,轮回变换。北方大金铁木真铁骑百万直指中原、踏破山河;中央钦宗懦弱,唐恪专权,嫉贤妒能,朝堂昏暗;山东王赵阙拥兵自重,笼络大批谋臣武将,已是司马昭之心;东南方腊仗义疏财、聚众百万,称雄一方,对天下虎视眈眈;滇黔苗人盘踞十万大山;沿海城镇更有流寇时常作乱。各方武林也人才倍出、却更争斗不休。传言江湖有:一宗、两寺,三大豪门,四山、五派,六圣、七绝、八散人,九楼,十二城....。一时,庙堂,武林,战场,江湖。战火纷飞。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说完一叹,目光深远,似再回想那段血染山河的岁月。

    “呀,师傅,你打我脑袋做什么?”小和尚一脸无辜的望着老和尚。还摸摸自己光头。目光呆呆。

    “哎”老和尚无奈一叹,慈祥地摸摸小和尚的光头。道:“这是你师傅的前尘往事,你也听听?”

    “喔,那师傅你讲,我认真听。”一双天真的大眼睛滴溜溜地望着禅房外的桃花,嘴里敷衍道。

    老和尚一叹又道:

    此时的我约摸比你现在大个几岁,辞别师傅行走世间,参悟修行。那是我第一次出寺,虽在书上见过世间纷杂,却也茫然无知。眼前青山沉沉、柳绿花红,比寺里更烂漫逼人。一路随云而行,访山问水,参禅打坐。见过水阔山长,见过狼烟烽火,见过烟柳繁华、笙歌酒肉,见过流民惶惶、哀鸿遍野.....。

    江南未雪梅花白,一路行来,已是十月,时光才过半载,却觉已是半生。兜兜转转途径江南,恰是江南荷花败尽,柳木萧条,淡烟微月,云垂雁低。景色虽颓败,却也晕得一副淡淡的山水画卷。闹市中也是人往车来、络绎不绝;叫卖的、逛街的、赶路的、乞讨的、鱼肉乡里狗仗人势的、食不果腹卖身葬亲的....。红尘万丈,百态人生。

    寻了一处茶楼,临窗而坐。

    “听说了没,种大帅已是病危,皇帝更是几欲弃城而逃,京师已成水火,金军围城,城中粮草断绝,百姓生机存亡。”

    “哎,我也听说了,还听说那钦宗皇帝为保皇位听信奸臣唐恪之言割了太原,河北给金国,哎,可怜我等百无一用是书生,只得眼睁睁的见这大好河山被那群草原蛮子慢慢掳去。”

    “上有昏君软弱,下有佞臣误国,四面还有群雄虎视。先是徽宗宠信高俅童贯、荒废朝政,钦宗更是软弱可欺、偏信唐恪、耿南仲,只知割地赔款。罢罢罢,你我虽是书生,却四肢健全。饮了这碗酒,也去金陵城下投了宗泽大将军去,不求闻达显贵,只求无用之身守卫山河。”

    “说得好。来来来,干,喝完这碗酒,我们三人便去辞别妻儿,战场上见。”

    “来,干。”

    “干,只为守卫河山。”

    听得那三个书生所言,虽早已参透这江山变换,王朝更迭,自是天道轮回,那蒙古入主中原已成注定,非人力而有可为。却也为这三人慷慨就义,以身赴国而动容。孑孓俗子以小我成大我,苍生何辜,百姓何苦?

    “宗泽大将军在城门招军了,国家危殆,匹夫有责,保家卫国就在今日。”

    “驱除鞑子,还我河山。我们大好男儿身,留得做亡国奴,不若随了大将军上阵杀敌。”

    霎时,人声沸扬。百姓奔走相告,都往城门聚集。我亦随着人流走向城门,见高台之上有人戎装明亮,气若山岳,望之俨然。我知这便是大宋最后一颗救星宗泽大将军了。

    “国家存亡,匹夫有责。与其苟活乱世,不如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死者留名后世,活者裂土封侯。”

    气若猛虎,声传千里。周围百姓精神鼓动,为之臣服。

    ”今日我宗泽在此募军,凡年十三未五十者,家无三岁幼童六十老父母、有兄弟姊妹者,接可招募。凡报名合格者,可领军银一贯,战场生死无常,自行思量。兵贵神速,大军一个时辰后整顿,驰援京都。”

    话毕。

    “爹,娘,恕儿子不孝,儿要上阵杀敌,守卫山河。”一青年男子思索着对身边一对老人道。

    老丈微微一征,叹道:“去吧,孩子,可惜老父年迈,不能随你一起出征,只愿你莫惦记家里,一心为国。”

    “儿啊,杀场无眼,让娘再多看你几眼。呜呜呜呜...”老妇听完父子相言,想要挽留青年,又似不忍。顿时泗泪纵横,双手抚摸青年男子脸庞,满目慈爱。

    “娘,爹,孩儿未能尽孝,在这儿给你们磕三个响头了,请爹娘保重身体。孩儿去了。”男子说完便是跪地,“砰”“砰”“砰”三个响头磕去。转身,再不看老父母一眼,果决地向报名处走去。只留下风烛残年的老父母在人潮里默默垂泪。

    “娘子,我..我..。”又一男子吞吞吐吐道。

    “你也要去吗?我们的孩子才四岁啊。”女子满脸焦急。

    “爹,你去吧,我能照顾娘了。”孩子稚气未脱

    男子大感欣慰,又更是不忍“好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好好照顾你娘。我去了。”决然离开。留得身后妻儿孤苦无依。

    ......。

    多少抛家忘祖,多少背井离乡,多少妻离子散....。一时诀别声声,催人断肠。虽是悲情,却也豪迈。几多男儿热血,几多妻儿离离。

    山河破碎,外强四掠,民心向背,群雄割据。

    寺里桃花寺外红,天下大势一梦中。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