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秦
字体: 16 + -

第395章

不过这支重骑和大月氏人的骑兵一样,长于冲刺。短于奔袭!

这就意味着,秦人一旦准备出兵,就可迅速集结二十万骑兵,从北原、燕地两处出发,直击我匈奴王庭和左部之地,所以,如果不严密部署的话,万一被秦军偷袭得手,我大匈奴必将损失严重!

赵某根据秦人的这些兵力部署,谋划了一个应敌之策。具体是这样子也:

左部之地由左贤王和和左谷蠡王统领本部十三万大军,将部众和兵力迅速北缩,和燕、赵之地拉开至少千里至漠北。这样秦军要想与我决战,就必须越过千里草原和荒漠,秦军缺马,而且对后勤依赖很重,长途跋涉千里之后,战力所剩必然有限。届时,左贤王和左谷蠡王可根据秦军的具体情况或直接与秦军决战,将其击灭;或遣精骑奔袭秦军粮道。待敌粮尽兵疲之时,再与其决战。如果能够将韩信地这支十万精骑解决,那么秦国数年内都难以恢复元气!这一路用兵的要点其实就是两个字:‘拖’和‘疲’!

我匈奴王庭和秦九原之地相隔之草原和荒漠亦不下千里。且比之左部之地更加艰险难越,所以。赵某建议王庭可聚集十余万精骑于漠北,如果秦军能够横渡千里草原和荒漠的话,恐怕战力的消耗会比韩信一路军更为明显,这时。我军以优势兵力再加上以逸待劳的优势,应可以将其一举击溃!

当然,这两路秦军如果知难而退,我军亦可尾随追击。狠狠舌下其一层肉来!

赵某相信这两条应敌之策都是万全之计,只要临敌之将没有大疏忽的话,应该必胜无疑!不知大单于以为如何?”

冒顿考虑了一下道:“这就是你们秦人的‘诱敌深入’之策吧!?本单于觉得很好,充分利用了我大草原和荒漠天然屏障的作用,再加上秦军深入我国腹地后粮食不继、无民可依地劣势,这一战我大匈奴最起码有八成胜算!大匈奴的勇士们,你们认为呢?”

众将闻言互相看了看,皆觉得此计不错,取胜地把握很大,便纷纷点头。冒顿见状出言道:“那样,便这样决定吧!只是这样一来,留在左部和王庭地兵力就有二十多万人,攻打月氏便最多只能动用二十万骑,和月氏人的兵力相当!军师,你认为有把握取胜吗?”

赵胜闻言笑道:“月氏人安逸已久,将领平庸,焉能和我大匈奴相比!?何况,这次赵胜建议大单于最好亲征月氏,这样取胜地把握便更大了!”

冒顿闻言道:“若本单于亲征月氏,王庭何人镇守对付秦军?”赵胜道:“如果大单于相信赵某,我愿为大单于担此重任,并且再当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相助,可保万无一失!”

冒顿想了想,点头道:“可以,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你们四人在本单于西行后,务必在听从军师的调令,不得怠慢,否则本单于定斩不赦,明白没有?”经过秦国对赵胜的屡次刺杀不遂,冒顿现在已经对赵胜非常的信任!

左右骨都侯、左右大当户闻言互相看了看,虽有些不情愿,但也只好点了点头!

忽地,丁零王苏库出言道:“大单于,那本王和您一起出征,还是留守王庭?”冒顿笑道:“王庭有军师留守已是足够了,丁零王就随本单于一同出征月氏便了!”苏库知道冒顿还不是完全相信自己,不敢将自己轻易放在王庭重地,便只好点了点头道:(奇.书.网--整.理.提.供)“遵命,我立即向本部发出急令,调两万丁零骑兵前来相助大单于!”

冒顿喜道:“太好了,既然分派已定,那么左右贤王和左右谷蠡王便各回本部吧,准备与秦及大月氏决一雌雄!”“是,大单于!”众将一起起身,躬身施礼!

次日,一名丁零部民乔装南下,越过大漠,直趋九原而来!

至此,北疆烽火再起,中华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草原民族地序幕开始正式拉开!

第十九卷巍巍秦风 第六章韩信的‘狡’

在渔阳以北的浩翰大草原上,一支黑甲轻骑铺天盖地延绵而来,像是一条巨大的长龙般一眼望不到头,那随风猎猎飘荡的旌旗上斗大的‘秦’字赫然在目!

那精光闪闪的兵器和铠甲,那严整肃穆的军容和士气,都宣示着这是一只善战的劲旅!

韩信行进在队伍的中间,转身看了看身后渐渐消逝的长城,默默握紧了拳头:“此役必胜!”

虽然韩信本人也是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骑兵,但天生奇才的自信让他心中没有丝毫的畏惧,而对韩信的卓越用兵才能盲信到极点的秦军将士更是坚信在韩大将军的统帅下岂能打不赢小小的蛮夷!所以,目下的这只秦军士气高涨、无不怀有必胜的信心!

韩信默默地打量着身前这支花费自己一年多心血铸就的精锐,脑袋里又想起了出征前从咸阳紧急送来的扶苏亲笔信:

“信儿:和草原游牧民族进行大规模骑兵战是我炎黄子孙数千年来都没有进行过的壮举,此役之巨大像征意义和军事意义不用联细说想必你也明白,所以,此役必须取胜!

但是,这草原骑兵战和在国内征战不同:这是敌境,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到处都可能出现敌人的踪影;在这里,我秦军不再熟悉地理,也得不到任何百姓的相助,甚至后勤都有随时可能被切断的危险。所以,在这充满敌意和死亡的危险之地里,只能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卓越战术来取得胜利,希望你切勿大意!

由于这是对外征战,和对内征战不同,所以你也无须有任何负担、任何顾忌,只顾大胆创新、使用诸般新型战术好了,争取能为我秦国摸索出一套适合的骑兵战法来。打仗时你尽可自由做主,联决不干涉你。但你要记住,除了取胜外,还必须做到这三点:

一、由于这是对异族进行的交战,故无须讲究任何仁慈之念。所过之处,无需俘虏,无需活口,无论匈奴军队还是百姓,全部诛绝,以削弱人口本就稀小的匈奴再战之力!

二、孙子兵法曰;智将务食于敌!你知道国内运粮至前线的艰难,你取敌一石粮。可让国内百姓节约二十石粮,所以,联希望你最大的限度的取之于敌,以战养战,尽少不要对后勤有多大地依赖!

三、匈奴左部多有东胡旧民,这些人对匈奴人恨意未决,故可利用之。杀俘之时,可将匈奴人和东胡人分出:匈奴死,东胡活!如此可令匈奴人和东胡人互不相信,自相残杀。甚至有可能投向我军!敌消我长,善莫大焉!

此三点,切切谨记!联在咸阳期盼你的好消息!”

想到此。韩信暗暗握紧了拳头,发誓道:“父皇你只管放心。我韩信这一生就不可能打败仗!项羽不是勇冠天下吗,还不是死在我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下!看吧,我要让那些可恶的匈奴人闻我韩信之名而胆丧!”忽地。韩信大喝一声道:“来人,传我的将令,三军立即加速,今日抵达濡水支流乌卓溪扎营!”“喏!”有传令兵应了声。飞马传令。

霎那间,十万秦军加快速度向乌卓溪奔去!

六天后,十万秦骑北进八百里,抵达濡水最北端,再向前便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将漠南和漠北分隔开来。是夜,韩信召集诸将议事,与会者共四将十都尉,吴芮、曹参、卫元等俱各在席!

韩信指着沙盘道:“诸位将军,目前我秦军已经进至濡水的最北端,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而据陛下所给的情报和斥堠传来的探报得知,匈奴左贤王和左谷蠡王部主力约十余万人正隐蔽在漠北地乌云海湖边,其用意便是等我军千里万苦穿越荒漠之后以逸待劳地与我决战!而匈奴各部族更是远遁漠北,对我军来了个坚壁清野!面对匈奴左部的如此部署,诸将有什么看法?”

诸将也仔细看了看沙盘,很快,皆面有凝重之色。曹参有些愤然道:“大将军,这匈奴人真的非常狡诈,这数百里荒漠,我军最少要走六七天,不但精疲力竭不说,一出荒漠便要与匈奴左部主力决战,那还不是十战九输!末将以为能不能绕道而行?”

这时,克烈保宗站了起来,他是退入到秦国境内十数万东胡民众的领袖,是东胡人中有名的勇将,所以扶苏为厚抚东胡人,将克烈保宗封为秦国少将、统领三万东胡骑兵,一时尊荣至极。而克烈保宗亦因此对秦国忠心耿耿,这一年多来不仅努力安抚族民适应新的居住地和律法,还为韩信训练出一支足可与匈奴相匹敌的秦军精骑出策出力,深得韩信器重!

克烈保宗摇了摇头,用还有些生硬的恭语道:“曹将军,绕道更是不妥!大将军和诸位将军请看,要绕过这片沙海,向西走要绕道千里之上,恐怕不等我军抵达漠北,就粮尽力疲而死;如果向东走,虽可越辽水再向乌云海挺进,但是这距离恐怕也不下八百里,等我军长途跋涉完到达乌云海边,面对以逸待劳的匈奴军也是凶多吉少!”

吴芮闻言苦笑道:“虽知前途艰验,但总不能畏难而退吧!?若如此,岂有颜面见家乡父老,更无脸面对陛下!”诸将也纷纷点头,皆以为秦国第一次出击北伐,若无功而返,岂不羞杀人也!

卫元闻言咧了咧嘴,看了看脸色平静地韩信道:“大将军,末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只要大将军令旗所指,虽是刀山火海、千军万马,卫某也毫不皱一下眉头!”他倒是乖巧!

众将闻言皆目视韩信,看看以往一向诡计多端的韩信这回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