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事随笔
字体: 16 + -

第二十四章 拾粪积肥

农颜说的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肥料施的少了庄稼长不好,产量就会上不去。多施多产量,少施少产量,不施无产量。“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年”的俗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几年,孔耀庸他们生产队号召全队的人们,不管是男女老少,无论是尕大碎小,一律都要积极参加各种积肥活动。多积农家肥料,多施肥料,多打产量。

孔耀庸他们小孩子们也都被发动了起来,加入了全队积肥的活动。

深冬的夜间,比夏季长。

这天早上,天还没有完全亮,孔耀庸就睡醒了。他起身穿好棉衣棉裤小棉袜。下炕蹬上小棉鞋。戴上小蓝布的有檐棉帽,拉下小棉帽的耳脖,拉紧了,系上耳脖上吊的小绸带儿。将两只手套相连的带儿,往脖子上的衣领上一套,戴上两只小蓝布棉手套。

孔耀庸穿得鼓鼓囊囊的,像是全副武装。虽然难看了些,但很暖和,很耐寒。

孔耀庸出门来到院墙下,走到一只外面缝有一层厚帆布的小竹编背斗前,弯腰用右手抓住这只小背斗上的背绳,站直腰身,提着小背斗,往身子右后上方一甩,一拉,就将小背斗挂到了右肩头上。侧着低下身子,把靠立在墙壁上的小铁锨,将小铁锨把的上部,用右手向外一握,身子往上一伸直,将小铁锨提在手中。

孔耀庸走出院门,天已蒙蒙亮了。门前,他看见自家的那块自留地里,地面上铺撒着一层淡淡的半透明的霜气。

地里有两堆一大一小的猪粪。

孔耀庸走到猪粪堆跟前,放下背斗,两手抄起小铁锨,端平了,弯腰用小铁锨的尖,往猪粪堆下面地上一铲,冻结了的猪粪堆,带着下面的土,一大疙瘩,向前抬起,他侧身伸左脚,往猪粪疙瘩前一挡压,两手抄小铁锨往前一推,将猪粪疙瘩铲上小铁锨,装进小背斗里。同样,把那一小堆猪粪,带着土的猪粪疙瘩也铲着装进小背斗里了。

孔耀庸背着小背斗,提着小铁锨,从家的自留地里下来,走进通往他家院子后面大道的小巷里。

在这小巷地面,有一层不薄也不厚的浮土,叫躺土。躺土上也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霜气。

孔耀庸走到快要到巷道口时,拐弯处的墙角地面上,有一滩的细细的盘香状的东西,好像是小孩子的大小便,虽然是冻结的**的,不会散发出香味来的,但孔耀庸还是从旁边用小铁锨铲上躺土,覆盖在**的大小便上,用小铁锨将这**带土的一滩大小便,小心翼翼的铲上,装进小背斗里。

孔耀庸背着小背斗提着小铁锨,沿着大路往南走。

大路上的小石子和细沙土上,同样也披着一层薄薄的半透明的霜气。

孔耀庸走着,在大路西面的墙根下面,发现有四五颗一堆的驴粪。他放下背斗,用小铁锨铲,又用左脚的鞋底,将未铲上的驴粪弹儿,往小铁锨上拨拉,将小铁锨铲上的驴粪,装进小背斗里。

孔耀庸再往前走,大路的正当中,有一堆马粪。他把小背斗放到这堆马粪跟前,同样用小铁锨铲,用右脚的鞋底往小铁锨上拨拉,将这堆马粪,用小铁锨装进小背斗里。

孔耀庸在他家周围的田地里,小巷里,还有大路上,转悠着,拾了一圈儿粪。

这时,天已大亮,太阳从东面的山坳露出半个脸来。

孔耀庸背着的小背斗渐渐发沉了,肩上挎着的小背斗绳儿,越来越深的陷入衣服里。

孔耀庸放下小背斗歇一歇,看了看,拾的粪都有多半背斗满了,心想该回家了。

孔耀庸背着小背斗进了他家的院子,把小背斗里的粪土,倒到了院园子里,靠近东南的一个角上。扔下小背斗,用铁锨挖土,将土在粪土堆上覆盖上一层,再将粪土堆表面打实,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