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于禁
“报……禀告大人,城中上万百姓拿着农具将各门门洞堵住了,他们要求太守打开城门。”
王匡的主簿匆匆奔来,向王匡禀告道。
王匡一听,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幸亏左右扶着。
城楼上的众人依稀听见城楼下的嘈杂声,民情如此激愤,使泰山兵的士气雪上加霜。
“尔等让吾投降,吾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刘凡。民心离散,军心崩溃,吾王匡失败的不能再失败,吾活着还有何意义?”
王匡伤心疾首。
若一开始,王匡就南面称臣,将河内之地,并上司隶。
那他不说被刘凡器重,最起码能保全一郡太守的职位。
现在他就算投降,也难免会被清算。毕竟历史上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匡挺直身子,缓缓从腰间抽出宝剑。
“不可啊,丞相心胸那么宽阔,怎么会容不下您?”
王匡麾下司马,连忙上前阻止。他们知道王匡在明白大势已去之后,准备自刎在城楼上,省的届时面对敌将,面对刘凡。
有的人,将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而王匡就是这种人。
“吾带领儿郎们出泰山,却没给儿郎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反而使儿郎们险些铸成大错。吾死之后,儿郎们可开城投降,跟着刘凡,尔等一定还有机会。文则,吾知汝大才,吾若在讨董之时得到你,一定不会有虎牢关下被败之时。文则的才能在吾这里一直埋没,吾王匡和那一位相比,差远了。吾也知晓,今日不论投不投降,怀县必破。如此,以刘凡的为人,儿郎们投降皆能保住性命。吾无颜面苟活。”
王匡对这位泰山军司马说道。
“就算苟活,也是活着。大势之下,投敌乃明智选择。但凡有一条出路吾于禁也会冲杀,但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能屈能伸都做不到,如何东山再起?难道大人现在的处境比春秋时勾践还困难吗?现天下大势尚不能笃定,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大人请回看勾践,受了那么大的挫折,但是他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于禁向王匡劝说道。
“吾明白汝的意思,但勾践是春秋霸主,是吾万万比不了的。更何况吾麾下没有文种、范蠡。吾本非常看中韩浩,可韩浩太让人失望了。”
王匡摇头,然后面若死灰的对于禁说道:“哀莫大于心死,放手吧,这种事情你是拦不住吾的。”
这一战对王匡来说,不仅仅是战败,也失去了人心。
他没有心思再与刘凡对抗,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想尽快的归于黄土。
于禁听后,盯着王匡没有神采的王匡,不禁心想:这还是乡土长者口中的王匡吗?
历史上,王匡和鲍信都先后在泰山募兵。由于刘凡的介入,于禁不再从鲍信,而是从王匡。
见于禁,王匡异之。于禁并没有出众的勇力,甚至可能连方悦都战不过。
但是于禁有杰出的练兵能力和严明的治军手段。
王匡本以为依靠于禁和韩浩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没有想到,在大势力之下,能将根本不起眼。
在天下形势上,刘凡的势力最强,并且身为灵帝之弟,赵王,又掌握文武百官,占据大义。
但是山东势力不能小觑。其中以袁术为最。但更多人看好的是袁绍。
袁绍仁政爱民,有美德,冀州民心逐渐向袁绍靠近。须知袁绍死的时候,无数百姓为之痛哭。
天下有识者皆认为袁绍取代韩馥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被刘凡执了牛耳。
但是刘凡的法令毕竟和世家豪强相悖,山东世家愿意扶着袁绍崛起,也不愿看着刘凡东进。
最终,于禁摇头叹息,放开王匡的手,慢慢退下。
看来,建功立业,还得找一个真正的雄主啊!
“噗嗤……”
王匡执剑刎喉,没有半点留念。他是这场战斗中,唯一一个战死者。
和历史上的结局没有太大差别,历史上王匡被曹操和胡母班的亲属逼死。
城楼上所有士兵落剑,低头。
“太守自刎,开城门,迎丞相之兵入河东。”
于禁向士兵下令道。
“诺!”
泰山兵领命,四奔下城楼,在门洞百姓的推搡下,将怀县南城门打开。
“哈哈……入城!”
黄忠见城门打开,非常高兴,率领着一部分骑兵入怀县。
城门口,于禁率领已经从城楼上奔下,率领徒手之卒立在城门口。
“太守王匡感责自刎谢罪!河内军司马于禁,引兵归服丞相治下。”
于禁率领着泰山兵,向黄忠拜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尔等并无过错,忠心大汉,为大汉流血者,丞相必会厚待。”
黄忠见于禁身长七尺八寸,仪表堂堂,说话中气十足,觉得这名将领不错。有心将其收为部下。
“吾等谨记!”
于禁抱拳说道。
黄忠下令士兵在城外驻扎,而他率领部曲视察城内。
黄忠看到城门口到处都是拿着农具的百姓。
当年刘凡执政,令羊续北上赈灾,路过的第一战就是河内。
那一年,河内郡蝗灾、大旱,不知有多少人,受过刘凡的恩惠。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自古如此。
“父老勿虑,听吾一言。吾乃大汉征西将军黄忠是也。今奉丞相之命,进驻河内郡。河内郡内有劫匪,外有黑山贼,使民生不得长稳计。原河内太守王匡,自知有罪,畏罪自杀。吾军入河内多日,也仅仅死亡其一人而已。吾稍后就上书丞相,新任太守,过几日便至。丞相有律法,凡百姓家中无粮,或者粮食不够家人用者,皆可以借国家。等明年好收成,再可归还。家中地少者,无地者,皆可以大斗借出,小斗归还。届时各县长吏,再对河内百姓生计,进行安排。”
黄忠骑在战马上,张开双臂,向河内百姓们说道。
“大斗借,小斗还”,则是荀彧新给刘凡制定的民生策略。一是考虑到百姓生计,二是为民心更稳固。
毕竟河内的百姓非司隶一样的难民。若是再无底限的施粮,不出两年,刘凡就会倾家荡产。
百姓们听到黄忠的话,欢呼雀跃,甚至有百姓在黄忠前方跳起舞蹈。
百姓口中都是赞美黄忠和刘凡的话。
“吾什么时候,才能向他一样?”
于禁凝视万众瞩目,威风凛凛的黄忠,喃喃自语道。
(本章完)
王匡的主簿匆匆奔来,向王匡禀告道。
王匡一听,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幸亏左右扶着。
城楼上的众人依稀听见城楼下的嘈杂声,民情如此激愤,使泰山兵的士气雪上加霜。
“尔等让吾投降,吾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刘凡。民心离散,军心崩溃,吾王匡失败的不能再失败,吾活着还有何意义?”
王匡伤心疾首。
若一开始,王匡就南面称臣,将河内之地,并上司隶。
那他不说被刘凡器重,最起码能保全一郡太守的职位。
现在他就算投降,也难免会被清算。毕竟历史上这种例子不在少数。
在众人的注视下,王匡挺直身子,缓缓从腰间抽出宝剑。
“不可啊,丞相心胸那么宽阔,怎么会容不下您?”
王匡麾下司马,连忙上前阻止。他们知道王匡在明白大势已去之后,准备自刎在城楼上,省的届时面对敌将,面对刘凡。
有的人,将面子看得比命都重要。而王匡就是这种人。
“吾带领儿郎们出泰山,却没给儿郎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反而使儿郎们险些铸成大错。吾死之后,儿郎们可开城投降,跟着刘凡,尔等一定还有机会。文则,吾知汝大才,吾若在讨董之时得到你,一定不会有虎牢关下被败之时。文则的才能在吾这里一直埋没,吾王匡和那一位相比,差远了。吾也知晓,今日不论投不投降,怀县必破。如此,以刘凡的为人,儿郎们投降皆能保住性命。吾无颜面苟活。”
王匡对这位泰山军司马说道。
“就算苟活,也是活着。大势之下,投敌乃明智选择。但凡有一条出路吾于禁也会冲杀,但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连能屈能伸都做不到,如何东山再起?难道大人现在的处境比春秋时勾践还困难吗?现天下大势尚不能笃定,鹿死谁手,犹未可知。大人请回看勾践,受了那么大的挫折,但是他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于禁向王匡劝说道。
“吾明白汝的意思,但勾践是春秋霸主,是吾万万比不了的。更何况吾麾下没有文种、范蠡。吾本非常看中韩浩,可韩浩太让人失望了。”
王匡摇头,然后面若死灰的对于禁说道:“哀莫大于心死,放手吧,这种事情你是拦不住吾的。”
这一战对王匡来说,不仅仅是战败,也失去了人心。
他没有心思再与刘凡对抗,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想尽快的归于黄土。
于禁听后,盯着王匡没有神采的王匡,不禁心想:这还是乡土长者口中的王匡吗?
历史上,王匡和鲍信都先后在泰山募兵。由于刘凡的介入,于禁不再从鲍信,而是从王匡。
见于禁,王匡异之。于禁并没有出众的勇力,甚至可能连方悦都战不过。
但是于禁有杰出的练兵能力和严明的治军手段。
王匡本以为依靠于禁和韩浩可以做一番大事业。没有想到,在大势力之下,能将根本不起眼。
在天下形势上,刘凡的势力最强,并且身为灵帝之弟,赵王,又掌握文武百官,占据大义。
但是山东势力不能小觑。其中以袁术为最。但更多人看好的是袁绍。
袁绍仁政爱民,有美德,冀州民心逐渐向袁绍靠近。须知袁绍死的时候,无数百姓为之痛哭。
天下有识者皆认为袁绍取代韩馥是迟早的事情。
虽然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被刘凡执了牛耳。
但是刘凡的法令毕竟和世家豪强相悖,山东世家愿意扶着袁绍崛起,也不愿看着刘凡东进。
最终,于禁摇头叹息,放开王匡的手,慢慢退下。
看来,建功立业,还得找一个真正的雄主啊!
“噗嗤……”
王匡执剑刎喉,没有半点留念。他是这场战斗中,唯一一个战死者。
和历史上的结局没有太大差别,历史上王匡被曹操和胡母班的亲属逼死。
城楼上所有士兵落剑,低头。
“太守自刎,开城门,迎丞相之兵入河东。”
于禁向士兵下令道。
“诺!”
泰山兵领命,四奔下城楼,在门洞百姓的推搡下,将怀县南城门打开。
“哈哈……入城!”
黄忠见城门打开,非常高兴,率领着一部分骑兵入怀县。
城门口,于禁率领已经从城楼上奔下,率领徒手之卒立在城门口。
“太守王匡感责自刎谢罪!河内军司马于禁,引兵归服丞相治下。”
于禁率领着泰山兵,向黄忠拜道。
“识时务者为俊杰,尔等并无过错,忠心大汉,为大汉流血者,丞相必会厚待。”
黄忠见于禁身长七尺八寸,仪表堂堂,说话中气十足,觉得这名将领不错。有心将其收为部下。
“吾等谨记!”
于禁抱拳说道。
黄忠下令士兵在城外驻扎,而他率领部曲视察城内。
黄忠看到城门口到处都是拿着农具的百姓。
当年刘凡执政,令羊续北上赈灾,路过的第一战就是河内。
那一年,河内郡蝗灾、大旱,不知有多少人,受过刘凡的恩惠。
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自古如此。
“父老勿虑,听吾一言。吾乃大汉征西将军黄忠是也。今奉丞相之命,进驻河内郡。河内郡内有劫匪,外有黑山贼,使民生不得长稳计。原河内太守王匡,自知有罪,畏罪自杀。吾军入河内多日,也仅仅死亡其一人而已。吾稍后就上书丞相,新任太守,过几日便至。丞相有律法,凡百姓家中无粮,或者粮食不够家人用者,皆可以借国家。等明年好收成,再可归还。家中地少者,无地者,皆可以大斗借出,小斗归还。届时各县长吏,再对河内百姓生计,进行安排。”
黄忠骑在战马上,张开双臂,向河内百姓们说道。
“大斗借,小斗还”,则是荀彧新给刘凡制定的民生策略。一是考虑到百姓生计,二是为民心更稳固。
毕竟河内的百姓非司隶一样的难民。若是再无底限的施粮,不出两年,刘凡就会倾家荡产。
百姓们听到黄忠的话,欢呼雀跃,甚至有百姓在黄忠前方跳起舞蹈。
百姓口中都是赞美黄忠和刘凡的话。
“吾什么时候,才能向他一样?”
于禁凝视万众瞩目,威风凛凛的黄忠,喃喃自语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