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七十三章 于谦死 英宗泪

潘山云看着武直和武松兄弟有些苦涩的说:“怎么还是让也先的人,离开,跑了吗?”

    潘山云看着皱了皱眉头的武松,他只能等待一个或许武直不让他失望的答案。

    武直却是摇了摇头说:“对不起!城内我已经安顿好了,您老就安心休养。神机营也重创了也先的大队,与也先拼命现在也不是时候,我们就不打扰岳飞大人。”

    当武直兄弟走到门口的时候,潘山云抬了抬手说:“我已经,我或许老了!有空就带着家人看看我,看看我们一眼。”

    武松点了点头却是没有回头说:“好的,我会考虑。拉扯兄弟的时候,我没有感觉养家不容易。有了家之后,柴米加点肉也不容易呀!哈哈哈!”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朱祁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的儿子。

    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

    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实在是有功劳的。”

    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

    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丙戊改年号为天顺,丁亥,把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抄了他的家,家人都被充军边疆。

    遂溪的教谕吾豫说于谦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于谦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

    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

    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

    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逢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于谦已死,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

    皇帝召大臣进去看,变了脸色说:“于谦在景泰帝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

    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

    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天顺八年正月(1464),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了他的儿子、同样饱经风波的朱见深,将帝国的重任交给了他。

    然后,这位即将离世的皇帝思虑良久,对朱见深说出了他最后的遗言,正是这个遗愿,给他的人生添加了最为亮丽的一抹色彩。

    明英宗说:“自高皇帝以来,但逢帝崩,总要后宫多人殉葬,我不忍心这样做,我死后不要殉葬,你要记住,今后也不能再有这样的事情!”

    “我一定会照办的。”跪在床前的朱见深郑重地许下了他的允诺。

    朱祁镇从自己的塌下拿出《永乐大典》递给朱见深说:“曾经有位侠客对朕说过,他想借原本看看。朕一直在犹豫,他说的很好。宋人的天下之忧,我希望我的子孙能够记住。”

    朱见深看着书的第二页,写的是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在锤字下面,朱祁镇这样写道:“不要将上天给我们的磨练,当做睡一场。”

    在闲字下面,朱祁镇这样写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计十年功与名,男儿只当,男儿自当拼一场!”

    朱见深含泪看着朱祁镇说:“父皇。只当与自当,儿臣该如何抉择呢?”

    朱祁镇有些苦笑的说:“曾经有人说过,你们还记得宋人的《清明上河图》吗?”

    朱祁镇看着点头的众人继续说道:“祖上留下的《永乐大典》与《清明上河图》的寓意其实有些接近的相似,希望我的子孙能够明白!”

    朱见深等人一脸茫然的看着朱祁镇,朱祁镇想继续说点什么的时候。上天已经不再给他时间了。

    冥界望乡台,朱祁镇看着曾经的家。他心中有些苦涩,却又不知道对谁诉说。

    他却看见武直漫步向自己走来。

    武直看着他说:“皇上,你答应我的事呢?”

    朱祁镇微微摇了摇头说:“或许你我的缘分很淡薄,今天你能够来望乡台给我送行。朕很高兴,祖上留下《永乐大典》就是告诉子孙要天子守国门。于谦的《石灰吟》让我明白,你当初的提醒。可是世上却没有后悔药!”

    武直突然拉住朱祁镇的手,朱祁镇有关《永乐大典》记忆与体会都进入武直的脑海中。武直对朱祁镇挥了挥手说:“谢谢!付出与奉献,这就是我追寻《永乐大典》的答案!”

    天山西门吹雪看着静坐的武直说:“不知道他写的《武穆遗书》深悟的怎么样了。希望娘子还有救吧!”

    当武直准备离开望乡台的时候,他发现了孙秀清的身影。孙秀清其实喊了他几声,他也只是突然回头,他却在无意中看见孙秀清。他才想起最对西门吹雪的承诺,从《永乐大典》中追寻救活孙秀清的方法。

    武直快步来到孙秀清身边说:“没有想到我的元神会出来遇见你!”

    孙秀清摇了摇头说:“武大哥,我的时间不多!我只希望你转告他,我会在奈何桥等他。再见!武大哥!”

    噗!西门吹雪看着有些走火入魔的武直说:“怎么了?”

    武直擦了一下嘴角说:“我的元神出窍遇见她,可惜我想带她回来。上天却降下一道天雷将我们分开了,她说她会在奈何桥等你!”

    武直看着准备举剑自刎的西门吹雪说:“西门大哥,你不能这样吧!怎么说我们也是古武者。去冥界的那天,以你的天赋还会远吗?那鬼差说的好,等有了逆天的实力再去挑战,这就不是欺负了。”

    三年后冥王星。西门吹雪看着缓缓打开的冥界之门,他对武直说:“龟息大法作为武家和西门家的延续,希望不再有我和娘子的遗憾。北海道的西门家和武家希望在我们离开人间后他们不让太过分。”

    武直轻轻地拍了一下西门吹雪的肩膀说:“人生难得遇知己,西门兄祝你们夫妻早些团聚。再过不到百年我或许就与你们相见了。”

    西门吹雪大笑说:“哈哈哈!作为我的信使,在下感激你!人生得意须尽欢,后面的话兄弟明白!有缘再见!冥界我西门吹雪来了!”

    朱祁镇看着在奈何桥等待自己的于谦,他微微点了点头说:“虽然你让朕明白靖康耻,可惜世间没有后悔药。”

    于谦摇了摇头说:“君臣之间或许就没有什么真正的仇怨吧!想想岳飞与赵构之间有吗?或许没有吧!如果不是阎罗王派牛头让我在这里等陛下,我或许就无怨无悔的进入轮回了。”

    咚!朱祁镇突然的跪下让于谦有些吃惊,更加想不到是他居然大声道歉。

    朱祁镇大声说:“于谦,朕对你的误会。不希望你能够原谅,当着冥界众生的面,我正式向你道歉。我不是一个好人,却让自己去知错就改!你的诗让明白《永乐大典》的意义,可惜我没有告诉我子孙我的体会,算是人生的遗憾吧!”

    于谦双手扶着朱祁镇说:“谢谢陛下。天下谁是皇上,对我来说家国的安危才是重点。如果我的死能让你知错就改,那么我就无怨无悔。这是我想了很久在心中留下的答案。”

    朱祁镇拍了一下于谦的肩膀说:“今生我认识你,让我明白人不是要活在像《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画里却没有醒悟的机会,是你的京城保卫战让为有为大明赎罪的机会!谢谢你!谢谢你!”

    阎罗王突然出现在奈何桥上空拍手说:“好一个于谦,好一个朱祁镇。你们的恩怨不要怪徐有贞等人了!本王代表九幽冥界欢迎你们!”

    于谦和朱祁镇相视一笑说:“这里只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阎罗王大人不用如此好客。我们会难为情,这样的盛情世人没有人愿意欢迎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