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48章 乱世靖康 阿斗演绎的悲剧

    sat jul 26 23:16:37 cst 2014

    1141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瓜分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请罢飞枢密副使之职。

    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岳飞自请回到江州旧居赋闲。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

    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

    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铸调查发现岳案证据不足,实为冤案,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万俟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岳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岳飞一举定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

    韩世忠忿然:“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

    二月,双方正式签约,时为宋绍兴十二年,史称“绍兴和议”(或称“皇统和议”):两国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淮水上游的唐邓二州和西面商、秦二州的一半割让给金朝。南宋向金称臣,输纳岁币银、绢二十五万两、匹。三月,宗弼还朝,兼监修国史,以功拜进太傅,赐人口,牛,马各千,驼百,羊万,每岁宋进贡内给银。

    自皇统和议后,宗弼始终坚持“南北和好”政策,主张待时机成熟后再一举灭宋。因而直到海陵王南侵(公元1161年),二十年间金宋边界几无战事,这对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

    高宗之母韦氏与徽宗“梓宫”被放还南归,临行前在五国城赵桓跪求韦氏带信给高宗赵构,求他这位同父异母弟将其赎回,“只为太乙观主足矣,他不敢望也。”

    明说只求让他回宋出家去道观做一个道士就行了,不再有做皇帝的念头。韦氏归后,渺无音信。然高宗议和,杀岳飞等名将,所虑着惟钦宗尔。

    公元1148年(皇统八年)八月,完颜宗弼进《太祖实录》。十月,病卒。

    1150年1月9日,金熙宗完颜被太祖孙、完颜宗干第二子完颜亮、驸马唐括辩,寝殿小底大兴国等合谋将熙宗刺死。熙宗被杀后,完颜亮自立为帝,降封熙宗为“东昏王”,并将他的尸体葬在裴满氏的墓中,直到金世宗大定年间,完颜合剌的牌位才得以迁入太庙,庙号“熙宗”,后改葬于房山峨嵋谷,号思陵。

    韩世忠见岳飞父子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自己又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借酒消愁。晚年喜释、老,自号清凉居士。最终还是忧愤而死,卒于1151年。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重,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加紧策划让其子秦熺继丞相位。秦熺凭借秦桧的权势,先成为科举榜眼,接着一路高升,六年之间就官至枢密院事,地位仅次于秦桧。宋高宗之所以容忍秦桧,是因为他还有利用的价值,如今秦桧将死,宋高宗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权相来威胁自己。

    十月,高宗亲临秦府探病,病榻旁的秦熺迫不及待地问:“由谁代任宰相之职?”

    宋高宗冷冷地答道:“这件事不是你应该问的!”

    这等于明确拒绝了秦熺继承相位的要求,秦桧父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次日,秦桧、其子秦熺、其孙秦埙和秦堪被一起免官。得知高宗的旨意,秦桧当夜一命呜呼。

    八百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奸臣(庆父、赵高、梁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嵩、魏忠贤、和珅)之一。其实,在他的背后该受谴责的还有一位宋高宗。

    明代文征明有《满江红》写道:“拂拭残碑,勅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矛头直指宋高宗,揭露了他出于自己的用心,勾结秦桧杀害岳飞的面目。这是很对的。从秦桧的始终来看,宋高宗与他两人,恰恰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一个为保自己的皇位,一个为求自身及其后代的荣华富贵。宋高宗在不需要秦桧的时候,马上抛弃了昔日的搭档。在高宗与秦桧的关系中,宋高宗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秦桧也只能是逢迎高宗的意图来把持朝政的。在唾弃秦桧的时候,千万不可忽略躲在他背后的君主专制最高代表——宋高宗。

    二十六年(1156年)三月十八日,万俟卨被朝廷征召回京,任命他为参知政事。

    五月初二日,万俟卨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沈该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万俟卨又编纂太后从金国返回的经过,献给宋高宗。张浚认为万俟卨和沈该身为宰相有负众望,上书说他们只想听命金人。万俟卨看见这份奏书后大怒,认为金人本无意兴兵,而张浚的奏书将要惹祸,张浚因此获罪被流放。

    六月,金国皇帝完颜亮命五十七岁的宋钦宗赵桓和八十一岁的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耶律延禧善骑术,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钦宗皇帝身体孱弱,患有严重的风疾,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马乱践而死。

    十二月十六日,万俟卨提举刊修《贡举敕令格式》五十卷、《看详法意》四百八十七卷,书成后献上,他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不久退休。

    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三月二十六日,万俟卨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忠靖”。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赵桓的死讯才传到南宋,其弟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内心却暗自窃喜,终于可以心安了,七月,为其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正月,金主又调六十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金主完颜亮气愤得咬牙切齿,决定亲带大军与刘锜决战。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金兵这次不敢怠慢,采用毛毡裹船运粮,刘锜则派游泳好手潜入水中凿沉金人的粮船。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锜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

    属刘锜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大军吓倒,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锜的作战部署,不得不暂时退守扬州。金军也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两军在皂角林,经过一番激战,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虏数百人。不幸此时刘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一千五百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八千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

    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向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锜已经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锜的指挥权,可是,当金兵直逼瓜州时,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刘锜一手训练而又身经百战的一支铁军就这样几乎全军覆没。刘锜本人被召还京城,暂时安排在试院内闲住,等待处理。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同年十月,在宋金战争已经开始的情况下,又起用张浚任判潭州,十一月又改为判建康府,当他十二月下旬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金帝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两淮金军也开始退兵。但宋金战争仍在进行中,宋高宗却认为终归于和,所以并不重用张浚。

    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刘锜“呕血数升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宋孝宗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五月,才任命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六月,高宗即退位,孝宗即位。宋孝宗即位后,复为枢密使。

    隆兴元年(1163),张浚封为魏国公,都督江淮军马渡淮北伐,收复宿州等地﹐后因部下主要将领不和﹐兵败符离。主和派势力随即抬头,秦桧党羽汤思退,于七月间被任为右相兼枢密使,议和活动也在进行中。十二月,汤思退升任左相兼枢密使,张浚也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仍兼江淮东西路。

    1164年三月,张浚还奉诏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四月,被召回朝,随后江淮都督府也被罢,在太上皇宋高宗干预下,左相汤思退更加紧进行降金乞和活动,张浚感到抗金无望,即求致仕,遂被罢相,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出判福州。张浚辞新命,恳求致仕,改授醴泉观使闲差。八月﹐病卒,葬宁乡,赠太保,后加赠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