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32章 乱世靖康 注定悲剧

    wed jul 09 16:25:05 cst 2014

    陈季常和柳月娥平静的生活因为好友苏轼的去世打破了,心中一直羡慕武功的陈季常在答应柳月娥保密后也开始内功的修炼。或许《葵花宝典》适合女人和太监吧!

    苏轼的去世,陈季常十分伤心,在武功方面也没有什么进展。不久之后也就去世了,柳月娥为了心中的古武者的梦,假死后来到月球之上。

    而让临近化丹成婴的柳月娥十分困惑的是葵花状元丹化婴成什么,她有点不清楚。对科技时代看过很多书籍的刘依莲也困惑。

    古武者是隐世的,也就是不代表没有。那些曾经被柳月娥封印记忆的普通武林高手,他们的怪异还是被他们的门派前辈发现了。一个渡劫的高手让他们万分震惊!

    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忙着攻打辽国的时候。亚洲古武界一个消息传开了,而消息居然是柳月娥的孙子陈子浩在酒馆中与打赌说:“各位你们不信吗?河东狂狮可是我家老太君柳月娥是也!家传神功八卦葵花可是名震天下。”

    陈子浩因为酒醉就像说书的人一样讲出柳月娥自创内功的秘密,辽、宋、西夏、金、高丽等各国的武林人士都找河东狂狮柳月娥挑战。

    而扶桑武藤家族有一个叫武藤一郎的东洋人与柳月娥大战七天七夜,当然七天七夜只是外界传闻的,真实却是只有不到半柱香的时间。

    让柳月娥郁闷的是武藤一郎居然在她丈夫陈季常刚刚去世就上门挑战,柳月娥内心是气炸了。幸好刘依莲苦苦的劝解她,各种版本的《葵花宝典》和《八卦阵法》被柳月娥送了出去。

    关于《葵花宝典》柳月娥主要说的是暗器和内力的运用,它们的重点是出其不意。这样就被很多人不耻了。不过很多人就高兴了。但这里主要的还是要达到兵芒的虚化阶段,不然一切都是免谈!

    而《八卦葵花》传出后,按照八卦的方式运行元气的武林人士,有人武功进步,不过有人却是走火入魔了。按照葵花方式转化元气的人,很多人都半途而废,理由是练武功是绣花吗?

    很多半途而废的理由是练武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当元气能够在体内变成固态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另一个新的世界古武者的世界。

    这里主要的还是要全身筋脉都贯通,也就是说要达到先天初期。不过功法柳月娥是传出了,可是境界的问题,柳月娥就让别人自己思考了。

    爬、走、跳、飞四个步骤,气、液、固三种形态。元气吸入体内的时候可是气态,能够将体内的元气变成液态需要多久,液态变成固态又需要多久呢?

    会走的人肯定是不会去学习爬行的,会飞的人还要去学跑吗?

    柳月娥的优点其实是在刘依莲出现在她脑海中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没有遇到陈季常的时候,她体内的元气就已经开始由气态向液态转化了。

    武藤一郎的东洋刀法和忍术隐身和分身是很好,不过差距就在两人的元气形态了,武藤一郎只是元丹是接近化元婴,不过柳月娥可是大多数元气由液态向固态转化了。柳月娥的疗伤速度有点快,武藤一郎可是很吃惊的。

    也就是在武藤一郎吃惊的刹那,柳月娥送他去和阎王喝茶聊天了。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还敢玩偷袭,谁能够忍呢?

    元丹让刘依莲想到葵花状和八卦的结合,那么元婴就让刘依莲想到了曾经在动物园看到刺猬,不过想到人们扑捉刺猬用的方法,刘依莲想到床垫的只做。

    想来想去,刘依莲和柳月娥商定她们的元婴形态还定为自己的样子,不过元婴之心还是结合葵花的形态和八卦运行方式。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远游在外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

    赵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结束太学求学生活,出仕为官。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赵李两家相继被卷入,并都蒙受了重大打击。先是宋徽宗赵佶受蔡京蛊惑,决意继承父兄遗志,重新推行新法。受此影响,李清照之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奸党”,罢免官职,赶出京城。清照向公公赵挺之献诗救父而不得;继而任右仆射的赵挺之亦在与蔡京的党争中败北,大观元年(1107)罢相不久即病卒于汴京。赵明诚兄弟受到牵连,一度入狱,不久都被罢官。其后,李清照随赵家屏居青州十年,夫妇猜书斗茶,花前月下,相从赋诗。两人共治金石之学,她又独撰《词论》,阐述对词的看法,伉俪之谐古今罕见。

    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复出后,历任莱、缁等地知州,李清照均随夫赴任所共同生活。

    宋徽宗宣和二年,睦州居民方腊,啸聚山民起义,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连陷州郡,官军屡次征讨失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即由各州县官府管理的官妓,但由于她精通翰墨,又生有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对平常少年子弟便多白眼相看,毫无娼家气息。

    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戕害百姓二百多万,他败亡后所掠妇人自他的巢穴中逃出,衣衫褴褛,自缢于林中的,相望百多里。朝廷以童贯、谭稹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一位小校所捉,这个小校就是韩世忠。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引起了韩世忠的注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求和。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北宋靖康二年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金人用刀割裂他的咽喉,金人册封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灭亡。

    四月五日,徽宗见到韦贤妃(赵构母)等人乘马先行而去,竟不敢吱声,不觉五脏俱裂,潸然泪下。四月七日,徽宗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奸污。八日,抵达相州时,适逢大雨不断,车皆渗漏,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又被金兵奸淫,死者甚多,徽宗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北上途中食物匮乏,又连日风雨大作,宋俘饿殍满地,惨不忍睹。

    钦宗出发时,被迫头戴毡笠,身穿青布衣,骑着黑马,由金人随押,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不但受尽旅途风霜之苦,还备受金军的侮辱。钦宗时时仰天号泣,辄被呵止。日暮宿营时,金兵“絷帝及祁王、太子、内人手足并卧”,以防逃跑。四月十日,自巩县渡黄河,驾车的人对随行的同知枢密院事张叔夜说,将过界河,张叔夜悲愤难抑,仰天大呼,扼吭而死。五月下旬,过太和岭时,钦宗等人都被缚在马背上。七月二十日,徽宗、钦宗在燕京相见,父子抱头痛哭,悲愤不已。徽宗原以为生活可以就此安定,不料九月,金人又将徽宗父子迁往更远的上京,因为南宋势力渐强,金人怕他们夺回徽宗父子,而在同南宋的交涉中失去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样,徽宗父子不得不再次承受颠沛流离之苦。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勋从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给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写着“你快来援救父母。”

    宋徽宗将这几个字出示给周围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着叮咛曹勋,切记要转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说着取出白纱手帕拭泪,尔后将手帕也交给曹勋说:“让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国而哀痛泪下的情景。”

    建炎二年(1128)八月,徽、钦二帝抵达上京,金人命他们身穿孝服拜祭阿骨打庙,这被称为献俘仪,实际上是以此羞辱北宋君臣。然后,又逼着他们父子到乾元殿拜见金太宗。接着,金太宗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这也是中原皇帝玩过的把戏,隋文帝灭陈,封陈叔宝为长城公;宋太祖灭南唐,封李煜为违命侯。此外,韦贤妃以下300余人入洗衣院,朱皇后不堪受辱,投水而死,男子则被编入兵籍。

    不久,金人又将徽、钦二帝赶至荒凉偏僻的边陲小镇五国城,他们从此就居住于此,直至去世。生活稍稍安定后,徽宗又有了读书写诗的雅兴。徽宗喜好读书,有时竟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他读了唐代李泌的传记后,知道李泌为国尽忠,复兴社稷,后被奸佞嫉恨。徽宗读后感触颇深,并令大臣抄写一份,赐给韦贤妃。然而,徽宗对这一切醒悟得太迟了。

    如果说张泽瑞送《清明上河图》给宋徽宗是想告诉赵佶一个千古流传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说苏洵的《六国论》是送给宋仁宗是想告诉赵祯一个家业的道理:守业更比创业难!

    如果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送给宋仁宗是想告诉天下志士一个道理:伯乐、知音、知己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