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30章 六国论 女真的崛起

    sun jul 06 17:34:35 cst 2014

    成为古武者的柳月娥带着陈季常过上隐士的生活,陈季常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龙丘居士。不过苏轼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王安石变法对苏轼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他一生宦海沉浮都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了。

    元符三年(1100),高俅的人生因为一次偶然事件而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就是与端王赵佶的相识。《挥麈后录》中说,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

    赵佶用后对王诜笑着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

    王诜回笑了笑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端王喜欢,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

    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

    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驾崩,端王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宋王朝在仕进制度上采用“扬文抑武”的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占先,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

    不过宋朝的武官任用也有制度,没有边功,就不得为三衙的长官。宋徽宗赵佶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从高俅的人生改变还是可以看出,机会来了我们就应该抓住,而且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谦虚是美德不过不要错过时机哟!

    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死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赵佶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寿昌七年(1101)正月十三日,辽道宗耶律去世,耶律延禧奉遗诏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祚皇帝”。同年二月初一日,改年号为乾统,大赦天下。

    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公)。

    乾统五年(1105),西夏崇宗李乾顺因受到北宋攻击一再向辽国求援,并求娶天祚帝之女为妻,同年三月初四日,天祚帝将皇族之女耶律南仙封为成安公主,嫁过李乾顺,并派使者前往北宋,劝北宋对西夏罢兵。

    熙宁二年(1069年),在满朝保守派大臣的反对中,王安石被宋神宗任命为宰相,实行变法;次年,兴化军仙游县蔡京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使辽还,拜中书舍人。时弟卞已为舍人,故事入官以先后为序,卞乞斑京下,兄弟同掌书命,朝廷荣之”。短短数年,蔡京由地方政府官员变成朝中大臣,受到宋神宗,宋徽宗和王安石的重用。

    元祐元年(1086),王安石在江宁去世;八年后,蔡京还继续宣传和介绍王安石新法,使王安石的遗志有人继承。

    但宋哲宗赵煦时的这次变法因新旧党争反复不已,难于取得明显成效。

    宋徽宗赵佶即位后,有意修熙丰政事,又起用蔡京,任命他为宰相,继续推行新法。

    崇宁元年(1102年),徙大名府。复为翰林学士承旨,拜尚书左丞,俄为右仆射。二年,进左仆射。五年,罢为中太乙宫使。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

    有人说:“用宦官为使臣,难道国家没人了吗?”

    皇上宋徽宗赵佶说:“契丹听说童贯打败羌人,因此想见他,以他为使臣,察看敌国,也是良策。”

    童贯使辽回来,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于是请求出兵进驻夏国横山,朝廷命他以太尉的身份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河西、北两房。不到三年,他主管枢密院事。另外统领武信、武宁、护国、河东、山南东道、剑南东川等九镇,为太傅、泾国公。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天庆四年(1114年)六月,辽天祚帝派使臣授予阿骨打节度使的称号。阿骨打派习古乃等去辽朝,索要逃奔在辽朝的星显水纥石烈部长阿疏,借以探听辽朝内部的虚实。习古乃回报辽天祚帝统治骄肆废弛。阿骨打建城堡、修器械,准备南征攻辽朝。辽天祚帝命统军萧挞不野领契丹、渤海兵八百人进驻宁江州防备。阿骨打调集各部落军兵,决意攻辽。

    九月,向宁江州进军。各部落兵在来流水会合,共有二千五百人。阿骨打率领兵士祭告天地,执挺誓师,说:“你们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可以作平民,平民可以作官。原先有官职的,可以按功劳大小进升。倘若违反誓言,身死梃下,家属也不能赦免。”

    次日,到达辽界,与渤海军相遇。阿骨打射死辽将耶律谢十。辽兵溃败,死者十之七八。十月,女真兵乘胜攻克宁江州城。阿骨打又派人招降辽朝统治下的铁骊部渤海人和系辽籍女真人(编入辽籍的曷苏馆女真)。阿骨打俘获大量马匹和财物,胜利回师。

    十一月,辽朝都统萧嗣先、副都统萧兀纳率领诸路大军进攻女真,集中于鸭子河北。阿骨打领兵三千七百抵敌。辽兵正准备渡河,女真军迎头击退,乘势渡河登岸。两军在出河店相遇。会大风起,尘埃蔽天,女真军乘势进击,大败辽兵,掳获大批车马及兵甲、武器。阿骨打把俘掳的辽兵收编入女真军。女真军发展到一万人。

    出河店之战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女真军顺利取胜,势不可当了。

    女真军乘胜分路进兵。勃堇斡鲁古斩辽节度使挞不野,攻占宾州。吾睹补、蒲察败辽将赤狗儿、萧乙薛军于祥州东。辽斡忽、急塞两路军投降。斡鲁古又败辽军于咸州西,与完颜娄室一起攻占了咸州。女真部落联盟逐步统治了周邻的各部落,并在阿骨打时,进而攻占了辽朝统治下的宁江州、宾州、咸州等广阔地区。

    1115年夏历正月元旦,阿骨打即皇帝位,建立起奴隶主的国家,国号大金,立年号收国。金国建立后,废除原来部落联盟长的制度,阿骨打自称皇帝,确立了皇权的统治。阿骨打没有象阿保机建立辽国时那样,模仿汉制立太子,皇位的继承仍然暂时保留着推选的痕迹,但实际上已完全掌握在阿骨打家族手中。

    收国元年(1115年)正月,金太祖在建立金国后,立即向辽朝的黄龙府进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自领兵进逼达鲁古城,大败辽军,掳掠而回。八月间,又乘辽军不备,向黄龙府进兵。九月,攻占了黄龙府城。黄龙府是辽朝北边的重镇。辽天祚帝得知黄龙府失守,统领契丹、汉军十多万人,大举伐金。金太祖领兵二万迎敌。金、辽两军在护步答冈相遇,辽军大败,死者相属,天祚帝逃跑。金军掳掠到大批兵器、财物、牛马。经此一战,辽军主力败溃,难以立国了。

    收国二年(1116年)闰正月,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反辽。天祚帝先后派张琳、耶律淳募兵镇压。高永昌向金求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乘机命斡鲁(撒改弟)统领内外诸军,攻讨高永昌。五月,高永昌兵败被杀。东京州县,全为金朝所占据。金太祖加号大圣皇帝,改第二年年号为天辅。

    天辅元年(1117年),国论昃勃极烈斜也领金兵一万攻取泰州。斡鲁古等攻占显州。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相继投降。辽国灭亡之势已定。宋朝派使臣到金营,约夹攻辽朝。辽朝派使臣来议和。辽使几次往返。

    天辅三年(1119年)六月,辽太傅习泥烈奉册玺来,封金太祖为“东怀国皇帝”,金太祖不允,对群臣说:“辽人屡败,遣使求和,只饰虚辞,作为缓兵之计,当议进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