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靖康
字体: 16 + -

第十章 男儿要自强 赵炅之悔

    tue jun 10 23:23:32 cst 2014

    潘美因为忧郁而死的消息,可是产品能够太原到汴京就变成病死的消息。天波府杨家因为潘美之死,明显的松了一口气。不过正如潘美预料的那样妒忌杨业,以及与杨业相关的天波府不只是他一人。

    正如赵德昌所说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有人读书是为了功,有人是为了名,有人是为了富,有人是为了贵。要养活潘府一大家,潘美是不可能不考虑名利了。雁门关大捷对杨业等杨家将来说在杨家将眼中只是保家卫国,可是在一部分人眼中可能就会想到功、名、利了。

    至少在陈家谷之前的潘美会这样在心怀疑杨业是如此,可是陈家谷之战后。后半生失去可以在让他一宏图的爱女潘八妹潘颖,后半生失去宋太宗赵炅对他的信任与重用了。

    若说潘美上书诽谤杨业是为了确信九州统一,宋太宗赵炅会如何对待功臣。那么陈家谷再次拒绝对杨业杨家将的支援就更加肯定宋太宗赵炅和寇准等人心中对潘美的怀疑了。

    有些事只能有一次,出现第二次,人们的怀疑就是肯定了。

    宋太宗赵炅心中是有点明白韩国公潘美是什么原因而死的。可以这样说,杨业为宋太宗赵炅创造两次北伐的机会,雁门关大捷是被宋太宗赵炅发现了,而陈家谷之战宋太宗赵炅是发现了,不过他没有机会了。

    辽国杨四郎自从昏迷被打扫战场的耶律琼娥就会家中后,他得知六弟杨六郎已经改名杨延昭了。何为昭,是为父昭雪。杨四郎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苏醒的,不过他每天都会陪着她放羊放牛放马。

    木易也就是杨四郎听说流放西路军监军王侁,元帅潘美削三级。他经过这几年的思考发现,若说他们杨家七子随父亲征战是为了报答赵匡胤和赵光义的知遇之恩的话。那么天波府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在提升,不过天波府的男人却是永远的留在疆场了。

    木易与耶律琼娥一起放牧的日子,他们会面临狼群的偷袭。可是他以为柔弱的她却是那么从容指挥羊群回家。父亲杨业是天波府杨家的领头羊,陈家谷之战后六弟杨延昭会成为天波府之外的领头羊吗?天波府中逐渐年迈的母亲佘赛花是天波府中领头羊吗?

    木易心中太多的担心只能梦中独自回忆了,他与耶律琼娥的感情却是日益深厚了。不过他一直暗中探查父亲杨业的遗体下落的事情还是没有进展。

    偶尔与狼群搏斗一下,这就是草原民族的生活。

    公元997年,宋太宗赵炅终究是没有完成一统九州和北伐的梦想,他带着遗恨离开了。他的遗恨是没有完成自己一统九州的梦,一个值得保护和珍惜的人杨业,他失去才知道珍惜。

    曹孟德一生想得到关羽关云长,因为温酒斩华雄,曹孟德认识关云长,曹孟德一生都在关注关云长。在曹孟德心中是人中云长,马中赤兔!曹孟德之梦也是一统三国,一统九州。

    自从赵德昌有了襄王妃之后,他觉得自己的命运还是在父皇赵炅手中,不过与潘八妹潘颖一起奋斗的日子,仿佛昨日一般,对一天天改变自己的刘娥,他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对就是这句话,对没有成为襄王妃进入襄王府的刘娥最大的鼓励。无论是吕后吕雉,还是武后武则天,还是与她相差不大萧后萧绰都是才女,这些偶像可都是她敬佩的。她心中也想与萧后萧绰比试的梦想。

    襄王府虽然刘娥没有进去,不过她也算半个襄王府的人了。与萧后萧绰一比高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了,武则天出家后,心中想的是李治心中有她,那么她的梦想就会实现。

    襄王赵德昌虽然知道潘八妹潘颖在的日子,他心中是有梦想的,不过看着刘娥一天天的好学,他看到曾经是韩王的影子。

    同时一直关注襄王赵德昌和天波府杨家的寇准,在官途中也算顺风吧!不过成为襄王后的赵德昌叫他赵元侃吧!也许做过开封府府尹的原因吧!

    一直未储君困扰的宋太宗赵炅在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之间徘徊着,不过这些人中都没有一个能够实现一统九州的,他迟疑了。

    赵元僖突然的死亡,宋太宗赵炅非常伤心,非常悲痛。就像曹孟德失去曹冲一样,本来可以有一个曹门四父子,可是曹冲早死了,曹冲的死让曹孟德对卷入曹家争夺的人产生了一丝怨恨,杨修之死,其实与曹冲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而赵元僖之死,在伤痛中的宋太宗赵炅对那些急着想自己立储的产生同曹孟德相同的怨恨。不过宋太宗赵炅没有将冯拯等人像曹操杀杨修那样,杨业之死挽救了冯拯等人,不过冯拯等被他贬到岭南。

    后来也是宋太宗赵炅被箭伤,此时宋太宗身边最信任的人也只有寇准了,陈家谷之战寇准可是对宋太宗进行详细分析。不过至于是谁的错,寇准没有指出宋太宗赵炅的错。

    宋太宗赵炅私下询问寇准关于立储的事,寇准将赵元侃买卖白菜和萝卜,后潘八妹潘颖在开封府责打赵元侃,事后赵元侃主动认错。这时的宋太宗赵炅一生没有考虑周全放的错。

    第一先攻北汉所在的太原城,犯了兵家的先易后难,他是先难后易。不过这个难易是变动的,以粮草充足的宋军去北伐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后,有一个长期作战的打算,那么凭借赵匡胤留给赵光义的仓库的话,燕云十六州是可以拿下的。那么宋朝的东北粮仓也就有了,也有险可守了。

    第二兵疲马乏,军心思归。长期与辽国作战,宋国的国库消耗是很大的,还有就是双方的食物问题。北方大多是肉食为主,南方就不是肉食为主,要有人种田种地,军粮才会有供给。很多壮丁都上前线,生产力是肯定会下降的。

    第三四个州的百姓的南移,从内部加剧宋国的粮食消耗。可以说四个州的百姓都是难民,宋国要想再次北伐粮草的储备就要再多很长时间了。

    第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西路军队耶律斜轸的还是想辽兵对杨业那样的畏惧。

    第四战败不一定必须撤。三路北伐军中,西路军是没有重创的,而陈家谷可以说是宋太宗北伐的另一个转折点。撤,对军心的影响有多大。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后撤的代价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第五宋太宗赵炅心中对杨业是北汉降臣存在一丝戒心。潘美的诽谤书中一丝试探,因为一心想着再次北伐的宋太宗赵炅没有看出来。

    第六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曹操是最重视的,中国的一大粮仓。不过还是蒋介石那个傻子放弃了,张学良后悔了。曹孟德的西征还是南征都依靠燕云十六州这个粮仓维持着,不过对契丹所见辽国来说,他们只是做了一个牧场。

    从天波府杨家来说,杨业是感谢赵匡胤和赵炅的知遇之恩的。不过两人对天波府杨家心中的戒心有多重呢?只有部分少数人知道,潘美若不是诽谤的上书的试探,他是不会知道宋太宗赵炅心中的警惕。

    寇准也是知道的,不过他更加知道宋太宗赵炅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更加不是能够容忍魏征的李世民。冯拯等人被贬岭南,寇准也是这时候才想到的。

    一个南征北战的皇帝是当然拥有武将易怒易急的特征的。而宋太宗赵炅明显急和怒都有的,听闻杨业杨无敌是因为潘美不发兵救援,他怒了。这一次他真没有念及韩国公潘美对他的汗马功劳了。这也是韩国公潘美试探得到答案的时候了,对潘美和潘府而言,他们是比淮阴侯韩信平安了。

    北伐失败后,宋太宗赵炅急了。全军撤退!能够守的时候,他也撤了。北伐的时候,他没有计算好三军的粮草问题,这又是宋太宗赵炅急了。粮草问题都没有完全像好久出兵北伐会胜利吗?

    从宋太宗赵炅对萧后母子的轻视也是犯一个错,宋朝虽说说书很流行,不过是娱乐还是当做学习的,那么就看什么人了。

    刘娥就是一个戏子,对吕后吕雉、武后武则天等人的了解,她可是真的学习了。在她见不到赵恒的时候,她可是听了很多关于萧后萧绰的真事哟。

    不过赵匡胤和赵光义轻武重文的思想也注定了,赵匡胤和赵光义是不能完成一统九州的梦,杨业的死也就与轻武重文的思想有关了。

    宋太宗赵炅北伐犯很少被世人知道的纸上谈兵的错误,王侁对杨业的战术和实际作战,他了解多少?他就因为妒忌激杨业的杨家将孤军作战了。

    与雁门关大捷不同的时候,杨业可以亲自调动雁门关的百姓。可是陈家谷之战有四个州的百姓却只能西路军元帅潘美能够调动。

    西路军加上四个州的百姓合起来接近十万众了吧!先伏击胜辽兵一场,再用草木皆兵阻挡已经进入山谷的辽兵。辽兵溃败不是不可能的!

    四个州的百姓也不一定是西路军的累赘,关键看有没有人想到,谁最先想到。不过宋太宗赵炅想到的时候他也正如潘美想的那样,人生就是那样容易失去,失去才知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