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缘起缘灭
字体: 16 + -

第35章 酒香满京城

    听说要正式酿酒,曹宁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那个小尾巴──曹玉都跑来了。王杰家里人也跑来了,连皇帝也把老太监派来了。

    大家都想第一时间看到曹宁酿出的酒,并能喝到第一批酒的头酒。

    曹宁检查了上次的酒胚子,已经可以出酒了。

    于是,众酿酒工掀开营养泥,将发酵了近两个月已经发酵好的酒胚子装车。

    接下来进入的是蒸酒胚子的环节。

    这个环节又是王杰主动来发号施令了。当着王家亲人的面,王杰觉得自己特******威风!

    几个酿酒工把酒胚子运到蒸锅附近。

    另外两名酿酒工守在蒸锅旁边,将运送过来的酒胚子装进蒸锅。

    一锅装满,曹宁仔细看了看,挥挥手,两名酿酒工盖上锅盖。

    “上炮台子!”王杰大喊一声。那声音特响!

    酿酒工叫被抬起来的管道叫“炮筒子”,其实就是一个热传导装置——将锅炉房烧出来的热气通过“炮筒子”传导给蒸锅。

    蒸酒胚子,是自上而下的热气传导过程。

    到了这一步,王杰不懂了,指挥权交给了曹宁,其实在地球,曹宁也没有酿过酒。这一切都是系统的功劳。让曹宁仿佛有了几十年酿酒经验。

    曹宁将工序工艺一点点地讲给大家听,做哪一项要注意哪些问题,并再三提问大家,让大家提高每一项工序的工作能力。

    接酒室已经准备好了接酒罐子。

    酒胚子被蒸了一会,蒸馏出来的原浆酒顺着管道进入酒罐子。

    在众人的目光中,曹宁勺了一小杯酒,放在口中尝试了下,哒吧着嘴巴几下,而后一口喝干净,闭上眼睛,享受着那头酒的味道。

    众人等了几秒钟,曹宁还未睁开眼睛。王杰不管了,急不可耐地来到酒罐子前,勺了一大杯,大约三两左右,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大口喝下,立竿见影,马上王杰当起了酒仙,发起了酒疯:“好酒!此酒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滴尝。”

    随后便一头倒在地上,打起了呼噜──这家伙被三两酒给干睡着了。

    众人哗啦啦地都散开了,各自四处找杯子、碗、勺子。更有甚者拿出来一个小坛子!你问他们干什?这不明显的吗──试酒,试这大陆,而且是这世界第一次酿造的头酒。

    第曹宁睁开眼睛,发现众人东倒西歪的,一个个喝醉了。曹宁忙喊各家的佣人来将自己的主人抬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曹宁没时间照顾他的,因为还有工作要做。

    只有几个人没醉,没醉的人与曹宁有关,因为他们都曾经喝过了“二锅头”。“酒精考验”过,所以喝的不是那样急那样猛。

    不断地有蒸馏出来的原浆酒顺着管道进入酒罐子。不一会儿,装满了一罐又一罐原浆酒。地上摆着几十个酒罐子,每罐一百斤。

    曹宁将原浆酒按不同的度数调制后,分别交给佣工逐一送到酒库。

    酒库里,堆放着不同材质做成的装酒的器具。

    木制、竹编和藤编的装酒器具被称为“酒海”。其他的器具只能叫酒坛子酒罐子之类。

    调好度数的酒被装在木制酒海里进入“养酒”周期,时间长短不一。

    地球中国上所谓的xx年陈酿,指的就是“养酒”的时间。用来“养酒”的器具必须是年岁深久的木制竹编和藤编的“酒海”(当然,一些年岁深久的其他器具也有成为“酒海”的可能,前提是年岁深久)。酒的品质如何,“养酒”的“酒海”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养酒”的奥妙可以参考茶道或者重庆火锅等。

    如果说木制的“酒海”养酒还好理解,可为什么竹编和藤编的“酒海”也可以“养酒”?

    难道就不怕渗漏吗?这得归功于“酒海”里糊着的鹿血、宣纸等,装酒不渗——

    但是,如果是装水则会见水就漏——换言之,掺了水的假酒和勾兑酒是绝对不敢用“酒海”来养的。

    “养酒”术来自地球古人的发明,现在地球地道的酿酒厂或作坊依然在使用,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缸装、坛装。大众型储存酒的方式之一。

    地球市面上卖的瓶装白酒在出厂前有的就储藏在类似的器具里。

    “酒是酿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

    曹宁此次酿造的是酱香型白酒。

    酱香型白酒的特点:

    酱香型白酒,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幽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倒入杯中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酱香型白酒是由酱香酒、窖底香酒和醇甜酒等勾兑而成的。

    所谓酱香是指酒品具有类似酱食品的香气,酱香型酒香气的组成成分极为复杂,至今未有定论,但普遍认为酱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与低沸点的醇类组成的复合香气。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高智商的人能伪造出酱香型白酒的香味来。

    只要是严格(必须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和流程酿制出来的白酒,最主要的差别一般体现在酒曲和营养泥两项的秘方上(当然,其他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

    酒厂里的酒香随着空气四处扩散着……

    那迷人的香味吸引着许多人向酒厂寻来。但他们都被外面的虎卫营的士兵栏住了。

    事先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发生,所以皇帝令曹雪芹安排了一营兵马在此驻扎,并负责酒厂的安全。

    只闻其香,不见秀面!

    当外面的人知道这是曹雪芹的孙子在造酒时,纷纷大喊大叫,想要曹宁放他们进来。

    几人商量后,老太监红着个大脸来到了外面:

    “此次酿造之酒全部被皇上征用,所以你们找曹宁也没有办法!”

    有人喊道:“那什么时候才能对外供应啊?”

    曹宁答道:“三个月后。”

    又有人不死心:“能不能拿一点给我们尝尝,要不尝尝的话,心里那谗劲压不下去。”

    曹宁体谅那些酒鬼的难处,而且也可以打广告!他让王杰带几个兵士给众人分酒:每人一小杯──那种一两酒可以装五杯的小杯。

    众人喝完酒后却更难受了!他们将眼光射向那已经分完酒的空瓷坛:

    “能将那空酒坛卖给我吗?”

    “凭什么给你,我是住在镇国公府边,论远近亲疏应该是我的。”

    “我是曹家表亲!”

    “我准备将女儿嫁给曹宁!”

    ……

    送走了乱七八糟的“亲戚”,活动进入了最后一个环节:分脏。

    皇帝的意思是皇宫需要百分之八十的份额,因为他要赏赐军中有功之臣,对于那些将命提到手上玩的好酒之徒,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酒,而且是这种五六十度的烈酒。

    曹宁不同意,他要照顾曹家饭店的生意。有了这酒,那曹家饭店肯定是再进一步!离系统交给的任务又近了一步。

    最后曹雪芹出面,订出了分配方案:“这批酒四六开,皇宫七,曹宁三。”

    曹宁扁着个嘴,太伤宝贝的心了!

    曹雪芹主要考虑的是皇帝要用酒外交、酒赏赐、酒拉人等等急用,所以让步了。

    本来要养酒醒酒才能好喝,但皇帝等不及了,拖走了五百斤酒。

    没办法,曹宁只好将那五百斤酒用心调配了下,使酒的入口口感较好。不管怎么样,不能丢了曹大师的名声是不?

    曹宁很大方,佣工每人五斤白酒。顿时喜得众人笑逐颜开,大呼东家万岁!

    曹宁估计五斤白酒够这些人回家喝几天,可千算万算,他算漏了一处,佣工出门后都被打劫了,每人剩下的不到半瓶酒,这还是他们坚持带回给家人尝尝才幸存下来的。当然被打劫也有被打劫的好处:每个人获得了十两银子。这可相当于他们家庭五个月的生活费。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