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诱惑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宁阳招商第二节

有时候灯龙直接就舞进了人家的院落,焰火横飞,热闹非凡。尽管烟火四溅,却总也伤不着龙身和人体。偶有技艺不精者,舞着灯龙进院,出来时仅剩个竹圈(光着竹圈出院的情形)。十三到十五是烧龙日。烧龙,在溪河边或有水的沟边进行,把龙放在地上,将事先准备的花筒炮、烟花鞭炮等火花直对龙身喷扔,烧完后,众人“啊”声连天,尽兴跳跃一阵,将灯龙残骸送入水中,意为送龙归海。

还有划彩龙船的,舞龙灯和舞彩龙船两者相比,进村舞龙灯的要少,舞彩龙船的则从农历正月初三一直舞到正月十五日,每天在村里都可看到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彩龙船,这些千姿百态的彩龙船,大多是用小山竹或篾条扎成船形骨架。规格船身长一般为1丈,船肚宽1.5尺,(当然船身的规格由各人的喜好制成,不能一概而论,)用3尺蓝、绿色绸布绕船沿周围上边在船口扎紧,下边拖地,意为绿色河水;船体分三段,前段分4尺长为船头,中段为1.5尺长为船肚,后段为4.5尺长为船尾;船头船尾上面用红布封好,船肚留空不封,从船肚两边船沿处系一条彩带;船肚前后左右竖4根一人多高的竹杆绑在船边,上面扎成翘四角的船顶蓬,用彩色纸装饰为美观的彩蓬。这样彩龙船就大功告成了,彩龙船做成了,下面就是组织小彩龙船的成员了,小彩龙船的组织成员一般要有5-7人参加,拔彩龙船表演时,分别扮为:彩莲女,由一身穿着色彩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面向船头,将船肚两边系的彩带套在肩上扛船离地双手扶船沿,在彩绸布下面不准露脚;纤夫,一般为头戴瓜皮草帽的年轻小伙子,从船头系条纤索双手握紧一端将纤背在肩上弯腰拉船前进;艄公,大多头戴又破又旧的草帽、手里拿着一把破扇子,故作各种丑态百出的动作逗乐,手扶船舵把的白胡须老公公,平稳撑舵;桨手,身穿土家服装的2-4名男青年,在彩船左右两边(每边1-2人)手握木桨不时地做划船动作。在众唱彩船调和锣鼓、锁呐声中,彩莲女将船提上提下抬船头翘船尾,纤夫在前用力拉纤,艄公在后摇摆船尾,划桨男子向前用力齐划木桨。彩船时进时退,时快时慢,时而颠簸回旋,时而摇晃起伏,活像真船在江河中漂荡。彩船漂滩过急流时,行速加快,船头船尾相互照应,众呼"吆喝",周围观众燃放鞭炮助兴,热闹非凡。彩龙船走村窜寨每到一家门前都要齐唱:"招财进宝"、"喜盈门"、"开门红"、"满堂红"、"开门大喜"、"恭喜发财"等吉祥歌词。有时,拉纤的歌手,口才好的,见景生情,即兴创作,歌词大多诙谐搞笑,通俗易懂,说得村民们哈哈大笑,不懂歌词意思的孩子们也跟着大人们一起笑,随口编唱得的好的祝福歌,这户人家便放鞭炮"接龙送龙",家境好的人家给彩龙船丢红包,大多数人家则是香烟和小糕点。彩龙船玩得起劲时,锣鼓喧天,阵阵鞭炮声在村里此起彼伏,顿时村里一片欢腾,观看彩龙船的村民走了一批来一批,围观的村民中有不少手里抱着小孩的年轻父母,更多是一直跟随在彩船旁边的儿童们,要说看彩龙船他们最开心了,当舞龙灯或者是舞彩龙船到家门后,张小川家也是或多或少给了他们一些礼物。

大年正月初八早晨张小川吃过母亲下的挂面后,开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往张湾镇,当他赶到张湾镇政府机关大楼时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他匆匆忙忙把摩托车停好,又急忙走到机关大楼大会议室,陈书记、叶镇长和张大林几位领导,还有一些生面孔不认识,张小川非常惭愧地几位对领导说:

“对不起我迟到了。”

“张小川同志你这么远赶来,不算迟到,先找个坐位坐下吧。”张湾镇陈书记笑着亲切地对张小川说:

“你先坐下,我们今天只是招集大家在一个起开个座谈会,时间可以宽松一些,年也过了,大家也要收收心开始今年的工作,人员基本到齐了,等会我就宣布张湾今年的工作任务。”叶镇长一本正经的对张小川说。

“嗯、好。”张小川认真地回了两位领导的话后找了个坐位坐下了。当大家都坐好后,叶镇长开始作今年张湾镇的工作报告,人事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分化了各自的工作任务,既要独当一面,也要和各个部门之间搞好协调,经济方面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拓宽思路,尽力扶持民营企业,多种渠道招商引资,文教方面尽量减少失学率和自己多培养乡村教师,农业方面按张小川同志制定的整体规划去实施,科学种田,尽量拓宽农村市场,打造品牌,尽力利

?看书网全本:令有所不受,不必什么事都向他们请示和汇报,既耽误时间又影响工作效率,只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就够了,但张小川不知其中的原故。向陈书记和叶镇长告辞后,张小川来到了张大林张镇长的办公室,看见张小川走进来了,张大林热情地起身迎接并邀张小川随便坐,张小川一边找了靠背椅坐下,一边高兴地对张大林说:

“大林叔,今年过年一定很热闹吧,婶娘的胃病好些了吗?”旁边没其他人的时候,张小川都叫张大林为叔,

“年过的倒是很热闹,我们家今年几弟兄一起过的年,但你婶娘的胃病不是很理想,经常发作。”张大林想起老婆的胃病有些忧虑的对张小川说。

“我们家今年也是几家在一起过的年,也是很热闹,说起婶娘的胃病我建议还是把她带到县人民医院作一次彻底的检查,不能再拖了,越拖越严重,不要考虑资金的问题,有困难我们共同解决。”张小川有些心急非常关心地对张大林说。

“是呀,我和大女儿商量了,今年有这个打算。”张大林向张小川说明情况。

“嗯,这样就好,不过这件事要抓紧,不能拖,到时需要我帮忙尽早跟我说。”张小川热情的对张大林说。

“到时再说吧,你还是安心你自己的事,今年对你来说是最关键的一年,一定多用点心。”张大林一本正经的对张小川说。

“是呀,初步计划都订好了,就是要逐步去完成,哦,对了,小陈怎么现在都还没来?”张小川疑虑地问张大林。

“哦,你说小陈,他们村距张湾镇最远,每天只有一辆长途汽车通过,我们都知道这个情况,看时间应该快到了。”经大林向张小川解释小陈迟到的原因。

“哦,是这么回事,对了,大林叔,村民未接受农技培训的要继续安排分批培训,另外还加一个门课程,那就是水产养殖。”张小川认真地提醒张大林。

“哦,你放心,只要村里把培训名单报过来,我随时随地都可以安排他们培训。”张大林胸有成竹地对张小川说。“这样太好了,学怎比不学好。”张小川高兴地张大林说。

“是啊。”张大林笑着回应了张小川一句,张大林刚一说完,看见小陈走进来了,小陈提着个大挎包,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对两位镇长说:

“两位镇长新年好,我又迟到了,车实在是不好搭。”

“你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哦,你有没有向陈书记和叶镇长报到。”张大林宽慰陈光明。

“我一到政府机关大楼,就向两位领导报到了,他们没说我什么,还说我一路辛苦了,我向两位报到完后,猜测张副镇长可能在老镇长这,所以就过来了。”陈光明如实的向两位镇长汇报情况。

“这一路是够辛苦的,来把挎包放下,坐下来歇会儿。”张小川笑着亲切地对陈光明说。

“你们俩坐一会儿,我去打一壶茶。”张大林热情的对张小川和陈光明说。

张小川和陈光明异口同声对张大林说:

“不用太多麻烦了,我们不渴。”

“你们不喝,我还要喝。”张大林笑着对张小川和陈光明说。

“那好吧,您去忙。”张小川笑着回了张大林一声。好,张大林说完后,提着一个空开水瓶去打开水了。张大林走后,陈光明笑询问张小川:

“张副镇长,准备几时去宁阳招商?到时去宁阳有没有我。”

“有,人选已经确定了,现在就等刘书记的电话了,”张小川笑着对陈光明说。

听说去宁阳有自己,陈光明高兴、激动地对张小川说:

“太好了,我还没去过宁阳。”

“宁阳是个地区,比我们县城大好几倍,但我们这次去宁阳主要目的是招商,所以把主要心思还是放在招商上。”张小川郑重提醒陈光明。

“嗯,我知道了。”陈光明认真的回答了张小川。张小川正准备对陈光明再叮嘱一些什么,他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手机一看,原来是吴副县长打来的,张小川急切的在电话问吴国兵。“吴副县长,是不是去宁阳的事安排好了?”

吴国兵在电话那边笑着说:

“还真被你猜着了,刘书记跟我说了,车和司机都安排好了,他要你们另外三人明天到县城和我们碰头,然后一起去宁阳,你们今天就把事情安排好,明天尽量早点赶过来,”听到这个消息张小川非常高兴地在电话里对吴国兵说:

“真是太好了,你放心我、小陈还是李光荣明天上午一定准时赶到。”

“那我们就一言为定,时间紧迫,我挂机了,今天我也要作一些安排和准备工作。”吴国兵心急地在电话里对张小川说。

“好,一言为定。”张小川干脆利落地在电话里回答了吴国兵一句。说完后俩人都挂了电话。

和吴国兵通完后,张小川把马上可以去宁阳的好消息告诉了陈光明,陈光明听了非常兴奋,为了节省时间张小川决定和陈光明回家准备去宁阳的礼物,正在着急老镇长还没来,张镇长提着热水瓶进来了,看到张镇长张小川焦急的对张大林说:

“您来了正好,我刚接到吴副县长的电话,去宁阳的事已经安排好了,他要我们明天上午到县城会合,然后一起去宁阳,就此向您告辞,因为我还要回家一趟,拿一些换洗的衣服和送客的礼物,哦,对了,婶娘看病的事要抓紧不能拖了,培训的事要抓紧。”

“你们有事,我就不留你们了,至于你婶娘看病的事我已经有了安排,乡亲们培训的事你也放心。”张大林笑着对张小川和陈光明说。

“时间紧迫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就告辞了,回去把准备工作做好,明天上午还要赶到县城。”张小川心急如焚地对张大林说。

“好,路上注意安全。”张大林细心地叮嘱了张小川。

“嗯,我知道。”张小川很礼貌地向张大林回答了一声,张小川说完后叫上陈光明一起下楼,在机关大院里,他发动了摩托车,当陈光明在摩托车上坐好以后,张小川开着摩托车离开了张湾镇,一路上张小川笑着询问了陈光明家里过年的情况,陈光明简明扼要地对张小川说了家里过年的情况,张湾镇距离柳山村只有几十公里,但山路十八弯,张小川大概用了二个多小时才到家,进村之前,陈光明想买一点礼物看老人,但被张小川拦住了,张小川开着摩托车还未进自己家的前院,就被小花看见了,家里许多人在前院晒太阳,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想必都已吃过午饭了,张小川开着摩托车车还未停好,小花就好奇的问张小川“这么快就报到完了,你们还没吃午饭吧?”

“是啊,我们没吃午饭,肚子都有点饿了,随便搞个火锅算了。”张小川一面在自己家的前院找了空位把摩托车停好,一面吩咐小花去弄点吃点。

“好嘞!”小花爽快地答应了张小川以后,

“哎,怎么没有看见二叔和三叔。”张小川疑虑地问小花。

“哦,你问他们,他们去看池塘了。”小花回答了张小川以后急忙到厨房忙乎去了。张小川把摩托车停好,和陈光明下了摩托车以后,他把陈光明和没见过面的家人相互作了介绍,相互介绍完以后,张小川帮陈光明把挎包放好,然后笑着问陈光明是在堂屋坐还是要在前院坐,陈光明说随便,张小川说,那就在堂屋坐,等吃完午饭后,再到外面坐着晒太阳,陈光明说这样也好,十几分钟的样子,小花弄了杂烩火锅,另外炒了两样小菜,张小川热情的问陈光明要不要喝点酒,陈光明急忙说不喝、不喝,既然不喝我们就吃饭,张小川一边吃饭一边向陈光明解释说,中午一餐将就一下,下午再多弄几个菜,陈光明说这样吃蛮合口味,张小川觉得陈光明说的是实话,一则菜的味道的确不错,二则二个都有点饿,所以吃什么都觉得香,大约十几分钟的样子,张小川和陈光明吃完饭后,小花忙着收碗筷,张小川则亲自为陈光明泡了一杯菜,安置好陈光明后,张小川和李光荣通了个电话,张小川在是电话里对李光荣说:

“去宁阳的人选和时间已定好,你今年无论如何要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争取明天上午赶到县城和我们会合,然后我们自己开车去宁阳。”。

听说去宁阳的人选和时间已定好了,李光荣内心非常激动、兴奋,但他却焦虑地在电话里对张小川说:

“准备工作我早就做好了,随时随地可以出发,问题是没有那么早的班车,我也没有其它的交通工具。”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